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阀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压缩机阀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阀组结构。


背景技术:

2.吸气阀片是压缩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缩机低压侧与气缸之间的簧片,吸气时打开,排气时关闭,用来控制进入压缩机气缸的气体流入和流出,吸气阀片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压缩机的吸气效率。
3.目前常见的小型往复式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家用冰箱和小冷柜)中,阀板的吸气侧,(除阀线槽外)与吸气阀片运动部位接触面,多为平面,这样做减少了余隙容积,由于阀板与吸气阀片运动部位的接触面积较大,阀板与吸气阀片运动部位的吸附力会很大,增加阀片开启所需的力量,延迟了阀片的开启,增大吸气损失,减少了输气系数。
4.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7229337u)在2018年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吸气阀片组件及压缩机,该压缩机吸气阀片组件包括吸气阀片及阀板,吸气阀片上设有簧片,簧片与吸气阀片之间形成u形的第一间隙,簧片上设有填充片,填充片与簧片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一间隙的两端分别向远离填充片方向弯折;阀板上开设有弧形的吸气孔,当吸气阀片盖设于阀板上时,吸气孔位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这种阀板与吸气阀片之间为平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大,吸气阀片与阀板之间的吸附力也较大。
5.另外现行阀板表面粗糙度值很小,阀板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0.4,吸气阀片的表面粗糙度ra也小于0.4,同样会加大实际接触面积,增大吸附力,不利于吸气阀片的开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减少吸气阀片吸附力,同时保证余隙容积在可接受的范围,以提高输气系数,提供了一种用于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阀组结构。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用于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阀组结构,包括阀板,所述阀板上在吸气阀片运动部分与所述阀板的接触区域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小而浅的槽子,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槽子的一个端部靠近或者连通阀线槽设置。
9.通过在阀板上,在吸气阀片运动部分的与阀板的接触处(除阀线槽外)开一些小而浅的槽子,以减少所述阀板与所述吸气阀片运动部位的接触面积,减少吸气阀片运动部位与所述阀板的吸附力,从而使得吸气阀片开启阻力减小,能使吸气阀片提前开启,使得压缩机的性能系数提升。
10.也就是改善了压缩机的阀板,使得吸气阀片能够更容易开启,提升了吸气效率,使得压缩机在每一次循环中,能够更多地吸入气体,提升了压缩机的制冷量,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系数。
11.这些小而浅的槽子是直接在所述阀板上加工出来的,结构简单合理,不会破坏其它部件的结构,也不会影响其它部件的安装。
12.在小型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领域中,由于内部空间狭小,阀板组件的设置与大型压缩机不相同,在阀板组件的设置过程中,吸气阀片与阀板之间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减小余隙容积,在这种思路下,很难去想在阀板与吸气阀片之间开设槽子,常规的想法是设置槽子后会增大余隙容积;而本技术克服了这一观点,在阀板与吸气阀片接触区域设置了一个或者多个槽子,这些槽子不但没有过大的增加余隙容积,相反的这些槽子能够起到导气、降低接触面积、减小吸附力等作用,有利于吸气阀片的开启。
13.进一步的,所述阀板的一面安装有吸气阀片,所述吸气阀片上设有可启闭的吸气舌片,所述吸气舌片的活动部分为所述吸气阀片运动部分。
