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热胀冷缩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14: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胀冷缩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集热板由两块铝片、一根软管和一根铜管制成,现有装置加工此类集热板时,先相向压合两块铝片得到压合铝件,使压合铝件中部形成长孔,然后将软管插入至压合铝件长孔中,再将铜管插入至软管内部,而软管外径与压合铝件孔径大致相同,将软管部分位置插入至压合铝件长孔中时,软管与压合铝件孔壁产生较大的摩擦,同时管软相对弯曲,导致难以将软管剩余部分插入至压合铝件长孔中,此外,将限位杆从软管中取出时,限位杆会带动软管移动,使软管在压合铝件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此外,现有装置将铜管插入至软管中时,会对软管的尾部进行限位,防止铜管将软管推出压合铝件,而软管具有一定可伸缩性,导致铜管将软管头部推动至压合铝件内部。
3.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基于热胀冷缩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生产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装置加工此类集热板时,由于软管外径与压合铝件孔径大致相同,使得将软管部分位置插入至压合铝件长孔中时,软管与压合铝件孔壁产生较大的摩擦,同时管软相对弯曲,导致难以将软管剩余部分插入至压合铝件长孔中,此外,将限位杆从软管中取出时,限位杆会带动软管移动,使软管在压合铝件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此外,现有装置将铜管插入至软管中时,会对软管的尾部进行限位,防止铜管将软管推出压合铝件,而软管具有一定可伸缩性,导致铜管将软管头部推动至压合铝件内部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热胀冷缩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生产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热胀冷缩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生产装置,包括有底架、控制按钮、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板、压孔组件、软管套装组件和铜管套装组件;底架与控制按钮进行固接;底架下表面与第一底座进行固接;底架下表面与第二底座进行固接;底架与第一支撑架进行固接;底架与第一支撑板进行固接;底架与第二支撑架进行固接;底架与第二支撑板进行固接;底架与压孔组件进行固接;底架与可将软管插入至压合铝件的软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底架与可将铜管插入至软管中的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与压孔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与软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架与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与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软管套装组件与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压孔组件,压孔组件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压块、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块、第二压块和第二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压块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压块上方设置有第一限位杆进行固接;
第一限位杆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杆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块;第一限位杆与第一支撑架进行固接;两组第一限位块均与第一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二压块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支撑架进行固接。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软管套装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一花键轴、第一滑块、第一电动滑轨、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丝杆、第二滑块、第一导轨块、第一传动杆、第一直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二直齿轮、第一齿条、第一联动架、第一空心管、第一齿环、第一管道接口、第一联动杆、第二限位块、第一海绵块、第三支撑架、第一烘干器、第一电动推板、第三限位块、第二电动推板、第一连接块、第三电动推杆、第二烘干器、第一收纳盒、第三电动推板和第四支撑架;第一电机输出端与第一花键轴进行固接;第一电机与第四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花键轴的轴套与第四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花键轴的轴杆与第一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花键轴的轴杆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花键轴外表面与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滑块与第一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与第四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内部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导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二滑块进行旋接;第二滑块与第一导轨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一联动架进行固接;第二滑块与第一空心管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导轨块下方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四锥齿轮内部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联动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直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一齿条与第一支撑板进行固接;第一空心管与第一齿环进行固接;第一空心管与第一管道接口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空心管与第一联动杆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杆与第二限位块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杆与第一海绵块进行固接;第一海绵块的一侧设置有两组第三支撑架;两组第三支撑架均与第一烘干器进行固接;两组第三支撑架均与第三限位块进行固接;两组第三支撑架均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烘干器与第一电动推板进行固接;第三限位块与第二电动推板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板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连接块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二烘干器进行固接;第二烘干器与第一收纳盒进行固接;第一收纳盒与第三电动推板进行固接;第四支撑架与底架进行固接。