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8: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风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风扇。


背景技术:

2.风扇的用途十分广泛,在炎热的天气,风扇可输送风量为人或物进行降温,也可加快不通风的环境的空气流通,故风扇的使用频率也是十分之高,风扇使用的方便程度便大大影响了人们的使用体验。现有的风扇多为落地式风扇,其体积大、重量重,在无需使用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收纳,占用了许多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风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风扇。
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风扇主体、锁合部以及底座,所述风扇主体一端与所述锁合部连接,所述锁合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锁合部包括锁合件以及弹性件,所述风扇主体靠近所述锁合部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锁合槽;固定状态时,所述锁合件与所述锁合槽配合,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所述风扇主体不可相对所述底座运动,可活动状态时,所述锁合件不与所述锁合槽配合,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风扇主体可相对所述底座运动。
5.优选地,所述风扇主体与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锁合部的相对两侧,且所述风扇主体与所述底座均与所述锁合部可转动配合;所述风扇主体包括风扇本体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风扇本体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合部转动连接,所述锁合槽设置于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锁合部的一端。
6.优选地,所述锁合部包括外壳、按键以及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锁合件、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外表面设置有通槽,所述按键部分设置于所述通槽内;所述按键置于所述通槽内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部一端接触,所述转动部另一端与所述锁合件配合,所述锁合件远离所述按键的一端靠近所述锁合槽。
7.优选地,所述锁合件上设置有凸块、容置槽以及安装槽,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锁合件远离所述按键的一端,所述容置槽靠近所述按键设置,所述转动部部分收纳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安装槽远离所述转动部设置,所述弹性件收纳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风扇处于所述固定状态时,所述凸块与所述锁合槽配合。
8.优选地,所述转动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杠杆以及杠杆孔,所述杠杆穿过所述杠杆孔设置,且所述杠杆架设在所述容置槽之上,所述外壳对应所述杠杆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杠杆与所述固定槽配合,所述转动部靠近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设置有运动轴,所述容置槽对应所述运动轴的位置设置有轴孔,所述运动轴与所述轴孔配合,所述按键运动带动所述转动部绕所述杠杆转动,所述转动部转动带动所述运动轴运动,所述轴孔与所述运动轴配合运动进而带动所述锁合件运动。
9.优选地,所述锁合部进一步包括内衬件,所述内衬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衬
件对应所述锁合件的位置设置有安放槽,所述锁合件设置于所述安放槽内。
10.优选地,所述内衬件对应所述支撑杆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避让槽,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避让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所述第二避让槽配合后形成避让槽,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锁合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避让槽内。
11.优选地,所述锁合部包括两个固定部,所述内衬件在所述安放槽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收纳槽,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锁合部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置于所述避让槽内,且所述转轴一端与一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转轴相对所述避让槽转动。
12.优选地,所述转轴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卡位凹槽,所述收纳槽对应所述转轴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卡位凸起,转动所述支撑杆,所述卡位凹槽与所述卡位凸起卡接或分离。
13.优选地,所述固定状态包括收纳状态,所述风扇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杆、风扇本体以及所述底座互相平行,所述支撑杆靠近所述锁合部的一端收纳于所述避让槽中。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所述风扇包括固定状态以及可活动状态,固定状态时,所述锁合件卡固所述风扇主体,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所述风扇主体不可相对所述底座运动,可活动状态时,所述锁合件不与所述风扇主体配合,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风扇主体可相对所述底座运动,所述风扇可进行折叠收纳,进而减少占地空间,且可使得所述风扇在使用时更为方便,适应性强,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16.2、所述风扇主体可相对底座进行竖直方向转动,所述锁合部可相对所述底座进行水平方向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风扇主体相对所述底座进行水平方向转动,使得所述风扇主体可在竖直及水平方向进行转动,提高所述风扇的实用性,使得其可适应多种不同角度的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17.3、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锁合槽,所述锁合件与锁合槽配合后,所述支撑杆不可再进行转动,从而固定所述支撑杆,进而避免所述支撑杆产生移动、晃动,使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18.4、所述锁合部包括外壳、按键、锁合件、以及转动部,所述外壳可提供保护,所述按键移动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转动部转动带动所述锁合件移动,从而改变所述锁合件与所述锁合槽的配合状态,进而进行固定状态与可活动状态的切换,该结构简单、实用、易组装、成本低,使得所述锁合部在组装时更简单、省时省力。
19.5、所述锁合部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使所述锁合件复位,当所述支撑杆移动至锁合槽与锁合件位置相对应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使所述锁合件自动与所述锁合槽配合,使得所述风扇在使用上更加简单便捷,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20.6、所述锁合件上设置有避让槽,使得所述支撑杆在转动时不会产生干涉,且避让槽的设置使得所述风扇的外观更为简洁大方、美观。
21.7、所述固定状态包括收纳状态,所述风扇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杆、风扇本体以及所述底座互相平行,所述收纳状态使所述风扇所占空间更小、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风扇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锁合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锁合件、按键、转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a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锁合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6b是图6a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外壳、内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内衬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支撑杆、内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图9中b

