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快速组装且具有自动卸料功能的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21: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传输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快速组装且具有自动卸料功能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传输装置,是将一些物体有效快速的由一个地点运输至另外一个点的机械设备,通过传输装置的设置,可将物品快速的进行输送,从而可有效的减少物品在传输时耗费的时间,且传输装置具有稳定性高、易于维修和结构简单等特性,因此在工厂内部常常会使用传输装置来提升运输效率,现有的传输组装置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3.现有的传输装置在工作时,由于传输的产品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转移加工,使得产品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组装,且现有的传输装置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产品进行传输、组装和下料一体化的工作,因此需要一种设备对上述问题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快速组装且具有自动卸料功能的传输装置。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快速组装且具有自动卸料功能的传输装置,包括支撑限位装置,所述支撑限位装置的侧端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拨动装置,所述转动拨动装置的底端齿轮啮合有转动组装机构,所述转动拨动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配合夹取机构,所述转动拨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连接杆、转动开合杆、l型连接杆、转动拨片、第一转动限位杆、电机和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固定连接在电机的侧端中心,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齿轮的侧端上,所述第一转动连接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限位杆的顶端,所述转动开合杆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限位杆的侧端顶部,所述l型连接杆对称转动连接在转动开合杆的两端中心,所述转动拨片对称转动连接在l型连接杆的底端内部,所述转动组装机构包括固定支撑轴、第二转动齿轮、第二转动限位杆、第二转动连接杆、转动支臂、支点杆、圆柱槽和接取装置,所述第二转动齿轮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撑轴的侧端上,所述第二转动限位杆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齿轮的侧端上,所述第二转动连接杆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限位杆的侧端底部,所述转动支臂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连接杆的底端上,所述圆柱槽对称开设在转动支臂的顶端内部,所述支点杆对称贯穿转动支臂靠近第二转动连接杆的一端,所述接取装置对称固定连接在转动支臂远离第二转动连接杆的一端上,所述接取装置包括接触板、复位弹簧、第一挡板、转动卡扣板、第二挡板和支撑延伸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延伸板的顶部两端上,所述转动卡扣板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所述复位弹簧等距固定连接在支撑延伸板的内部底端,所述接触板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的顶端,所述配合夹取机构包括第一活塞杆、气缸、辅助支撑板、第二活塞杆、固定腔体、限位弹簧、夹爪和卸料装置,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辅助支撑板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塞杆滑动插接在气缸的顶端内部,所述第二活塞杆
滑动插接在气缸的底端内部,所述固定腔体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杆的底端,所述限位弹簧对称固定连接在固定腔体的内部,所述夹爪对称固定连接在限位弹簧的侧端上,所述卸料装置固定连接在固定腔体的外端,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固定套筒、弹簧、接触盘和固定气缸,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内部,所述接触盘固定连接在弹簧的底端,所述固定气缸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的侧端上,所述支撑限位装置包括支撑架体、限位外罩和收纳底座,所述限位外罩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体的侧端上,所述收纳底座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体的两端上。
6.优选的,所述限位外罩的顶端和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转动连接杆相适配的限位筒。
7.优选的,所述固定气缸的两端内部滑动插接有导杆。
8.优选的,所述接触盘的侧端上固定连接有l型插杆。
9.优选的,所述接触板的顶端和底部两侧均呈45
°
斜坡设置。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限位杆和第二转动限位杆呈上下对立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接触板向下移动时,带动转动卡扣板向内转动角度。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快速组装且具有自动卸料功能的传输装置,通过转动拨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支撑限位装置的内部,可将转动拨动装置通电启动,使得可带动转动拨动装置内部的传动装置转动,当传动装置转动时,可带动本装置内部的运动机构启动,通过配合夹取机构固定连接在转动拨动装置的顶端上,当转动拨动装置在转动时,可带动配合夹取机构内部的挤压装置向下移动,随着挤压装置向下移动,可带动配合夹取机构内部的扩张装置向外移动,从而完成辅助完成下料的工作,通过转动组装机构齿轮啮合在转动拨动装置的底端,当转动拨动装置在转动时,可带动转动组装机构同时转动,当转动组装机构转动时,可带动转动组装机构内部的合并装置向上转动角度,从而可将两种产品进行配合,通过配合夹取机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夹取装置,随着配合夹取机构内部的挤压装置向下移动,可带动夹取装置向下移动,使得可将组装好的产品进行拿取的工作,完成整体的传输工作。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转动拨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转动组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接取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配合夹取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卸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

