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工具设备和方法与流程

2021-11-15 18: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驱动的工具的工具设备。所述工具设备包括与该工具耦联的轴。适宜地,所述工具能够经由所述轴驱动。


背景技术:

2.ep 1 234 285 b1描述了一种具有制动机构的台式锯,所述制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棘爪,所述棘爪为了使旋转的锯片停止而被带到与锯片的接合中。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少的耗费进行运行的工具设备。
4.所述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设备来解决。所述工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制动体。所述工具设备构造成用于,将至少一个制动体在制动过程的范围中从释放状态置入到制动状态中。在制动状态中,至少一个制动体与轴处于接触中并且由此将制动力施加到轴上,从而对工具进行制动。在释放状态中,至少一个制动体与轴不处于接触中。
5.在开头所提及的现有技术中,为了使锯片停止,将棘爪与锯片带到接合中。在此,通常引起锯片和棘爪的损坏,从而为了能够使台式锯继续运行,必须更换这两者。
6.与此相反,在所描述的工具设备中,所述工具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制动体适宜地在对所述工具进行制动之后也保持没有损坏和/或能够继续使用,从而对于进一步的运行不需要进行更换。
7.由于该原因,所描述的工具设备能够以较少的耗费来运行。
8.根据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所述工具设备包括多个制动体,所述制动体沿周缘方向围绕轴分布地进行布置。所述周缘方向也能够被称为环绕方向。所述工具设备构造成用于,将多个制动体在制动过程的范围中从释放状态置入到制动状态中。在制动状态中,多个制动体与轴处于接触中并且由此将制动力施加到轴上,从而对工具进行制动。在释放状态中,多个制动体与轴不处于接触中。
9.有利的扩展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1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对与轴耦联的工具进行制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释放状态切换到制动状态中,在所述释放状态中,所述至少一个制动体与轴不处于接触中,在所述制动状态中,所述至少一个制动体与轴处于接触中并且由此将制动力施加到轴上,从而对所述工具进行制动。
11.在所述方法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存在有多个制动体,所述多个制动体绕所述轴沿周缘方向分布地进行布置。在切换的步骤中,将所述多个制动体从释放状态置入到制动状态中。在释放状态中,所述多个制动体与轴不处于接触中。在制动状态中,所述多个制动体与轴处于接触中并且由此将制动力施加到轴上,从而对所述工具进行制动。
附图说明
