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0: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背景技术:

2.断路器在电气领域中使用众多,现有的断路器通过操作机构运动,使得断路器内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合实现整体电路上的连通、断开效果。但是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分、合过程中,会产生电弧,尤其是静触头与动触头分离的时候,产生较大的电弧故而大多数的断路器中均采用了灭弧室的结构,通过灭弧室内的灭弧片从而实现灭弧效果,但是此种结构,由于断路器自身空间的限制,灭弧片的数量有限,因此传统的断路器灭弧室的灭弧能力有限,故急需一种新型的灭弧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
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其中,包括动触头、静触头、触头支持、隔弧片以及操作机构,动触头相对于触头支持呈转动连接,动触头包括第一支脚以及第二支脚,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转动,静触头位于第一支脚运动轨迹上,第二支脚与隔弧片联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隔弧片运动至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
5.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初始状态下,即动触头与静触头位于分离状态时,隔弧片位于动、静触头之间,当动触头转动的时候,第一支脚朝向静触头运动,此时第二支脚转动,带动隔弧片从动、静触头之间反方向运动,保证第一支脚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当动、静触头连接时,隔弧片位于动触头的一侧上,当动、静触头分离的时候,第一支脚反方向转动,此时第二支脚同样也运动,带动隔弧片快速插入至动、静触头之间,形成隔断电弧的效果,大大缩短燃弧时间,提高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和运行分断能力,同时提高断路器电气寿命。
6.其中,隔弧片上设有固定孔,第二支脚伸入至固定孔内固定。
7.通过固定孔的设置,使得隔弧片与动触头之间的联动效果更佳。
8.其中,还包括绝缘支持,静触头穿过绝缘支持的一端固定,绝缘支持的另一端上设有通孔,隔弧片穿过通孔且相对通孔滑动。
9.通过绝缘支持的设置,首先实现了静触头的固定效果,保证动触头在运动过程中,两者更好的实现电气连接效果,其次,通过通孔的设置,使得隔弧片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一个导向的效果,隔弧片可以按照设定的方向运动。
10.其中,绝缘支持上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与绝缘支持配合形成通孔。
11.采用固定件的设置,降低加工难度,使得通孔的成型更为方便,此处固定件可以通过螺栓实现与绝缘支持的固定效果。
12.其中,触头支持上设有两个夹片以及凸台,动触头位于两个夹片内且与凸台呈转
动连接。
13.采用夹片夹持形成动触头的相对转动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软联结的连接设置,解决了钎焊焊接面积达不到要求的目的,使得触头支持与动触头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更佳。
14.其中,触头支持上套设有触头弹簧。
15.触头弹簧在保证断路器在合闸中动触头压力外,同时保证触头支持与动触头间的接触有可靠接触压力。同时,触头弹簧起到一个快速复位的效果,可以带动动触头快速分离,实现分合效果。
16.其中,还包括灭弧室,灭弧室位于动触头的运动轨迹上,灭弧室内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灭弧片。
17.通过灭弧室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灭弧效果,提高灭弧能力。
18.其中,静触头上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磁极。
19.磁极的设置,形成磁场效果,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产生的电弧快速进入至灭弧室内,形成灭弧效果。
20.其中,操作机构上设有转轴,转轴与动触头联动。
21.采用转轴的设置,进一步使得整体的分断能力,操作更为稳定。
22.其中,转轴至少与一个动触头联动。
23.转轴可以对应1p、2p、3p、4p,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转轴,提高整体的转动联动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触头的主视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触头支持的侧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触头支持的主视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隔弧片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实施例1:
30.参照附图1

5所示,一种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包括动触头1、静触头2、触头支持3、隔弧片4、绝缘支持5、操作机构以及基座6。