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铜管套装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花键轴、第三滑块、第二电动滑轨、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二丝杆、第四滑块、第二导轨块、第一推块、第一限位筒、第三电动滑轨、第五滑块、第二电动转盘、第二联动架、第四限位块、第一联动块、第四电动推板、第五限位块、第三联动架、第一电动吸盘和第五支撑架;第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内部与第一花键轴的轴套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内部与第二花键轴进行固接;第二花键轴的轴套与第五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的轴杆与第三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的轴杆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滑块与第二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与第五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一侧设置有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内部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四滑块进行旋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二导轨块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块与第二导轨块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块与第一推块进行固接;第二导轨块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一推
块与第一限位筒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筒与第二支撑架进行固接;第一限位筒一侧设置有第三电动滑轨;第三电动滑轨与第五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与第二支撑板进行固接;第五滑块与第二电动转盘进行固接;第二电动转盘与第二联动架进行固接;第二联动架与第四限位块进行固接;第四限位块与第一联动块进行固接;第一联动块与第四电动推板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板与第五限位块进行固接;第五限位块与第三联动架进行固接;第三联动架与五组第一电动吸盘进行固接;第五支撑架与底架进行固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三限位块和第二电动推板均以第一烘干器中线对称设置有两组。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四限位块、第一联动块、第四电动推板、第五限位块和第三联动架均以第二联动架中线对称设置有两组。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空心管外环面呈圆形阵列设置有多组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有多组通孔,并且通孔贯通至第一空心管中部的空心部分。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限位块直径与第一空心管光滑面处的直径相等,并且第二限位块外环面设置有橡胶环。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空心管靠近第二限位块一侧端部直径小于第二限位块直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为解决现有装置加工此类集热板时,由于软管外径与压合铝件孔径大致相同,使得将软管部分位置插入至压合铝件长孔中时,软管与压合铝件孔壁产生较大的摩擦,同时管软相对弯曲,导致难以将软管剩余部分插入至压合铝件长孔中,此外,将限位杆从软管中取出时,限位杆会带动软管移动,使软管在压合铝件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此外,现有装置将铜管插入至软管中时,会对软管的尾部进行限位,防止铜管将软管推出压合铝件,而软管具有一定可伸缩性,导致铜管将软管头部推动至压合铝件内部的问题。
15.二、设计了压孔组件,软管套装组件和铜管套装组件;准备工作时,将装置放置于工作台上,通过螺栓将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使装置保持稳定,接通电源,操控底架上的控制按钮控制装置开始运作,将两块铝片呈平行水平放入至第一支撑架上的压孔组件中,然后压孔组件将两块铝片压合在一起,得到压合铝件,此时位于上部的铝片中部向上凹陷成一个半圆凹槽,位于下部的铝片中部向下凹陷成一个半圆凹槽,两块铝片的两侧边缘压合在一起,使两个半圆凹槽形成一个长圆孔,然后人工将压合铝件取出水平放入至软管套装组件中,软管套装组件对压合铝件的两侧边缘进行限位固定,然后将经低温缩小的软管套至软管套装组件的限位杆外侧,限位杆对软管进行固定限位,使其处于笔直状态,然后软管套装组件将软管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此时软管的直径比正常值小,使软管的直径小于压合铝件的孔径,从而使软管顺利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然后第一支撑板上的软管套装组件在软管孔壁中注入适量润滑剂,再对软管的一侧进行限位,然后将限位杆从软管拔出,同时转动限位杆,使润滑剂流入至限位杆和软管孔壁接触位置,加强润滑效果,从而将限位杆顺利取出,同时软管套装组件将残留在软管孔壁中的润滑剂刮除并收集,然后软管套装组件对软管进行加热,使其受热膨胀成常态大小,从而使软管紧贴压合铝件孔壁,然后人工将压合铝件和软管一同取出并水平放入至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板上的铜管套装组件中,人工将铜管放入至铜管套装组件中,然后铜管套装组件将铜管插入至
压合铝件中的软管内部,此过程中铜管套装组件对软管的尾部进行固定,防止铜管将软管尾部推出压合铝件,由于软管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导致铜管将软管的头部推入至压合铝件内部,然后铜管套装组件对铜管、压合铝件和软管尾部进行固定,然后带动铜管、压合铝件和软管进行快速圆周摆动,使软管头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运动回原位。
16.三、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软管缩小变直再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避免了因软管弯曲和与压合铝件孔壁摩擦大而导致的难以将软管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将限位杆取出时导致的软管位移现象,同时自动将润滑剂去除并收集,还实现了自动将铜管插入至软管内部,同时解决了软管陷入至压合铝件内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压孔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限位的侧视图;图6为本发明软管套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软管套装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一空心管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一空心管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软管套装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铜管套装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一限位筒的侧视图;图13为本发明铜管套装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铜管套装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铜管套装组件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18.其中:1