12.下面,参照图来阐述另外的示范性的细节以及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在此:图1示出工具设备的示意性的图示,图2示出工具设备的制动装置和轴的剖切图,其中,所述工具设备处于制动状态中,图3示出工具设备的制动装置和轴的剖切图,其中,所述工具设备处于释放状态中,图4示出各个制动体的剖视图,以及图5示出促动区段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在下面的阐述中,参照在图中绘出的方向“x”、“y”和“z”(在图1至4中,x方向垂直于附图平面走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彼此正交地取向。x方向和y方向也能够被称为水平方向,并且z方向能够被称为竖直方向。下面提到的方向“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尤其能够关于轴2的纵向轴线来理解。
14.图1示出具有可驱动的工具1的工具设备10。工具设备10包括与工具1耦联的轴2,经由所述轴能够适宜地驱动工具1。
15.工具设备10还包括多个制动体3,其示范性地在图2和3中示出。为更清楚起见,在图2和3中,所示出的14个制动体中的仅仅三个设有附图标记“3”。制动体3沿周缘方向4围绕轴2分布地进行布置。
16.与此备选地,工具设备10也能够仅仅包括一个制动体。
17.工具设备10构造成用于将制动体3在制动过程的范围中从释放状态置入到制动状态中。
18.在制动状态中(所述制动状态示范性地在图2中示出),制动体3与轴2处于接触中。通过该接触,制动体3将制动力施加到轴2上。通过该制动力来对轴2并且因此还对工具1进行制动。
19.在释放状态中,制动体3与轴2不处于接触中。
20.下面,对另外的示范性的细节进行阐述。
21.首先关于工具设备10:工具设备10示范性地涉及锯、尤其涉及具有旋转的锯片作为工具1的锯。优选地,工具设备10涉及台式圆锯。与此备选地,工具设备10也能够构造为其他的工具设备。尤其地,工具设备10能够构造为固定式或半固定式机器。工具设备10还能够构造为手动引导的机器、尤其是手动引导的工具机器。优选地,工具设备10构造为摆锯、沉浸式锯、摆罩锯、带锯、线锯、刨槽机和/或角磨机。工具设备10尤其是电动工具。
22.工具设备10示范性地包括工具1、轴2、驱动单元5、执行器单元6和控制单元7。适宜地,工具设备10还包括承载结构8和/或支承面9。
23.所述承载结构8示范性地实施为壳体。在所述承载结构8中适宜地安置有驱动单元5、执行器单元6和控制单元7。
24.所述支承面9示范性地布置在承载结构8的上侧处。在工件11利用工具1进行加工
期间,所述支承面9用于支承工件11。示范性地,所述支承面9呈现x

y平面。示范性地,所述工具1从所述支承面9伸出,尤其沿z方向伸出。
25.驱动单元5示范性地构造为转动驱动器,尤其构造为电转动驱动器。驱动单元5用于驱动工具1,尤其用于将工具1置入旋转中,优选地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工具1经由轴2与驱动单元5耦联。驱动单元5构造成用于驱动轴2,尤其用于将其置入旋转中,由此又驱动工具1。示范性地,工具1与轴2抗转动地连接,从而工具1随旋转的轴2一起旋转。
26.所述轴2尤其涉及工具设备10的传动系的轴。所述轴2和所述工具1相对于承载结构8适宜地可转动地被支承。
27.所述轴2以其纵向轴线平行于x方向取向。示范性地,所述轴2具有圆柱体形的基本外形。工具1的转动轴线适宜地平行于x方向取向。示范性地,轴2和工具1彼此同轴地取向。
28.如下面还更详细地阐述的那样,执行器单元6适宜地用于将制动体3选择性地置入到制动状态或释放状态中。
29.控制单元7适宜地构造成用于,为驱动单元5提供驱动单元控制信号,以便促使驱动单元5驱动工具1。
30.控制单元7适宜地还构造成用于,为执行器单元6提供执行器单元控制信号,以便促使,执行器单元6将制动体3置入到制动状态和/或释放状态中。
31.控制单元7还适宜地构造成用于,检测紧急状态并且基于所检测到的紧急状态触发制动过程,尤其通过将执行器单元控制信号提供到执行器单元6处来触发制动过程。
32.紧急状态尤其涉及对于用户有潜在危险的情况,在所述情况下,用户可能例如由于工具和/或工件而受伤。
33.控制单元7适宜地构造成用于,基于所探测的在工具1和人体(例如手指)之间的接触来检测紧急状态。
