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及新能源车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及新能源车。


背景技术:

2.新能源车,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新能源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且因其污染低使得其广受欢迎。
3.目前的新能源车多采用交流充电,但是市面上又多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车在充电时需要找寻数量较少的交流充电桩,而不能使用直流充电桩,导致给交流充电车的充电带来了充电不方便的问题。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及新能源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交流充电车不能使用直流充电桩导致充电不便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与新能源车的电池管理控制板连接,包括:
6.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与交流充电车的交流充电底座连接;
7.充电桩连接端口,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连接,
8.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三端与电池管理控制板连接;
9.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电池管理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三端与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均与电池管理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三端均与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包括第一通讯连接端、第二通讯连接端、第三通讯连接端和第四通讯连接端,所述第三通讯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通讯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通讯连接端还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通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通讯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通讯连接端还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包括第一原始通讯连接端和第二原始通讯连接端,所述第一原始通讯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原始通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所述第一接触器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和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三端均与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还包括第一电连接端、第三电连接端、第五电连接端、第二电连接端、第四电连接端和第六电连接端;所述第三电连接端和所述第五电连接端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端和所述第六电连接端均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连接端和所述第五电连接端均与所述第一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端和所述第六电连接端均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连接端和所述第四电连接端还均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6.未充电时,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连接,此时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若连接交流充电枪,则交流充电枪输出的交流电依次通过充电桩连接端口和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给新能源车充电,此时为交流充电;当要进行直流充电时,用户通过控制使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使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直流通电桩发送的充电信号依次经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至电池管理控制板,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发送驱动信号至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通,进而使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的输入的电能通向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从而使交流充电车能够通过直流充电桩进行充电,进而方便充电,给用户充电提供极大便利。
1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车,包括所述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
18.可选地,所述新能源车还包括电池管理控制板,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端均连接。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20.因所述新能源车包括所述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故所述新能源车亦能够通过直流充电桩进行充电,进而方便充电,给用户充电提供极大便利。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与电池管理控制板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4.100、电池管理控制板;200、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300、充电桩连接端口;400、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与新能源车的电池管理控制板100连接。
30.所述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包括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充电桩连接端口300、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400和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
31.其中,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与交流充电车的交流充电底座连接;
32.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连接,
33.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三端与电池管理控制板100连接;
34.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的第一端与电池管理控制板100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的第三端与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连接。
35.具体地,未充电时,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连接,此时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若连接交
流充电枪,则交流充电枪输出的交流电依次通过充电桩连接端口300和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给新能源车充电,此时为交流充电;当要进行直流充电时,用户通过控制使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4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使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400的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直流通电桩发送的充电信号依次经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和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400至电池管理控制板,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发送驱动信号至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使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通,进而使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的输入的电能通向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从而使交流充电车能够通过直流充电桩进行充电,进而方便充电,给用户充电提供极大便利。
3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新能源车的电池管理控制板100即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即,为现有技术中成熟且成型的技术。
3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400包括第一继电器kt1和第二继电器kt2,所述第一继电器kt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t2的第一端均与电池管理控制板100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t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t2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t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t2的第三端均与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继电器kt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t2为手动控制。在未充电时,所述第一继电器kt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t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当需要使用直流充电桩充电时,手动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kt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 kt2,使第一继电器kt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t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此时,直流充电桩发送一can信号依次通过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和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400至电池管理控制板,此时,电池管理控制板接收到该can信号,接着,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发送驱动信号至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使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的第一端与第三端连通,进而使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的输入的电能通向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实现交流充电车能够通过直流充电桩进行充电,进而方便充电,给用户充电提供极大便利。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继电器kt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t2亦可以设置为自动控制,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对电池管理控制板作编程处理,自动检测直流充电桩是否连接,当检测到直流充电桩连接时,控制第一继电器kt1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t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进而实现充电。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 包括第一通讯连接端s 、第二通讯连接端s

、第三通讯连接端cc和第四通讯连接端cp。所述第三通讯连接端cc与所述第一通讯连接端s 连接,所述第三通讯连接端cc还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t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通讯连接端cp 与所述第二通讯连接端s

连接,所述第四通讯连接端cp还与所述第二继电器 kt2的第二端连接。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包括第一原始通讯连接端和第二原始通讯连接端,所述第一原始通讯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t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原始通讯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kt2的第一端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原始通讯连接端和第二原始通讯连接端的标号分别为cc和cp。当所述第一继电器kt1和第二继电器kt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通时,所述第三通讯连接端cc和所述第四通讯连接端cp相当于分别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的通讯连接端cc和通讯连接端cp
连接。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包括第一接触器km1和第二接触器km2,所述第一接触器km1和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km1 和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100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km1和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三端均与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连接。所述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发送的驱动信号为发送到第一接触器km1和所述第二接触器km2,使所述第一接触器km1和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通,即使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通,使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端和第三端连通,进而使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的输入的电能通向新能源车的充电电池。具体地,所述第一接触器km1和第二接触器km2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选定,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 还包括第一电连接端dc 、第三电连接端l1、第五电连接端l2、第二电连接端 dc

、第四电连接端n和第六电连接端l3;所述第三电连接端l1和所述第五电连接端l2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端dc 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端n和所述第六电连接端l3均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端dc

连接;所述第三电连接端l1和所述第五电连接端l2均与所述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端n和所述第六电连接端l3均与所述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连接端l1 和所述第四电连接端n还均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电连接端dc 与直流充电桩连接时连接火线,所述第二电连接端dc

连接零线。所述第三电连接端l1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的原始火线连接端l1连接,所述第四电连接端n还均与所述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的原始零线连接端n连接。这样使所述第一接触器km1和第二接触器km2不导通,且所述充电桩连接端口300连接交流电时,交流电依然可以输送至原车交流底座连接端口200的火线与零线,从而不影响交流充电。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新能源车,所述新能源车包括所述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新能源车还包括电池管理控制板,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200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转换开关控制电路500的第一端均连接。
45.因所述新能源车包括所述新能源车用充电转换装置,故所述新能源车亦能够通过直流充电桩进行充电,进而方便充电,给用户充电提供极大便利。
4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新能源车还包括12v 电源,所述12v电源与所述电池管理控制板100连接。具体地,所述12v电源接车载点烟器。
4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重在保护电路结构,对于程序控制方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应根据实际需求作相应编程处理,以实现本技术所要的控制功能,如对电池管理控制板作编程处理,以及直流充电桩发送的can信号,对此,本技术不作具体阐述。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