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扁平导线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与流程

2021-11-15 18: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扁平导线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2.作为将扁平导线与连接部件连接的方法,已知有通过压接进行的连接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31915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扁平导线压接于连接部件而进行连接的具体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方法中,首先,将扁平导线的端部折弯成v字形状,插入连接部件所具有的圆筒状的连接管部(筒状部)。接着,通过压扁筒状部的整体,扁平导线被筒状部夹着地被压接。这样,通过预先将扁平导线折弯,能够使用具有比筒状部的内径大的宽度的扁平导线。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4.如专利文献1的图2(a)所示,折弯了的扁平导线中的与筒状部的中心轴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大致v字形。在进行筒状部的压接时,该v字形状的两端部的角被压入筒状部的内壁,使筒状部变形。根据此时的变形程度,扁平导线和筒状部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改变,因此,扁平导线与筒状部之间的接触阻力产生偏差(在本说明书中“偏差”是指每个产品的偏差。)。
5.本发明是鉴于这种事情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扁平导线和筒状部等部件间的接触阻力的偏差的、扁平导线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6.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7.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是将具有筒状部的连接部件和扁平导线连接的扁平导线的连接结构。该连接构造中,扁平导线的一端部形成为沿着扁平导线的长度方向对折的形状,且形成为具有比对折前的一端部的宽度小的宽度的板状。该一端部收纳于筒状部的中空部,在通过对折而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一对板状面(连接面)的至少一者与筒状部的内壁面接触的状态下,该一端部压接于筒状部。
8.在该连接结构中,扁平导线的一端部的板状面与筒状部的内壁面接触,因此,扁平导线的一端部和筒状部以大面积接触。因此,在压接筒状部时,不易从扁平导线的一端部对筒状部的内壁施加局部的力,抑制筒状部的变形后的形状的偏差。由于能够抑制筒状部的变形后的形状的偏差,因此扁平导线与筒状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的偏差得到抑制,这些部件间的接触阻力的偏差被抑制。
9.另外,对折后的一端部通过折弯部分的回弹,而成为宽度小的两个板状的部分隔开很小的间隔而重叠的形状。通过以具有这种形状的一端部的板状面和筒状部的内壁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而压扁一端部,在筒状部内,处于一端部的恢复力(即,恢复成两个板状的部分空开很小的间隔的形状的力)和压接后的筒状部的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向彼此相反的方向作用的状态。由此,例如与将未对折的一端部在筒状部内进行压接的结构相比,
可以在扁平导线和筒状部接触的部分的大致整体的范围内得到高的接触压力。另外,扁平导线处于因压接而被压缩的状态。基于该压缩状态的恢复力也向与上述残余应力相反的方向作用。除回弹带来的恢复力外,由于该压缩状态而产生的恢复力也向与上述残余应力相反的方向作用,因此在扁平导线和筒状部接触的部分的大致整体的范围内得到更高的接触压力。另外,通过对折,实际上厚度增加的扁平导线的一端部插入筒状部内,其结果是筒状部内的间隙被抑制得较小。通过将筒状部内的间隙抑制得较小,压接时的力能够牢固地施加于一端部,使一端部充分地变形。换言之,能够在一端部产生充分的恢复力。这一点也有助于在扁平导线和筒状部接触的部分的大致整体的范围内得到高的接触压力。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扁平导线的一端部例如形成为在扁平导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沿着扁平导线的长度方向被折弯180度的形状,且形成为具有比对折前的一端部的宽度小的宽度的板状。此时,例如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宽度更大的扁平导线收纳于筒状部的中空部(从另一观点来说,将扁平导线收纳于内径更小的筒状部的中空部)。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扁平导线的一端部的板状面和筒状部的内壁面也可以面接触。此时,由于扁平导线与筒状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因此这些部件间的接触阻力被抑制得更小。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扁平导线的板状面以外的面也可以由绝缘覆膜覆盖。
13.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也可以为以下结构:还具有导线,该导线以在筒状部的压接方向上与一端部重叠的状态收纳于筒状部的中空部。该导线例如通过压接于筒状部,而成为与一对板状面的一者和筒状部的内壁面紧贴地被夹持的状态。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扁平导线的宽度例如比筒状部的内径大。
