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调节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手持风扇、挂脖风扇等便携式风扇,以便随时随地为用户送风,增加舒适性。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手握持,挂脖风扇架设于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在运动、户外活动等场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3.然而,现有挂脖风扇大多结构固定,出风角度、位置等无法调节,在使用上仍存在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调节挂脖风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出风角度、位置等。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挂脖风扇,包括两个风扇模块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风扇模块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连接的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两个所述风扇模块连接,每一所述风扇模块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至少其中一所述风扇模块的壳体和对应的一所述连接件可滑动地连接。
6.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连接件上连接一轴套,两个所述连接件的轴套相叠并与一枢轴相插接将两个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或者,其中一所述连接件设置轴套、另一所述连接件设置枢轴与所述轴套相插接将两个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上套设有保护套,所述轴套和连接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保护套对应所述螺钉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盖设有帽盖。
8.进一步地,可滑动地连接的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件中,其中之一形成有滑槽、其中之另一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滑动地插接于所述滑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拼接的内构件和外构件,所述滑槽形成于所述内构件和所述外构件之间,所述内构件或所述外构件的侧端形成整圈结构的环形部;所述连接部形成于所述壳体上且穿过所述环形部插接至所述滑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并形成所述滑槽,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件均形成有出风口。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对应所述连接件上的出风口形成有通风口。
12.进一步地,可滑动地连接的所述壳体和连接件中,其中之一形成有导向槽、其中之另一形成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壳体和连接件相对滑动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柱可活动地插接于所述导向槽内。
13.进一步地,可滑动地连接的所述壳体和连接件中,其中之一形成有卡块、其中之另
一形成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壳体和连接件相对滑动的方向排列,所述卡块卡接于其中一所述卡槽内。
14.进一步地,可滑动地连接的所述壳体和所述连接件中,其中之一形成有弹性臂、其中之另一间隔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卡块设置于所述弹性臂上,所述卡槽形成于相邻的所述凸块之间。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通过两个连接件的相对转动以及连接件和风扇模块的相对滑动,可以方便地改变形态,既方便在使用时调整风扇模块的出风,也方便了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的佩戴和收纳。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可调节挂脖风扇拆除保护套的示意图。
18.图3为图2所示可调节挂脖风扇其中一连接件分解开的示意图。
19.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20.图5为图1所示可调节挂脖风扇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22.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挂脖风扇,在使用时穿戴于人体脖颈上以方便用户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对人体,特别是对人体颈部和面部吹风,调节人体温度。如图1

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可调节挂脖风扇整体上大致呈c形,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风扇模块10以及活动地连接于两个风扇模块10之间的连接机构30。通过连接机构30的设置,两个风扇模块10可以调整相对的位置、角度等,既方便在使用时调整风扇模块10的出风,也方便了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的佩戴和收纳。
24.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的连接机构30支撑于后颈处、两个风扇模块10分别位于左右侧颈处。为增加佩戴的舒适性,连接机构30上套设有保护套50。保护套50优选地采用软胶材料,如硅胶等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方便两个风扇模块10的相对活动,特别是相对转动。请同时参阅图5,两个风扇模块10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每一风扇模块10包括壳体12和设置于壳体12内的风机14。风机14运转时产生强制气流,对脖颈和头部送风。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送风可以是凉风也可以是暖风。
25.本实施例中,壳体12由可拆卸相连的内壳12a和外壳12b构成,其中,内壳12a朝向脖颈、外壳12b背向脖颈。内壳12a与外壳12b之间设置有分隔件16,分隔件16将壳体12的内部空间一分为二,其中内壳12a与分隔件16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20、外壳12b与分隔件16之间形成第二腔室122。第一腔室120内设置有隔板18,隔板18沿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第一腔室120内分隔出第一通道124和第二通道126。较佳地,隔板18倾斜延伸,使得第一通道124朝向连接机构30呈渐缩状。