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锁合部与底座爆炸结构示意图;
34.图12是图6a中c

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13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锁合部、固定板及滚珠分离结构示意图;
36.图14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锁合部及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15a是本实用新型风扇之支撑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8.图15b是图15a的d

d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图15c是图15b的变化结构示意图;
40.图16是本实用新型风扇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1、风扇;11、风扇主体;12、锁合部;13、底座;111、风扇本体;112、支撑杆;113、避让槽;1111、配合部;1112、转轴;1121、转动结构;1122、锁合槽;1110、风扇外壳;1113、风扇叶;1114、锁合帽;1115、配合轴;1116、固定件;1117、容置空间;1118、限位凸块;1119、中心轴;1200、限位槽;1201、配合槽位;121、外壳;122、按键;123、转动部;124、锁合件;1211、通槽;126、内衬件;1261、安放槽;1241、容置槽;1242、安装槽;1243、凸块;1231、杠杆;1232、杠杆孔;1213、固定槽;1233、运动轴;1244、轴孔;1123、第一避让槽;1124、硅胶垫;1212、第二避让槽;113、避让槽;1131、活动槽;127、固定部;1262、收纳槽;1113、卡位凹槽;1263、卡位凸起;131、上盖;132、下盖;133、固定板;134、齿轮;135、驱动装置;136、轴承;1311、连接槽;120、开口;1264、连接轴;1331、连接孔;1351、驱动马达;1352、驱动齿轮;1332、转动槽;1333、滚珠;137、控制按键;138、显示面板;139、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4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1,所述风扇1包括风扇主体11、锁合部12、以及底座13,所述风扇主体11与所述底座13设置于所述锁合部12的相对两面,即所述锁合部12一面与所述底座13配合,其相对面与所述风扇主体11配合。
45.可以理解,所述风扇主体11包括风扇本体111、支撑杆112,所述风扇本体111上设置有配合部1111,所述支撑杆112一端设置有转动结构1121,所述转动结构1121与所述配合部1111配合,进而使所述支撑杆112与所述风扇本体111配合。所述转动结构1121使所述支撑杆112可相对所述风扇本体111在竖直方向上转动。所述支撑杆112远离所述风扇本体111的一端设置有转轴1112,所述转轴1112与所述锁合部13配合,所述转轴1112使所述支撑杆112可相对所述锁合部13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转动,故所述转轴1112使所述支撑杆112可相对所述底座13在竖直方向上会产生相对移动。
46.可以理解,所述支撑杆112可伸缩,以满足使用者不同高度需求的。
47.请参阅图3,所述风扇本体111还包括风扇外壳1110、风扇叶1113、锁合帽1114、配合轴1115、固定件1116。风扇叶1113、锁合帽1114、配合轴1115、固定件1116均设置于所述风扇外壳1110内,所述配合轴1115中心位置设置有容置空间1117,所述固定件1116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17内。所述固定件1116上设置有限位凸块1118以及中心轴1119,所述限位凸块1118设置在所述中心轴1119的相对两侧,所述风扇叶1113对应所述限位凸块1118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1200,所述风扇叶1113对应所述中心轴1119的位置设置有配合槽位1201,所述风扇叶1113套设在所述配合轴1115上,且所述限位凸块1118与限位槽1200配合,所述中心轴1119与所述配合槽位1201配合。所述中心轴1119与所述配合槽位1201配合后,所述中心轴1119外露于所述风扇叶1113,所述锁合帽1114与外露于所述风扇叶1113的所述中心轴1119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风扇叶1113固定。
48.请参阅图4,所述锁合部12包括外壳121、按键122、转动部123、锁合件124、以及弹性件(图未示),所述转动部123、锁合件124、以及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21内,所述外壳121外表面设置有通槽1211,所述通槽1211用于收纳、放置所述按键122,所述按键122部分收纳于所述外壳121内,部分外露于所述外壳121外。所述按键122置于所述通槽1211内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部123一端接触,所述转动部123另一端与所述锁合件124配合。
49.可以理解,所述风扇1包括固定状态以及可活动状态,固定状态时,所述锁合件124卡固所述风扇主体11,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所述风扇主体11不可相对所述底座13运动,从而使所述风扇主体11固定。可活动状态时,所述锁合件124不与所述风扇主体11配合,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风扇主体11可相对所述底座13运动,进而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1的角度。
50.进一步地,所述锁合部12包括内衬件126,所述内衬件126设置于所述外壳121内,所述内衬件126对应所述锁合件124的位置设置有安放槽1261,所述锁合件124设置于所述安放槽1261内。所述锁合件124上设置有容置槽1241、安装槽1242以及凸块1243,所述凸块1243远离所述按键122设置,所述容置槽1241靠近所述按键122设置。且所述凸块1243与所述容置槽1241相邻设置。所述转动部123部分收纳于所述容置槽1241内,所述安装槽1242远离所述转动部123设置,且所述容置槽1241与所述安装槽1242相邻设置,所述弹性件收纳于所述安装槽1242内。
5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