34.控制单元7适宜地还构造成用于,将反冲检测为紧急状态。
35.术语“反冲”尤其是指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在通过工具设备来加工工件期间,在工具设备与工件之间出现突然的并且不期待的力,通过所述力,工具设备和/或工件被置入到运动中。
36.优选地,工具设备10、尤其控制单元7构造成用于,给工具1输送电探测信号并且基于该探测信号的改变来检测紧急状态。适宜地,工具设备10、尤其控制单元7构造成用于,通过电容耦合来给工具1输送电探测信号。适宜地,工具设备10、尤其控制单元7构造成用于,基于电容改变来检测紧急状态,尤其检测在工具1与人体之间的接触。关于如何能够示范性地实现对紧急状态的检测的另外的细节在ep 1 234 285 b1中进行描述。
37.下面,应该参照图2和3更详细地探讨制动装置12。
38.工具设备10包括制动装置12,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前面提到的制动体3,利用所述制动体能够对轴2并且因此也对工具1进行制动。工具设备10构造成用于,在使用制动装置12的情况下执行工具1的制动过程。尤其地,所述工具设备10构造成用于,通过执行所述制动过程来将工具1在5毫秒或更少时间内带到停止状态中,适宜地从工具1的被驱动的、尤其旋转的状态中出来,在所述被驱动的、尤其旋转的状态中进行或能够进行对工件11的加工。
39.制动装置12优选实施为自由运转式制动器(freilaufbremse)。适宜地,所述制动装置12集成在工具设备10中。所述制动装置12尤其涉及(优选地经由控制单元7和/或执行
器单元6)主动的、接通的制动器。制动装置12尤其是实施为可逆的,从而所述制动装置能够从制动状态被置入回到释放状态中(并且适宜地从中出来又到制动状态中),优选地不必为此更换制动装置12的构件。
40.制动装置12示范性地包括制动体3、制动区段14、保持区段15和促动区段16。
41.制动装置12尤其如下地起作用:为了对工具1进行制动,适宜地首先通过执行器单元来使促动区段16运动、尤其旋转。通过促动区段16的运动,适宜地将制动体3从释放状态置入到制动状态中,尤其通过相应地摆动制动体3。适宜地,制动体3在从释放状态到制动状态的路程上到达与轴2的接触中并且通过轴2的转动运动在其朝着制动状态的运动方面得到支持。在制动状态中,制动体3夹入在轴2与制动区段14之间。尤其地,由于制动体3在制动区段14处的支撑、尤其径向的和/或切向的支撑,制动体3将制动力施加到轴2上。通过所述制动力来对轴2并且因此也对工具1进行制动,尤其直至工具1的停止状态。
42.下面应该详细地探讨制动装置12的各个构件的示范性的设计方案:首先关于制动区段14:制动区段14示范性地是承载结构8的一部分或与所述承载结构8、尤其与实施为壳体的承载结构8抗转动地连接。制动区段14尤其是固定的区段,尤其是相对于轴2固定的区段。适宜地,制动区段14不与轴2一起转动。
43.根据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案,制动区段14实施为制动鼓。
44.示范性地,制动元件14尤其沿周缘方向4包围轴2。尤其地,制动元件14围绕(umgreift)轴2。适宜地,制动元件14还包围制动体3并且尤其还包围保持区段15和/或促动区段16。
45.制动元件14示范性地限定尤其柱体形的内部空间19,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布置有制动体3和轴2。适宜地,在所述柱体形的内部空间19中还布置有保持区段15和/或促动区段16。
46.制动区段14适宜地提供制动面21。所述制动面21适宜地是制动区段14的向内指向的表面、尤其是限定柱体形的内部空间19的表面。制动面21示范性地具有柱体周面的形状。适宜地,制动面21支撑制动体3。
47.制动区段14适宜地实施为外部环。适宜地,所述制动体3支撑在制动区段14的内周缘处。