15.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是将具有筒状部的连接部件和扁平导线连接的扁平导线的连接方法,其包括:弯曲工序,通过将扁平导线的一端部沿着扁平导线的长度方向进行对折,将一端部形成为具有比对折前的一端部的宽度小的宽度的板状;插入工序,将形成为板状的扁平导线的一端部插入筒状部的中空部;和压接工序,将插入了中空部的扁平导线的一端部,在通过对折而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一对板状面(连接面)的至少一者与筒状部的内壁面接触的状态下压接于筒状部。
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弯曲工序包括:第一弯曲工序,将扁平导线的一端部沿着扁平导线的长度方向折弯至第一角度;和第二弯曲工序,通过将折弯至第一角度的扁平导线的一端部沿着扁平导线的长度方向折弯至比第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将扁平导线的一端部形成为具有比折弯至第一角度前的一端部的宽度小的宽度的板状。通过将扁平导线的一端部以两个阶段进行折弯,能够防止折弯部位的破裂,并且容易适当地折弯扁平导线的一端部。
17.在压接工序中,也可以使扁平导线的一端部的板状面和筒状部的内壁面面接触。
18.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弯曲工序前除去覆盖扁平导线的一端部的绝缘覆膜中的一个面的绝缘覆膜的除去工序。此时,在弯曲工序中,以被除去的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将扁平导线的一端部沿着扁平导线的长度方向对折。由此,扁平导线的一端部成为与筒状部等部件相对的两面(一对板状面)没有绝缘覆膜的状态。因此,通过
应用该除去工序和弯曲工序,从设备角度考虑,即使在通过一次除去工序仅能够除去一个面的绝缘覆膜的情况下,也只要实施一次除去工序即可。
19.发明效果
20.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扁平导线和筒状部等部件间的接触阻力的偏差的扁平导线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附图说明
21.图1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将扁平导线和圆线压接连接前的状态的图。
22.图1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将扁平导线和圆线压接连接前的状态的图。
23.图1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将扁平导线的端部插入套筒内的状态的图。
24.图1d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将扁平导线和圆线压接于套筒后的状态的图。
25.图2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对扁平导线实施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前的状态的图。
26.图2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对扁平导线实施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的状态的图。
27.图2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对扁平导线实施了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后的状态的图。
28.图3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对扁平导线实施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29.图3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对扁平导线实施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的状态的截面图。
30.图3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对扁平导线实施了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31.图4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将扁平导线及圆线压接前的状态的图。
32.图4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将扁平导线及圆线压接的状态的图。
33.图5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将一端部对折前的扁平导线的图。
34.图5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将一端部对折后的扁平导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使用套筒将扁平导线和圆线(圆柱状的导线)进行压接连接时的连接结构的一例。
36.图1a~图1d是表示使用作为筒状部的套筒30将扁平导线10和包覆线20的导体即圆线21进行压接连接的工序的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扁平导线10的厚度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扁平导线10的宽度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扁平导线10的长边方向设为z轴方向。x轴、y轴及z轴方向相互正交。另外,也将x轴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y轴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z轴方向称为前后方向。此外,这些方向(前后、左右及上下方向)的称呼是为了方便说明结构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而使用的称呼,不表示绝对的方向。即,x轴方向(上下方向)并不限于铅垂方向,例如也可以为水平方向。
37.图1a表示扁平导线10和圆线21被压接连接前的状态。套筒30在扁平导线10和圆线21被压接连接前的状态下,具有圆筒形状。套筒30由可通过施加外力而变形的材料形成。套筒30所使用的材料例如为铜或铝等金属材料。