底架,2

控制按钮,3

第一底座,4

第二底座,5

第一支撑架,6

第一支撑板,7

第二支撑架,8

第二支撑板,202

第一压块,203

第一限位杆,204

第一限位块,205

第二压块,206

第二电动推杆,301

第一电机,302

第一花键轴,303

第一滑块,304

第一电动滑轨,305

第一锥齿轮,306

第二锥齿轮,307

第一丝杆,308

第二滑块,309

第一导轨块,3010

第一传动杆,3011

第一直齿轮,3012

第三锥齿轮,3013

第四锥齿轮,3014

第二传动杆,3015

第二直齿轮,3016

第一齿条,3017

第一联动架,3018

第一空心管,3019

第一齿环,3020

第一管道接口,3021

第一联动杆,3022

第二限位块,3023

第一海绵块,3024

第三支撑架,3025

第一烘干器,3026

第一电动推板,3027

第三限位块,3028

第二电动推板,3029

第一连接块,3030

第三电动推杆,3031

第二烘干器,3032

第一收纳盒,3033

第三电动推板,3034

第四支撑架,401

第一传动轮,402

第二传动轮,403

第二花键轴,404

第三滑块,405

第二电动滑轨,406

第五锥齿轮,407

第六锥齿轮,408

第二丝杆,409

第四滑块,4010

第二导轨块,4011

第一推块,4012

第一限位筒,4013

第三电动滑轨,4014

第五滑块,4015

第二电动转盘,4016

第二联动架,4017

第四限位块,4018

第一联动块,4019

第四电动推板,4020

第五限位块,4021

第三联动架,4022

第一电动吸盘,4023

第五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20.实施例一种基于热胀冷缩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生产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有底架1、控制按钮2、第一底座3、第二底座4、第一支撑架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架7、第二支撑板8、压孔组件、软管套装组件和铜管套装组件;底架1与控制按钮2进行固接;底架1下表面与第一底座3进行固接;底架1下表面与第二底座4进行固接;底架1与第一支撑架5进行固接;底架1与第一支撑板6进行固接;底架1与第二支撑架7进行固接;底架1与第二支撑板8进行固接;底架1与压孔组件进行固接;底架1与可将软管插入至压合铝件的软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底架1与可将铜管插入至软管中的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架5与压孔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6与软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架7与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板8与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软管套装组件与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
21.准备工作时,将装置放置于工作台上,通过螺栓将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4固定在工作台上,使装置保持稳定,接通电源,操控底架1上的控制按钮2控制装置开始运作,将两块铝片呈平行水平放入至第一支撑架5上的压孔组件中,然后压孔组件将两块铝片压合在一起,得到压合铝件,此时位于上部的铝片中部向上凹陷成一个半圆凹槽,位于下部的铝片中部向下凹陷成一个半圆凹槽,两块铝片的两侧边缘压合在一起,使两个半圆凹槽形成一个长圆孔,然后人工将压合铝件取出水平放入至软管套装组件中,软管套装组件对压合铝件的两侧边缘进行限位固定,然后将经低温缩小的软管套至软管套装组件的限位杆外侧,限位杆对软管进行固定限位,使其处于笔直状态,然后软管套装组件将软管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此时软管的直径比正常值小,使软管的直径小于压合铝件的孔径,从而使软管顺利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然后第一支撑板6上的软管套装组件在软管孔壁中注入适量润滑剂,再对软管的一侧进行限位,然后将限位杆从软管拔出,同时转动限位杆,使润滑剂流入至限位杆和软管孔壁接触位置,加强润滑效果,从而将限位杆顺利取出,同时软管套装组件将残留在软管孔壁中的润滑剂刮除并收集,然后软管套装组件对软管进行加热,使其受热膨胀成常态大小,从而使软管紧贴压合铝件孔壁,然后人工将压合铝件和软管一同取出并水平放入至第二支撑架7和第二支撑板8上的铜管套装组件中,人工将铜管放入至铜管套装组件中,然后铜管套装组件将铜管插入至压合铝件中的软管内部,此过程中铜管套装组件对软管的尾部进行固定,防止铜管将软管尾部推出压合铝件,由于软管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导致铜管将软管的头部推入至压合铝件内部,然后铜管套装组件对铜管、压合铝件和软管尾部进行固定,然后带动铜管、压合铝件和软管进行快速圆周摆动,使软管头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运动回原位,本发明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软管缩小变直再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避免了因软管弯曲和与压合铝件孔壁摩擦大而导致的难以将软管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将限位杆取出时导致的软管位移现象,同时自动将润滑剂去
除并收集,还实现了自动将铜管插入至软管内部,同时解决了软管陷入至压合铝件内部的问题。
22.如图4

