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8: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的电流通流能力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板对板连接器(board to board connector,简称btb)是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接插件,其作用是实现电子设备的主板与各模组(例如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等)之间的机械及电气上的互连。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中各个电连接器会增加保护支架以提升自身强度,从而避免因插接时塑胶体的破损而出现装配不到位等异常情况的发生。同时,随着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以及缩短电池的充电时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实现电池的快速充电,则要求快充路径上的器件,例如:电池、板对板连接器与芯片等都能够承载大电流的传输。对于板对板连接器而言,为了提高其本身的快速充电能力就需要降低板对板连接器的传输阻抗。因此,如何在保证电连接器自身强度的同时提高其电流通流能力,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3.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支架的电连接器,该保护支架保证了电连接器整体强度的同时兼顾有良好的通流能力。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具有对接支架的对接连接器相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端子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纵向两端的保护支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两个端壁,两个所述侧壁与两个所述端壁围设形成插槽。所述保护支架固定于所述端壁上且包括遮覆于所述端壁的端壁加强片及至少部分遮覆于所述侧壁的侧壁加强片,所述侧壁加强片连接于所述端壁加强片的横向两端。所述端壁加强片设有遮覆于所述端壁顶面的端壁顶板部、自所述端壁顶板部的纵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壁侧板部及自所述端壁侧板部的横向两端沿所述侧壁的内壁面延伸的第一弹性臂,所述侧壁加强片设有遮覆于所述侧壁顶面的侧壁顶板部及自所述侧壁顶板部的横向内侧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均突伸入所述插槽内。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配合时,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同时接触所述对接支架以形成通流路径,所述通流路径的最小通流能力为10a。
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绝缘体及位于所述绝缘体的纵向端部的所述对接支架,所述对接支架包括遮覆于所述端部顶面的端部顶板部及自所述端部顶板部的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部侧板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配合时,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同时接触所述端部侧板部。
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壁加强片包括自所述端壁顶板部的纵向内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壁内板部,所述端壁内板部遮覆于所述端壁的内壁面且设有凸伸入所述插槽内的两个凸起部。
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壁设有沿纵向贯穿所述端壁且连通所述插槽的狭槽,所述第一弹性臂自所述端壁的外壁面穿过所述狭槽且延伸入所述插槽内。
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自所述侧壁的内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的让位槽,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均容纳于所述让位槽内,且所述第一弹性臂设有凸伸入所述插槽内的第一接触部。
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顶板部连接于所述端壁顶板部的横向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上方,所述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纵向前端且设有倾斜延伸入所述插槽的第二接触部。
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壁侧板部遮覆于所述端壁的外壁面且未超出所述端壁的外壁面,所述端壁加强片还设有自所述端壁侧板部的底边沿纵向向外延伸的焊接脚。
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加强片设有自所述侧壁顶板部的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侧板部及自所述侧壁侧板部的底边沿横向向外延伸的焊接部,所述侧壁侧板部至少部分遮覆于所述侧壁的外壁面且未超出所述侧壁的外壁面,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焊接脚位于同一平面内。