转动拨动装置、2

转动组装机构、3

配合夹取机构、4

支撑限位装置、5

第一转动连接杆、6

转动开合杆、7

l型连接杆、8

转动拨片、9

第一转动限位杆、10

电机、11

第一转动齿轮、12

固定支撑轴、13

第二转动齿轮、14

第二转动限位杆、15

第二转动连接杆、16

转动支臂、17

支点杆、18

圆柱槽、19

接取装置、20

接触板、21

复位弹簧、22

第一
挡板、23

转动卡扣板、24

第二挡板、25

支撑延伸板、26

第一活塞杆、27

气缸、28

辅助支撑板、29

第二活塞杆、30

固定腔体、31

限位弹簧、32

夹爪、33

卸料装置、34

固定套筒、35

弹簧、36

接触盘、37

固定气缸、38

支撑架体、39

限位外罩、40

收纳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4.如图1

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快速组装且具有自动卸料功能的传输装置,包括支撑限位装置4,支撑限位装置4的侧端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拨动装置1,转动拨动装置1的底端齿轮啮合有转动组装机构2,转动拨动装置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配合夹取机构3,转动拨动装置1包括第一转动连接杆5、转动开合杆6、l型连接杆7、转动拨片8、第一转动限位杆9、电机10和第一转动齿轮11,第一转动齿轮11固定连接在电机10的侧端中心,第一转动限位杆9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齿轮11的侧端上,第一转动连接杆5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限位杆9的顶端,转动开合杆6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限位杆9的侧端顶部,l型连接杆7对称转动连接在转动开合杆6的两端中心,转动拨片8对称转动连接在l型连接杆7的底端内部,转动组装机构2包括固定支撑轴12、第二转动齿轮13、第二转动限位杆14、第二转动连接杆15、转动支臂16、支点杆17、圆柱槽18和接取装置19,第二转动齿轮13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撑轴12的侧端上,第二转动限位杆14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齿轮13的侧端上,第二转动连接杆15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限位杆14的侧端底部,转动支臂16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连接杆15的底端上,圆柱槽18对称开设在转动支臂16的顶端内部,支点杆17对称贯穿转动支臂16靠近第二转动连接杆15的一端,接取装置19对称固定连接在转动支臂16远离第二转动连接杆15的一端上,接取装置19包括接触板20、复位弹簧21、第一挡板22、转动卡扣板23、第二挡板24和支撑延伸板25,第一挡板22和第二挡板24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延伸板25的顶部两端上,转动卡扣板23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一挡板22与第二挡板24之间,复位弹簧21等距固定连接在支撑延伸板25的内部底端,接触板20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21的顶端,配合夹取机构3包括第一活塞杆26、气缸27、辅助支撑板28、第二活塞杆29、固定腔体30、限位弹簧31、夹爪32和卸料装置33,气缸27固定连接在辅助支撑板28的内部,第一活塞杆26滑动插接在气缸27的顶端内部,第二活塞杆29滑动插接在气缸27的底端内部,固定腔体30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杆29的底端,限位弹簧31对称固定连接在固定腔体30的内部,夹爪32对称固定连接在限位弹簧31的侧端上,卸料装置33固定连接在固定腔体30的外端,卸料装置33包括固定套筒34、弹簧35、接触盘36和固定气缸37,弹簧35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34的内部,接触盘36固定连接在弹簧35的底端,固定气缸37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34的侧端上,支撑限位装置4包括支撑架体38、限位外罩39和收纳底座40,限位外罩39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体38的侧端上,收纳底座40对称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体38的两端上。
25.限位外罩39的顶端和底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活塞杆26和第二转动连接杆15相适配的限位筒,固定气缸37的两端内部滑动插接有导杆,接触盘36的侧端上固定连接有l型插杆,接触板20的顶端和底部两侧均呈45
°
斜坡设置,第一转动限位杆9和第二转动限位杆14呈上下对立设置,接触板20向下移动时,带动转动卡扣板23向内转动角度,通过电机10带动第一转动齿轮11转动,使得可带动转动拨片8拨动产品移动,同时在转动拨片8拨动产
品后可带动接取装置19将产品进行组装,且在接取装置19组装的同时,可带动夹爪32将产品进行拿取。