14.所述吸气舌片在气流的作用下会启闭,端部是固定在吸气阀片上的,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的都为可运动部分,也就是说在吸气阀片非开启状态下,所述吸气舌片的一面是贴在所述阀板上的,这个面对应在所述阀板上的区域就是所述接触区域。
15.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舌片为“u”形结构,包含一对开启臂,一对所述开启臂在所述阀板上正投影的区域内设置所述槽子,两侧区域内的所述槽子对称设置。这种结构的吸气舌片,稳定性和导气性能比较优异。
16.进一步的,单个所述槽子的槽宽为0.1~8mm,单个所述槽子的槽深为0.03~1mm,相邻两个所述槽子的槽间距为0.1~3mm;所述槽宽与所述槽间距的比值在0.1~10。
17.进一步的,所述槽子为若干条形槽,沿所述接触区域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槽子的上端部距离所述接触区域的上边界的间距为0.2~8mm,所述槽子的下端部距离所述接触区域的下边界的间距也为0.2~8mm;侧边的所述槽子距离所述接触区域的左边界或者右边界的间距为0.2~3mm。
18.进一步的,所述槽子为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的多根槽子,所述槽子的一端连通所述阀线槽、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触区域的上边界处。
19.在这种结构中,所述槽子是穿过阀板与吸气阀片运动部分的接触区域,也就是说,所述槽子与所述阀线槽是连通的,所述槽子能够方便导入气体到所述阀板与所述吸气阀片之间,所述槽子具备了导气作用,有利于所述吸气阀片的开启,同时也减少了接触面积,减少所述吸气阀片与所述阀板之间的吸附力。
20.进一步的,所述槽子为两条,所述槽子的主体部距离所述接触区域的左边界或者右边界的间距为0.2~3mm。
21.进一步的,所述槽子为两根直条形槽,所述直条形槽的一端靠近所述接触区域的上边缘、另一端连通所述阀线槽;所述直条形槽与所述接触区域的左边界或者右边界之间设有若干斜槽,所述斜槽与相应侧的所述直条形槽连通。
22.进一步的,两条所述直条形槽之间的间距为0.1~3mm,左侧的所述直条形槽与所述接触区域的左边界之间的间距为0.2~3mm,右侧的所述直条形槽与所述接触区域的右边界之间的间距也为0.2~3mm。
23.进一步的,所述槽子为所述接触区域表面粗糙度ra为0.8~125的槽。也就是说阀板上的接触区域表面粗糙度ra为0.8~125,也能够起到降低吸附力,有利于吸气阀片开启的作用。或者所述阀板在所述接触区域的局部表面粗糙度ra为0.8~125
24.进一步的,所述槽子包含交叉设置的槽子。也就是说可以有横向的槽子和竖向的槽子,槽子之间的间距依然也存在。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阀板上,在吸气阀片运动部分的与阀板的接触区域开一些小而浅的槽子,以减少所述阀板与所述吸气阀片运动部位的接触面积,减少吸气阀片运动部位与所述阀板的吸附力,从而使得吸气阀片开启阻力减小,能使吸气阀片提前开启,使得压缩机的性能系数提升。
26.2、改善了压缩机的阀板,使得吸气阀片能够更容易开启,提升了吸气效率,使得压缩机在每一次循环中,能够更多地吸入更多的气体,提升了压缩机的制冷量,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系数。
27.3、这些小而浅的槽子是直接在所述阀板上加工出来的或者带出来的,结构简单合理,不会破坏其它部件的结构,也不会影响其它部件的安装。
附图说明
28.图1为一种用于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阀组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29.图2为一种用于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阀组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阀板上接触区域所在位置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阀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图4中阀板上槽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阀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图6中阀板上槽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另一种阀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图8中阀板上槽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中:1、阀板;2、吸气阀片;3、吸气舌片;4、阀线槽;5、阀线;6、接触区域;7、槽子;701、斜槽子。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实施例一:
