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整平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2: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捞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平架装置。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下的整平架由于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加之设置于整平船上用于整平架升降的升降装置较为占用空间,使得整平架无法稳定的下沉至建筑基础层位置,继而给整个打捞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平架装置,该整平架装置的升降装置空间占用少,而且能够通过浮力区、注水区及行走装置的设置,使得整平架平稳下沉。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5.一种整平架装置,包括:
6.整平架,与贯穿开设于整平船中部的通道相配合;所述整平架包括框体,以及沿所述框体的边框长度方向设置的浮力区和注水区,所述浮力区位于所述边框的中部,所述浮力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注水区;
7.升降装置,用于所述整平架沿所述通道升降,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为多台,且所述升降装置周向均布于所述通道的端口四周,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与所述整平船紧固的绞车和滑轮组,所述绞车的缆绳绕过所述滑轮组与所述整平架相连接;
8.行走装置,架设于所述整平架并用于对所述整平架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
9.其中,所述边框设置为空心钢管,所述边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注水区的压载舱,所述压载舱设置有方便调整所述压载舱中水量的阀门。
10.其中,所述边框位于两所述压载舱之间部分设置有用于形成所述浮力区的空心舱。
11.其中,所述框体呈“口”字形设置,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便于和所述缆绳相连接的吊耳。
12.其中,所述行走装置沿所述整平架的相对两侧壁的长度方向往返运动。
13.其中,所述行走装置为架设于所述整平架的吊车。
14.其中,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所述浮力区和注水区。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平架装置,包括整平架、升降装置及行走装置,其中,整平架与贯穿开设于整平船中部的通道相配合;整平架包括框体,以及沿框体的边框长度方向设置的浮力区和注水区,浮力区位于边框的中部,浮力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注水区;升降装置设置为多台,且升降装置周向均布于通道的端口四周,升降装置包括与整平船紧固的绞车和滑轮组,绞车的缆绳绕过滑轮组与整平架相连接;行走装置架设于整平架并用于对整平架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以此结构设计的整平架装置,能够通过浮力区、注水区及行走装置的设置,方便控制整平架的下沉,有效调整整平架
的重心和浮力中心;同时,还能够通过升降装置的设置,有效减少升降装置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整平船中升降装置的布局图。
17.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整平架装置的平面图。
19.图中:
20.1、整平架;12、浮力区;13、注水区;14、阀门;15、绞车;16、缆绳; 17、吊耳;2、通道;3、甲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25.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平架装置,包括整平架1、升降装置及行走装置,其中,整平架1与贯穿开设于整平船中部的通道2相配合,升降装置用于整平架1沿通道2升降,行走装置架设于整平架1并用于对整平架1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
26.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整平架1包括框体,以及沿框体的边框长度方向设置的浮力区12和注水区13,浮力区12位于边框的中部,浮力区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注水区13;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框架的边框设置为空心钢管,边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形成注水区13的压载舱,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向压载舱内注水,且调整压载舱中的水量,本实施例在压载舱的侧壁还设置有阀门14。
27.此外,作为优选,边框位于两压载舱之间部分设置有用于形成浮力区12的空心舱,该空心舱的设置,能够有效抵消空心钢管中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为了提升整平架1入
水后的平衡性,本实施例中的框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对称设置有浮力区12和注水区13。即在框体的相对两边框上分别对称设置有压载仓和空心舱。
28.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有效降低升降装置的空间占用,本实施例在甲板3上设置有方便整平架1升降的通道2,在通道2端口边缘的相对两侧壁均布有四台绞车15,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拉力,减少空间占用,在通道2端口的边缘还布置有与绞车15相配合的滑轮组,绞车15的缆绳16绕过滑轮组与整平架1相连接;由于缆绳16通过滑轮组沿端口的边缘水平设置,因此相比传统的升降装置,极大的节省了甲板3及通道2端口的空间占用。
29.为了方便整平架1与升降装置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整平架1的框体呈“口”字形设置,框体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便于和缆绳16相连接的吊耳17。
30.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整平架1的重心和浮力中心进行调整,作为优选,行走装置沿整平架1的相对两侧壁的长度方向往返运动,作为优选,行走装置为架设于整平架1的吊车。本实施例中,有关行走装置及其与整平架1之间的具体结构连接,相关技术中都较为常用,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3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的整平架装置的升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32.s1.缆绳16与整平架1连接,并启动绞车15,使整平架1倾斜入水;以此便于稳定整平架1下水姿态。
33.s2.打开压载舱上的阀门14,待压载舱充满水后,关闭阀门14,之后再通过缆绳16将整平架1调平;
34.s3.调整行走装置在整平架1上的位置,继而调整整平架1的重心和浮力中心,之后在通过绞车15和缆绳16的作用,继续下沉整平架1,使其稳定可靠的下沉至浇筑基础层的位置。
35.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