38.扁平导线10具有细长的薄板形状。扁平导线10由铜或铝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
39.圆线21由铜或铝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端部以外的周围由绝缘性的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包覆。圆线21可以为一根导线,另外,也可以为将多根细的导线绞合的绞合线。
40.扁平导线10的宽度比套筒30的内径大。因此,扁平导线10不能原样插入套筒30内(即套筒30的中空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扁平导线10以其端部(扁平导线的一端部)可插入套筒30的中空部31的方式被进行折弯加工(参照附图标记110)。此外,在比套筒30的内径小的宽度的扁平导线的连接中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41.在本实施方式中,扁平导线10被实施两阶段的折弯加工。一般来说,扁平导线10被实施使用夹具的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接着,被实施使用扁嘴钳或老虎钳等工具或具有与它们同等功能的夹具的第二阶段的折弯加工。
42.图2a~图2c是表示使用夹具100的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的工序的图。图2a表示扁平导线10被折弯加工前的状态。图2b表示扁平导线10被折弯加工中的状态。图2c表示扁平导线10被折弯加工后的状态。
43.图3a~图3c是表示使用夹具100的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的工序的截面图。图3a表示扁平导线10被折弯加工前的状态。图3b表示扁平导线10被折弯加工中的状态。图3c表示扁平导线10被折弯加工后的状态。
44.夹具100具有凹模部50和在与凹模部50之间夹持扁平导线10的凸模部60。在凹模部50,在其上表面50a形成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槽51。
45.槽51具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方槽54和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v槽55。v槽55形成于方槽54的下方。通过v槽55形成于方槽54的下方,方槽54的底面成为分离成一对支承面54a的形状。一对支承面54a为从凹模部50的上表面50a向下凹陷一层的平坦面,与v槽55的y轴方向的各上端部相邻地形成,在y轴方向上夹着v槽55彼此分离。在一对支承面54a上载置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46.方槽54具有连接上表面50a和支承面54a的一对台阶面54b。相对设置的一对台阶面54b之间的y轴方向的距离比扁平导线10的宽度略大。另外,支承面54a相对于上表面50a的深度(换言之,上表面50a与支承面54a的阶差)与扁平导线10的厚度几乎相同。因此,当将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载置于一对支承面54a上时,端部11成为在支承面54a上嵌入槽51的状态。
47.另外,槽51的z轴方向的一端被壁52堵塞,另一端53没有被堵塞。因此,当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嵌入槽51时,扁平导线10的除端部11以外的部位从槽51的z轴方向的另一端53向槽51外伸出。此外,在z轴方向上,槽51比套筒30长。
48.通过将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嵌入槽51并与壁52抵接,能够决定端部11相对于夹具100的x轴、y轴、z轴的各方向的位置。
49.在z轴方向上,v槽55遍及槽51的全长地形成。v槽55具有一对成形面55a。一对成形
面55a形成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v字的角度为90度的v槽,而且形成xy平面(与x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的截面形状呈v字形的成形面。此外。v槽55的v字的角度也可以低于90度。
50.支承面54a和成形面55a的边界部分(下述为“角部55c”。)进行了r倒角(倒圆角)加工。因此,在将扁平导线10嵌入槽51时,能够防止与角部55c接触所引起的扁平导线10的损伤。另外,在将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进行折弯加工时,能够使集中于加工部位的端部(角部55c附近)的变形缓和,防止在扁平导线10上产生破裂。
51.凸模部60具有用于将扁平导线10压入v槽55内的凸部61。凸部61的z轴方向上的长度与槽51的z轴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凸部61遍及z轴方向的全长,xy平面的截面形状成为呈v字状的前端变细的形状。
52.凸部61具有形成v字形状的一对成形面61a。一对成形面61a形成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v字的角度为90度的凸部,而且,形成xy平面的截面形状为呈v字状的前端变细的凸状的成形面。凸部61的v字的角度与v槽55的v字的角度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1的v字的角度为90度。
53.为了便于说明,将v槽55最下端(具体而言,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成形面55a的边界线)记载为“线55b”。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凸部61的最前端(具体而言,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成形面61a的边界线)记载为“线61b”。