图6,所述转动部123中心位置设置有杠杆1231以及杠杆孔
1232,所述杠杆1231穿过所述杠杆孔1232设置,且所述杠杆1231架设在所述容置槽1241之上。所述外壳121对应所述杠杆1231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槽1213,所述杠杆1231与所述固定槽1213配合。所述杠杆1231架设在所述容置槽1241之上,从而限制所述杠杆1231往所述容置槽1241的方向移动,所述固定槽1213与所述杠杆1231配合,从而限制所述杠杆1231往其它各个方向运动,进而固定所述杠杆1231。所述转动部123靠近所述容置槽1241的一端设置有运动轴1233,所述容置槽1241对应所述运动轴1233的位置设置有轴孔1244,所述运动轴1233与所述轴孔1244配合。
52.请参阅图1、图4

图7,所述内衬件126对应所述支撑杆11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避让槽1123,所述外壳121对应所述第一避让槽112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避让槽1212,所述第一避让槽1123与所述第二避让槽1212配合后形成避让槽113,所述支撑杆112靠近所述锁合部1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避让槽113内。所述支撑杆112转动时,所述支撑杆112可相对所述避让槽113进行转动,所述避让槽113可为所述支撑杆112提供活动空间,避免所述支撑杆112与所述锁合部12产生干涉。在所述避让槽113对应所述凸块1243的位置设置有活动槽1131,所述凸块1243可通过所述活动槽1131伸出所述锁合部12外,或通过所述活动槽1131部分缩回所述锁合部12内。所述支撑杆112靠近所述锁合部12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锁合槽1122,当所述支撑杆112转动,使得所述锁合槽1122的位置对应所述凸块1243的位置时,所述凸块1243可与所述锁合槽1122配合,从而使所述支撑杆112固定。
53.请参阅图7

图9,所述锁合部12包括两个固定部127,所述内衬件126在所述安放槽1261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收纳槽1262,两个所述固定部127分别收纳于所述收纳槽1262内,所述支撑杆112靠近所述锁合部1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1112,所述转轴1112置于所述避让槽113内,且所述转轴1112一端与一所述固定部127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固定部127连接,所述支撑杆112通过所述转轴1112相对所述避让槽113转动。
54.可以理解,所述固定部127用于将所述锁合部12与所述支撑杆112连接,从而实现所述锁合部12与所述风扇主体11的连接。并通过所述支撑杆112上的转轴1112与所述固定部127的转动配合,从而实现所述支撑杆112的转动。
55.进一步地,请结合图8

