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流域生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0: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流域生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态监测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等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对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通过不断监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及生物圈其他组成部分,外部大气圈、地下水等的状况,确定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多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在这种改变中所起的作用,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者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以分析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主要包括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生态监测是对个体生态、群落生态及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行监测,涉及农、林、牧、副、渔、工等各个生产领域,监测手段涉及生物、地理、环境、生态、物理、化学、计算机等诸多学科,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监测技术,其中在对小流域的水域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小流域生态监测装置对其进行监测,现有的用于小流域生态监测装置大多都是固定于水体中的一个固定的位置,这样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流域生态监测装置,通过当对仪器层进行密封保护后,通过充气口将浮力气囊充气膨胀鼓起,通过浮力气囊的设置,可以将生态监测装置漂浮在水里,进而方便的对水体进行监测,通过连接绳的设置,可以用于对监测器的连接固定,进而实现监测器对水体监测的灵活性的特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流域生态监测装置,包括监测器,所述监测器包括仪器层、连接口、监测器上盖,所述监测器的外圈设置有浮力气囊,所述浮力气囊的前端设置有充气口,所述监测器的外圈设置有监测装置底层,所述浮力气囊的上端设置有监测装置顶层,所述监测装置顶层包括顶层连接内孔、顶层内槽,所述顶层连接内孔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末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包括固定齿、固定螺孔、固定块连接内孔。
5.优选的,所述监测器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安装于浮力气囊内圈的位置,监测器的内侧设置有五个仪器层,仪器层为圆柱形结构的槽体,每个仪器层的内侧均设置有仪器保护层,每个仪器层的底端均设置有监测口,监测口为圆形结构的通孔;通过仪器层的设置,可以用于放置各种生态监测仪器,监测口用于将仪器层内侧放置的生态监测仪器的监测探头伸出监测器,通过仪器保护层的设置,用于对仪器层内侧放置的生态监测仪器的保护,进而提高生态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6.优选的,所述连接口为圆环形结构设置,连接口的外圈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口外圈的直径与监测器上盖内圈的直径相匹配,监测器上盖的内圈设置有防滑橡胶圈,监测器上盖外圈的四周及上表面均涂有荧光涂层;当将各种生态监测仪器均放置于仪器层内侧的
位置后,将监测器上盖顺时针的旋转盖上,进而实现对仪器层的密封保护,通过监测器上盖涂有的荧光涂层,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生态监测装置的位置。
7.优选的,所述浮力气囊设置于监测装置底层与监测装置顶层之间的位置,浮力气囊充气后的最大直径小于监测装置底层的最大直径,浮力气囊充气后的高度与监测装置底层的高度相同,浮力气囊充气后的最大直径小于监测装置顶层的最大直径,浮力气囊充气后的高度大于监测装置顶层的高度;当对仪器层进行密封保护后,通过充气口将浮力气囊充气膨胀鼓起,通过浮力气囊的设置,可以将生态监测装置漂浮在水里,进而方便的对水体进行监测。
8.优选的,所述监测装置底层设置于浮力气囊下端的位置,监测装置底层的内侧设置有底层内槽,监测装置底层的最大直径与监测装置顶层的最大直径相同,监测装置底层的高度大于监测装置顶层的高度,底层内槽的尺寸与监测器的尺寸相匹配;通过监测装置底层的设置,通过监测装置底层自身的重力作用,监测装置底层下沉至水体中,进而带动监测器的下部分沉入水体中,从而方便监测器里面各种生态监测仪器对水体进行监测。
9.优选的,所述监测装置顶层设置于监测器外圈的位置,顶层内槽的尺寸与底层内槽的尺寸相同,顶层内槽的内圈直径与监测器的外圈直径相匹配;通过监测装置顶层与监测装置底层设置于浮力气囊上、下两端的位置,可以用于对浮力气囊的保护。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连接顶层连接内孔与固定块连接内孔;通过连接绳的设置,可以用于对监测器的连接固定,进而实现监测器对水体监测的灵活性。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为长方形结构设置,固定齿为倒三角形设置,固定齿设置有多个,固定螺孔为圆柱形结构的通孔,固定螺孔共有三个,三个固定螺孔成等腰三角形设置;固定块用于对生态监测装置的固定,当将监测器放置于水体后,将固定块固定于岸边,倒三角形设置的固定齿可以平稳地将固定块固定与岸边,当遇到风较大时,通过将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固定螺孔,实现对固定块进一步的固定,进而提高生态监测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仪器层的设置,可以用于放置各种生态监测仪器,监测口用于将仪器层内侧放置的生态监测仪器的监测探头伸出监测器,通过仪器保护层的设置,用于对仪器层内侧放置的生态监测仪器的保护,进而提高生态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当将各种生态监测仪器均放置于仪器层内侧的位置后,将监测器上盖顺时针的旋转盖上,进而实现对仪器层的密封保护,通过监测器上盖涂有的荧光涂层,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生态监测装置的位置,当对仪器层进行密封保护后,通过充气口将浮力气囊充气膨胀