54.凸模部60的凸部61从嵌入槽51的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的上方向端部11下降,按压于端部11。在此,凹模部50关于包含线55b的xz平面为面对称,凸模部60关于包含线61b的xz平面为面对称。另外,在使凸部61形成的v字形状与v槽55形成的v字形状对齐时,线55b和线61b到达一对台阶面54b的y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因此,在将端部11嵌入槽51中时,凸部61的最前端(即线61b)到达扁平导线10加工前的中心线即线l(参照图1a)的大致正上方,并且,v槽55的最下端(即线55b)到达中心线l的大致正下方。因此,当凸模部60被按压于端部11时,如图2b及图3b所示,端部11被夹持于一对成形面55a和一对成形面61a之间,沿着中心线l被折弯成v字状。
55.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成形面55a为形成90度的角度的凹状的v字形状,一对成形面61a为形成90度的角度的凸状的v字形状。因此,当凸模部60按压于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时,凸部61和端部11、端部11和v槽55分别大致无间隙地接触(即,在一对成形面55a与一对成形面61a之间夹持端部11),端部11折弯成打开90度的v字形状。
56.此外,在z轴方向上,成形面55a和成形面61a的尺寸比套筒30的尺寸长。因此,折弯加工后的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的z轴方向的长度也比套筒30的z轴方向的长度长。
57.当将凸模部60从扁平导线10拉开时,如图2c及图3c所示,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被保持于沿着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l被折弯成v字状的状态。
58.当在该阶段将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插入套筒30内并进行压接时,端部11的一部分(具体而言为v字形状

两端部)被压入套筒30的内壁,使套筒30变形。端部11和套筒30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根据此时的变形程度而变化,因此,端部11与套筒30之间的接触阻力容易产生偏差。
59.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实施使用扁嘴钳或老虎钳等工具或具有与它们同等的功能的夹具的第二阶段的折弯加工。通过第二阶段的折弯加工,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沿着通过第一阶段的加工而带有折痕的扁平导线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l对折。更详细而言,端部
11沿着中心线l(参照图1a)折弯180度。通过第二阶段的折弯加工,如图1b所示,扁平导线10的端部成为在与y轴正交的xz平面上扁平地展开的板状(参照附图标记110)。
60.为了便于说明,将两阶段的折弯加工后的端部11记载为“加工后端部110”。另外,将加工后端部110所具有的在xz平面上展开的扁平的外表面记载为“板状面”(或“连接面”)。其中,“板状面”为“板状的端部的表面”的简称。另外,将图1b中可识别的板状面设为“板状面110b”,将与板状面110b相反侧的面即图1b中不可见的板状面设为“板状面110a”。板状面110b、110a(连接面)在压接后与套筒30的内壁面或圆线21的外周面接触,由此,扁平导线10和套筒30及圆线21电连接。
61.此外,使用扁嘴钳或老虎钳等工具或具有与它们同等功能的夹具将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通过一阶段的折弯加工进行对折的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62.但是,如果将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在一次的工序中折弯180度,则对折弯部位施加大的负载,端部11在折弯部位有可能破裂。另外,在端部11完全没有折弯的状态下,难以从宽度方向的两端向端部11施加左右对称的外力,因此,端部11有时不能适当地(换言之,端部11沿着中心线l)折弯。在端部11没有适当地折弯的状态下,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端部11的尺寸不能纳入套筒30的内径以下,有可能不能将端部11插入套筒30内。
6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在通过一阶段的折弯加工进行对折时可能引起的上述问题,将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通过两阶段的折弯加工进行折弯。
6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阶段的折弯加工,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折弯至折弯部位的角度成为大致90度。由此,在第二阶段的折弯加工中,容易从宽度方向的两端向端部11施加左右对称的外力,从而容易地将端部11适当地折弯。在第一阶段中的折弯部位的角度比90度大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折弯的角度低于90度的情况),在第二阶段的折弯加工中,难以从宽度方向的两端向端部11施加左右对称的外力,从而难以将端部11适当地折弯。
65.加工后端部110被插入套筒30的中空部31。图1c表示加工后端部110插入了中空部31的状态。通过将端部11进行对折而形成的加工后端部110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尺寸比套筒30的内径小。因此,能够使加工后端部110容易地插入中空部31中。
66.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为对折的(更具体而言,沿着中心线l(参照图1a)折弯180度的)形状,成为具有比对折前的端部11的宽度小的宽度的板状。作为该板状的加工后端部110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尺寸比套筒30的内径小。因此,加工后端部110在套筒30的内径比扁平导线10的宽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插入其中空部31。与未将端部11折弯的情况以及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端部的折弯角度停留在90度左右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宽度大的扁平导线10插入中空部31,因此扁平导线10的选择范围变大。从其它观点考虑,与这些情况相比,能够将扁平导线10插入内径小的套筒30内,因此套筒30的选择范围变大。
