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7: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卸船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


背景技术:

2.抓斗卸船机在装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为了降低环境中的粉尘数量,目前多采用布袋式防尘系统和干雾系统进行除尘。由于抓斗卸船机设置于海边或江边,环境风力较大,干雾系统喷出的水雾在环境风力的影响下随风飘动,难以起到除尘作用。
3.布袋式防尘系统工作时,含尘气体自料斗下方的进气管道、经导流板进入灰斗中,由于与导流板的碰撞、速度降低等因素的影响,粗粒粉尘落入灰斗,细粒粉尘流入滤袋并被阻留在滤袋内;滤袋上的积灰通过气体逆洗法除去,清除下的粉尘落入灰斗、最终进入输灰装置。
4.由于料斗为敞开式,封闭性较差、无法形成密闭空间,布袋式防尘系统的粉尘吸收率较低;烟气内水汽含量过高或粉尘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时,容易导致滤袋黏结、堵塞滤料,为了保证布袋式除尘器正常工作,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以保证气体中的水分不会凝结,故无法与干雾系统同时使用;烟气内水汽含量过低时,滤袋内极易发生自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检查更换滤袋时,需要清灰工人进入箱体,工作环境恶劣,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5.综上所述,如何减少抓斗卸料过程中粉尘的扩散,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挡风墙和挡风板提高了料斗主体密封性,提高了负压湿式除尘系统的负压粉尘吸收率,同时干雾系统对粉尘进行沉降,有效地将粉尘限制于料斗主体内。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包括料斗主体、负压湿式除尘系统、干雾系统、两块挡风墙以及两块挡风板,所述挡风墙设置于所述料斗主体的上端面,所述挡风墙与所述料斗主体的装卸料方向平行,且所述挡风墙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料斗主体的高度;
9.所述挡风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挡风墙的上端面,卸料时所述挡风板向内转动以使所述料斗主体上方相对封闭,推耙机工作时所述挡风板向外转动以便留出所述推耙机的通过空间;
10.所述挡风板的内侧面和所述挡风墙的内壁面设有若干个所述干雾系统的干雾喷头,所述负压湿式除尘系统的吸风管与所述挡风墙连通。
11.优选的,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挡风墙铰接,所述挡风墙靠近所述挡风板的一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挡风板的外侧面之间设有电动推杆或液压缸;
12.所述电动推杆或所述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电动推杆或所述液
压缸的移动端与所述挡风板的外侧面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干雾喷头垂直于所述挡风墙的内壁面设置。
14.优选的,所述干雾喷头在所述挡风墙的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且所述干雾喷头在所述挡风墙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
15.优选的,所述料斗主体的落料三通出口处设有若干个辅助干雾喷头。
16.优选的,所述辅助干雾喷头包括第一辅助干雾喷头和第二辅助干雾喷头,所述第一辅助干雾喷头设置于所述料斗主体下方的振动给料机的两侧,所述第二辅助干雾喷头沿所述振动给料机的传动方向设置。
17.优选的,所述振动给料机的输料端与护罩密封连接,且在所述护罩内设有所述辅助干雾喷头。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抓斗卸船机工作时,料斗主体在装卸料方向上的一端为装卸料进出口、另一端封闭,两块挡风墙与料斗主体的装卸料方向平行,即挡风墙设置于装卸料通道的两侧,且挡风墙上端连接挡风板,因此料斗主体的三面均设置挡风结构,有效地降低了环境风力的影响,减弱了物料下落过程中空气的扰动,降低了粉尘产量,并提高了料斗主体的密封性。
19.负压湿式除尘系统的吸风管与挡风墙连通,用于吸收含尘气体并对含尘气体进行吸附沉降,由于挡风墙和挡风板提高了料斗主体的密封性,负压湿式除尘系统的负压效果好、粉尘吸收率高,同时湿式除尘不受烟气内水汽含量的限制,可与干雾系统共同工作,且避免了烟气内水汽含量过低导致的自燃风险。
20.挡风墙和挡风板内设有干雾系统的干雾喷头,干雾喷头喷出的水雾可对粉尘颗粒进行吸附和包裹,进而实现对粉尘的降沉,进一步降低料斗主体内粉尘含量。
2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抓斗卸船机料斗利用挡风墙和挡风板提高了料斗主体的密封性,为负压湿式除尘系统提供了良好的负压环境,使得绝大部分扬尘可被控制于料斗主体内并被负压湿式除尘系统迅速收集,粉尘吸收率高且吸收效果好;挡风墙和挡风板内设置干雾喷头,干雾系统进一步对粉尘进行沉降,避免了粉尘扩散至料斗主体外,大幅降低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抓斗卸船机料斗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的抓斗卸船机料斗的侧视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的抓斗卸船机料斗的俯视示意图;
26.图4为图1中挡尘板在卸料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1中挡尘板在推耙机通过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1中卸船机料斗的辅助干雾喷头与振动给料机、护罩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