鼓起,通过浮力气囊的设置,可以将生态监测装置漂浮在水里,进而方便的对水体进行监测,通过监测装置底层的设置,通过监测装置底层自身的重力作用,监测装置底层下沉至水体中,进而带动监测器的下部分沉入水体中,从而方便监测器里面各种生态监测仪器对水体进行监测,通过连接绳的设置,可以用于对监测器的连接固定,进而实现监测器对水体监测的灵活性,固定块用于对生态监测装置的固定,当将监测器放置于水体后,将固定块固定于岸边,倒三角形设置的固定齿可以平稳地将固定块固定与岸边,当遇到风较大时,通过将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固定螺孔,实现对固定块进一步的固定,进而提高生态监测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监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监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监测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监测器;11、仪器层;111、仪器保护层;112、监测口;12、连接口;13、监测器上盖;2、浮力气囊;21、充气口;3、监测装置底层;31、底层内槽;4、监测装置顶层;41、顶层连接内孔;42、顶层内槽;5、连接绳;6、固定块;61、固定齿;62、固定螺孔;63、固定块连接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请参阅图1

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流域生态监测装置,包括监测器1,所述监测器1包括仪器层11、连接口12、监测器上盖13,所述监测器1的外圈设置有浮力气囊2,所述浮力气囊2的前端设置有充气口21,所述监测器1的外圈设置有监测装置底层3,所述浮力气囊2的上端设置有监测装置顶层4,所述监测装置顶层4包括顶层连接内孔41、顶层内槽42,所述顶层连接内孔41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绳5,所述连接绳5的末端设置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包括固定齿61、固定螺孔62、固定块连接内孔63。
24.具体的,所述监测器1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安装于浮力气囊2内圈的位置,监测器1的内侧设置有五个仪器层11,仪器层11为圆柱形结构的槽体,每个仪器层11的内侧均设置有仪器保护层111,每个仪器层11的底端均设置有监测口112,监测口112为圆形结构的通孔;通过仪器层11的设置,可以用于放置各种生态监测仪器,监测口112用于将仪器层11内侧放置的生态监测仪器的监测探头伸出监测器1,通过仪器保护层111的设置,用于对仪器层11内侧放置的生态监测仪器的保护,进而提高生态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25.具体的,所述连接口12为圆环形结构设置,连接口12的外圈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口12外圈的直径与监测器上盖13内圈的直径相匹配,监测器上盖13的内圈设置有防滑橡胶圈,监测器上盖13外圈的四周及上表面均涂有荧光涂层;当将各种生态监测仪器均放置于仪器层11内侧的位置后,将监测器上盖13顺时针的旋转盖上,进而实现对仪器层11的密封保护,通过监测器上盖13涂有的荧光涂层,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生态监测装置的位置。
26.具体的,所述浮力气囊2设置于监测装置底层3与监测装置顶层4之间的位置,浮力气囊2充气后的最大直径小于监测装置底层3的最大直径,浮力气囊2充气后的高度与监测装置底层3的高度相同,浮力气囊2充气后的最大直径小于监测装置顶层4的最大直径,浮力气囊2充气后的高度大于监测装置顶层4的高度;当对仪器层11进行密封保护后,通过充气
口21将浮力气囊2充气膨胀鼓起,通过浮力气囊2的设置,可以将生态监测装置漂浮在水里,进而方便的对水体进行监测。
27.具体的,所述监测装置底层3设置于浮力气囊2下端的位置,监测装置底层3的内侧设置有底层内槽31,监测装置底层3的最大直径与监测装置顶层4的最大直径相同,监测装置底层3的高度大于监测装置顶层4的高度,底层内槽31的尺寸与监测器1的尺寸相匹配;通过监测装置底层3的设置,通过监测装置底层3自身的重力作用,监测装置底层3下沉至水体中,进而带动监测器1的下部分沉入水体中,从而方便监测器1里面各种生态监测仪器对水体进行监测。
28.具体的,所述监测装置顶层4设置于监测器1外圈的位置,顶层内槽42的尺寸与底层内槽31的尺寸相同,顶层内槽42的内圈直径与监测器1的外圈直径相匹配;通过监测装置顶层4与监测装置底层3设置于浮力气囊2上、下两端的位置,可以用于对浮力气囊2的保护。
29.具体的,所述连接绳5的两端分别连接顶层连接内孔41与固定块连接内孔63;通过连接绳5的设置,可以用于对监测器1的连接固定,进而实现监测器1对水体监测的灵活性。
30.具体的,所述固定块6为长方形结构设置,固定齿61为倒三角形设置,固定齿61设置有多个,固定螺孔62为圆柱形结构的通孔,固定螺孔62共有三个,三个固定螺孔62成等腰三角形设置;固定块6用于对生态监测装置的固定,当将监测器1放置于水体后,将固定块6固定于岸边,倒三角形设置的固定齿61可以平稳地将固定块6固定与岸边,当遇到风较大时,通过将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固定螺孔62,实现对固定块6进一步的固定,进而提高生态监测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3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先将监测器上盖13逆时针的打开,然后将各种生态监测仪器放置于监测器1内侧,通过仪器层11的设置,可以用于放置各种生态监测仪器,监测口112用于将仪器层11内侧放置的生态监测仪器的监测探头伸出监测器1,通过仪器保护层111的设置,用于对仪器层11内侧放置的生态监测仪器的保护,进而提高生态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当将各种生态监测仪器均放置于仪器层11内侧的位置后,将监测器上盖13顺时针的旋转盖上,进而实现对仪器层11的密封保护,通过监测器上盖13涂有的荧光涂层,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生态监测装置的位置,然后通过充气口21将浮力气囊2充气膨胀鼓起,通过浮力气囊2的设置,可以将生态监测装置漂浮在水里,进而方便的对水体进行监测,然后将监测器1放入到水体中,通过监测装置底层3的设置,通过监测装置底层3自身的重力作用,监测装置底层3下沉至水体中,进而带动监测器1的下部分沉入水体中,从而方便监测器1里面各种生态监测仪器对水体进行监测,当将监测器1放置于水体后,将固定块6固定于岸边,倒三角形设置的固定齿61可以平稳地将固定块6固定与岸边,当遇到风较大时,通过将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固定螺孔62,实现对固定块6进一步的固定,进而提高生态监测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