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耳带焊接机的耳带剪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3: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口罩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带焊接机的耳带剪断装置。


背景技术:

2.口罩可用于过滤进入口鼻中的空气,在雾霾天气下或传染病高发时期,可对人体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口罩一般包括口罩本体及口罩耳带,口罩耳带焊接于口罩本体两侧,可方便使用者佩戴口罩。目前,通常会采用耳带焊接机来将耳带焊接在口罩本体上。
3.专利公告号为cn21065195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耳绳焊接机,包括架体、设置在架体上的工作台,设置在架体上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内分别具有依次沿输送通道输送方向布设的第一预定位置、第二预定位置以及第三预定位置;架体上设置有用于切断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的耳绳的切断机构;切断机构包括设置在架体上并具有第三伸缩部的第三气缸和设置在第三伸缩部上的刀片,刀片具有用于在第三伸缩部伸缩移动时划过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和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的输送通道并切断位于输送通道内耳绳的刀刃。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5.上述切断机构在使用时,第三气缸带动第三伸缩部移动,第三伸缩部带动刀片对耳绳进行切割,而刀片在切割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触碰到工作台的情况,使得刀片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降低了切刀损坏的几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耳带焊接机的耳带剪断装置。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耳带焊接机的耳带剪断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耳带焊接机的耳带剪断装置,包括工作台、切刀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切刀的刀刃厚度沿切刀的刀身厚度逐渐减小,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两块刀板,两块所述刀板相互平行且垂直固定于工作台,两块所述刀板形成有用于切割耳带的切割腔,两块所述刀板的距离小于切刀的刀身厚度,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工作台上且用于驱使切刀的刀刃伸入切割腔对耳带进行切割。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耳带放在刀板上,然后驱动机构驱动切刀进行移动,使得切刀的刀刃伸入切割腔,从而将耳带切断,由于有刀板,所以切刀的刀刃不用触碰到工作台,使得切刀不易损坏。
10.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用于固定切刀的固定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的伸缩杆进行伸缩从而带动固定座移动,固定座固定着切刀从而使得切刀进行移动,气缸为切刀的移动提供了驱动源。
12.可选的,所述固定座开设有用于固定切刀的定位槽,所述切刀的刀身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切刀的刀身伸入定位槽, 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多个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
穿过固定孔中且与固定座螺纹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切刀的刀身放入定位槽中,然后通过固定螺栓将切刀固定在固定座中,当切刀受损后,还可以拆卸固定螺栓从而将切刀取出,对切刀进行更换。
14.可选的,所述定位槽中设有弹性垫片,弹性垫片与切刀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片一侧固定在定位槽的侧壁中且另一侧与切刀抵接,弹性垫片减少了使得切刀与固定座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切刀在定位槽中的固定更加稳定,减少切刀晃动的几率,提高切刀的使用效果。
16.可选的,所述切刀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的一端伸入切割腔中且不触碰工作台。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杆的一端伸入切割腔中,使用时,引导杆引导切刀朝向切割腔移动,减少切刀发生偏离的几率,减少切刀撞到刀板上的几率,减少切刀损坏的几率。
18.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关闭气缸的开关,所述开关位于切割腔内且位于引导杆的移动路径中。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刀板发生损伤时,引导杆伸入切割腔中且与开关进行接触,开关对气缸进行关闭,减少气缸损坏的几率。