图6中:
30.1为料斗主体、2为挡风墙、3为挡风板、4为干雾系统、41为干雾喷头、42为辅助干雾喷头、5为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1为吸气系统、511为吸风管、52为湿式除尘器、53为排气系统、54为排污管、6为振动给料机、7为护罩、8为抓斗、9为推耙机。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抓斗卸船机料斗,挡风墙和挡风板提高了料斗主体密封性,提高了负压湿式除尘系统的负压粉尘吸收率,同时干雾系统对粉尘进行沉降,有效地将粉尘限制于料斗主体内。
33.请参考图1

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抓斗卸船机料斗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抓斗卸船机料斗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抓斗卸船机料斗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挡尘板在卸料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挡尘板在推耙机通过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卸船机料斗的辅助干雾喷头与振动给料机、护罩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34.本实施例提供的抓斗卸船机料斗,包括料斗主体1、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干雾系统4、两块挡风墙2以及两块挡风板3,挡风墙2设置于料斗主体1的上端面,挡风墙2与料斗主体1的装卸料方向平行,且挡风墙2的高度不小于料斗主体1的高度;挡风板3可转动地连接于挡风墙2的上端面,卸料时挡风板3向内转动以使料斗主体1上方相对封闭,推耙机9工作时挡风板3向外转动以便留出推耙机9的通过空间;挡风板3的内侧面和挡风墙2的内壁面设有若干个干雾系统4的干雾喷头41,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的吸风管511与挡风墙2连通。
35.请参考图1

