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的制作方法

2021-11-24 19: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


背景技术:

2.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厂矿道路、林业道路、考试道路、竞赛道路、汽车试验道路、车间通道以及学校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另外还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道路:
4.在道路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天气的差异,导致现有的道路有可能会被水浸泡,而浸泡后的道路容易发生损坏,从而增加保养维护成本。
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存在道路被水浸泡后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0.一种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的上表面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由上基层、橡胶层和下基层组成,所述基层的上表面设置有面层,所述面层由上面层和下面层组成,所述地面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路肩石,所述第二路肩石的上表面设置有井盖,所述井盖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第二路肩石的内部开设有排水槽。
11.优选的,所述地面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路肩石且地面的上表面与第一路肩石的下表面相固定,所述第一路肩石为实心的路肩石,所述第一路肩石和第二路肩石的高度与面层的高度一致,由于在垫层两侧设置了第一路肩石,使第一路肩石能够更好的对垫层、基层和面层进行限制,防止垫层、基层和面层向两侧扩散,保证垫层、基层和面层在凝固前的稳定性。
12.优选的,所述垫层、基层和面层的两侧均与第一路肩石相对应的一侧相固定,所述垫层为片石,所述上基层为二灰土,所述下基层为砂砾,所述上面层为沥青,所述下面层为轻质混凝土,垫层使用片石进行铺垫,使垫层能够有效的切断毛细水的上升,减少路面的冻胀和沉陷。
13.优选的,所述地面上表面与第二路肩石的外侧壁相固定,所述第二路肩石的上表面与井盖的下表面相卡接,所述井盖的中部轻微向下凹陷并为圆弧型,所述排水槽为l型,
所述排水槽与城市下水道相连通,由于井盖的中间为圆弧型,使道路上的积水能够更容易沿着井盖的弧形边向漏水孔处流动,然后通过漏水孔将积水漏入排水槽中,有效减少了道路上的积水。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
16.(1)在面层中设置有上面层和下面层,而下面层填充了轻质混凝土,而轻质混凝土中的发泡剂会使轻质混凝土的内部会形成封闭的泡沫孔,使面层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保证道路被水浸泡后而不会损坏,同时抗压强度高,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以及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日常对道路的保养维修成本,而且轻质混凝土生产加工方便,可在现场直接浇灌,施工方便并节约修建道路的成本。
17.(2)该道路在上基层与下基层中间设置了橡胶层,能够有效将二灰土粘结与砂砾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同时还能增加道路基层表面的平整度,便于面层铺设,通过设置了中间为圆弧型的井盖,将道路上的积水引入到排水槽,降低了道路上的积水,保持了道路的干燥。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的面层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的基层结构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的第一路肩石结构立体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的第二路肩石结构立体示意图。
24.图中:1、地面;2、垫层;3、基层;301、上基层;302、橡胶层;303、下基层;4、面层;401、上面层;402、下面层;5、第一路肩石;6、第二路肩石;7、井盖;8、漏水孔;9、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8.请参阅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包括地面1,地面1的上表面设置有垫层2,垫层2的上表面设置有基层3,基层3由上基层301、橡胶层302和下基层303组成,该道路在上基层301与下基层303中间设置了橡胶层302,能够有效将二灰土粘结与砂砾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基层3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同时还能增加道路基层3表面的平整度,便于面层4铺设,基层3的上表面设置有面层4,面层4由上面层401和下面层402组成,在面层4中设置有上面层401和下面层402,而下面层402填充了轻质混凝土,而下面层402填充了轻质混凝土,而轻质混凝土中的发泡剂会使轻质混凝土的内部会形成封闭的泡沫孔,使面层4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保证道路被水浸泡后而不会损坏,同时抗压强度高,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以及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日常对道路的保养维修成本,而且轻质混凝土生产加工方便,可在现场直接浇灌,施工方便并节约修建道路的成本,地面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路肩石6,第二路肩石6的上表面设置有井盖7,井盖7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漏水孔8,第二路肩石6的内部开设有排水槽9,通过设置了中间为圆弧型的井盖7,将道路上的积水引入到排水槽9,降低了道路上的积水,保持了道路的干燥;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地面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路肩石5且地面1的上表面与第一路肩石5的下表面相固定,第一路肩石5为实心的路肩石,第一路肩石5和第二路肩石6的高度与面层4的高度一致,由于在垫层2两侧设置了第一路肩石5,使第一路肩石5能够更好的对垫层2、基层3和面层4进行限制,防止垫层2、基层3和面层4向两侧扩散,保证垫层2、基层3和面层4在凝固前的稳定性;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垫层2、基层3和面层4的两侧均与第一路肩石5相对应的一侧相固定,垫层2为片石,上基层301为二灰土,下基层303为砂砾,上面层401为沥青,下面层402为轻质混凝土,垫层2使用片石进行铺垫,使垫层2能够有效的切断毛细水的上升,减少路面的冻胀和沉陷;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地面1上表面与第二路肩石6的外侧壁相固定,第二路肩石6的上表面与井盖7的下表面相卡接,井盖7的中部轻微向下凹陷并为圆弧型,排水槽9为l型,排水槽9与城市下水道相连通,由于井盖7的中间为圆弧型,使道路上的积水能够更容易沿着井盖7上的弧形边向漏水孔8处流动,然后通过漏水孔8将积水漏入排水槽9中,有效减少了道路上的积水。
3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采用发泡轻质基材的道路时,如图1所示,首先需要将地面1清理并压实平整,然后铺设垫层2,垫层2使用片石进行铺垫,使垫层2能够有效的切断毛细水的上升,减少路面的冻胀和沉陷,如图1和图2所示,该道路的面层4由上面层401和下面层402组成,通过在上面层401和下面层402中填充沥青和轻质混凝土,能够使面层4的内部形成封闭的泡沫孔,使面层4的混凝土轻质化和保温隔热化,同时也提升道路的防水性,减少道路因浸泡水后而损坏,节省了日常保养维护的成本;
33.如图1和图3所示,在垫层2的上方铺设上基层301和下基层303,并在上基层301和下基层303的中间铺设橡胶层302,通过橡胶层302能够将上基层301和下基层303中填充的二灰土与砂砾能够更好的粘合在一起,提高道路基层3表面的平整度;
34.如图1和图4所示,道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路肩石5,而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块第二路肩石6,由于第二路肩石6上的井盖7为弧形,道路上的积水很容易沿着井盖7的弧形边流向漏水孔8处,然后积水会通过漏水孔8流入排水槽9中,再通过排水槽9将积水排入城市
下水道中,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36.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