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线束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8: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线束固线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转向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是以线束的电性连接作为桥梁,传递转向信息,其线束在传感器盖上没有固定装置,易发生线束缠绕,致使传感器失效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线束易发生缠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线束固线结构,它能够夹紧线束,起到固定线束的作用,使线束不易发生移动。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束固线结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一端安装在传感器外壳内部,套管另一端设置在传感器外壳外部,所述套管内侧壁设有第一夹板和与第一夹板相对应的第二夹板。
7.可选的,所述套管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用于与传感器外壳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设置在传感器外壳外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设置在第二连接段的内侧壁。
8.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段内部设有限位塞,所述限位塞具有供线束穿过的限位孔。
9.可选的,所述限位孔为锥形孔。
10.可选的,所述限位孔与线束一一对应。
11.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段一端与第一连接段连接,第二连接段另一端用于与波纹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为弯管结构。
12.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段内侧壁设有多对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
13.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第一连接段的一端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与波纹管配合。
14.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段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一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夹板设置在第一连接块上,所述第二夹板设置在第二夹板上。
1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传感器以及上文所述的线束固线结构,所述套管与外壳相连接。
16.3、有益效果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固线结构,线束通过套管与传感器连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紧线束,起到固定线束的作用,使线束不易发生移动,避免发生缠绕,使传感器正常工作。
19.(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固线结构,限位塞不但起到固定线束的作用,限位塞还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达到较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20.(3)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固线结构,锥形孔增加了线束与限位塞之间的紧密性,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以及防水防尘的作用。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固线结构的第一夹板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固线结构的第二夹板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线束固线结构与传感器外壳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26.实施例1
27.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线束固线结构,包括套管1,所述套管1一端安装在传感器外壳3内部,套管1另一端设置在传感器外壳3外部,所述套管1内侧壁设有第一夹板121和与第一夹板121相对应的第二夹板122。线束通过套管1进入传感器外壳3内部,并与传感器连接,第一夹板121和第二夹板122夹紧线束,起到固定线束的作用,使线束不易发生移动,避免发生缠绕,使传感器正常工作。
28.实施例2
29.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线束固线结构,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
下:所述套管1包括第一连接段11和第二连接段12,所述第一连接段11用于与传感器外壳3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12设置在传感器外壳3外部,所述第一夹板121和第二夹板122设置在第二连接段12的内侧壁。线束依次穿过第二连接段12和第一连接段11进入传感器外壳3,第一夹板121和第二夹板122牢牢的夹紧线束,使线束不易发生移动。
30.实施例3
31.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线束固线结构,与实施例1或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连接段11内部设有限位塞13,所述限位塞13具有供线束穿过的限位孔131。限位塞13不但起到固定线束的作用,限位塞13还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达到较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32.实施例4
33.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线束固线结构,与实施例1

3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限位孔131为锥形孔。锥形孔增加了线束与限位塞13之间的紧密性,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以及防水防尘的作用。
34.实施例5
35.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线束固线结构,与实施例1

4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限位孔131与线束一一对应。限位孔131与线束一一对应,能对每一根线束都能做到良好的固定。
36.实施例6
37.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线束固线结构,与实施例1

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二连接段12一端与第一连接段11连接,第二连接段12另一端用于与波纹管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12与第一连接段11的一端为弯管结构。暴露在传感器外壳3外面的线束上套设有波纹管2,起到保护线束的作用。弯管便于固定线束的走向,使转向器整体布局更为合理。
38.实施例7
39.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线束固线结构,与实施例1

6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二连接段12内侧壁设有多对第一夹板121和第二夹板122。多对第一夹板121和第二夹板122有利于增加线束的牢固性。
40.实施例8
41.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线束固线结构,与实施例1

7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二连接段12远离第一连接段11的一端具有凹槽123,所述凹槽123用于与波纹管2配合。波纹管2用于保护暴露在传感器外壳3外面的线束,第二连接段12将部分波纹管2包覆在内,更加有利于对线束的保护。
42.实施例9
43.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线束固线结构,与实施例1

8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二连接段12包括第一连接块124和第一连接块124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块125,所述第一夹板121设置在第一连接块124上,所述第二夹板122设置在第二夹板122上。当第一连接块124和第二连接块125配合在一起,第一夹板121和第二夹板122加持住线束,起到固定线束的作用。
44.实施例10
45.结合附图1

3,本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外壳3、设置在外壳3内部的传感器以及实施例1~9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线束固线结构,所述套管1与外壳3相连接。线束通过套管1进入传感器外壳3内部,并与传感器连接,第一夹板121和第二夹板122夹紧线束,起到固定线束的作用,使线束不易发生移动,避免发生缠绕,使传感器正常工作。
46.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