31.断路器的两端上分别设有接线端,其中一个接线端与静触头2连接,另一个接线端与触头支持3连接,然后通过动触头1与静触头2的连接,即合闸状态时,从而形成两个接线端上的电气导通效果,当动触头1与静触头2分离,即分闸状态,实现了两个接线端之间的断开效果。
32.基座6位于断路器的底面上,绝缘支持5与触头支持3均位于基座6内固定。
33.动触头1上设有转轴孔11、第一支脚12以及第二支脚13,第一支脚12与第二支脚13均相对于转轴孔11形成转动,转轴孔11具体与触头支架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动触头1整体的转动效果。第一支脚12主要用于与静触头2连接配合,形成两者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故第
一支脚12上还设有触头部,提高电气连接的稳定性。第二支脚13与第一支脚12的朝向不同,当动触头1整体转动的时候,第二支脚13与第一支脚12为同步转动状态。第二支脚13具体与隔弧片4连接,从而形成动触头1与隔弧片4的联动效果。
34.静触头2一端与接线端连接,另一端穿过绝缘支持5的一端,静触头2穿过绝缘支持5的一端为u型设置,且此端位于灭弧室7的下方,且u型端上设有u型槽21,u型槽21内设有磁极8。磁极8的设置,形成磁场效果,使得动触头1与静触头2产生的电弧快速进入至灭弧室7内,形成灭弧效果。
35.触头支持3一端与另一个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与动触头1连接形成转动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触头支持3并非是软联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软联结的连接设置,解决了钎焊焊接面积达不到要求的目的,使得触头支持3与动触头1之间的电气连接效果更佳。
36.触头支持3与动触头1连接的一端上设有两个夹片31以及凸台32,凸台32与转轴孔11配合,然后触头部部分位于两个夹片31之间形成固定效果,使得动触头1与触头支持3的转动效果更佳。进一步,触头支持3上套设有触头弹簧9。触头弹簧9在保证断路器在合闸中动触头1压力外,同时保证触头支持3与动触头1间的接触有可靠接触压力。同时,触头弹簧9起到一个快速复位的效果,可以带动动触头1快速分离,实现分合效果。
37.隔弧片4一端上设有固定孔41,第二支脚13伸入至固定孔41内固定,从而实现了隔弧片4与第二支脚13的联动效果,隔弧片4的另一端穿过通孔51,朝向第一支脚12与静触头2之间运动,通过通孔51的设置,形成一定的导向效果,从而保证动触头1在转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导向效果。
38.绝缘支持5位于基座6上固定,绝缘支持5一端与静触头2连接实现静触头2的固定效果。绝缘支持5的另一端上设有通孔51,隔弧片4穿过通孔51且相对通孔51滑动。通过绝缘支持5的设置,首先实现了静触头2的固定效果,保证动触头1在运动过程中,两者更好的实现电气连接效果,其次,通过通孔51的设置,使得隔弧片4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一个导向的效果,隔弧片4可以按照设定的方向运动。此处绝缘支持5的通孔51可以为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采用分体设置。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优选采用分体设置,即绝缘支持5上设有固定件52,固定件52与绝缘支持5配合形成通孔51。采用固定件52的设置,降低加工难度,使得通孔51的成型更为方便,此处固定件52可以通过螺栓实现与绝缘支持5的固定效果。
39.灭弧室7位于动触头1的运动轨迹上,且灭弧室7位于静触头2的上方,灭弧室7内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灭弧片71。通过灭弧室7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灭弧效果,提高灭弧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灭弧片71的长度不一,此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尺寸,从而提高整体的灭弧效果。
40.操作机构包括转轴101,手柄102通过操作机构从而实现带动转轴101转动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触头弹簧9位于转轴101内,触头弹簧9的一端与转轴101相抵,另一端与动触头1相抵,从而实现了转轴101与动触头1之间的联动效果。此处转轴101至少与一个动触头1联动。其具体是指,当断路器内设有多组动触头1时,即断路器为多p结构设置时,可以共用一个转轴101,从而提高整体的转动联动效果。
41.采用此种结构设置,初始状态下(分闸状态)时,即动触头1与静触头2位于分离状态时,隔弧片4位于动、静触头2之间,当动触头1转动的时候,第一支脚12朝向静触头2运动,
此时第二支脚13转动,带动隔弧片4从动、静触头2之间反方向运动,保证第一支脚12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当动、静触头2连接时,隔弧片4位于动触头1的一侧上,此时即为合闸状态;当动、静触头2分离的时候,第一支脚12反方向转动,此时第二支脚13同样也运动,带动隔弧片4快速插入至动、静触头2之间,形成隔断电弧的效果,大大缩短燃弧时间,提高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和运行分断能力,同时提高断路器电气寿命。
42.除此之外,断路器内还设有脱扣模块,当检测到故障时,即实现脱扣功能带动动触头1运动,此为现有技术,故本实施例中不展开赘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