2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先将外界的螺丝钉贯穿收纳底座40适配孔固定在外界的输送带上,使得两种产品可不断的移动至收纳底座40的内部,同时,再将外界的收纳装置放置在固定腔体30的正下方,与此同时,再将电机10通电启动,通过第一转动齿轮11固定连接在电机10的侧端中心,当电机10在启动时,可带动第一转动齿轮11转动,通过第二转动齿轮13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撑轴12的侧端,且固定支撑轴12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体38上,当第一转动齿轮11在转动的同时,可带动第二转动齿轮13同时转动,通过第二转动限位杆14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齿轮13的侧端上,第二转动连接杆15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限位杆14的侧端底部,当第二转动齿轮13在转动的同时,可带动第二转动连接杆15上下移动,通过限位外罩3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活塞杆26和第二转动连接杆15相适配的限位筒,通过第二转动连接杆15滑动插接在限位筒的内部,使得可保证第二转动连接杆15沿直线上下移动,通过转动支臂16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连接杆15的底端上,随着第二转动连接杆15向下挤压,可带动转动支臂16向上反转角度,通过支点杆17对称贯穿转动支臂16固定连接在限位外罩39的侧端底部,通过支点杆17的限位,可允许转动支臂16向上反转角度,通过圆柱槽18分别开设在转动支臂16的顶端上,使得可便于转动支臂16与第二转动连接杆15进行贴合,保证接取装置19与接取装置19进行配合,与此同时,通过第一转动限位杆9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齿轮11的侧端上,随着第一转动齿轮11不断的转动,可带动第一转动限位杆9上下移动,通过转动开合杆6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限位杆9的侧端顶部,当第一转动限位杆9向下移动的同时,可挤压转动开合杆6向外弯曲,通过l型连接杆7转动连接在转动开合杆6的侧端中心,使得转动开合杆6在向外弯曲时,可带动l型连接杆7同时向外移动,同时,通过转动拨片8转动连接在l型连接杆7的内部,当l型连接杆7向外移动时,可带动转动拨片8从产品顶端移动经过,同时,通过第一转动限位杆9带动转动开合杆6向上凸起时,转动开合杆6的两端会向内收缩,通过l型连接杆7的一端呈封闭面,当l型连接杆7带动转动拨片8向内移动时,转动拨片8会带动产品向内移动,从而可将不同的产品分别从收纳底座40的顶端向下扫动,通过第一挡板22和第二挡板24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延伸板25的顶端,使得掉落的产品可掉落入第一挡板22与第二挡板24之间,当产品掉落在复位弹簧21上时,通过重力的影响可挤压复位弹簧21向下移动,通过转动卡扣板23对称转动连接在第一挡板22与第二挡板24之间,且接触板20的底部两侧呈45
°
斜坡设置,当复位弹簧21与转动卡扣板23接触时,可挤压两边的转动卡扣板23向上转动角度,直至将产品卡扣在转动卡扣板23与转动卡扣板23之间,与此同时,转动支臂16会带动支撑延伸板25向上转动角度,直至将两个产品卡扣在一起,与此同时,通过第一转动连接杆5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限位杆9的顶端,且第一活塞杆26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杆5的顶端,随着第一转动连接杆5向上移动,可带动第一活塞杆26向上移动,通过限位外罩3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活塞杆26相适配的限位筒,且第一活塞杆26滑动插接在限位筒的内部,使得可保证第一活塞杆26沿直线上下移动,当第一活塞杆26向上移动时,可压缩气缸27内部的气体,使得可带动第二活塞杆29向下移动,通过固定腔体30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杆29的底端,当第二活塞杆29向下移动的同时,可带动固定腔体30同时向下移动,直至与接触板20与接触板20之间的产品接触,通过限位弹簧31固定连接在固定腔体30的内部,且夹爪32固定连接在限位弹簧31的侧端上,当夹爪32与
产品接触时,可拉伸限位弹簧31的长度,使得夹爪32可卡扣在产品的外端上,通过接触板20的顶端呈45
°
斜坡设置,使得可便于夹爪32向下移动,当产品与接触板20脱离接触时,通过复位弹簧21的弹性可挤压接触板20向外移动,从而可将转动卡扣板23释放,便于产品被夹爪32接触,同时,通过固定套筒34固定连接在辅助支撑板28的底端,且弹簧35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34的内部,接触盘36固定连接在弹簧35的底端,当固定腔体30在下降的同时,可带动接触盘36向下移动,完成辅助夹取的工作,当夹爪32完成夹取工作向上移动时,通过固定气缸37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34的侧端上,且接触盘36的侧端固定连接有l型插杆,固定气缸37的内部两端滑动插接有导杆,随着接触盘36向上移动至顶端时,可带动l型插杆插入固定气缸37的内部,使得可压缩固定气缸37内部的气体带动导杆向外扩张,当导杆向外扩张时,可挤压夹爪32向两端移动,使得可释放产品掉落,完成整体的自动组装与卸料的工作。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