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尾门锁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2: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尾门锁。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尾门锁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其外壳包括上壳体1'、基板2'和盖板3'三部分,其中基板2'和盖板3'由两块较大的金属板制成。此结构存在的缺陷主要是:基板2'和盖板3'两块金属板重量大,金属表面需要做工艺处理,不利于零件环保要求,且零件成本高;尾门锁口4'为金属件,锁口的u型槽5'处只有y向设置有缓冲块6',x向无缓冲结构,当车辆行驶过扭曲路面时,锁扣7'容易与金属材质的尾门锁口4'碰撞产生异响;尾门锁的缓冲块6'直接设置在尾门锁口4'处,缓冲块6'固定点距离u型槽5'的最低限位点距离近,且缓冲块6'较小,当大力关门,锁扣7'撞击缓冲块6'后,缓冲块6'的固定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且存在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环保要求、减轻锁体重量、降低锁体成本、有效消除锁扣与锁口的撞击异响和有效避免了缓冲块易变形及脱落风险问题的汽车尾门锁。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基板、壳体本体、执行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上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中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和所述基板可拆卸式固定且两者围设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执行组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前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前侧中央位置处和所述基板的前部中央位置处分别对应设置有u形开口的容置空间,锁扣的后部与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后侧对应位置处弹性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伸缩式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部,所述锁扣的底部与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解除式相抵。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还可以是:
6.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外周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u形缓冲垫,所述u形缓冲垫的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锁扣与所述u形缓冲垫弹性可解除式相抵。
7.所述壳体本体的底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锁口支架,所述锁口支架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外周对应位置处围设形成后部开口的u形边框,所述u形边框的开口处设置于所述u形缓冲垫的内侧后部对应位置处,所述u形边框的外周边缘与所述u形缓冲垫的外周边缘贴合。
8.所述u形边框的后部中央、左侧前部和右侧前部分别一体成型固定有向内侧延伸的凸起,所述u形缓冲垫与所述凸起可拆卸式卡接固定。
9.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蜗杆和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蜗杆的中心与所述驱动件的输
出端连接,所述传动蜗杆的外周与所述传动齿轮的外周啮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
10.所述执行组件包括传动螺杆、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止动杆和棘爪,所述传动螺杆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螺杆的外周与所述止动杆的自由端螺纹式旋转连接,所述棘爪和所述止动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左部和右部,所述棘爪的固定端和所述止动杆的固定端均与所述基板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棘爪的自由端与所述止动杆的自由端可解除式卡接,所述棘爪的下部自由端可伸缩式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部。
11.所述棘爪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中部套设于所述棘爪的固定端,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棘爪的自由端固定。
12.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围设形成有容纳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二腔体,所述驱动件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上部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中部与所述上壳体可拆卸式旋转连接。
13.所述壳体本体还包括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第一腔体由所述下盖板和所述基板围设形成,所述执行组件与所述下盖板可拆卸式旋转连接。
14.所述壳体本体为塑料件。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包括基板、壳体本体、执行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上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中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和所述基板可拆卸式固定且两者围设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执行组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前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壳体本体的下部前侧中央位置处和所述基板的前部中央位置处分别对应设置有u形开口的容置空间,锁扣的后部与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后侧对应位置处弹性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伸缩式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前部,所述锁扣的底部与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传动组件容纳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壳体本体的前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驱动件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上部,所述传动组件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后侧中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件发出解锁的指令,所述驱动件工作,所述传动组件将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传递至所述执行组件,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缩回所述壳体本体内避让开所述容置空间的前部空间,进而使所述锁扣得以从所述容置空间内脱离,进而解锁。尾门锁闭合锁定时,所述锁扣的外周各部分分别与所述壳体本体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后侧对应位置处弹性相抵,这个弹性力可以将所述锁扣对所述壳体本体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进而全方位缓冲所述锁扣在u 形的所述容置空间内对所述壳体本体的撞击力,有效消除了汽车在驶过扭曲的地面时,所述锁扣与所述壳体本体之间的撞击异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有利于环保要求、减轻锁体重量、降低锁体成本、有效消除锁扣与锁口的撞击异响和有效避免了缓冲块易变形及脱落风险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现有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部分爆炸图。
17.图2现有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现有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基板示意图。
19.图4现有技术一种汽车尾门锁盖板示意图。
20.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壳体本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基板结构示意图。
23.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壳体本体仰视图。
24.图9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图8a处放大图。
25.图10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11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门锁与锁扣搭接示意图。
27.图号说明
28.1'

