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噪声声波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8: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噪音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噪声声波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2.噪声监测仪是常用在各种噪音场所对噪声声波进行监控的装置,在长庆油田等各种采油厂中,为监测员工工作环境的噪音,以便做出降噪处理或调整,降低因噪音污染带来的职业危害,会在各水泵房、外输泵房、等各种设备房的墙壁上安装噪声监测仪,用于对噪声声波监测。
3.现有的噪声声波监控装置,其大多缺少对噪声监测仪进行多向缓冲挡护的功能,容易因误碰等因素造成噪声监测仪破损损伤的风险较高,降低其使用寿命,不利于使用,针对此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噪声声波监控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噪声声波监控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噪声声波监控装置,包括噪声监测仪,所述噪声监测仪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噪声监测仪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固定螺栓,固定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两个固定螺栓上,所述噪声监测仪的外侧设有多向缓冲挡护机构,所述多向缓冲挡护机构包括回形板,噪声监测仪位于回形板内,回形板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杆,横杆上滑动套设有移动座,移动座的两侧分别与噪声监测仪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且第一缓冲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横杆上,噪声监测仪位于两个移动座之间,噪声监测仪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安装座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块,滑块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矩形槽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导向杆上,滑块靠近对应的移动座的一侧延伸至安装座外并固定连接有竖管,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竖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为封堵结构,竖管内滑动套设有竖杆,竖杆靠近对应的移动座的一端延伸至竖管外并与移动座固定连接,竖管靠近对应的移动座的一端与移动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弹簧,且第三缓冲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竖杆上,所述回形板的前侧螺纹固定有硬质挡护网,硬质挡护网位于噪声监测仪的前方。
7.优选的,四个竖管中位于左侧的两个竖管的左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四个竖杆中位于左侧的两个竖杆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孔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移动座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横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导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前侧开设有两个螺栓穿孔,且螺栓穿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固定螺栓的外侧活动接触。
11.优选的,所述回形板的后侧位于噪声监测仪后侧的前方。
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通过噪声监测仪、回形板、硬质挡护网、横杆、移动座、第一缓冲弹簧、安装座、矩形槽、导向杆、滑块、第二缓冲弹簧、竖管、竖杆、第三缓冲弹簧、固定座、固定螺栓与限位块相配合,通过四个固定螺栓将噪声监测仪安装在室内墙壁上,当受到上方或下方的误碰冲击力时,此时回形板首先承受冲击力并向上或向下移动,回形板通过两个横杆带动两个移动座上下移动,移动座带动对应的竖杆在竖管内上下滑动并对第三缓冲弹簧压缩或拉伸,当受到左右冲击力时,此时回形板受冲击左右移动并带动两个横杆分别在对应的移动座内滑动,回形板对多个第一缓冲弹簧压缩或拉伸,当受到前方的冲击力时,此时硬质挡护网受冲击向后移动,并依次通过回形板和两个横杆带动两个移动座向后移动,移动座通过对应的两个竖杆带动两个竖管向后移动,竖管带动对应的滑块在导向杆上向后滑动并对两个第二缓冲弹簧分别进行拉伸和压缩,能够有效缓解上、下、左、右和前多个方向的冲击力,起到多向缓冲挡护的目的。
14.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噪声监测仪多向缓冲挡护,能够有效缓解多个方向的误碰冲击力,降低因冲击带来的损伤风险,提高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噪声声波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噪声声波监控装置中下方的安装座、导向杆、滑块和第二缓冲弹簧连接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0噪声监测仪、1回形板、2硬质挡护网、3横杆、4移动座、5第一缓冲弹簧、6安装座、7矩形槽、8导向杆、9滑块、10第二缓冲弹簧、11竖管、12竖杆、13第三缓冲弹簧、14固定座、15固定螺栓、1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

4,一种噪声声波监控装置,包括噪声监测仪100,噪声监测仪10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4,噪声监测仪100的两侧均设有两个固定螺栓15,固定座14活动套设在对应的两个固定螺栓15上,噪声监测仪100的外侧设有多向缓冲挡护机构,多向缓冲挡护机构包括回形板1,噪声监测仪100位于回形板1内,回形板1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杆3,横杆3上滑动套设有移动座4,移动座4的两侧分别与噪声监测仪100的两侧内壁之
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5,且第一缓冲弹簧5活动套设在对应的横杆3上,噪声监测仪100位于两个移动座4之间,噪声监测仪10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座6,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安装座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开设有矩形槽7,矩形槽7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导向杆8,导向杆8上滑动套设有滑块9,滑块9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对应的矩形槽7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10,第二缓冲弹簧10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导向杆8上,滑块9靠近对应的移动座4的一侧延伸至安装座6外并固定连接有竖管11,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竖管1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为封堵结构,竖管11内滑动套设有竖杆12,竖杆12靠近对应的移动座4的一端延伸至竖管11外并与移动座4固定连接,竖管11靠近对应的移动座4的一端与移动座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缓冲弹簧13,且第三缓冲弹簧13活动套设在对应的竖杆12上,回形板1的前侧螺纹固定有硬质挡护网2,硬质挡护网2位于噪声监测仪100的前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噪声监测仪100多向缓冲挡护,能够有效缓解多个方向的误碰冲击力,降低因冲击带来的损伤风险,提高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22.本实用新型中,四个竖管11中位于左侧的两个竖管11的左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孔,四个竖杆12中位于左侧的两个竖杆12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与对应的限位孔滑动连接,移动座4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横杆3的外侧滑动连接,滑块9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导向杆8的外侧滑动连接,固定座14的前侧开设有两个螺栓穿孔,且螺栓穿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固定螺栓15的外侧活动接触,回形板1的后侧位于噪声监测仪100后侧的前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噪声监测仪100多向缓冲挡护,能够有效缓解多个方向的误碰冲击力,降低因冲击带来的损伤风险,提高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23.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四个固定螺栓15将噪声监测仪100安装在需要监测处的室内墙壁上,回形板1和硬质挡护网2能够对噪声监测仪100形成包围挡护,避免其直接受误碰冲击,硬质挡护网2的设置能够使得噪音经其网孔传入噪声监测仪100内,使噪声监测仪100对噪音进行监测,当受到上方或下方的误碰冲击力时,此时回形板1首先承受冲击力并向上或向下移动,回形板1带动两个横杆3上下移动,横杆3带动对应的移动座4上下移动,移动座4带动对应的两个竖杆12在两个竖管11内上下滑动,同时移动座4对对应的两个第三缓冲弹簧13压缩或拉伸,当受到左右冲击力时,此时回形板1受冲击左右移动,回形板1带动两个横杆3分别在对应的移动座4内滑动,回形板1对多个第一缓冲弹簧5压缩或拉伸,当受到前方的冲击力时,此时硬质挡护网2受冲击向后移动,硬质挡护网2带动回形板1向后移动,回形板1通过两个横杆3带动两个移动座4向后移动,移动座4通过对应的两个竖杆12带动两个竖管11向后移动,竖管11带动对应的滑块9在导向杆8上向后滑动,滑块9对对应的两个第二缓冲弹簧10分别进行拉伸和压缩,此时在第三缓冲弹簧13、第一缓冲弹簧5和第二缓冲弹簧10的弹性作用力下,能够有效缓解上、下、左、右和前多个方向的冲击力,起到多个方向缓冲卸力的效果,有效降低因冲击力过大带来的损伤风险,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实现对噪声监测仪100多向缓冲挡护的目的。
24.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