48.接下来应该探讨制动体3:示范性地,存在有14个制动体3。适宜地,也能够存在更多个或更少个制动体3。优选地,存在有至少3、5、7、10、12或14个制动体3。
49.制动体3适宜地涉及彼此分开的部件,尤其涉及单个部件。
50.制动体3围绕轴2(尤其围绕轴2的纵向轴线)分布地布置。制动体3尤其沿周缘方向4围绕轴2进行布置。制动体3适宜地位于如下环形的区域中,所述环形的区域包围轴2和/或与轴2同轴地布置。优选地,制动体3仅仅位于该环形的区域中。所述环形的区域尤其是关于轴2的径向区域。所述环形的区域尤其位于轴2与制动区段14之间。
51.制动体3适宜地均匀地围绕轴2进行布置,尤其以相同的角度间距布置。制动体3适宜地位于环绕轴2的圆形轨道上。
52.制动体3适宜地布置在轴2与制动区段14之间,尤其沿(关于轴2的纵向轴线的)径
向方向进行布置。适宜地,制动体3径向地支撑在制动元件14处。制动体3尤其径向地固定在制动区段14处。制动体3尤其沿周缘方向相对于制动区段14进行固定。适宜地,制动体3沿周缘方向固定在保持区段15处。保持区段15适宜地与制动区段14抗转动地连接。
53.制动体3适宜地分别可摆动地被支承,适宜地相对于制动区段14和/或保持区段15可摆动地被支承。每个制动体3适宜地绕各自的(假想的)摆动轴线可摆动地进行支承。制动体3的摆动轴线适宜地平行于x方向和/或平行于轴2的纵向轴线走向。
54.优选地,制动体3相对于制动区段14和/或保持区段15被预紧和/或被弹簧加载。制动体3的预紧和/或弹簧加载适宜地将相对于相应的摆动轴线的转矩(尤其沿顺时针方向的转矩)施加到每个制动体3上。
55.制动体3分别包括具有斜坡形的第一接触轮廓18的第一接触区段17,所述接触轮廓在制动状态中与轴2处于接触中。
56.应该参照图4来阐述制动体3的示范性的设计方案。所述阐述适宜地适用于制动装置12的多个、尤其所有的制动体3。
57.制动体3示范性地沿体轴线22延伸。所述体轴线22适宜地位于y

z平面中并且优选正交于x方向和/或轴2的纵向轴线地走向。制动体3沿体轴线22的延伸部优选地大于制动体3沿横向轴线23的延伸部,所述横向轴线正交于体轴线22走向并且位于y

z平面中。示范性地,制动体3沿体轴线22的方向的延伸部是制动体3沿横向轴线23的方向的延伸部的至少1.5倍大。
58.备选地,制动体3沿体轴线22的延伸部等于或小于制动体沿横向轴线23的延伸部。
59.制动体3具有第一侧31和第二侧32,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位于体轴线22的相对的侧上。
60.制动体3示范性地包括支承区段24,所述支承区段沿体轴线22的方向居中地布置。支承区段24优选地包括第一凸出区域25和第二凸出区域26。凸出区域25、26示范性地沿相反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横向轴线23取向。示范性地,第一凸出区域25位于第一侧31上,并且第二凸出区域26位于第二侧32上。示范性地,凸出区域25、26分别具有圆形区段的形状。
61.制动体3示范性地以其支承区段24、尤其凸出区域25、26可摆动地支承在保持区段15处。凸出区域25、26的形状适宜地限定可由制动体3执行的摆动运动。
62.示范性地,第一接触区段17尤其沿着沿体轴线22的第一方向联接到支承区段24处。所述第一接触区段17用于在制动状态中接触轴2。
63.接触区段17包括斜坡形的第一接触轮廓18,所述第一接触轮廓在制动状态中与轴2处于接触中。接触轮廓18示范性地垂直于体轴线22取向。接触轮廓18示范性地具有弯曲的、尤其凸出的走向。
64.适宜地,制动体3的半径沿周缘发生改变。尤其地,制动体3的半径(示范性地为在制动体3的摆动轴线与接触轮廓18之间的间距)沿第一接触轮廓周缘方向33增加。接触轮廓周缘方向33示范性地从第二侧32走向至第一侧31和/或与轴2的转动方向相反地走向。