上壳体
ꢀꢀꢀꢀꢀꢀꢀꢀꢀ
2'

基板
ꢀꢀꢀꢀꢀꢀꢀꢀꢀꢀꢀ
3'

盖板
29.4'

尾门锁口
ꢀꢀꢀꢀꢀꢀꢀ
5'

u型槽
ꢀꢀꢀꢀꢀꢀꢀꢀꢀꢀ
6'

缓冲块
30.7'

锁扣
[0031]1…
壳体本体
ꢀꢀꢀꢀꢀꢀꢀꢀ2…
基板
ꢀꢀꢀꢀꢀꢀꢀꢀꢀꢀꢀꢀꢀ3…
驱动件
[0032]4…
传动蜗杆
ꢀꢀꢀꢀꢀꢀꢀꢀ5…
传动齿轮
ꢀꢀꢀꢀꢀꢀꢀꢀꢀ6…
传动螺杆
[0033]7…
棘爪
ꢀꢀꢀꢀꢀꢀꢀꢀꢀꢀꢀꢀ8…
止动杆
ꢀꢀꢀꢀꢀꢀꢀꢀꢀꢀꢀ9…
容置空间
[0034]
10

锁扣
ꢀꢀꢀꢀꢀꢀꢀꢀꢀꢀꢀ
11

u形缓冲垫
ꢀꢀꢀꢀꢀꢀꢀ
12

扭簧
[0035]
13

凸起
ꢀꢀꢀꢀꢀꢀꢀꢀꢀꢀꢀ
14

锁口支架
ꢀꢀꢀꢀꢀꢀꢀꢀ
15

u形边框
[0036]
16

下盖板
ꢀꢀꢀꢀꢀꢀꢀꢀꢀ
17

上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是以所述容置空间9在前侧,所述驱动件 3在后侧,所述上壳体17在上侧,所述下盖板16在下侧,所述下盖板16 在外侧,所述容置空间9在内侧,说明书附图左侧为左,说明书附图右侧为右,并以此确定“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方向。
[0039]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5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请参考图5至图11中相关各图,包括基板2、壳体本体1、执行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1的后侧上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可拆卸式旋转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1的后侧中部,所述驱动件3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所述壳体本体1的下部和所述基板2可拆卸式固定且两者围设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执
行组件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壳体本体1的前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壳体本体1的下部前侧中央位置处和所述基板2的前部中央位置处分别对应设置有u形开口的容置空间9,锁扣10的后部与所述壳体本体1 在所述容置空间9的后侧对应位置处弹性可解除式相抵,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伸缩式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9的前部,所述锁扣10的底部与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可解除式相抵。这样,所述传动组件容纳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且与所述壳体本体1的前部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驱动件3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本体1的后侧上部,所述传动组件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壳体本体 1的后侧中部,所述驱动件3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驱动件3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执行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件3发出解锁的指令,所述驱动件3工作,所述传动组件将所述驱动件3的驱动传递至所述执行组件,所述执行组件的自由端缩回所述壳体本体1内避让开所述容置空间9的前部空间,进而使所述锁扣10得以从所述容置空间9内脱离,进而解锁。尾门锁闭合锁定时,所述锁扣10的外周各部分分别与所述壳体本体1在所述容置空间9的后侧对应位置处弹性相抵,这个弹性力可以将所述锁扣10对所述壳体本体1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进而全方位缓冲所述锁扣10在u形的所述容置空间 9内对所述壳体本体1的撞击力,有效消除了汽车在驶过扭曲的地面时,所述锁扣10与所述壳体本体1之间的撞击异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有利于环保要求、减轻锁体重量、降低锁体成本、有效消除锁扣10与锁口的撞击异响和有效避免了缓冲块易变形及脱落风险问题。
[004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请参考图5至图11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壳体本体1的底部在所述容置空间9的外周对应位置处可拆卸式固定有u形缓冲垫11,所述u形缓冲垫11的开口与所述容置空间9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锁扣10与所述u形缓冲垫11弹性可解除式相抵。这样,当汽车驶过扭曲的地面时,所述锁扣10外周与所述 u形缓冲垫11的内周弹性可解除式相抵,由于所述u形缓冲垫11的弹性,将所述锁扣10的动能转化为所述u形缓冲垫11的弹性势能,进而缓冲了所述锁扣10对所述壳体本体1的撞击,消除了所述锁扣10与尾门锁撞击时可能产生的异响。
