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风力发电塔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3: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设施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风力发电塔。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风力发电塔,当高度在90m以内时,主要采用的是纯钢筒塔结构;当高度达到90m以上时,采用的是刚性的混凝土 纯钢筒或纯预制混凝土筒结构。其中,纯钢筒结构,通常存在用钢量较大,基础工程量大,存在共振风险等缺点;而刚性的混凝土混合塔,则通常存在运输吨位大,施工质量难保证,吊装困难,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施工周期短的新型风力发电塔。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新型风力发电塔,包含风机组塔架,所述风机组塔架包含若干个塔架柱,在每相邻两个塔架柱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塔架横梁,在每个塔架柱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一条钢拉索,且每条钢拉索均从各自对应的塔架柱根部开始、围绕整个风机组塔架呈螺旋上升至风机组塔架的顶部。
6.进一步,设置在每相邻两个塔架柱之间的若干塔架横梁呈长度递减方式从相邻两个塔架柱下部间隔布设至相邻两个塔架柱顶部。
7.进一步,每个所述塔架柱均呈倾斜设置,并均由若干个内部预设有预应力钢绞线的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构成。
8.进一步,位于同一根塔架柱中的相邻两个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均通过法兰及高强螺栓连接固定。
9.进一步,位于相邻两根塔架柱中的每相对两个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均通过一个或两个塔架横梁螺栓连接固定或焊接固定。
10.进一步,每个所述塔架横梁均由一个或多个空心圆钢管或h型钢构成。
11.进一步,还包含风机组塔筒,所述风机组塔筒支承在所述风机组塔架上,所述风机组塔架支承在地面上。
12.进一步,所述风机组塔筒由若干纯钢塔筒构成,且相邻两个纯钢塔筒之间均通过法兰及高强螺栓连接固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4.(1)本实用新型风力发电塔的下部采用预设有钢绞线的钢管混凝土柱与螺旋钢拉索组合布置方式,其中,钢管混凝土柱呈斜向布置抗水平力和抗弯矩承载力高,螺旋钢拉索受拉承载力高,节点少,安装方便,充分发挥两种组合材料的优势,工程量容易控制;
15.(2)与传统纯钢筒风塔相比,本风塔结构的钢材用量少,工程造价较低,抗压性能好,可解决当高度超过90m以上时因纯钢筒结构太柔,无法满足风机设备技术要求和解决为
满足风机设备技术要求而增加截面尺寸,进而导致结构尺寸大,无法解决运输时受到高速公路的桥涵尺寸限制问题;
16.(2)与传统混凝土 纯钢筒或纯预制混凝土筒风塔相比,本风塔结构工程量少,运输方便,安装简单,施工周期短。
17.(3)构件数量少,节点简单,方便运输与安装。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3为钢拉索与塔架横梁及塔架柱的连接节点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00、风机组塔筒;200、风机组塔架;300、风机组;201、塔架柱;201a、钢绞线;202、塔架横梁;203、钢拉索;20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23.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风力发电塔,包含风机组塔筒100及风机组塔架200,风机组塔筒100支承在风机组塔架200上,风机组塔架200支承在地面上;其中,风机组塔架200包含若干个塔架柱201,在每相邻两个塔架柱20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塔架横梁202,在每个塔架柱201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一条钢拉索203,且每条钢拉索203均从各自对应的塔架柱201根部开始、围绕整个风机组塔架200呈螺旋上升至风机组塔架的顶部。
24.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2所示,设置在每相邻两个塔架柱201之间的若干塔架横梁202呈长度递减方式依次从相邻两个塔架柱201下部开始呈间隔布设至相邻两个塔架柱201顶部。
25.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3所示,每条钢拉索203均是从各自对应的塔架柱201根部开始、依次穿过与之相对应的各塔架横梁202与塔架柱201连接节点处设置的连接管204、围绕整个风机组塔架200呈螺旋上升拉设至风机组塔架200的顶部。
26.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1至图3所示,每个塔架柱201均呈倾斜设置,并均由若干个内部预设有预应力钢绞线201a的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构成;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每个塔架柱201中的每个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长度可以设置为5m~55m。
