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水文缆道钢丝绳涂油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3: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自动水文缆道钢丝绳涂油器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给水文缆道钢丝绳表面涂油和除污的装置。
3.

背景技术:

4.钢丝绳作为一种柔索,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由于其是由钢丝编织而成,所以极易锈蚀而不得不进行涂油防腐维护。涂油维护一定时间后,钢丝绳表面的油脂会干结,失去隔绝空气的作用。因此需经常进行清除干结油污、涂上新油脂的工作,涂油后既能增加润滑又能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所以对钢丝绳进行的除污涂油维护工作至关重要。
5.目前多数是人工先利用刀具对钢丝绳进行除污,然后用刷子或吸水工具粘润滑油涂在钢丝绳上。这种方法存在如下不足之处,涂油除污速度慢,工效低,费时费力,油脂涂抹不均匀,涂油除污效果差。
6.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涂油除污速度快、效果好,工效高,省时省力的自动水文缆道钢丝绳涂油器。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左端通过折页连接、右端通过锁紧螺栓连接;上外壳前端底部和后端底部都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半圆形凹槽,下外壳前端顶部和后端顶部都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上外壳和下外壳前后两端的半圆形凹槽位置相对应。
9.前导轮通过轴安装在前导轮支架上,前导轮支架固定在上外壳内的前部;后导轮通过轴安装在后导轮支架上,后导轮支架固定在上外壳内的后部;储油盒及油泵安装在后导轮前方的上外壳内,固定在上外壳内的半圆形喷油管与油泵的出油口连接,半圆形喷油管上设有若干个朝向半圆形喷油管圆心的喷嘴,半圆形喷油管前方的上外壳内设有半圆形的上滑槽,半圆形的上滑槽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上外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半圆形的上刀架置于上滑槽内,上刀架与上滑槽滑动接触,上刀架上固定有若干个朝向半圆形上刀架圆心的刀杆,各刀杆的端部分别固定有刀。所述上外壳前端和后端的半圆形凹槽、前导轮、后导轮、半圆形喷油管的圆心、半圆形上刀架的圆心都在同一直线上,当钢丝绳置于外壳前后端的半圆形凹槽、前导轮、后导轮上时,这些刀均能贴在钢丝绳上,喷油管的喷嘴能将储油盒内的油喷到钢丝绳上。
10.前驱动轮通过轴安装在前驱动轮支架上,前驱动轮支架固定在下外壳内的前部,前电机固定在下外壳内,前电机输出轴上的皮带轮与前驱动轮的轴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前电机工作能带动前驱动轮转动;后驱动轮通过轴安装在后驱动轮支架上,后驱动轮支架固定在下外壳内的后部,后电机固定在下外壳内,后电机输出轴上的皮带轮与后驱动轮的轴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后电机工作能带动后驱动轮转动;前、后驱动轮之间的下外壳内设有半圆形的下滑槽,半圆形的下滑槽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下外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半圆形的下刀架置于下滑槽内,下刀架与下滑槽滑动接触,下刀架上固定有若干个朝向下刀架圆心的刀杆,各刀杆的端部分别固定有刀。所述的下外壳前端和后端的半圆形凹槽、前驱动轮、后驱动轮、半圆形下刀架的圆心都在同一直线上。
11.当上壳体和下壳体合上后,前导轮位于前驱动轮的正上方,后导轮位于后驱动轮的正上方,上刀架位于下刀架的正上方,上、下壳体前端和后端的半圆形凹槽位置相对。上壳体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摄像头,一个摄像头朝向前方,另一个摄像头朝向后方。两个摄像头可以观察钢丝绳破损程度和养护效果,还可以观察本装置的行进过程中是否有障碍物。
12.使用时,先打开上壳体,将待养护的钢丝绳放入下壳体前、后端的半圆形凹槽、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上,然后合上上壳体并拧紧锁紧螺栓。通过前后驱动轮转动使得本装置在钢丝绳上自动行走,同时上刀架和下刀架随着钢丝绳上的凹槽旋转以达到去除污垢的目的,随后清洁油由输油泵通过喷油管的喷嘴均匀的喷在钢丝绳上,这样就完成一次性清洁涂油的工作。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涂油除污速度快、效果好,工效高,省时省力,油脂涂抹均匀。
14.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体和下壳体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9.它包括上外壳1和下外壳2,上外壳和下外壳的左端通过折页连接、右端通过锁紧螺栓连接;上外壳前端底部和后端底部都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半圆形凹槽3,下外壳前端顶部和后端顶部都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半圆形凹槽4,上外壳和下外壳前后两端的半圆形凹槽位置相对应。
20.前导轮5通过轴安装在前导轮支架6上,前导轮支架固定在上外壳内的前部;后导轮7通过轴安装在后导轮支架8上,后导轮支架固定在上外壳内的后部;储油盒及油泵9安装在后导轮前方的上外壳内,固定在上外壳内的半圆形喷油管10与油泵的出油口连接,半圆形喷油管上设有若干个朝向半圆形喷油管圆心的喷嘴11,半圆形喷油管前方的上外壳内设有半圆形的上滑槽12,半圆形的上滑槽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上外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半圆形的上刀架13置于上滑槽内,上刀架与上滑槽滑动接触,上刀架上固定有若干个朝向半圆形上刀架圆心的刀杆14,各刀杆的端部分别固定有刀15。所述上外壳前端和后端的半圆形凹槽、前导轮、后导轮、半圆形喷油管的圆心、半圆形上刀架的圆心都在同一直线上,当钢丝绳置于外壳前后端的半圆形凹槽、前导轮、后导轮上时,这些刀均能贴在钢丝绳上,喷油管的喷嘴能将储油盒内的油喷到钢丝绳上。
21.前驱动轮16通过轴安装在前驱动轮支架17上,前驱动轮支架固定在下外壳内的前部,前电机18固定在下外壳内,前电机输出轴上的皮带轮与前驱动轮的轴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前电机工作能带动前驱动轮转动;后驱动轮19通过轴安装在后驱动轮支架20上,后驱动轮支架固定在下外壳内的后部,后电机21固定在下外壳内,后电机输出轴上的皮带轮与后驱动轮的轴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后电机工作能带动后驱动轮转动;前、后驱动轮之间的下外壳内设有半圆形的下滑槽22,半圆形的下滑槽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在下外壳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半圆形的下刀架23置于下滑槽内,下刀架与下滑槽滑动接触,下刀架上固定有若干个朝向下刀架圆心的刀杆,各刀杆的端部分别固定有刀。所述的下外壳前端和后端的半圆形凹槽、前驱动轮、后驱动轮、半圆形下刀架的圆心都在同一直线上。
22.当上壳体和下壳体合上后,前导轮位于前驱动轮的正上方,后导轮位于后驱动轮的正上方,上刀架位于下刀架的正上方,上、下壳体前端和后端的半圆形凹槽位置相对。上壳体的上表面固定有两个摄像头24,一个摄像头朝向前方,另一个摄像头朝向后方。两个摄像头可以观察钢丝绳破损程度和养护效果,还可以观察本装置的行进过程中是否有障碍物。
23.使用时,先打开上壳体,将待养护的钢丝绳放入下壳体前、后端的半圆形凹槽、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上,然后合上上壳体并拧紧锁紧螺栓。通过前后驱动轮转动使得本装置在钢丝绳上自动行走,同时上刀架和下刀架的刀随着钢丝绳上的凹槽旋转以达到去除污垢的目的,随后清洁油由输油泵通过喷油管的喷嘴均匀的喷在钢丝绳上,这样就完成一次性清洁涂油的工作。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