5所示,还包括有压孔组件,压孔组件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201、第一压块202、第一限位杆203、第一限位块204、第二压块205和第二电动推杆206;第一电动推杆201与第一压块202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1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压块202上方设置有第一限位杆203进行固接;第一限位杆203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第一限位块204;第一限位杆20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块205;第一限位杆203与第一支撑架5进行固接;两组第一限位块204均与第一支撑架5进行固接;第二压块205与第二电动推杆206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206与第一支撑架5进行固接。
23.首先,人工将第一块铝片插入至两组第一限位块204上部的限位槽中,将第二块铝片插入至两组第一限位块204下部的限位槽中,然后第一电动推杆201和第二电动推杆206分别带动第一压块202和第二压块205向第一限位杆203运动,从而将两块铝片挤压至第一限位杆203外表面,得到压合铝件,此时位于上部的铝片中部向上凹陷成一个半圆凹槽,位于下部的铝片中部向下凹陷成一个半圆凹槽,两块铝片的两侧边缘压合在一起,使两个半圆凹槽形成一个长圆孔,然后第一压块202和第二压块205运动回原位,人工将压合铝件取出,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两块铝片压制得到压合铝件。
24.如图6

10所示,软管套装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301、第一花键轴302、第一滑块303、第一电动滑轨304、第一锥齿轮305、第二锥齿轮306、第一丝杆307、第二滑块308、第一导轨块309、第一传动杆3010、第一直齿轮3011、第三锥齿轮3012、第四锥齿轮3013、第二传动杆3014、第二直齿轮3015、第一齿条3016、第一联动架3017、第一空心管3018、第一齿环3019、第一管道接口3020、第一联动杆3021、第二限位块3022、第一海绵块3023、第三支撑架3024、第一烘干器3025、第一电动推板3026、第三限位块3027、第二电动推板3028、第一连接块3029、第三电动推杆3030、第二烘干器3031、第一收纳盒3032、第三电动推板3033和第四支撑架3034;第一电机301输出端与第一花键轴302进行固接;第一电机301与第四支撑架3034进行固接;第一花键轴302的轴套与第四支撑架303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花键轴302的轴杆与第一滑块3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花键轴302的轴杆与第一锥齿轮305进行固接;第一花键轴302外表面与铜管套装组件进行固接;第一滑块303与第一电动滑轨304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轨304与第四支撑架3034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30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锥齿轮306;第二锥齿轮306内部与第一丝杆307进行固接;第一丝杆307外表面与第一导轨块3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307外表面与第二滑块308进行旋接;第二滑块308与第一导轨块309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块308与第一传动杆3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块308与第一联动架3017进行固接;第二滑块308与第一空心管3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导轨块309下方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3010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3011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3010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3012进行固接;第三锥齿轮3012与第四锥齿轮3013相啮合;第四锥齿轮3013内部与第二传动杆3014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