26.风机14优选地为离心风机,设置于第一通道124内并位于壳体12的外侧端(即壳体12远离连接机构30的一端),第一通道124即为风机14的气流在壳体12内实际通行的风道。第二腔室122内设置有电池20和电路板22,电池20作为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的电源,通过电路板22和风机14电性连接。较佳地,壳体12上还设置有开关键24,开关键24与电路板22电性连接,用于控制风机14的启停。通过分隔件16和隔板18的设置,不仅对气流形成节流加速效果,还分隔开电池、电路板22等电子器件,保证电气安全。
27.壳体12在对应风机14的位置形成有进风口128、对应风道124的位置形成有出风口129。气流在风机14的作用下由进风口128进入壳体12,沿风道124加速流动并由出风口129向外吹出。图示实施例中,进风口128形成于壳体12的内、外侧壁,形成双侧进风;出风口129形成于壳体12的上侧壁以向上送风。应当理解地,可以仅在壳体1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设置进风口128,形成单侧进风;也可以在壳体12的下侧壁设置出风口129向下送风,或者同时在壳体12的上、下侧壁设置出风口129,上下两侧送风。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文件中,以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佩戴至人体颈部时的朝向定义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具体地,所涉及的壳体12长度方向是指壳体12环绕脖颈延伸的方向,壳体12的内侧壁为其朝向脖颈的侧壁、壳体12的外侧壁为其背向脖颈的侧壁、壳体12的上侧壁为其朝向头部的侧壁、壳体12的下侧壁为其背向头部的侧壁。图示实施例中,外壳12b即为壳体12的外侧壁;内壳12a与外壳12b相对的部分即为壳体12的内侧壁;内壳12a的上、下折边即为壳体12的上、下侧壁。
29.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连接机构30包括两个连接件32以及连接两个连接件32的转动件34、枢轴36。
30.每一连接件3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两个连接件32的第一侧端相向设置并通过转动件34、枢轴36可转动地连接,使得两个连接件32可以相对转动。每一风扇模块10的壳体12的内侧端(即靠近连接机构30的一端)延伸形成一连接部19,每一连接部19与其中一连接件32的第二侧端滑动地相连,使得风扇模块10可以相对连接件32滑动。通过两个连接件32的相对转动以及连接件32和风扇模块10的相对滑动,可以改变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的形态。
31.具体地,每一连接件32的第一侧端连接一转动件34。转动件34包括轴套340和由轴套340的外壁面向外延伸的耳部342。耳部342和连接件32的第一侧端形成有对应的固定孔,螺钉60等穿过固定孔将转动件34与连接件32的第一侧端固定连接。轴套340内形成有轴孔344,两个连接件32装配时,两个轴套340上下相叠,两个轴孔344相对齐并插入枢轴36,将两个连接件32可转动的连接。应当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34与连接件32也可以有其它连接方式或者两者也可以是一体结构。另外,也可以在其中一个连接件32上设置轴套340、同时在另一个连接件32上设置枢轴36,同样可以通过枢轴36和轴套340的枢接使得两
个连接件32可转动地连接。类似地,枢轴36、轴套340与连接件32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再组装为一体。
32.通过两个连接件32的相对转动,可以调整分别与之连接的两个风扇模块10的相对角度,使两个风扇模块10相对张开或者合拢。两个风扇模块10相对张开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加大,可以方便地佩戴或者取下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使得风扇模块10的出风远离脖颈;两个风扇模块10相对合拢时,两者之间的间距减小,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得风扇模块10的出风靠近脖颈,在不使用时可以减小整个产品的体积而方便收纳,整个产品在使用上更为灵活方便。
33.本实施例中,每一连接件32内设置滑槽320与对应的壳体12的连接部19相插接。连接件32的第二侧端设置有开口322,开口322连通滑槽320与外界。装配时,连接部19穿过开口322而伸入至滑槽320内,如此风扇模块10可以相对连接件32沿壳体12的长度方向伸缩滑动,调节风扇模块10的位置。较佳地,连接部19上设置有导向槽190、相应地连接件32的内壁面上突出设置有导向柱324。导向柱324插接于导向槽190内,导引壳体12相对于连接件32的伸缩滑动。应当理解地,也可以将导向柱324设置于连接部19上,对应地在连接件32内设置导向槽190,导引两者的相对滑动。
34.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9上形成有卡块192,对应地连接件32内形成有若干卡槽326,卡槽326沿连接部19的滑动方向排布。连接部19在相对连接件32的滑动过程中,卡块192顺序地卡入各卡槽326内,使得连接部19和连接件32在相对滑动至预定位置时可以定位。较佳地,连接部19上设置有弹性臂194,卡块192形成于弹性臂194上;连接件32内形成有若干凸块328,各个凸块328间隔设置,相邻的凸块328之间形成所述卡槽326。连接部19相对连接件32滑动的过程中,卡块192与凸块328相抵时使得弹性臂194略微变形而张开,使得卡块192可以越过凸块328;卡块192越过凸块328到达卡槽326位置时恢复形变,两者凹凸配合将连接件32和连接部19定位。应当理解地,也可以在连接件32上形成卡块192,对应地在连接部19上形成卡槽326与卡块192配合定位。
35.图示实施例中,每一连接件32由内构件32a和外构件32b拼接而成,内构件32a和外构件32b优选为卡扣连接。轴套340通过螺钉60连接于内构件32a上;保护套50的内侧在对应螺钉60的安装位置处形成有安装孔52,方便螺钉60穿过。较佳地,安装孔52处盖设有帽盖54,遮挡螺钉60以保证整个产品的外形美观,同时也避免螺钉60与脖颈摩擦而影响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佩戴的舒适性。较佳地,出风口129延伸至连接件32上,如延伸至内构件32a上;对应地,保护套50上设置有通风口56供气流流出,以将部分气流引导至后颈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调节挂脖风扇与脖颈接触的位置更为舒适。
36.较佳地,连接件32的内构件32a与壳体12相抵接的一端(即连接件32的第二侧端)为整圈结构的环形部329,使得连接件32的结构强度更高,不容易裂开。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连接件32的外构件32b与壳体12相抵接的一端设置环形部329,或者连接件32可以是套接于连接部19上的一体环形结构。图示实施例中,连接件32套设在壳体12的连接部19上,内构件32a对应内壳12a设置、外构件32b对应外壳12b设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连接部19设置为顺着壳体12延伸的环形结构,内部形成滑槽与连接件32插接,两者同样滑动连接实现风扇模块10的伸缩移动,调整风扇模块10的位置。
37.上述实施例中,两个风扇模块10分别与连接机构30的两个连接件32可滑动地连
接,可以分别滑动两个风扇模块10或者同时滑动两个风扇模块10来调节风扇模块10的出风等。应当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中一个风扇模块10与连接件32可滑动地连接,另一风扇模块10与连接件32可以是固定不可动的连接,通过可滑动地风扇模块10同样可以调节整个可调节挂脖风扇的出风、整体的长度等,方便用户的使用。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