41.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阀组结构,包括阀板1,所述阀板1上在吸气阀片运动部分与所述阀板1的接触区域6设有若干小而浅的槽子7。
42.通过在阀板1上,在吸气阀片运动部分的与阀板的接触区域6(除阀线槽外)开一些
小而浅的槽子7,以减少所述阀板1与所述吸气阀片2的运动部位的接触面积,减少吸气阀片2的运动部位与所述阀板1的吸附力,从而使得吸气阀片2开启阻力减小,能使吸气阀片2提前开启,使得压缩机的性能系数提升。
43.也就是改善了压缩机的阀板1,使得吸气阀片2能够更容易开启,提升了吸气效率,使得压缩机在每一次循环中,能够吸入更多的气体,提升了压缩机的制冷量,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性能系数。
44.这些小而浅的槽子7是直接在所述阀板1上加工出来的,结构简单合理,不会破坏其它部件的结构,也不会影响其它部件的安装。
45.进一步的,所述阀板1的一面安装有所述吸气阀片2,所述吸气阀片2上设有可启闭的吸气舌片3,所述吸气舌片3的活动部分可以理解为所述吸气阀片运动部分。
46.所述吸气舌片3在气流的作用下会启闭,上端部是固定在吸气阀片2上的,下方的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的都为可运动部分,也就是说在吸气阀片2非开启状态下,所述吸气舌片3的一面是贴在所述阀板1上的,这个面对应在所述阀板1上的区域就是所述接触区域6。
47.进一步的,所述吸气舌片3为“u”形结构,包含一对开启臂,一对所述开启臂在所述阀板1上正投影的区域内设置所述槽子7,两侧区域内的所述槽子7对称设置。这种结构的吸气舌片3,稳定性和导气性能比较优异。
48.进一步的,单个所述槽子7的槽宽a为0.1~8mm,单个所述槽子7的槽深d为0.03~1mm,相邻两个所述槽子7的槽间距e为0.1~3mm;所述槽宽a与所述槽间距e的比值在0.1~10。
49.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槽子7为若干长条形槽,沿所述接触区域6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槽子7的上端部距离所述接触区域6的上边界的间距b为0.2~8mm,所述槽子7的下端部距离所述接触区域6的下边界的间距也为0.2~8mm;侧边的所述槽子7距离所述接触区域6的左边界或者右边界的间距c分别为0.2~3mm。
50.比如,所述槽宽a为0.3mm,所述槽深d为0.5mm,所述槽间距e为1mm,间距b为3mm,间距c为2.5mm等。
51.实施例二:
5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槽子。
53.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槽子7为设置在所述接触区域6的多根槽子,所述槽子7的一端连通所述阀线槽4、另一端弯曲延伸至所述接触区域6的上边界处。
54.在这种结构中,所述槽子7是上下穿过所述接触区域6的,也就是说,所述槽子与所述阀线槽是连通的,所述槽子能够方便导入气体到所述阀板1与所述吸气阀片2之间,同时减少了接触面积,减少所述吸气阀片2与所述阀板1之间的吸附力。
55.进一步的,所述槽子7为两条,所述槽子7的主体部距离所述接触区域6的左边界或者右边界的间距c为0.2~3mm。单个所述槽子7的槽宽a为0.5mm,槽间距e为2mm。
56.本实施例中所述槽子7的数量设置较少,加工更加简单,由于其连通了所述阀线槽4,仍然具有较好的导气效果,同样能够减少吸气阀片2和阀板1间的吸附力。
57.实施例三:
5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提供了又另一种结构的槽子。
59.具体的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槽子7为两根直条形槽,所述直条形槽的一端靠近所
述接触区域6的上边缘、另一端连通所述阀线槽4;所述直条形槽与所述接触区域6的左边界或者右边界之间设有若干斜槽子701,所述斜槽子701与相应侧的所述直条形槽连通。
60.进一步的,两条所述直条形槽之间的间距e为0.1~3mm,左侧的所述直条形槽与所述接触区域的左边界之间的间距c为0.2~3mm,右侧的所述直条形槽与所述接触区域的右边界之间的间距c也为0.2~3mm。
61.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槽子7设置为两条平行的直线槽,并分别在相应侧与边界之间设置若干所述斜槽子701,虽然加工量有所增加,但是整体结构的对称性较好,而且也是与阀线槽4连通的,实际中具有更好的导气和克服吸附力的效果。所述斜槽子701等间距的平行设置。
6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