14外表面与第二直齿轮3015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14外表面与第一联动架3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直齿轮3015与第一齿条3016相啮合;第一齿条3016与第一支撑板6进行固接;第一空心管3018与第一齿环3019进行固接;第一空心管3018与第一管道接口3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空心管3018与第一联动杆3021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杆3021与第二限位块3022进行固接;第一联动杆3021与第一海绵块3023进行
固接;第一海绵块3023的一侧设置有两组第三支撑架3024;两组第三支撑架3024均与第一烘干器3025进行固接;两组第三支撑架3024均与第三限位块3027进行固接;两组第三支撑架3024均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烘干器3025与第一电动推板3026进行固接;第三限位块3027与第二电动推板3028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板3028下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块3029;第一连接块3029与第三电动推杆3030进行固接;第一连接块3029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3030与第二烘干器3031进行固接;第二烘干器3031与第一收纳盒3032进行固接;第一收纳盒3032与第三电动推板3033进行固接;第四支撑架3034与底架1进行固接。
25.首先将经低温缩小的软管套至第一空心管3018外表面,使软管包覆第一空心管3018凹槽部分,第一空心管3018对软管进行固定限位,使其处于笔直状态,然后人工将压合铝件水平插入至两组第三限位块3027中,然后两组第二电动推板3028均伸长,从而对压合铝件两侧边缘进行限位固定,然后第四支撑架3034上的第一电机301带动第一花键轴302传动第一锥齿轮305转动,第一花键轴302带动铜管套装组件运作,然后第一电动滑轨304带动第一滑块303传动第一花键轴302伸长,使第一花键轴302带动第一锥齿轮305啮合第二锥齿轮306,然后第一锥齿轮305带动第二锥齿轮306传动第一丝杆307转动,第一丝杆307带动第二滑块308在第一导轨块309向压合铝件运动,第二滑块308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运动,使第一空心管3018带动软管运动,同时第二直齿轮3015在第一齿条3016上滚动,使第一齿条3016带动第二传动杆3014在第一联动架3017上转动,第二传动杆3014带动第四锥齿轮3013传动第三锥齿轮3012转动,第三锥齿轮3012带动第一传动杆3010传动第一直齿轮3011转动,第一直齿轮3011带动第一齿环3019传动第一空心管3018转动,然后第一空心管3018将软管插入至压合铝件长孔中,此时软管的直径比正常值小,使软管的直径小于压合铝件的孔径,从而使软管顺利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然后第一电动推板3026和第三电动推板3033均进行伸长运动,使第一电动推板3026和第三电动推板3033的伸缩端均运动至软管侧面旁,从而对软管限位,然后从第一管道接口3020注入适量润滑剂,润滑剂通过第一空心管3018流入至软管内壁,然后第一电机301带动第一花键轴302进行反转,使第一空心管3018远离压合铝件运动,此时第一空心管3018边水平运动边自转,使第一空心管3018将润滑剂均匀涂抹至软管内壁,从而使第一空心管3018顺利从软管中拔出,同时,第一空心管3018带动第一联动杆3021运动,第一联动杆3021带动第二限位块3022和第一海绵块3023运动,使第二限位块3022将残留在软管内壁的润滑剂刮除,然后第一海绵块3023将软管内壁擦干,第二限位块3022带动润滑剂运动出软管,使润滑剂流入至第一收纳盒3032中,然后第一锥齿轮305和第二锥齿轮306停止啮合,第一连接块3029上的第三电动推杆3030推动第二烘干器3031运动,使第二烘干器3031运动至压合铝件正下方,然后第二烘干器3031开始加热,同时两组第三支撑架3024上的第一烘干器3025可使加热,使软管受热膨胀成常态大小,从而使软管紧贴压合铝件孔壁,然后两组第二电动推板3028运动回原状态,然后人工将压合铝件和软管一同取出,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软管缩小变直再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避免了因软管弯曲和与压合铝件孔壁摩擦大而导致的难以将软管插入至压合铝件的长孔中的现象,同时避免了将限位杆取出时导致的软管位移现象,同时自动将润滑剂去除并收集。
26.如图11

