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3: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公路工程,指公路构造物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工作。公路工程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系统、安全防护设施、绿化和交通监控设施,以及施工、养护和监控使用的房屋、车间和其他服务性设施。公路工程基坑防护工程中,通常需要在基坑旁边设置防护装置,用来对基坑进行安全防护。
3.现有的防护装置往往都是通过一块防护板组成,使用时,需要将防护板固定到基坑旁边,但是,一块防护板只能够防护到一面,而对于一些多种形状的基坑来说,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设置多块防护板,这样,操作起来就会十分地费时费力,使用十分不便。因此,现有的基坑安全防护装置无法适用于多种形状的基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基坑安全防护装置无法适用于多种形状的基坑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立柱、两个固定机构、两个连接框架以及两个防护板,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柱下端,两个所述连接框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相对一侧,且两个所述连接框架之间为铰接,两个所述防护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框架之中,两个所述连接框架上端之间连接有限位机构。
7.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下端,所述固定板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螺钉。
8.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板、连接杆以及两个调紧机构,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框架上端,所述连接杆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两个所述调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两端,且所述连接杆两端均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调紧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板上。
9.优选的,所述调紧机构包括滑块、滑槽、通槽、螺纹杆以及调紧旋钮,所述滑块铰接在所述连接杆一端,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连接杆一侧,且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通槽开设在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连接杆一侧,且所述通槽与所述滑槽相连通,所述螺纹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且所述螺纹杆贯穿在所述通槽之中,所述调紧旋钮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一端。
1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通过将两个连接框架之间设计为铰接,那么,两个连接框架之间能
够进行弯折折叠,那么,两个防护板相对之间能够跟着进行弯折折叠,并且,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得两个连接框架之间限位固定住,那么,两个防护板相对之间就能够跟着发生限位,当将两个连接框架和两个防护板之间的弯折角度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完毕后,即可通过限位机构,使得两个连接框架和两个防护板之间限位住,避免再发生折叠,从而能够将该安全防护装置调节完成,再将其固定在基坑旁边,从而即可起到安全防护的效果,并且,该种可进行弯折折叠调节的设计,能够使得该装置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基坑进行防护,而且可以适用于多种形状的基坑。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的结构俯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14.图4为图2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5.图中:立柱1、固定机构2、固定板21、螺钉22、连接框架3、防护板4、限位机构5、连接板51、连接杆52、滑块53、滑槽54、通槽55、螺纹杆56、调紧旋钮57。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7.实施例1
18.参照图1

4,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立柱1、两个固定机构2、两个连接框架3以及两个防护板4,两个固定机构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柱1下端,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板21,固定板21固定连接在立柱1下端,固定板21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螺钉22,通过固定板21和若干个螺钉22的设置,能够将立柱1固定到地面上,从而能够将该安全防护装置稳定地固定到基坑旁边的地面上,即可起到安全防护的效果。
19.两个连接框架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柱1相对一侧,且两个连接框架3之间为铰接,两个防护板4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框架3之中,两个连接框架3上端之间连接有限位机构5,由于两个连接框架3之间为铰接,那么,两个连接框架3之间能够进行弯折折叠,那么,两个防护板4相对之间能够跟着进行弯折折叠,并且,在限位机构5的作用下,能够使得两个连接框架3之间限位固定住,那么,两个防护板4相对之间就能够跟着发生限位,当将两个连接框架3和两个防护板4之间的弯折角度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完毕后,即可通过限位机构5,使得两个连接框架3和两个防护板4之间限位住,避免再发生折叠,从而能够将该安全防护装置调节完成,再将其固定在基坑旁边,从而即可起到安全防护的效果,并且,该种可进行弯折折叠调节的设计,能够使得该装置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基坑进行防护,而且可以适用于多种形状的基坑。
20.实施例2
21.参照图1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限位机构5包括两个连接板51、连接杆52以及两个调紧机构,两个连接板5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
框架3上端,连接杆52连接在两个连接板51之间,两个调紧机构分别设置在连接杆52两端,且连接杆52两端均分别通过两个调紧机构设置在两个连接板51上,调紧机构包括滑块53、滑槽54、通槽55、螺纹杆56以及调紧旋钮57,滑块53铰接在连接杆52一端,滑槽54开设在连接板51靠近连接杆52一侧,且滑块53滑动设置在滑槽54内,通槽55开设在连接板51远离连接杆52一侧,且通槽55与滑槽54相连通,螺纹杆56固定连接在滑块53上,且螺纹杆56贯穿在通槽55之中,调紧旋钮57螺纹连接在螺纹杆56一端,通过连接板51、连接杆52、滑块53、滑槽54、通槽55、螺纹杆56、调紧旋钮57的设置,当将两个连接框架3和两个防护板4之间的弯折角度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完毕后,连接杆52会跟着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滑块53也会跟着滑动到滑槽54内相应的位置,此时,只需将调紧旋钮57拧紧,即可使得两个连接板51之间限位固定住,那么,两个连接框架3和两个防护板4之间也就进行了限位固定,调节操作十分地简单方便。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立柱(1)、两个固定机构(2)、两个连接框架(3)以及两个防护板(4),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机构(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柱(1)下端,两个所述连接框架(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1)相对一侧,且两个所述连接框架(3)之间为铰接,两个所述防护板(4)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框架(3)之中,两个所述连接框架(3)上端之间连接有限位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1)下端,所述固定板(21)上贯穿设置有若干个螺钉(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两个连接板(51)、连接杆(52)以及两个调紧机构,两个所述连接板(5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框架(3)上端,所述连接杆(52)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板(51)之间,两个所述调紧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杆(52)两端,且所述连接杆(52)两端均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调紧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板(5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紧机构包括滑块(53)、滑槽(54)、通槽(55)、螺纹杆(56)以及调紧旋钮(57),所述滑块(53)铰接在所述连接杆(52)一端,所述滑槽(54)开设在所述连接板(51)靠近所述连接杆(52)一侧,且所述滑块(53)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54)内,所述通槽(55)开设在所述连接板(51)远离所述连接杆(52)一侧,且所述通槽(55)与所述滑槽(54)相连通,所述螺纹杆(56)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53)上,且所述螺纹杆(56)贯穿在所述通槽(55)之中,所述调紧旋钮(57)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杆(56)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立柱、两个固定机构、两个连接框架以及两个防护板,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柱下端,两个所述连接框架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相对一侧,且两个所述连接框架之间为铰接,两个所述防护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框架之中,两个所述连接框架上端之间连接有限位机构。该公路工程用基坑安全防护装置不仅能够起到对基坑的防护效果,而且能够根据基坑的形状进行弯折调节,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基坑进行安全防护。坑进行安全防护。坑进行安全防护。


技术研发人员:朱新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新明
技术研发日:2021.06.05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