图3,料斗主体1在装卸料方向上的一端为装卸料进出口,另一端封闭,挡风墙2设置于料斗主体1上、垂直于装卸料方向的两端的上端面,以便减弱海边或江边环境内风力的影响,防止落料在下落过程中因环境风力的作用产生回旋,进而降低粉尘数量。
36.为了有效地减弱环境风力的影响,挡风墙2的高度不小于料斗主体1的高度,使得卸料过程中抓斗8低于挡风墙2的上端面,如图4所示。挡风墙2的具体高度根据实际生产中环境风力的大小、料斗主体1的高度等因素确定。
37.挡风板3可转动地连接于挡风墙2的上端面,用于封闭料斗主体1上方的空间。
38.抓斗卸船机卸料时,请参考图4,抓斗8自料斗主体1的装卸料进出口进出料斗主体1,挡风板3由图4的虚线位置向内转动至图4的实线位置,相对封闭料斗主体1上方的空间,此时挡风板3处于卸料模式。
39.抓斗卸船机卸料至尾料时,物料散落于料斗主体1的底部,难以通过抓斗8转运,需要通过推耙机9聚拢各处散落的物料。此时,挡风板3处于推耙机通过模式,请参考图5,挡风板3向外转动,以便留出推耙机9的通过空间。
40.挡风板3用于与挡风墙2连接的边的长度为挡风板3的宽度,挡风板3的宽度与挡风墙2的长度相同,挡风板3的长度根据料斗主体1的尺寸、抓斗8的尺寸等因素确定,以保证卸
料模式下抓斗8可正常工作。
41.抓斗卸船机工作时,物料从抓斗8落入料斗主体1上方,物料的下落扰乱周围空气的运动,导致粉尘产生;同时,物料落入料斗主体1内时,后落下的物料会与先落下的物料碰撞,在落点处产生大量粉尘;此外,物料的增加也驱动料斗主体1内的空气流动,加速粉尘的产生。
42.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用于通过负压方式吸收料斗主体1内以及料斗主体1上方的含尘气体,并对含尘气体中粉尘进行吸附处理,能够除去产生卸料过程中产生的绝大部分粉尘。
43.请参考图1,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包括制造负压以吸收含尘气体的吸气系统51、对含尘气体中的粉尘进行吸附沉降的湿式除尘器52、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清洁气体的排气系统53和用于排出沉降后的粉尘的排污管54,吸气系统51与湿式除尘器52的进气口连接,排气系统53与湿式除尘器52的出气口连接,排污管54与湿式除尘器53的底部排污口连通。
44.含尘气体在负压作用下通过与挡风墙2连通的吸风管511进入吸气系统51,而后被通入湿式除尘器53的水箱中,使得粉尘与水箱中的水充分接触、沉降至水箱底部,去除粉尘后的空气则通过排气系统53排出。
45.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的种类和规格等请根据实际生产中的需要参考现有技术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46.干雾系统4利用干雾喷头41喷出的水雾对粉尘进行降沉,以便抑制粉尘的扩散。考虑到料斗主体1内需要放置物料,干雾喷头41设置于挡风墙2的内壁面以及挡风板3的内侧面上。
47.为了使干雾喷头41喷出的水雾覆盖空间最大,优选的,干雾喷头41垂直于挡风墙2的内壁面设置。
48.为了尽量降低相邻两个干雾喷头41喷出的水雾的重合区域,优选的,干雾喷头41在挡风墙2的高度方向上均匀分布,干雾喷头41在挡风墙2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
49.相邻两行干雾喷头41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干雾喷头41之间的距离根据干雾喷头41的尺寸、挡风墙2的尺寸等因素确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一具体实施例中,相邻两排干雾喷头41之间的距离为600mm,相邻两个干雾喷头41之间的距离为500mm。
50.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挡风墙2和挡风板3分别遮挡了料斗主体1垂直于装卸料方向的两端和料斗主体1上方,在料斗主体1的三面设置挡风结构,有效降低了环境风力的影响,减弱了物料下落过程中的空气扰动,降低了粉尘产量,并提高了料斗主体1的密封性。
51.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的吸风管511与挡风墙2连通,用于吸收含尘气体并含尘气体进行吸附降沉,由于挡风墙2和挡风板3提高了料斗主体1的密封性,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的负压效果好、粉尘吸收率高,同时湿式除尘不受烟气内水汽含量的限制,可与干雾系统4共同工作,且避免了烟气内水汽含量过低导致的自燃风险。
52.挡风墙2和挡风板3内设有干雾系统4的干雾喷头41,干雾喷头41喷出的水雾可对粉尘颗粒进行吸附和包裹,进而实现对粉尘的降沉,进一步降低料斗主体1内粉尘含量。
53.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抓斗卸船机料斗利用挡风墙2和挡风板3提高了料斗主体1的密封性,为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提供了良好的负压环境,使得绝大部分扬尘可被控制于料斗主体1内并被负压湿式除尘系统5迅速收集,粉尘吸收率高且吸收效果好;同时,挡风墙2
和挡风板3内设置干雾喷头41,干雾系统4进一步对粉尘进行沉降,避免了粉尘扩散至料斗主体1外,大幅降低了环境污染。
54.优选的,挡风板3与挡风墙2铰接,挡风墙2靠近挡风板3的一端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与挡风板3的外侧面之间设有电动推杆或液压缸;电动推杆或液压缸的固定端与安装座铰接,电动推杆或液压缸的移动端与挡风板3的外侧面连接。
55.请参考图4或图5,电动推杆的推杆或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挡风板3向内转动;电动推杆的推杆或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挡风板3向外转动。
56.电动推杆的规格和型号、液压缸的规格和型号请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参考现有技术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57.考虑到电动推杆的质量较轻、便于控制,优选的,挡风板3与挡风墙2之间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推杆端与挡风板3铰接,电动推杆的电机端与挡风墙2铰接。
5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考虑到物料自料斗主体1的出口下落至振动给料机6也会产生少量粉尘,在料斗主体1的落料三通出口处设有若干个辅助干雾喷头42,以便抑制落料三通出口处粉尘的扩散。
59.考虑到落料三通出口处的产尘量较少,辅助干雾喷头42的尺寸可以与干雾喷头41的尺寸相同,也可以小于干雾喷头41的直径,具体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的需要确定。
60.优选的,辅助干雾喷头42包括第一辅助干雾喷头和第二辅助干雾喷头,第一辅助干雾喷头设置于料斗主体1下方的振动给料机6的两侧,第二辅助干雾喷头沿振动给料机6的传动方向设置。因此,可有效阻止粉尘向振动给料机6的两侧及传动方向扩散。
61.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料斗主体1下方的振动给料机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辅助干雾喷头42,并沿振动给料机6的传动方向均匀设有两个辅助干雾喷头42。
62.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辅助干雾喷头的数量和第二辅助干雾喷头的数量均非固定值,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6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输产尘,振动给料机6的输料端与护罩7密封连接,且在护罩7内设有辅助干雾喷头42。
64.优选的,振动给料机6的输料端和护罩7通过胶带密封,密封效果好且密封成本较低。
65.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技术文件中的第一辅助干雾喷头和第二辅助干雾喷头的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区分位置的不同,而不含对顺序的限定。
6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抓斗卸船机料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