15所示,铜管套装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轮401、第二传动轮402、第二花键轴403、第三滑块404、第二电动滑轨405、第五锥齿轮406、第六锥齿轮407、第二丝杆408、第四滑块409、第二导轨块4010、第一推块4011、第一限位筒4012、第三电动滑轨4013、第五滑
块4014、第二电动转盘4015、第二联动架4016、第四限位块4017、第一联动块4018、第四电动推板4019、第五限位块4020、第三联动架4021、第一电动吸盘4022和第五支撑架4023;第一传动轮401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401内部与第一花键轴302的轴套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402内部与第二花键轴403进行固接;第二花键轴403的轴套与第五支撑架4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403的轴杆与第三滑块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403的轴杆与第五锥齿轮406进行固接;第三滑块404与第二电动滑轨4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405与第五支撑架4023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406一侧设置有第六锥齿轮407;第六锥齿轮407内部与第二丝杆408进行固接;第二丝杆408外表面与第四滑块409进行旋接;第二丝杆408外表面与第二导轨块4010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滑块409与第二导轨块4010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块409与第一推块4011进行固接;第二导轨块4010与底架1进行固接;第一推块4011与第一限位筒4012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筒4012与第二支撑架7进行固接;第一限位筒4012一侧设置有第三电动滑轨4013;第三电动滑轨4013与第五滑块4014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4013与第二支撑板8进行固接;第五滑块4014与第二电动转盘4015进行固接;第二电动转盘4015与第二联动架4016进行固接;第二联动架4016与第四限位块4017进行固接;第四限位块4017与第一联动块4018进行固接;第一联动块4018与第四电动推板4019进行固接;第四电动推板4019与第五限位块4020进行固接;第五限位块4020与第三联动架4021进行固接;第三联动架4021与五组第一电动吸盘4022进行固接;第五支撑架4023与底架1进行固接。
27.首先,将铜管插入至第一限位筒4012内部,然后将压合铝件和软管一同水平插入至两组第四限位块4017中,然后两组第一联动块4018上的两组第四电动推板4019带动两组第五限位块4020运动,使两组第五限位块4020相向运动至软管尾部侧面,从而对软管和压合铝件限位,然后第三电动滑轨4013带动第五滑块4014运动,第五滑块4014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运动,使软管与第一限位筒4012对齐,然后软管套装组件带动第一传动轮401传动第二传动轮402转动,第二传动轮402带动第二花键轴403传动第五锥齿轮406转动,然后第五支撑架4023上的第二电动滑轨405带动第三滑块404传动第二花键轴403伸长,使第二花键轴403带动第五锥齿轮406啮合第六锥齿轮407,然后第五锥齿轮406带动第六锥齿轮407传动第二丝杆408转动,第二丝杆408带动第四滑块409在第二导轨块4010上向软管运动,第四滑块409带动第一推块4011运动,使第一推块4011将铜管推入至软管内部,铜管的两端均超过软管,此时铜管与软管内壁产生较大的摩擦,由于软管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导致铜管将软管的头部推入至压合铝件内部,然后第三电动滑轨4013带动第五滑块4014运动回原位,使第五滑块4014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运动回原位,然后两组第五限位块4020相向运动将铜管的夹紧,然后两组第三联动架4021上的多组第一电动吸盘4022同时将软管尾部侧壁吸住固定,然后第二电动转盘4015带动第二联动架4016进行快速往复摆动,第二联动架4016带动与其相关联的组件运动,使软管进行快速往复摆动,从而使软管头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运动回原位,使用时实现了自动将铜管插入至软管内部,同时解决了软管陷入至压合铝件内部的问题。
28.第三限位块3027和第二电动推板3028均以第一烘干器3025中线对称设置有两组。
29.可同时对压合铝件进行限位固定。
30.第四限位块4017、第一联动块4018、第四电动推板4019、第五限位块4020和第三联
动架4021均以第二联动架4016中线对称设置有两组。
31.可互相配合对压合铝件进行限位固定,同时对铜管进行固定,同时对软管尾部进行固定。
32.第一空心管3018外环面呈圆形阵列设置有多组凹槽,凹槽内部设置有多组通孔,并且通孔贯通至第一空心管3018中部的空心部分。
33.可使润滑剂从空心部分流入通孔中,再从通孔流入至凹槽中,然后从凹槽流入至软管内壁。
34.第二限位块3022直径与第一空心管3018光滑面处的直径相等,并且第二限位块3022外环面设置有橡胶环。
35.可使第二限位块3022将残留在软管内壁的润滑剂刮除。
36.第一空心管3018靠近第二限位块3022一侧端部直径小于第二限位块3022直径。
37.可使润滑剂集聚于第二限位块3022侧面,便于收集。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