27.更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同一根塔架柱201中的相邻两个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均通过法兰及高强螺栓连接固定。
28.更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相邻两根塔架柱201中的每相对两个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均通过一个或两个塔架横梁202螺栓连接固定或焊接固定。
29.更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塔架横梁202均由一个或多个空心圆钢管或h型钢构成。
30.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风机组塔筒100由若干纯钢塔筒构成,且相邻两个纯钢塔筒之间均通过法兰及高强螺栓连接固定。
31.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塔架柱2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3~8根,且设置在相邻两个塔架柱201之间的若干塔架横梁202中的每相邻两个塔架横梁202的间距可以设置为5m~55m。
32.使用时,先根据具体风机设备的设计要求,确定塔架柱201及塔架横梁202的数量、布置方式和截面尺寸;然后将每个塔架柱201按照一段5m~55m的标准分成多段进行加工制作,并在每个塔架柱段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相应的塔架柱法兰(图中未示出),在每个塔架柱段外壁焊接上相应的连接管204(用于穿设钢拉索203),并对每个制作好的塔架柱段标好号(便于施工现场按序号安装);接着将制作好的塔架柱段及塔架横梁202按序运抵施工现场,并在施工现场按序依次完成各塔架柱201及塔架横梁202的安装,待塔架柱201及塔架横梁202安装完毕后,再从每个塔架柱201两侧的根部开始、拉设两条钢拉索203,并使得两条钢拉索203沿着塔架柱201高度方向、围绕整个风机组塔架200呈螺旋上升至风机组塔架的顶部;待布设完所有钢拉索203后,即可完成风机组塔架200的安装,接着再将风机组塔筒100分段吊装至风机组塔架200上部并安装固定好,最后再将待安装的风机组300吊装至风机组塔筒100顶部,并固定好,至此即可完成风力发电塔的安装。
33.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风力发电塔,包含风机组塔架(200),所述风机组塔架(200)包含若干个塔架柱(201),在每相邻两个塔架柱(20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塔架横梁(202),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塔架柱(201)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一条钢拉索(203),且每条钢拉索(203)均从各自对应的塔架柱(201)根部开始、围绕整个风机组塔架(200)呈螺旋上升至风机组塔架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每相邻两个塔架柱(201)之间的若干塔架横梁(202)呈长度递减方式从相邻两个塔架柱(201)下部间隔布设至相邻两个塔架柱(201)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塔架柱(201)均呈倾斜设置,并均由若干个内部预设有预应力钢绞线(201a)的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根塔架柱(201)中的相邻两个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均通过法兰及高强螺栓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两根塔架柱(201)中的每相对两个钢管混凝土柱或离心钢管混凝土柱之间均通过一个或两个塔架横梁(202)螺栓连接固定或焊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塔架横梁(202)均由一个或多个空心圆钢管或h型钢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风机组塔筒(100),所述风机组塔筒(100)支承在所述风机组塔架(200)上,所述风机组塔架(200)支承在地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塔筒(100)由若干纯钢塔筒构成,且相邻两个纯钢塔筒之间均通过法兰及高强螺栓连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风力发电塔,包含风机组塔筒及风机组塔架,所述风机组塔筒支承在所述风机组塔架上,所述风机组塔架支承在地面上,所述风机组塔架包含若干个塔架柱,在每相邻两个塔架柱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塔架横梁,在每个塔架柱两侧均分别有一条钢拉索,且每条钢拉索均从各自对应的塔架柱根部开始、围绕整个风机组塔架呈螺旋上升至风机组塔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构件数量少,节点简单,便于运输与安装,现场安装施工周期段,钢材用量经济合理,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工程造价相对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欧添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釜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6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