67.另外,通过将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沿着中心线l折弯180度,实际上厚度增加了的扁平导线10被插入中空部31,与将与加工后端部110相同的宽度的扁平导线插入套筒30内的情况相比,在中空部31内,扁平导线10所占的比率变大。由此,压接后的套筒30内的间隙减少,因此,例如,即使没有用于填充该间隙的附加线,也能够确保扁平导线10、圆线21、套筒30的各部件间的接合强度。
68.在套筒30的中空部31中也插入圆线21。在套筒30内插入扁平导线10(加工后端部
110)和圆线21后,通过压接工具200压扁套筒30的一部分。由此,在扁平导线10和圆线21收纳于套筒30内的状态下,扁平导线10、圆线21和套筒30被彼此压接。
69.图4是表示使用压接工具200将扁平导线10和圆线21压接于套筒30内的工序的图。图4a表示压接前的状态。图4b表示压接中的状态。
70.压接工具200具有承模70和压模80。承模70具有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槽71。在该槽71内配置套筒30。
71.图4a的上下方向为套筒30对扁平导线10和圆线21的压接方向。如图4a所示,在套筒30的中空部中,以在该压接方向上与加工后端部110重叠的状态插入圆线21。套筒30以加工后端部110位于承模70侧、并且圆线21位于压模80侧的朝向配置在槽71内。在压接前的状态下,在加工后端部110与圆线21之间具有间隙,在套筒30内没有固定加工后端部110和圆线21。
72.压模80具有突起81。当压模80从上方向套筒30下降而按压套筒30时,如图4b所示,由突起81压扁套筒30的与突起81相对的部分(相对部32)。当套筒30的一部分被压扁时,套筒30被压扁的部位(相对部32)向套筒30的内侧突出。利用该突出的相对部32将圆线21按压于加工后端部110的板状面110b,从而扁平导线10和圆线21被电连接。
73.另外,加工后端部110和圆线21被套筒30中彼此相对的两个部位(相对部32和与槽71接触的接触部33)夹持而固定。由此,加工后端部110和圆线21被套筒30压接。
74.圆线21被套筒30的相对部32压扁而变形为扁平的形状,在以大面积与相对部32的内壁面接触(例如面接触)、并且以大面积与加工后端部110的板状面110b接触(例如面接触)的状态下被按压。换言之,圆线21通过被套筒30压接,成为与板状面110b和套筒30的内壁面紧贴地被夹持的状态。
75.被圆线21按压的加工后端部110的板状面110a在以大面积与接触部33的内壁面接触(例如面接触)的状态下被按压。即,加工后端部110通过被套筒30压接,成为与圆线21和套筒30的内壁面紧贴地被夹持的状态。
76.而且,加工后端部110在通过对折而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一对板状面110a、110b的一方(即板状面110a)与套筒30的内壁面接触的状态下压接于套筒30。从其它观点考虑,加工后端部110在通过对折而彼此朝向相反方向的一对板状面110a、110b的一方(即板状面110a)与套筒30的内壁面接触、另一方(即板状面110b)经由圆线21与套筒30的内壁面接触的状态下压接于套筒30。
77.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部32(套筒30)和圆线21、加工后端部110和接触部33(套筒30)分别以大面积接触。因此,在压接套筒30时,不易从加工后端部110或圆线21对套筒30的内壁施加局部的力,套筒30变形后的形状的偏差例如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相比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加工后端部110与套筒30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的偏差,抑制这些部件之间的接触阻力的偏差。与其同样,套筒30与圆线21之间的接触阻力的偏差、圆线21与加工后端部110之间的接触阻力的偏差也得到抑制。
78.另外,对折后的加工后端部110由于折弯部分的回弹,成为宽度小的两个板状的部分空开很小的间隔而重叠的形状(参照后述的图5b)。通过以具有这种形状的加工后端部110的板状面110a和套筒30的接触部33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而压扁加工后端部110,在套筒30内,加工后端部110的恢复力(即恢复成两个板状的部分隔开很小的间隔的形状的力)和
压接后的套筒30的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处于彼此向反方向作用的状态。由此,与例如将未对折的扁平导线的一端部在套筒30内进行压接的结构相比,能够在加工后端部110和套筒30接触的部分的大致整体范围内得到高的接触压力。另外,形成加工后端部110的两个板状的部分分别处于由于压接而被压缩的状态。基于该压缩状态的恢复力也向与上述残余应力相反的方向作用。除回弹引起的恢复力以外,由于该压缩状态的恢复力也向与上述残余应力相反的方向作用,因此在加工后端部110和套筒30接触的部分的大致整体范围内得到更高的接触压力。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对折将实际上厚度增加的扁平导线10插入中空部31,其结果是套筒30内的间隙被抑制得较小。通过将套筒30内的间隙抑制得较小,压接时的力可靠地施加于加工后端部110,能够使加工后端部110充分地变形。换言之,能够在加工后端部110产生充分的恢复力。这一点也有助于在加工后端部110和套筒30接触的部分的大致整体范围内得到高的接触压力。
79.这样,通过使加工后端部110和套筒30以大面积接触且在大面积范围内得到高的接触压力,加工后端部110与套筒30之间的接触阻力降低,并且加工后端部110与套筒30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另外,因为将套筒30内的间隙抑制得较小,所以套筒30与圆线21之间以及圆线21与加工后端部110之间的接触阻力也降低,且这些部件之间的接合强度也提高。
