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站房和桥间变形缝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3 01: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架桥站房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站房和桥间变形缝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高架桥和站房之间、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和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之间为间断崖式设计,高架桥和站房结合部位的变形缝处存在严重的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站房和桥间变形缝排水结构,防止断崖接缝处渗漏水,具备一定沉降、抗震和排水功能,解决变形缝在露天、行车条件下形变和排水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站房和桥间变形缝排水结构,包括有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设置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上方的路面结构和多个雨水收集组件、设置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正上方的路牙石垫层结构、以及密封胶板和自粘防水卷材;
6.所述的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有水平设置的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竖直设置的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和牛腿,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的顶端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邻近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的一端固定连接,牛腿的外端固定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的底端上且位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的下方,且牛腿和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之间、路面结构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之间为变形缝,所述的密封胶板粘接固定于变形缝内;
7.所述的路面结构上邻近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的一侧设置有一排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所述的多个雨水收集组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所述的路面结构的顶端为斜面结构且斜向下朝向雨水收集组件,每个雨水收集组件均包括有固定设置于安装孔内的雨水斗、与雨水斗连通的排水管和固定于雨水斗顶端的雨水箅子,所述的雨水箅子的上端面和路面结构的顶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雨水箅子部分延伸至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上端面上且紧靠路牙石垫层结构;
8.所述的自粘防水卷材是由外端部、中部和内端部组成,自粘防水卷材的外端部粘接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的上端面上且与路面结构粘接固定,自粘防水卷材的内端部粘接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上端面上且与路牙石垫层结构、延伸至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上端面上的雨水箅子粘接固定,自粘防水卷材的中部粘接于路面结构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之间的变形缝内,自粘防水卷材中部的一侧面与路面结构粘接固定、自粘防水卷材中部的另一侧面与密封胶板的一侧面粘接固定、密封胶板的另一侧面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粘接固定。
9.所述的路面结构包括有铺设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上端面上的水泥砂浆找平层、铺设于水泥砂浆找平层上的混凝土找坡层和铺设于混凝土找坡层上的沥青混凝土路
面,所述的混凝土找坡层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邻近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的一侧设置有一排均匀分布的安装孔,多个雨水收集组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且支撑于水泥砂浆找平层上。
10.所述的路牙石垫层结构包括铺设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上端面上的路牙石垫层和铺设于路牙石垫层上的人行道板。
11.所述的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的底端且邻近牛腿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滴水线槽,所述的牛腿的内端竖直侧面为斜面结构且斜面结构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底端的水平面组成钝角夹角。
12.所述的路面结构一排安装孔邻近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的侧部为开口结构,每个安装孔内的雨水斗均与自粘防水卷材的中部粘接固定。
13.所述的雨水斗通过固定钉固定于路面结构的安装孔内。
14.所述的排水管的顶端与雨水斗连通,排水管的底端沿着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和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底的桥墩引至地面市政排水系统。
15.所述的雨水斗为不锈钢雨水斗,所述的排水管为不锈钢排水管,所述的雨水箅子为不锈钢雨水箅子。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增加牛腿结构,使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形成交叉结构,并保留足够间隙形成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间的变形缝;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胶板粘贴在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之间、路面结构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之间的变形缝内,具有一定的弹性、伸缩性、耐久性;本实用新型的雨水箅子部分延伸至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上端面上且紧靠路牙石垫层结构,使桥面

站房连接处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现象。
18.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确保桥面

站房连接部位具有一定沉降功能、抗震功能、排水功能,同时能承受人行荷载,中大型客车行车荷载;本实用新型本使高架桥和站房间的变形缝在各种变形影响因素作用下,满足设计规定的立体交通、进出站快速分流要求,同时兼顾到变形缝内部、正下方的排水需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对处于经常震动荷载的桥面变形缝以及两侧材料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温差涨缩等复杂环境的桥面变形缝,可以保证其排水功能和防护要求。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见图1和图2,一种站房和桥间变形缝排水结构,包括有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高架
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设置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上方的路面结构和多个雨水收集组件、设置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正上方的路牙石垫层结构、以及密封胶板和自粘防水卷材;
23.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梁包括有水平设置的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2、竖直设置的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和牛腿4,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的顶端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2邻近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的一端固定连接,牛腿4的外端固定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的底端上且位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的下方,且牛腿4(长度100

