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与建筑结合的空气换热储能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与建筑结合的空气换热储能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太阳能资源作为典型的清洁能源,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推广应用,但是在光热应用领域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民用领域仅限于制备热水,若采用大规模蓄热,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因此该领域未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降耗、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占地小,可将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相结合,利用建筑本体进行蓄能,达到太阳能供热的目的空气换热储能的空调系统。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与建筑结合的空气换热储能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集热系统、储能系统及室内送风系统,所述室外集热系统包括联箱、真空集热管,所述储能系统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保温层、隔热层、换热室、蓄热混凝土,所述室内送风系统包括送风管以及通过送风管依次连接的风机、室内热风出口;
5.所述联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通过所述真空集热管相连通,所述下箱体通过回风管与换热室底部相连通,且所述换热室底部通过室内回风管与室内空气相连通,所述上箱体通过出风管与所述换热室上部相连通,所述换热室内设置有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与蓄热混凝土相连接,所述送风管的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室及蓄热混凝土的顶部相连通。
6.进一步,在所述送风管上安装有电辅热装置,在蓄热部分热量不足以维持预设的室内温度时将可转换为电辅热装置供热工作模式。
7.进一步,所述电辅热装置安装在所述风机和室内热风出口之间。
8.进一步,所述真空集热管为底部设有通风孔且上端部开口的真空玻璃集热管,所述真空集热管上端部与所述上箱体底部密封连通,且所述真空集热管底部与所述下箱体顶部密封连通。
9.进一步,所述换热翅片正对所述蓄热混凝土的一面呈连续的凹凸结构,凸起部分深入到蓄热混凝土中。
10.进一步,所述蓄热混凝土内侧覆盖有内保温层。
11.进一步,所述送风管上安装有温控仪,所述温控仪与电辅热装置电连接,在蓄热部分热量不足以维持预设的室内温度时将自动转换为电辅热工作模式。
12.进一步,所述蓄热混凝土为高比热容的改性混凝土。
13.进一步,与所述的蓄热混凝土与相邻的非蓄热区之间设置隔热结构。
14.进一步,所述送风管安装在所述蓄热混凝土顶部。
1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室外集热系统进行集热,所述换热室底部通过室内回风管与室内空气相连通,所述下箱体通过回风管与换热室底部相连通,室内空气依次通过室内回风管、换热室、回风管进入下箱体,然后经真空集热管集热,进入上箱体,由于所述上箱体通过出风管与所述换热室上部相连通,储存有一定热量的风自出风管进入换热室,将热量通过换热翅片换热存储进蓄热混凝土内,后通过室内送风系统将热量置换送入目标采暖区域,起到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的作用,可更好的将太阳能集热、储热、换热同建筑融为一体,达到经济、可靠、节能的目的。
16.在本实用新型中,白天有太阳时,真空集热管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热能加热真空集热管中的空气,由于空气热流动效应迫使空气通过室内回风管、回风管、联箱、真空集热管,换热室以及出风管形成环路,自动循环加热空气,加热后的空气与换热翅片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存储于蓄热混凝土中,提高蓄热混凝土的温度,在夜间室内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风机启动,通过换热室将室内空气与换热翅片进行热交换,提高室内空气温度,进一步,当在预设时段内空气温度未达到预设值时,室内供暖模式切换为电辅热装置供热模式,保障室内供暖温度。
17.有益效果:可提供清洁能源、节能降耗、适用范围广、将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相结合,利用建筑本体进行蓄能,成本低、占地小,供热稳定。
附图说明
18.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19.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20.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室外集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室外集热系统;2、储能系统;3、室内送风系统;11、联箱;12、真空集热管;21、保温层;22、隔热层;23、换热室;24、蓄热混凝土;25、换热翅片;26、内保温层;31、送风管;32、风机;33、室内热风出口;34、电辅热装置;111、上箱体;112、下箱体;113、回风管;114、室内回风管;115、出风管;121、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解释。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23.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中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24.实施例1,参照图1、图2,一种与建筑结合的空气换热储能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集热系统1、储能系统2及室内送风系统3,所述室外集热系统1包括联箱11、真空集热管12,所述储能系统2包括由外而内依次设置的保温层21、隔热层22、换热室23、蓄热混凝土24,所述室内送风系统3包括送风管31以及通过送风管31依次连接的风机32、室内热风出口33;
25.所述联箱11包括上箱体111和下箱体112,所述上箱体111和下箱体112之间通过所述真空集热管12相连通,所述下箱体112通过回风管113与换热室23底部相连通,且所述换热室23底部通过室内回风管114与室内空气相连通,所述上箱体111通过出风管115与所述换热室23上部相连通,所述换热室23内设置有换热翅片25,所述换热翅片25与蓄热混凝土24相连接,所述送风管31的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室23及蓄热混凝土24的顶部相连通。
26.在所述送风管31上安装有电辅热装置34,在蓄热部分热量不足以维持预设的室内温度时将可转换为电辅热装置34供热工作模式,所述电辅热装置34为电换热装置,所述电换热装置安装在所述风机32和室内热风出口33之间。
27.所述真空集热管12为底部设有通风孔121且上端部开口的真空玻璃集热管,所述真空集热管12上端部与所述上箱体111底部密封连通,且所述真空集热管12底部与所述下箱体112顶部密封连通,所述换热翅片25正对所述蓄热混凝土24的一面呈连续的凹凸结构,凸起部分深入到蓄热混凝土24中,所述蓄热混凝土24内侧覆盖有内保温层26。
28.所述送风管31上安装有温控仪,所述温控仪与电换热装置电连接,在蓄热部分热量不足以维持预设的室内温度时将自动转换为电辅热工作模式,所述蓄热混凝土24为高比热容的改性混凝土,与所述的蓄热混凝土24与相邻的非蓄热区之间设置隔热结构,所述送风管31安装在所述蓄热混凝土24顶部。
29.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室外集热系统1进行集热,所述换热室23底部通过室内回风管114与室内空气相连通,所述下箱体112通过回风管113与换热室23底部相连通,室内空气依次通过室内回风管114、换热室23、回风管113进入下箱体112,然后经真空集热管12集热,进入上箱体111,由于所述上箱体111通过出风管115与所述换热室23上部相连通,储存有一定热量的风自出风管115进入换热室23,将热量通过换热翅片25换热存储进蓄热混凝土24内,后通过室内送风系统将热量置换送入目标采暖区域,起到室内空气温度调节的作用,可更好的将太阳能集热、储热、换热同建筑融为一体,达到经济、可靠、节能的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