图10,所述转轴1112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卡位凹槽1113,所述收纳槽1262对应所述转轴1112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卡位凸起1263,在所述支撑杆112转动时,一所述卡位凹槽1113旋转至与一所述卡位凸起1263配合,此时继续转动所述支撑杆112,卡位凹槽1113相对所述卡位凸起1263运动从而失去与所述卡位凸起1263的配合。所述卡位凹槽1113与所述卡位凸起1263可使所述支撑杆112在转动时有阻尼感,从而避免支撑杆112与所述锁合部12之间的转动过于松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56.请参阅图11,所述底座13包括上盖131、下盖132、固定板133、齿轮134、驱动装置135、轴承136。所述上盖131与所述下盖132配合后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固定板133、齿轮134、驱动装置135、轴承136均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上盖131对应所述锁合部1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槽1311,所述连接槽1311用于放置所述锁合部12。所述固定板133靠近所述上盖131的一面与所述外壳121靠近所述底座13的一面配合,所述固定板133远离所述上盖131的一面与所述下盖132内壁螺纹连接,从而使所述固定板133固定于所述下盖132内。所述外壳121靠近所述上盖131的一面设置有开口120,所述内衬件126靠近所述底座13的一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轴1264,所述连接轴1264通过所述开口120伸出于所述外壳121外。所述固
定板133对应所述连接轴1264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1331,所述连接轴1264穿过所述连接孔1331。所述轴承136套设在所述连接轴1264上,且位于所述连接孔1331内,即所述轴承136的内壁与所述连接轴1264配合,所述轴承136的外壁与所述连接孔1331配合。所述齿轮134套设在所述连接轴1264远离所述外壳121的一端,即所述齿轮134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33远离所述外壳121的一面。所述驱动装置135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33远离所述外壳121的一面,且所述驱动装置135与所述齿轮134相邻设置,所述驱动装置135与所述齿轮134配合。固定板133、齿轮134、驱动装置135、轴承136以及连接轴1264配合后,如图12所示。
57.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

图13,所述驱动装置135包括驱动马达1351以及驱动齿轮1352,所述驱动马达1351与所述驱动齿轮1352配合,所述驱动齿轮1352与所述齿轮134啮合。所述固定板133对应所述外壳121的位置设置有转动槽1332,所述转动槽1332内设置有多个滚珠1333,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外壳121与所述转动槽1332之间,进而保证所述外壳121可相对所述固定板133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
58.请参阅图14,所述底座13进一步包括控制按键137、显示面板138、充电接口139,控制按键137设置于所述上盖131相对于所述锁合部12的相对侧,所述显示面板138与所述控制按键137相邻设置,所述控制按键137用于控制所述风扇1的开关,以及控制所述锁合部12与所述底座13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显示面板138可显示所述风扇1的状态。所述充电接口139设置于所述底座13的侧面上,具体地,所述充电接口139设置于所述下盖132靠近所述锁合部12的位置。
59.请参阅图2及图4,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锁合槽1122的数量为两个,一所述锁合槽112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2靠近所述锁合部12的端面,另一所述锁合槽1122设置于一所述锁合槽1122的相邻面,且另一所述锁合槽1122靠近所述锁合件124设置。
60.请结合图15a

图15c,固定状态时,如图15b所示,在固定状态向可活动状态切换时,按下所述按键122,进而使所述转动部123绕所述杠杆1231进行转动,所述转动部123靠近所述按键122的一端往所述支撑杆112的方向转动,所述转动部123靠近所述容置槽1241的一端往所述按键122的方向移动。所述转动部12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运动轴1233往靠近所述按键122的方向进行移动,由于所述运动轴1233与所述轴孔1244配合,故所述运动轴1233与所述轴孔1244的配合移动,带动所述锁合件124往所述按键122的方向移动,所述弹性件逐渐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凸块1243与所述锁合槽1122失去配合,此时为可活动状态,如图15c所示。此时便可转动所述支撑杆112,所述凸块1243抵持所述支撑杆112的外壁,直至所述支撑杆112转动至另一所述锁合槽1122对准所述凸块1243的位置时,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弹性件,其弹性势能驱动所述锁合件124往所述锁合槽1122内运动,进而使得所述凸块1243与所述锁合槽1122配合,此时所述风扇1进入固定状态。故在在固定状态向可活动状态切换时,只需按下按键122,轻微转动所述支撑杆112,使所述凸块1243抵持所述支撑杆112的外壁,所述锁合件124与所述锁合槽1122失去配合,便可松开按键122,继续转动所述支撑杆112,直至所述支撑杆112转动至另一所述锁合槽1122对准所述凸块1243的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便可自动将所述凸块1243与所述锁合槽1122配合。使得风扇1在使用时,步骤简单、方便快捷,且使得风扇1可进行折叠,方便携带以及减少占地空间。
61.由于一所述锁合槽112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12的端面,故所述支撑杆112转动至与所述底座13平行时,此时所述锁合件124与所述锁合槽1122配合,所述支撑杆112无法继续
转动。此时,可将所述风扇1调整为收纳状态,如图16所示,即转动所述风扇本体111,使所述风扇本体111与所述支撑杆112平行,此时便形成所述底座13、所述支撑杆112与所述风扇本体111互相平行的收纳状态,进一步减小占地空间,方便携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位于收纳状态时,所述转动结构1121将与所述底座13接触,为避免所述转动结构1121将与所述底座13相互之间的磕碰,在所述转动结构1121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硅胶垫1124,如图15a所示。
62.另一锁合槽1122设置于一所述锁合槽1122的相邻面,且另一所述锁合槽1122靠近所述锁合件124设置,故所述支撑杆112运动至于所述底座垂直时,所述支撑杆112无法继续转动。
63.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锁合槽1122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多个所述锁合槽1122,从而使所述风扇1可在多种角度上进行固定。
64.请参阅图11