65.示范性地,第二接触区段27联接到支承区段24处,尤其是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沿体轴线22的第二方向进行联接。所述第二接触区段27用于在制动状态中接触制动区段14。
66.第二接触区段27示范性地包括第二接触轮廓28,所述第二接触轮廓在制动状态中与制动区段14处于接触中。接触轮廓18示范性地垂直于体轴线22取向。接触轮廓18示范性
地具有弯曲的、尤其凸出的走向。
67.制动体3适宜地还包括第一凹陷区域34和第二凹陷区域35。所述第一凹陷区域34适宜地呈现位于第一侧31上的从支承区段24至第一接触区段17的过渡部。第二凹陷区域35适宜地呈现位于第二侧32上的从支承区段24至第二接触区段27的过渡部。
68.如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制动体3在释放状态中适宜地以其第一和第二凹陷区域34、35贴靠在保持区段15处。
69.可选地,所述制动体3还包括第三凹陷区域44和第四凹陷区域45。所述第三凹陷区域44适宜地呈现位于第二侧32上的从支承区段24至第一接触区段17的过渡部。所述第四凹陷区域45适宜地呈现位于第一侧31上的从支承区段24至第二接触区段27的过渡部。
70.在下文中应该更详细地探讨轴2:轴2适宜地具有轴向区段36,制动体3在制动状态中接触所述轴向区段。优选地,轴向区段36圆柱体形地进行实施。轴向区段36的基面优选地具有精确的圆形的形状。制动体3在制动状态中适宜地贴靠在轴向区段36的外部的周面37处。轴向区段36的周面37适宜地具有圆柱体的(外部的)周面的形状。轴向区段36的周面37适宜地不具有突出部和/或不具有凹部。轴向区段36的周面尤其平坦地和/或平滑地进行实施。
71.下面应该更详细地探讨保持区段15。
72.保持区段15尤其用于,沿周缘方向支撑制动体3和/或提供制动体3的可摆动运动的支承。
73.保持区段15示范性地实施为保持架、尤其是自由运转式保持架。保持区段15尤其实施为环形的和/或圆柱体形的并且适宜地与轴2同轴地布置。
74.保持区段15适宜地布置在轴2与制动区段14之间,尤其沿径向方向进行布置。适宜地,保持区段15环绕或围绕轴2。适宜地,保持区段15与轴2间隔开地进行布置。
75.优选地,保持区段15固定在制动区段14处。尤其地,保持区段15相对于制动区段14抗转动地被支承。尤其如此支承保持区段15,使得该保持区段不与轴2一起转动。
76.保持区段15包括多个保持部段38。示范性地,保持部段38的数量等于制动体3的数量。为了更清楚起见,在图2和3中,分别所示出的14个保持部段38中的仅仅三个设有附图标记“38”。
77.保持部段38适宜地位于环绕轴2的圆形轨道上。示范性地,保持部段38与轴2和/或制动区段14间隔开。
78.保持部段38示范性地分别具有环形区段的形状。每个保持部段38适宜地布置在两个制动体3之间。每个保持部段38适宜地从第一制动体3的支承区段24走向至第二制动体3的支承区段24。
79.下面,应该更详细地探讨促动区段16。在图5中示出促动区段16的示范性的设计方案。
80.促动区段16尤其用于,促使将制动体3从释放位置置入到制动位置中和/或从制动位置置入到释放位置中。
81.促动区段16适宜地布置在轴2与制动区段14之间,尤其沿径向方向进行布置。优选地,促动区段16布置在轴2与保持区段15之间,尤其沿径向方向进行布置。适宜地,促动区段16环绕或围绕轴2。适宜地,促动区段16与轴2间隔开地布置。
82.优选地,促动区段16相对于保持区段15和/或相对于制动区段14可运动地、尤其可转动运动地进行支承。适宜地,促动区段16可转动地进行支承,尤其绕平行于x方向走向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进行支承。
83.促动区段16尤其实施为环形的和/或圆柱体形的并且适宜地与轴2同轴地布置。促动区段16适宜地实施为促动环。