20.可选的,所述开关朝向引导杆的一端固定有缓冲块。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块可以减缓引导杆触碰开关的速度,减少开关损坏的几率,同时也减小气缸损坏的几率。
22.可选的,所述刀板远离切割腔的一面固定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与工作台固定。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块固定在工作台上,加强块还固定在刀板远离切割腔的一面,加强块减小刀板发生形变的几率,从而提高本技术的使用效果。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工作台上固定有两块刀板,两块刀板形成切割腔,工作台上安装有切刀以及驱动机构,两块刀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切刀刀身的厚度,驱动机构驱使切刀的刀刃伸入切割腔对耳带进行切断;使用时,将耳带放在刀板上,然后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切刀的刀刃伸入切割腔,在这个过程中,切刀将耳带切断,由于有刀板,所以切刀的刀刃不用触碰到工作台,使得切刀不易损坏;
26.2.切刀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引导杆,引导杆的一端伸入切割腔中且不触碰工作台,引导杆引导切刀朝向切割腔移动,减少切刀发生偏离的几率,减少切刀撞到刀板上的几率,减少切刀损坏的几率;
27.3.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关闭气缸的开关,开关位于切割腔内且位于引导杆的移动路径中,当刀板发生损伤时,引导杆伸入切割腔中且与开关进行接触,开关对气缸进行关闭,减少气缸损坏的几率。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11、开关;12、缓冲块;13、安装座;2、切刀;21、固定孔;22、引导杆;3、驱动机构;31、气缸;32、固定座;321、定位槽;322、固定螺栓;323、垫片;4、刀板;41、切割腔;42、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耳带焊接机的耳带剪断装置。参照图1、图2,耳带焊接机的耳带剪断装置,包括工作台1、切刀2以及驱动机构3,工作台1水平放置;切刀2垂直于工作台1,切刀2的刀刃厚度沿切刀2的刀身厚度逐渐减小,工作台1上焊接有两块刀板4,两块刀板4相互平行且垂直焊接在工作台1上,两块刀板4之间的距离小于切刀2的刀身厚度,两个刀板4形成用于切割耳带的切割腔41,两块刀板4远离工作台1的一端距离工作台1的距离大于切刀2的刀刃的高度,驱动机构3安装在工作台1上且驱动切刀2的刀刃伸入切割腔41中对耳带进行切割。
34.使用时,耳带位于刀板4的上方且垂直于两块刀板4的排布方向,驱动机构3驱动切刀2朝向切割腔41移动,切刀2的刀刃伸入切割腔41中,此时,切刀2与两块刀板4抵接,切刀2的刀刃将耳带进行切割,由于切刀2的刀身不伸入切割腔41,使得切刀2的刀刃与工作台1不接触,从而减少了切刀2的损坏。
35.参照图2、图3,工作台1上固定有安装座13,驱动机构3包括气缸31以及固定座32,气缸31固定在安装座13上,气缸31的伸缩杆在竖直平面内伸缩,气缸31的伸缩杆的端头与固定座32固定,固定座32的底端开设有定位槽321,切刀2的刀身开设有多个固定孔21,固定座32上设有多个固定螺栓322,安装时,将切刀2的刀身伸入固定座32的定位槽321中,然后将固定螺栓322穿过固定孔21中与固定座32螺纹连接。
36.使用时,气缸31的伸缩杆在竖直平面内伸缩从而带动固定座32上下移动,固定座32的上下移动带动切刀2的上下移动,从而驱使切刀2的刀刃伸出或者伸入切割腔41,完成切刀2对耳带的切割。
37.当切刀2受损后,使用者可将固定螺栓322从固定座32上拆卸下来,对切刀2进行更换。
38.为了减小切刀2相对于固定座32发生歪斜,定位槽321的内壁粘接有弹性的垫片323,垫片323使得切刀2与固定座32的固定更加稳定,减少切刀2在切割过程中出现晃动的几率。
39.参照图1、图2,切刀2的刀刃两端分别焊接有引导杆22,引导杆22垂直于切刀2,引导杆22伸入切割腔41且与工作台1不接触,使用时,引导杆22的一端始终位于切割腔41 ,耳带位于两根引导杆22之间,引导杆22减少切刀2的移动发生歪斜的几率,从而使得切刀2的刀刃能准确地伸入切割腔41中,将耳带进行切割。
40.参照图2,工作台1上安装有用于关闭气缸31的开关11,开关11位于切割腔41中且位于引导杆22的移动路径中;切刀2在正常使用时,引导杆22不触碰开关11,当刀板4发生破碎后,引导杆22伸入切割腔41中,当引导杆22碰到开关11时,气缸31进行关闭,减少气缸31被损坏的几率。
41.为了进一步减少气缸31的损坏,开关11粘接有缓冲块12,缓冲块12可选用弹性的橡胶片,当引导杆22触碰缓冲块12时,缓冲块12可以缓解引导杆22的移动速度,从而减少切刀2的移动速度,切刀2的移动速度缓解使得气缸31的活塞杆的移动速度缓解,从而减少气缸31的损坏。
42.开关11使得引导杆22触碰开关11的速度降低,从而减少开关11被引导杆22强力撞击的几率,减少开关11被损坏的几率。
43.参照图1、图2,工作台1上焊接有加强块42,加强块42设有多个且分为两组,两组加强块42均为三角板且分别位于两个刀板4远离切割腔41的一侧,加强块42与工作台1垂直且与刀板4垂直,加强块42还与刀板4焊接;加强块42减少了刀板4发生形变的几率,提高刀板4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效果。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耳带焊接机的耳带剪断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45.1.将耳带放置在刀板4的上方且位于两个引导杆22之间;
46.2.启动气缸31,气缸31的活塞杆带动固定座32移动,固定座32的移动带动切刀2的移动,从而使得切刀2对耳带进行切割。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