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两阶段的折弯加工,容易适当(换言之,端部11沿着中心线l)折弯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在第二阶段的折弯加工中,通过将端部11适当地折弯,如图4a的放大图a所示,两个端面110c的x轴方向上的位置(加工后端部110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对齐。通过两个端面110c的位置对齐,与这些位置未对齐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加工后端部1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抑制得较小。由此,例如能够在内径更小的套筒30内插入扁平导线10,能够将套筒30内的间隙抑制得较小。其结果是,在套筒30内容易确保各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及接触压力,能够降低各部件之间的接触阻力,并且提高各部件之间的接合强度。
81.图1d表示加工后端部110和圆线21压接于套筒30后的状态。如图1d所示,套筒30的一部分被压扁。这样,通过使用压扁一部分而不是压扁套筒30的全长的压接工具200,用于压扁套筒30所需的力变小,易于进行加工后端部110和圆线21对套筒30的压接。此外,为了更牢固地压接加工后端部110和圆线21,套筒30也可以在整体范围内被压扁。
82.图5a是表示端部11对折前的扁平导线10的图。图5b是表示端部11对折后的扁平导线10的图。
83.扁平导线10整体(表面全部)由绝缘覆膜覆盖。为了将扁平导线10和圆线21电连接,需要除去该绝缘覆膜。
84.通常,扁平导线除去与连接部件(圆线等导线或套筒等)的接触部位、具体而言被压接的部分的两面(扁平导线的端部的两面)的绝缘覆膜。从设备考虑,在一次的除去工序中仅能除去一个面的绝缘覆膜的情况下,需要实施两次除去工序,除去两面的绝缘覆膜。
85.与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仅除去图5a所示的阴影区域(即仅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的一个面)即可。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仅除去该阴影区域,以包含阴影区域的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对折端部11,从而如图5b所示,与套筒30的接触部33接触的板状面110a和与圆线21接触的板状面110b的两面成为没有绝缘覆膜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由于设备而在一次除去工序中仅能除去一个面的绝缘覆膜的情况下,也只要实
施一次除去工序即可。
86.参照各图对扁平导线10和作为连接部件的套筒30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87.首先,在除去工序中,除去覆盖扁平导线10的端部11的绝缘覆膜中的一个面的绝缘覆膜(例如剥离)(参照图5a及图5b)。除去了绝缘覆膜的端部11在第一弯曲工序中沿着扁平导线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l折弯至第一角度(90度)(参照图2a~图2c及图3a~图3c)。折弯至第一角度的端部11在第二弯曲工序中沿着扁平导线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l折弯至比第一角度大的第二角度(180度)。由此,端部11成为具有比折弯成第一角度前的宽度小的宽度的板状(即加工后端部110)(参照图1b)。此外,在这些弯曲工序中,端部11以通过除去工序除去了绝缘覆膜的面朝向外侧的方式被折弯(参照图5b)。接着,在插入工序中,加工后端部110插入套筒30的中空部31(参照图1c)。插入中空部31的加工后端部110在压接工序中以板状面110a与套筒30内壁面面接触、并且板状面110b与圆线21面接触的状态压接于套筒30(参照图1d、图4a及图4b)。由此,得到将收纳于套筒30内的加工后端部110和圆线21在套筒30内压接连接了的连接结构。
88.以上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适当组合说明书中所记载的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技术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和众所周知的技术结构的内容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89.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筒状部的套筒30构成连接部件的整体,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该结构。连接部件也可以为专利文献1中示例的压接端子(收纳扁平导线的端部并被压扁装置压扁的连接管部(筒状部)和通过螺纹件等连接圆线的端子部一体形成的金属制部件)。在连接部件为压接端子的情况下,不需要将圆线21插入套筒30的中空部31中。此时,板状面110a和板状面110b两者在与套筒30的内壁面接触的状态下压接于套筒30。
9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套筒30具有圆筒形状,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该结构。作为一例,套筒30也可以为xy平面内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的环状。
9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扁平导线10和圆线21仅通过压接连接,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在加工后端部110和圆线21压接于套筒30后,也可以通过钎焊或熔接增强加工后端部110与圆线21之间或加工后端部110与套筒30之间的连接。由此,加工后端部110和圆线21更牢固地固定,并且接触阻力被抑制得更小。
92.附图标记说明
93.10扁平导线
94.11端部
95.11a、11b板状面
96.20包覆线
97.21圆线
98.30套筒
99.110加工后端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