[004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请参考图5至图11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壳体本体1的底部一体成型式固定有锁口支架14,所述锁口支架14在所述容置空间9的外周对应位置处围设形成后部开口的u形边框15,所述u形边框的开口处设置于所述u形缓冲垫11 的内侧后部对应位置处,所述u形边框的外周边缘与所述u形缓冲垫11的外周边缘贴合。这样,所述u形缓冲垫11充满了所述u形边框的内部,且所述u形缓冲垫11的后部与所述锁扣10发生相抵的位置暴露出所述锁口边框的开口,而所述u形缓冲垫11的左右两侧与所述锁扣10发生相抵的位置夹设有所述u形边框,当所述u形缓冲垫11因为长期处于低温环境时变硬甚至龟裂时,所述u形缓冲垫11不会因为与所述锁扣10直接撞击而产生异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u形边框15的后部中央、左侧前部和右侧前部分别一体成型固定有向内侧延伸的凸起13,所述u形缓冲垫11与所述凸起13可拆卸式卡接固定。这样,将所述u形缓冲垫11的左侧前部和右侧前部分别与所述凸起13卡接固定,进而将所述u形缓冲垫11的后部、左侧和右侧两个端部前侧均与所述壳体本体1固定,使所述u形缓冲垫11左右两侧的固定点远离其与所述锁扣10发生相抵的位置,当所述锁扣10撞击所述u形缓冲垫11时,将所述u形缓冲垫11的左右两个端部紧紧拉住,可有效避免了关门时所述锁
扣10撞击所述u形缓冲垫11导致其易变形及脱落风险的问题。
[004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请参考图5至图11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蜗杆4和传动齿轮5,所述传动蜗杆4的中心与所述驱动件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蜗杆4的外周与所述传动齿轮5的外周啮合连接,所述传动齿轮5的中心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这样,所述传动蜗杆4与所述驱动件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蜗杆4的外周与所述传动齿轮5的外周啮合,所述传动齿轮5的中心与所述执行组件连接,所述驱动件3运转带动所述传动蜗杆4旋转,所述传动蜗杆4 带动所述传动齿轮5旋转,所述传动齿轮5带动所述执行组件运行,这样实现了所述驱动件3驱动所述执行组件进行上锁和解锁的过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蜗杆4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传动轮5的分度圆直径。这样,由于所述传动蜗杆4与所述驱动件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蜗杆4 的转速与所述驱动件3的转速一致,而所述传动蜗杆4的外周与所述传动齿轮5的外周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蜗杆4和所述传动齿轮5的直径比和两者的转速比成反比,当所述传动蜗杆4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传动齿轮5的分度圆直径时,也就意味着所述传动蜗杆4的转速大于所述传动齿轮5,进而所述驱动件3到所述执行组件的传动过程中,所述传动蜗杆4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传动齿轮5的分度圆直径时,可以实现所述驱动件3至所述执行组件的逐级减速。
[004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请参考图5至图11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执行组件包括传动螺杆6、设置于所述基板2上的止动杆8和棘爪7,所述传动螺杆6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螺杆6的外周与所述止动杆8的自由端螺纹式旋转连接,所述棘爪7和所述止动杆8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2的左部和右部,所述棘爪7的固定端和所述止动杆8的固定端均与所述基板2可拆卸式旋转连接,所述棘爪7的自由端与所述止动杆8的自由端可解除式卡接,所述棘爪7的下部自由端可伸缩式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9的前部。这样,所述传动螺杆6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螺杆6的外周与所述止动杆8的自由端螺纹式旋转连接,当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传动螺杆6绕其中心轴旋转式,所述传动螺杆6和所述止动杆8的螺纹式旋转连接将所述传动螺杆6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止动杆8自由端的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而所述止动杆8的固定端与所述基板 2弹性可拆卸式旋转连接,进而所述止动杆8绕其与所述基板2之间的连接点进行旋转运动,所述棘爪7的固定端与所述基板2弹性可旋转式连接,在尾门锁锁定时所述棘爪7始终受到顺时针的弹性力,同时因为所述棘爪7与所述止动杆8卡接,所述止动杆8阻止所述棘爪7顺时针旋转,解锁时,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驱动件3发送指令,所述传动组件将所述驱动件3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传动螺杆6上,所述传动螺杆6转动带动所述止动杆8顺时针旋转与所述棘爪7脱离卡接,所述棘爪7顺时针旋转带动所述棘爪7的下部自由端缩进缩进所述壳体本体1和所述基板2夹设的所述第一腔体内部,避让开所述容置空间9,使所述锁扣10可以从所述容置空间9的开口处脱离完成解锁。当然所述棘爪7可以通过设置棘爪7旋转轴与所述壳体本体1和所述基板2弹性可旋转式连接,所述棘爪7旋转轴依次穿过所述壳体本体1、所述棘爪7和所述基板2,所述止动杆8可以通过设置爪轴与所述壳体本体 1和所述基板2可旋转式连接,所述爪轴依次穿过所述壳体本体1、所述止动杆8和所述基板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螺杆6与所述传动齿轮5的中心连接,所述传动螺杆6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止动杆8的自由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啮合连接。这样,所述传动螺杆6上设置有外螺纹,