84.促动区段16适宜地包括尤其环形的基础区段39,所述基础区段尤其与x方向同轴地取向。促动区段16优选地包括多个促动突出部41,所述促动突出部适宜地沿x方向延伸,尤其从基础区段39开始延伸。示范性地,促动突出部41的数量等于制动体3的数量。促动突出部41尤其实施为促动销。为了更清楚起见,在图2、3和5中,分别仅仅三个促动突出部41设有附图标记“41”。
85.促动突出部41适宜地位于环绕轴2的圆形轨道上。示范性地,促动突出部41与轴2和/或制动区段14间隔开。
86.每个促动突出部41适宜地布置在两个制动体3之间。每个促动突出部41在释放状态中适宜地贴靠在相应的制动体3处。
87.如前面已经提到的那样,促动区段16尤其可转动运动地进行支承。促动区段16的运动应该也被称为促动运动。在所述促动运动中,促动区段16适宜地仅仅以小于90度、尤其小于45度或小于30度的转动角度进行转动。
88.促动区段16适宜地通过执行器单元6被置入到促动运动中。
89.执行器单元6适宜地包括电执行器,以便将促动区段16置入到促动运动中。适宜地,执行器单元6包括行程磁体(hubmagnet)和/或压电单元,以便将促动区段16置入到促动运动中。备选地或附加于此地,执行器单元6包括气动缸体,以便将促动区段16置入到促动运动中。
90.此外,执行器单元6为了将促动区段16置入到促动运动中能够包括不同地构造的执行器,尤其压电式执行器、电磁执行器、形状记忆合金执行器(fgl执行器)、电活性聚合物执行器(eap执行器)、磁性形状记忆执行器(msn执行器)、气动执行器、液压执行器、热致执行器(pyroaktor)、机械执行器、电致伸缩执行器和/或热执行器。
91.在下文中应该更详细地探讨制动状态和释放状态。
92.首先关于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中,适宜地在制动体3和尤其旋转的轴2之间不存在接触。在释放状态中,在制动体3和轴2之间、尤其沿(相对于轴2的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适宜地存在间隙、尤其空气间隙。制动体3在释放状态中没有施加制动力到轴2和/或工具1上。
93.在所示出的示例中,制动体3在释放状态中与制动区段14处于接触中。与此备选地,制动装置12也能够如此进行实施,使得制动体3在释放状态中与制动区段14不处于接触中。
94.制动体3的每个体轴线22适宜地指向不同的空间方向。适宜地,在释放状态中,每个体轴线22相对于(关于轴2的)径向方向进行摆动、尤其分别以相同的角度进行摆动。
95.示范性地,制动体3在释放状态中由促动区段16来保持。示范性地,将相应的制动体3保持在经摆动的位置中的促动突出部41相应地贴靠在每个制动体3处。每个促动突出部41适宜地贴靠在相应的制动体3的支承区段24处和/或在第一接触区段17处。
96.适宜地,在释放状态中,在转动的部件和静止的部件之间不存在接触,从而尤其不存在损失力矩。
97.下面,应该探讨制动状态。
98.示范性地,制动体3在制动状态中与制动区段14处于接触中。
99.制动体3在制动状态中夹入在制动区段14与轴2之间,尤其沿(关于轴2的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被夹入。适宜地,制动体3也能够被称为夹持体。在制动状态中,制动体3适宜地将轴2与制动区段14力配合地连接。尤其地,制动体3在制动状态中分别与轴2和制动区段14力配合地连接。
100.在制动状态中,制动体3相对于释放状态分别绕其各自的摆动轴线进行摆动。制动体3的每个体轴线22适宜地指向不同的空间方向。适宜地,每个体轴线22沿(关于轴2的)径向方向取向。
101.在下文中应该更详细地探讨如何将制动体3从释放位置置入到制动位置中。
102.工具设备10构造成用于,通过摆动制动体3将制动体3从释放状态置入到制动状态中。适宜地,制动体3全部沿相同的转动方向进行摆动。尤其地,所述转动方向与轴2的转动方向相反。适宜地,进行向内的摆动。尤其进行绕平行于所述轴的转动轴线的轴线的摆动。通过斜坡形的轮廓得出制动体的有效直径的改变。适宜地,工具设备10还构造成用于,通过摆动制动体3将制动体3从制动状态置入到释放状态中。适宜地,工具设备10构造成用于,通过摆动各个制动体3选择性地建立或脱开在轴2与制动区段14之间的起制动作用的力耦联。