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支架自上而下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所述侧壁外壁面的锁扣槽,所述侧壁侧板部收容于所述锁扣槽内且设有卡合于所述锁扣槽壁面的倒刺。
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顶板部连接于所述端壁顶板部的横向两端以形成顶面遮蔽部,所述顶面遮蔽部包括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平行设置的水平部及自所述水平部的内侧边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自所述水平部的内侧边抽引成型。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保护支架包括遮覆于端壁的端壁加强片及至少部分遮覆于侧壁的侧壁加强片,由此提升了电连接器的自身强度。所述端壁加强片设有遮覆于端壁顶面的端壁顶板部、自端壁顶板部的纵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壁侧板部及自端壁侧板部的横向两端沿侧壁的内壁面延伸的第一弹性臂,所述侧壁加强片设有遮覆于侧壁顶面的侧壁顶板部及自侧壁顶板部的横向内侧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均突伸入插槽内。所述保护支架的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均具有较长的力臂,在保证电连接器稳定装配的同时,解决了电连接器插拔后弹性臂降服较大的问题,使得电连接器在使用时的接触稳定可靠。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所述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同时接触对接支架以形成通流路径,所述通流路径的最小通流能力为10a;从而使得电连接器的整体阻抗较小,有利于提升电连接器的通流能力。同时,所述第二弹性臂自侧壁顶板部的横向内侧向下倾斜延伸形成,即所述第二弹性臂兼顾有良好的导向性,用于在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接时导引对接连接器的插入,以保证两者之间的正常插接。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18.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19.图4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中保护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5是图4所示的保护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1.图6是图4所示的保护支架的仰视图。
22.图7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23.图8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相配合的对接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与对接连接器200相配合。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绝缘本体10、固持于绝缘本体10上的端子20及位于绝缘本体10纵向两端的保护支架30。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沿纵向延伸的中央岛部11、位于岛部11横向两侧的两侧壁12及连接于两侧壁12的两端壁13。所述岛部11、两侧壁12及两端壁13共同限定形成插槽14,即所述岛部11位于插槽14内,且所述插槽14可供对接连接器200的插入。
25.所述保护支架30自上而下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端壁13上,用以提升电连接器100的整体强度。结合图4至图6所示,所述保护支架30包括遮覆于端壁13的端壁加强片40及至少部分遮覆于侧壁12的侧壁加强片50,所述侧壁加强片50连接于端壁加强片40的横向两端,由此提升了电连接器100的自身强度。
26.所述端壁加强片40设有遮覆于端壁13顶面的端壁顶板部41、自端壁顶板部41的纵向内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壁内板部42、自端壁顶板部41的纵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壁侧板部43、自端壁侧板部43的横向两端沿侧壁12的内壁面延伸的第一弹性臂44及自端壁侧板部43的底边沿纵向向外延伸的焊接脚45。所述端壁内板部42遮蔽于端壁13的内壁面,且所述端壁侧板部43遮覆于端壁13的外壁面,用以提升所述绝缘本体10的端壁13的强度。所述端壁内板部42设有凸伸入插槽14内的两个凸起部421,用以在电连接器100插接时保证电流的通过。
27.所述端壁侧板部43未超出端壁13的外壁面,即所述端壁侧板部43在提升绝缘本体10的端壁13自身强度的同时未额外增大电连接器100整体的体积。所述端壁13设有沿纵向贯穿端壁13且连通插槽14的狭槽17,所述第一弹性臂44自端壁13的外侧面穿过狭槽17且延伸入插槽14内。所述第一弹性臂44在侧壁12区域内沿纵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弹性臂44与侧壁1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焊接脚45沿纵向延伸出绝缘本体10且用以焊接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上,从而增加电连接器100的电流导通能力。
28.所述侧壁加强片50设有至少部分遮覆于侧壁12顶面的侧壁顶板部51、自侧壁顶板部51的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侧板部52、自侧壁顶板部51的横向内侧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弹性臂53及自侧壁侧板部52的底边沿横向向外延伸的焊接部54,所述第二弹性臂53突伸入插槽14内。所述侧壁顶板部51连接于端壁顶板部41的横向两端,以使侧壁加强片50与端壁加强片40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侧壁顶板部51位于第一弹性臂44的上方,从而能起到保护第一弹性臂44的作用。
