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提式的ATS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手提式的ats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ats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提式的ats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应急电源车保供电接线有两种,一种是无ats的只能提前在保供电负荷侧接好线,发生停电时手动断开主供电源启动应急电源;另一种是有ats的先将主供电源和负荷同时接到车载ats上,再由ats进行切换;这两种方式都将导致大量的接线工作,如果电源车离保供电接线处较远时,两路电源8根电缆的收放工作和接线工作量巨大,将耗费大量的人力,保供电前期准备时停电时间较长。而为应对上述情况,可移动的应急电源车专用ats设备被生产出来。但是这种可移动的ats设备一般只是放置在金属箱子内部进行保存,在日常搬运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磕碰,从而导致其内部相关组件受到损伤,从而减小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式的ats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手提式的ats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的设备主体外侧设置保护壳体,所述的保护壳体采用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且所述的开口面积小于所在顶面的面积;所述的设备主体顶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且与保护壳体顶部开口相嵌合的顶板,所述的顶板远离设备主体的那一侧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的卡槽内部设置有提手,所述的提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布带,所述的布带远离提手的那一端设置有绕卷机构,所述的绕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保护壳体侧面上的安装壳体,所述的安装壳体一侧设置有出入口,所述的安装壳体内部设置与保护壳体转动连接的内棘轮,所述的内棘轮内部设置有与保护壳体固定连接的安装环,所述的安装环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棘爪,所述的棘爪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和限位杆,所述的安装环内部设置有与保护壳体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的限位杆贯穿安装环并固定连接在转杆上,所述的限位杆与安装环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棘爪和安装环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设备主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升板,所述的推升板两端分别设置有导柱,所述的导柱竖直设置在保护壳体内腔中且两端与保护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导柱贯穿推升板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的推升板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推升弹簧,所述的推升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推升板和保护壳体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推升板两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部设置有与推升板滑动连接的安装块,所述的安装块靠近保护壳体的那一侧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滚轮,所述的保护壳体侧壁底部设置有与滚轮相配合的限位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限位孔内部设置有与保护壳体滑动连接的
按压杆,所述的按压杆外侧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保护壳体和按压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安装槽内部设置有推出弹簧,所述的推出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推升板和安装块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装置通过设置提手和限位块可以将提手固定在顶板上从而使得工作人员通过提拉提手即可移动设备主体,而将提手从限位块内部的卡槽取出后,可以通过转动转杆来解除限位杆对棘爪的限位,从而使得与提手相连接的布带可以被拉出,此时工作人员可以由手提改为肩提的方式,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手提式的ats设备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绕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

保护壳体、2

布带、3

导柱、4

设备主体、5

推升板、6

安装槽、7

安装块、8

滚轮、9

推出弹簧、10

按压杆、11

第二复位弹簧、12

推升弹簧、13

限位块、14

提手、15

安装壳体、16

内棘轮、17

安装环、18

出入口、19

棘爪、20

限位杆、21

转杆、22

第一复位弹簧、23

卡槽、24

限位孔、25

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其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18.另外,若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0.实施例1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手提式的ats设备,包括设备主体4,所述的设备主体4外侧设置保护壳体1,所述的保护壳体1采用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且所述的开口面积小于所在顶面的面积;所述的设备主体4顶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且与保护壳体1顶部开口相嵌合的顶板25,所述的顶板25远离设备主体4的那一侧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
限位块13,所述的限位块13上设置有卡槽23,所述的卡槽23内部设置有提手14,所述的提手1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布带2,所述的布带2远离提手14的那一端设置有绕卷机构,所述的绕卷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保护壳体1侧面上的安装壳体15,所述的安装壳体15一侧设置有出入口18,所述的安装壳体15内部设置与保护壳体1转动连接的内棘轮16,所述的内棘轮16内部设置有与保护壳体1固定连接的安装环17,所述的安装环17上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棘爪19,所述的棘爪1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2和限位杆20,所述的安装环17内部设置有与保护壳体1转动连接的转杆21,所述的限位杆20贯穿安装环17并固定连接在转杆21上,所述的限位杆20与安装环17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棘爪19和安装环17上。因为棘爪19的存在,内棘轮16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此此内棘轮16的转动方向设置为只能将布带2收入安装壳体15内部,只有通过转动转杆21,移动限位杆20才能解除棘爪19的限位从而解除内棘轮16的限位,使得内棘轮16可以自由转动。
22.在实际应用中,设备主体4位于保护壳体1的内部并且通过设置在设备主体4顶部的顶板25将保护壳体1的开口封住从而使得设备主体4完全位于保护壳体1的内并不与外界相通,此时即使装置受到磕碰或者撞击后,位于保护壳体1内部的设备主体4不会受到较大的损伤,从而可以有效的保护设备主体1,增加其使用寿命;而工作人员通过提拉提手14可以将本装置提起,使得运输和使用更加方便而且通过将提手14从卡槽23中取出后在通过调节布带2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使用人员的身高和其他实际使用情况来对其进行调整,也可以将装置从提拉状态换为肩部承重状态。
23.进一步的,所述的设备主体4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升板5,所述的推升板5两端分别设置有导柱3,所述的导柱3竖直设置在保护壳体1内腔中且两端与保护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导柱3贯穿推升板5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的推升板5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推升弹簧12,所述的推升弹簧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推升板5和保护壳体1上。推升板5在没有被限位的状态下可以在其底部的推升弹簧12的作用下推动设备主体4上升,从而进入使用状态。
24.进一步的,所述的推升板5两侧设置有安装槽6,所述的安装槽6内部设置有与推升板5滑动连接的安装块7,所述的安装块7靠近保护壳体1的那一侧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滚轮8,所述的保护壳体1侧壁底部设置有与滚轮相配合的限位孔24。通过限位孔24可以对推升板5进行限位,从而将设备主体4固定在保护壳体1内部,所述的安装槽6内部设置有推出弹簧9,所述的推出弹簧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推升板5和安装块7上。
25.实施例2
2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改进,且改进内容为:所述的限位孔24内部设置有与保护壳体1滑动连接的按压杆10,所述的按压杆10外侧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1,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保护壳体1和按压杆10。通过按压杆10可以将滚轮8按出限位孔24内部,从而使得设备主体4在推升弹簧12的作用下推动设备主体4上升。
27.总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设备主体4位于保护壳体1的内部并且通过设置在设备主体4顶部的顶板25将保护壳体1的开口封住从而使得设备主体4完全位于保护壳体1的内并不与外界相通,此时即使装置受到磕碰或者撞击后,位于保护壳体1内部的设备主体4不会受到较大的损伤,从而可以有效的保护设备主体1,增加其使用寿命;而工作人员通过提拉提手14可以将本装置提起,使得运输和使用更加方便而且通过将提手14从卡槽
23中取出后在通过调节布带2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使用人员的身高和其他实际使用情况来对其进行调整,也可以将装置从提拉状态换为肩部承重状态。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