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2: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


背景技术:

2.北方冬天气温较低,在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城市甚至达到零下20度以上,因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及设备特点,抓斗斗体控制电缆及油管需反复经过桅杆顶部滚轮下放到泥浆中和从泥浆中卷起,在卷起过程中电缆和油管均会附带泥水最后沉积在顶部滚轮上,在极低的气温且滚轮在距地面约20m的高空中,随电缆和油管附带至滚轮的泥水极易冻结且累积,最终导致电缆及油管整体冻结在滚轮上卡死不能继续进行施工。
3.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趴桅杆人工除冰或者采用蒸汽机单管进行电缆轮除冰。趴桅杆人工除冰方法存在拉拽电缆油管,存在破损风险,在夜间不到1小时就需花上0.5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进行除冰,效率低下且存在安全风险;采用蒸汽机单管进行电缆轮除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缆冻结问题,但油管冻结问题没解决,且大量的蒸汽散发存在凝结在桅杆顶部的冰溜子,由于机器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偶尔会出现冰溜子掉落,存在高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以解决低温天气连续墙成槽施工效率低,存在生产安全隐患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包括加热组件、风压平衡调节阀、第一引风组件、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引风管、第二引风组件和风力分流阀,加热组件外围固定连接至液压连续墙抓斗的车体上,加热组件的一端依次通过风压平衡调节阀和第一风道固定连接至第一引风组件的一端,第一引风组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引风组件的一端,第二引风组件的另一端安装风力分流阀,引风管一端固定连接至风力分流阀的一端,引风管的另一端位于液压连续墙抓斗的转轮外围。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风组件和第二引风组件均为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外围固定在液压连续墙抓斗的悬臂上。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引风管均为保温型耐热风管。
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是燃油热风机。
10.进一步的,所述风压平衡调节阀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管体及其外围设置的若干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加热组件的出风口,第一管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风道固定连接至第一引风组件的一端,每个第二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管体的外围,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管体的外部,且第一管体内部与第二管体内部相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风力分流阀包括阀体、第三管体和阀门,阀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
二引风组件的出风端,阀体外围固定安装若干第三管体,每个第三管体上均安装一个阀门,引风管的数量为若干个,每个引风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至第三管体的一端,且引风管内部通过第三管体连通至阀体的内部。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通过加热组件提供热源,风压平衡调节阀保证了加热组件的稳定性,引风组件保证了高度差的热风输送及最终出风口的风速,终端通过多管分流风力分流阀有效且针对性的解决液压连续墙抓斗电缆及油管因本身施工附带的泥水冻结带来的破损风险,有效的保证了北方低温天气连续墙成槽施工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避免了电缆和油管因冻结拉拽施工产生的设备破损风险,避免了人工除冰等安全风险,解决了冻结过程中设备运行缓慢和节约了人工除冰时间,且装置制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压平衡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力分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加热组件;2

风压平衡调节阀;21

第一管体;22

第二管体;3

第一引风组件;4

第一风道;5

第二风道;6

引风管;7

第二引风组件;8

风力风流阀;81

阀体;82

第三管体;83

阀门;9

液压连续墙抓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5]
如图1

3所示,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包括加热组件1、风压平衡调节阀2、第一引风组件3、第一风道4、第二风道5、引风管6、第二引风组件7和风力分流阀,加热组件1外围固定连接至液压连续墙抓斗9的车体上,加热组件1的一端依次通过风压平衡调节阀2和第一风道4固定连接至第一引风组件3的一端,第一引风组件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引风组件7的一端,第二引风组件7的另一端安装风力分流阀,引风管6一端固定连接至风力分流阀的一端,引风管6的另一端位于液压连续墙抓斗9的转轮外围,通过加热组件1提供热源,风压平衡调节阀2保证了加热组件1的稳定性,引风组件保证了高度差的热风输送及最终出风口的风速,终端通过多管分流风力分流阀有效且针对性的解决液压连续墙抓斗9电缆及油管因本身施工附带的泥水冻结带来的破损风险,有效的保证了北方低温天气连续墙成槽施工效率。
[0026]
第一引风组件3和第二引风组件7均为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外围固定在液压连续墙抓斗9的悬臂上,第一引风组件3将热风传送至20m高点并保证高风压风速,第二引风组件7提供了最终用风口的20m/s以上的风速,避免受外界风力的影响。
[0027]
第一风道4、第二风道5和引风管6均为现有技术的保温型耐热风管,由带弹性钢丝硅胶玻璃纤维耐高温300℃型耐热风管外覆裹保温石棉岩棉,保证热风热能的稳定输送。
[0028]
加热组件1是燃油热风机,根据设备所在环境温度和安装空间按需选购市场适合的型号使用,本实施例选用加热组件1的型号是dmy50工业燃油暖风机加热组件1提供充足的高温干燥热风源,风温为200

300℃,出风口直径为270
±
30mm。
[0029]
风压平衡调节阀2包括一体结构的第一管体21及其外围设置的若干第二管体22,第一管体2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加热组件1的出风口,第一管体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风道4固定连接至第一引风组件3的一端,每个第二管体2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管体21的外围,第二管体22的另一端位于第一管体21的外部,且第一管体21内部与第二管体22内部相连通,因最终使用热风点为距地面高度约20m的桅杆顶部,燃油热风机不能直接满足使用,需经2级引风机将热风传送至桅杆顶部,此平衡调节阀为保障燃油热风机温度燃烧平衡引风机和热风机之间的风压平衡,风压平衡调节阀2的工作原理是当加热组件1的出风量大于第一引风组件3的排风量时,多余的热风由若干第二管体22排出第一管体21外部,当加热组件1的出风量小于第一引风组件3的排风量是,差值的气体由第二管体22补充至第一管体21内部,这样就可以平衡加热组件1与第一引风组件3的功率差,防止加热组件1倒风或憋气造成的设备损坏。
[0030]
风力分流阀包括阀体81、第三管体82和阀门83,阀体8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引风组件7的出风端,阀体81外围固定安装若干第三管体82,每个第三管体82上均安装一个阀门83,阀门83为现有技术的球阀门,引风管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引风管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至第三管体82的一端,且引风管6内部通过第三管体82连通至阀体81的内部,风力分流阀将原热风分配成多支流,由引风管6进行针对性吹热风解决滚轮泥水冻结,当不需要使用多个引风管6时需要将阀门83关闭,这样也可以增加工作状态下引风管6的工作气压,增加
送风效率。
[0031]
地连墙抓斗的油管防冻热风装置的工作原理:
[0032]
该装置利用两级引风组件的大流量保证出风口在20m/s以上的风速,避免外界冷风的影响,抗8级风力;通过加热组件1提供较高温度,最终出风口约120度,干燥的热风对桅杆顶部电缆滚轮及油管滚轮进行多方位针对性的进行加热烘干处理,有效解决了原施工中的所有因冻结继续拉拽施工产生的电缆及油管破损风险和停机人工除冰时间,保证了施工效率。
[003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