图13,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锁合部12可相对所述底座13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动,所述锁合部1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风扇主体11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使得所述风扇1吹风的范围更为宽广。使用时,所述驱动马达1351驱动所述驱动齿轮1352进行转动,所述驱动齿轮1352转动带动所述齿轮134转动,所述齿轮134的转动带动所述连接轴1264转动,所述轴承136的设置使得所述连接轴1264得以相对所述固定板133进行转动,所述连接轴1264转动带动所述内衬件126转动,所述内衬件126的转动带动所述外壳121转动,所述滚珠1333设置在所述外壳121与所述转动槽1332之间,使得所述外壳121得以相对所述固定板133进行转动,所述内衬件126与所述外壳121的转动,带动所述锁合部12整体进行转动。
65.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133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33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槽1311设置于所述上盖131的边缘位置,使得所述锁合部12设置在所述底座13边缘位置,进而保证所述风扇1整体的平衡。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1331的位置可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33上的任意位置。所述连接槽1311的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应性设置在所述上盖131上。
66.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为限制所述锁合部12相对所述底座13水平转动的角度,仅在所述齿轮134轮缘一半的长度上设置有轮齿。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具体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在所述齿轮134轮缘上的齿数。
6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具有以下优点:
6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扇所述风扇包括固定状态以及可活动状态,固定状态时,所述锁合件卡固所述风扇主体,所述弹性件处于正常状态,所述风扇主体不可相对所述底座运动,可活动状态时,所述锁合件不与所述风扇主体配合,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风扇主体可相对所述底座运动,所述风扇可进行折叠收纳,进而减少占地空间,且可使得所述风扇在使用时更为方便,适应性强,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69.2、所述风扇主体可相对底座进行竖直方向转动,所述锁合部可相对所述底座进行水平方向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风扇主体相对所述底座进行水平方向转动,使得所述风扇主体可在竖直及水平方向进行转动,提高所述风扇的实用性,使得其可适应多种不同角度的需求,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70.3、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锁合槽,所述锁合件与锁合槽配合后,所述支撑杆不可再
进行转动,从而固定所述支撑杆,进而避免所述支撑杆产生移动、晃动,使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71.4、所述锁合部包括外壳、按键、锁合件、以及转动部,所述外壳可提供保护,所述按键移动带动所述转动部转动,所述转动部转动带动所述锁合件移动,从而改变所述锁合件与所述锁合槽的配合状态,进而进行固定状态与可活动状态的切换,该结构简单、实用、易组装、成本低,使得所述锁合部在组装时更简单、省时省力。
72.5、所述锁合部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可使所述锁合件复位,当所述支撑杆移动至锁合槽与锁合件位置相对应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势能使所述锁合件自动与所述锁合槽配合,使得所述风扇在使用上更加简单便捷,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73.6、所述锁合件上设置有避让槽,使得所述支撑杆在转动时不会产生干涉,且避让槽的设置使得所述风扇的外观更为简洁大方、美观。
74.7、所述固定状态包括收纳状态,所述风扇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杆、风扇本体以及所述底座互相平行,所述收纳状态使所述风扇所占空间更小、方便携带。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