150mm)和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之间留有间隙(30

50mm),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的底端且邻近牛腿4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滴水线槽5,牛腿4的内端竖直侧面为斜面结构且斜面结构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底端的水平面组成钝角夹角,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之间、路面结构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之间为变形缝,密封胶板6粘接固定于变形缝内;
24.路面结构包括有铺设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上端面上的水泥砂浆找平层7、铺设于水泥砂浆找平层7上的混凝土找坡层8和铺设于混凝土找坡层8上的沥青混凝土路面9;
25.路牙石垫层结构包括铺设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2上端面上的路牙石垫层10和铺设于路牙石垫层10上的人行道板11;
26.混凝土找坡层8和沥青混凝土路面9上邻近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的一侧设置有一排均匀分布的安装孔(孔间距30m),多个雨水收集组件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且支撑于水泥砂浆找平层7上,沥青混凝土路面9的顶端为斜面结构且斜向下朝向雨水收集组件,每个雨水收集组件均包括有通过固定钉12固定设置于安装孔内的不锈钢雨水斗13(长宽300mm*200mm、深200

300mm)、与不锈钢雨水斗13连通的不锈钢排水管14和固定于不锈钢雨水斗13顶端的不锈钢雨水箅子15(厚度不少于20mm、孔径不小于20mm、孔间距100mm),不锈钢雨水箅子15的上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9的顶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不锈钢雨水箅子15部分延伸至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2的上端面上且紧靠路牙石垫层结构,不锈钢排水管14的顶端与不锈钢雨水斗13连通,不锈钢排水管14的底端沿着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和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底的桥墩引至地面市政排水系统;
27.自粘防水卷材16是由外端部、中部和内端部组成,自粘防水卷材16的外端部粘接于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的上端面上且与路面结构粘接固定,自粘防水卷材16的内端部粘接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2的上端面上且与路牙石垫层结构、延伸至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上端面上的不锈钢雨水箅子15粘接固定,自粘防水卷材16的中部粘接于路面结构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2之间的变形缝内,自粘防水卷材16中部的一侧面与路面结构粘接固定、自粘防水卷材16中部的另一侧面与密封胶板6的一侧面粘接固定、密封胶板6的另一侧面与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粘接固定,路面结构一排安装孔邻近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的侧部为开口结构,每个安装孔内的不锈钢雨水斗13均与自粘防水卷材16的中部粘接固定。
28.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
29.(1)、先浇筑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2、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和牛腿4,后浇筑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同时在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上预埋不锈钢排水管14,排水管14根据不锈钢雨水斗13的预设位置进行埋设;
30.(2)、将密封胶板6通过密封膏粘贴在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和高架桥侧钢筋混
凝土梁1之间;
31.(3)、铺设自粘防水卷材16的外端部和中部,将自粘防水卷材16沿着高架桥侧钢筋混凝土梁1的上端面和密封胶板6的侧面铺设至密封胶板6顶部,向站房一侧甩槎;
32.(4)、铺设水泥砂浆找平层7、待水泥砂浆找平层7硬化后安装雨水斗不锈钢雨水斗13,然后依次铺设混凝土找坡层8和沥青混凝土路面9;
33.(5)、在站房侧钢筋混凝土楼板2上表面铺设自粘防水卷材16的内端部并与自粘防水卷材16的中部搭接,形成通长布设,再在自粘防水卷材16的内端部上先后铺设路牙石垫层10和人行道板11,最后在不锈钢雨水斗13上安装不锈钢雨水箅子15,在站房侧钢筋混凝土纵梁3底端设置滴水线槽1.3即可。
34.上述结构的选材应充分考虑使用寿命内的形变次数、材料老化等因素,确保材料性能指标满足使用寿命年限内的可靠性。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