2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顶板部51连接于端壁顶板部41的横向两端以形成顶面遮
蔽部31,所述顶面遮蔽部31包括与绝缘本体10的顶面平行设置的水平部32及自水平部32的内侧边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部33,且所述倾斜部33自水平部32的内侧边抽引成型。所述倾斜部33用于在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时导引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插入。所述倾斜部33在抽引成型后,其材料会通过冷作硬化而变硬,使得所述倾斜部33的强度变大且导向效果也有明显的提升,即所述保护支架30在保证整体强度的同时兼顾有良好的导向性。所述倾斜部33的设置,在保证电连接器100的整体体积不增大的前提下,所述保护支架30可以采用更厚的材料,从而使得其正向力提升且电流导通力提升。
30.所述侧壁侧板部52至少部分遮覆于侧壁12的外壁面且未超出侧壁12的外壁面,即所述侧壁侧板部52在提升绝缘本体10的侧壁12自身强度的同时未额外增大电连接器100整体的体积。同时,所述侧壁侧板部52卡扣于侧壁12的外壁面,用以将保护支架30固定至绝缘本体10上。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位于侧壁12外壁面的锁扣槽16,所述侧壁侧板部52收容于锁扣槽16内且设有卡合于锁扣槽16壁面的倒刺521,用以加强保护支架30固定至绝缘本体10上的稳定性。所述焊接脚54与焊接脚45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沿纵向延伸出绝缘本体10且用以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从而增加电连接器100的电流导通能力。
31.所述第二弹性臂53位于第一弹性臂44的纵向前端,同时,所述第二弹性臂53自侧壁顶板部51的前端横向内侧向下倾斜延伸形成,即所述第二弹性臂53兼顾有良好的导向性,用于在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时进一步导引对接连接器200的插入,以保证两者之间的正常插接。
32.结合图2及图7所示,所述侧壁12设有自其内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的让位槽15,所述让位槽15连通于插槽14,所述第一弹性臂44与第二弹性臂53均容纳于让位槽15内,用以使第一弹性臂44与第二弹性臂53弹性形变时具有足够的运动空间。所述第一弹性臂44设有凸伸入插槽14内的第一接触部441,所述第二弹性臂53设有倾斜延伸入插槽14的第二接触部531,藉此,所述保护支架30的第一弹性臂44与第二弹性臂53均具有较长的力臂,在保证电连接器100稳定装配的同时,解决了电连接器100插拔后弹性臂降服较大的问题,使得电连接器100在使用时的接触稳定可靠。
33.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绝缘体60、固持于绝缘体60上的对接端子70及位于绝缘体60纵向两端的对接支架80。所述绝缘体60设有沿纵向延伸的两侧部61及连接于两侧部61的两端部62。所述两侧部61及两端部62共同限定形成容纳腔(未标号),且所述容纳腔可供电连接器100的岛部11的插入。
34.所述对接支架80包括遮覆于端部62顶面的端部顶板部81、自端部顶板部81的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部侧板部82及自端部顶板部81的纵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部端板部83,所述端部侧板部82遮蔽于端部62的侧面,且所述端部端板部83遮覆于端部62的端面,用以提升所述绝缘体60的强度。当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相配合时,所述第一弹性臂44与第二弹性臂53同时与对接支架80的端部侧板部82配合实现稳定的弹性接触,从而实现大电流导通功能。所述第一弹性臂44与第二弹性臂53同时接触对接支架80以形成通流路径,所述通流路径的最小通流能力为10a;从而使得电连接器100的整体阻抗较小,有利于提升电连接器100的通流能力。
3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保护支架30包括遮覆于端壁13的端壁加强片40及至少部分遮覆于侧壁12的侧壁加强片50,由此提升了电连接器100的自身强度。所述端壁加强片40设有
遮覆于端壁13顶面的端壁顶板部41、自端壁顶板部41的纵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壁侧板部43及自端壁侧板部43的横向两端沿侧壁12的内壁面延伸的第一弹性臂44,所述侧壁加强片50设有遮覆于侧壁12顶面的侧壁顶板部51及自侧壁顶板部51的横向内侧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二弹性臂53,所述第一弹性臂44与第二弹性臂53均突伸入插槽14内。所述保护支架30的第一弹性臂44与第二弹性臂53均具有较长的力臂,在保证电连接器100稳定装配的同时,解决了电连接器100插拔后弹性臂降服较大的问题,使得电连接器100在使用时的接触稳定可靠。
36.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配合时,所述第一弹性臂44与第二弹性臂53同时接触对接支架80以形成通流路径,所述通流路径的最小通流能力为10a;从而使得电连接器100的整体阻抗较小,有利于提升电连接器100的通流能力。同时,所述第二弹性臂53自侧壁顶板部51的前端横向内侧向下倾斜延伸形成,即所述第二弹性臂53兼顾有良好的导向性,用于在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插接时导引对接连接器200的插入,以保证两者之间的正常插接。
37.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