当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传动螺杆6旋转时,所述止动杆8的自由端因为设置有内螺纹,因此所述止动杆8的自由端可以沿所述传动螺杆6的中心轴延伸方向左右移动,进而所述止动杆8绕与所述壳体本体1的旋转连接点进行旋转,与所述棘爪7的自由端解除卡接状态或进入卡接状态。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棘爪7上设置有扭簧12,所述扭簧12的中部套设于所述棘爪7的固定端,所述扭簧1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1固定,所述扭簧12的另一端与所述棘爪7的自由端固定。这样,将所述扭簧12的一端和所述壳体本体1固定,在所述扭簧12受到拉力作用下能和所述壳体本体1固定,将拉力反作用到所述棘爪7上,进而固定所述扭簧12一端与所述壳体本体1的相对位置。所述扭簧12另一端对所述棘爪7 所产生的拉力为顺时针方向,进而所述棘爪7在受到所述扭簧12拉力作用的时候,可以绕所述棘爪7和所述壳体本体1的连接点进行顺时针转动,进而让开所述锁扣10退出所述容置空间9的通道进行解锁。
[004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请参考图5至图11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壳体本体1包括上壳体17,所述上壳体17围设形成有容纳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传动组件的第二腔体,所述驱动件3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上部与所述上壳体17可拆卸式固定,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第二腔体的中部与所述上壳体17可拆卸式旋转连接。这样,所述上壳体17包覆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外部,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传动组件容纳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上壳体17可以使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传动组件完全置于一个密闭的空间内,防止外界的灰尘等颗粒物无法进入所述传动组件,避免了颗粒物影响到所述传动组件的正常啮合,提高了所述传动组件的密封性,进而降低了尾门锁因为所述传动组件的啮合失效所引起的解锁异常等问题出现的几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本体1还包括下盖板16,所述下盖板16与所述上壳体17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第一腔体由所述下盖板16和所述基板2围设形成,所述执行组件与所述下盖板16可拆卸式旋转连接。这样,将所述下盖板16和所述上壳体17一体成型式固定,即所述下盖板16和所述上壳体17集成化,所述上壳体17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腔体,所述下盖板16与所述基板2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将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传动件限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将所述执行组件限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防止所述驱动件3、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执行组件之间的连接因为尾门锁跌落而发生连接失效问题的产生。其中,所述棘爪7通过所述扭簧12弹性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下盖板16和所述基板2之间的左部,所述止动杆8 可旋转式连接于所述下盖板16和所述基板2之间的右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方便将所述驱动件3和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上壳体17围设形成的所述第二腔体内进行固定,所述上壳体17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分为前盖和后壳,其中所述前盖与所述下盖板16一体成型式固定,所述后壳与所述前盖可拆卸式固定。
[004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锁,请参考图5至图11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壳体本体1为塑料件。这样,将整个所述壳体本体1采用塑料制成,使所述壳体本体1无需进行表面处理,有利于环保要求,使尾门锁整体重量大大减小,并且还大大减小了制造尾门锁的成本。
[0047]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