103.促动区段16适宜地与制动体3处于接触中。工具设备10优选地构造成用于,将促动区段16置入到促动运动中,以便促使制动体3从释放状态切换到制动状态中。所述促动运动尤其是促动区段16的转动运动。
104.适宜地,工具设备10构造成用于,基于检测到的紧急状态将促动区段16置入到促动运动中。
105.制动体3从释放状态中摆动出来适宜地通过促动区段的促动运动来促使。促动运动尤其是促动区段16相对于保持区段15和/或相对于制动区段14的运动。
106.根据一种示范性的设计方案,制动器3被预紧。制动体3的预紧适宜地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制动体3尤其借助于一个或多个(未在图中示出的)弹簧元件被弹簧加载。促动区段15在释放状态中尤其通过形状配合来反作用于所述预紧,并且因此防止或阻止制动体3的摆动运动。尤其地,促动区段15(示范性地为促动突出部)布置在制动体3的相应的摆动轨道中,从而制动体3不能够沿朝着制动状态的方向摆动。通过促动区段15的促动运动来消除由促动区段15引起的对摆动运动的锁定;示范性地,促动突出部41分别从制动体的摆动轨道中运动出来。对于制动体3的摆动所需要的摆动轨道被释放。通过制动体3的预紧来进行制动体3的摆动。尤其地,第一接触区段17朝着轴2摆动。示范性地,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摆动。
107.根据一种备选的设计方案,促动区段16用于,通过推动将制动体3置入到摆动运动中并且因此从释放状态置入到制动状态中。适宜地,制动体3通过促动区段16主动地摆动。在该备选的设计方案中,制动体3适宜地没有被预紧和/或没有被弹簧加载。
108.制动装置12适宜地实施为自增力式的,从而轴2的运动用于增强制动体3到轴2上的制动效果和/或缩短制动时间。
109.工具设备10构造成用于,在制动过程的范围中将制动体3从释放状态置入到携带状态(mitf
ü
hrzustand)中,并且从携带状态置入到制动状态中。所述携带状态尤其在制动体3的在释放状态和制动状态之间的摆动位置中给出。在携带状态中,制动体3通过轴2的运动携带,从而通过轴2的运动来支持到制动状态中的切换。
110.也就是说,制动体3从释放状态出发运动到携带状态中。在携带状态中,引起在制动体3与轴2之间的、尤其在第一接触区段17与轴2之间的接触。基于该接触,制动体3被轴2的转动运动携带。适宜地,制动体3在携带状态中由轴2沿着相同的方向(所述制动体已经在携带状态之前沿所述方向进行运动)进行携带。
111.示范性地,制动体3首先沿第一方向、示范性地沿顺时针方向从释放状态中运动出来。制动体3、尤其第一接触区段17在该运动中被朝着轴2进行引导,直到其接触轴2并且给出携带状态。在携带状态中,制动体3通过轴2的转动进一步沿第一方向进行运动,直到制动体3位于制动状态中。轴2示范性地相反于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
112.优选地,由制动体3施加到轴2上的制动力在制动状态中大于在携带状态中。
113.如上面已经阐述的那样,接触轮廓18斜坡形地进行设计。在制动体3的摆动期间,接触轮廓18适宜地在轴2处滚动。由于接触轮廓的增加的半径,制动元件3越来越强烈地压抵轴2。尤其地,制动元件3在摆动期间越来越强烈地夹持或挤压到轴2与制动区段14之间。由此,制动力适宜地一直继续增加。
114.下面,应该描述工具设备10的示范性的运行。
115.适宜地,工具1由驱动单元5驱动。工件11由被驱动的工具1加工。在进行加工时,引起在工具1与用户身体之间的接触。控制单元7将该接触检测为紧急状态并且接着触发制动装置12。执行器单元6使促动区段16运动,由此将制动体3置入到制动状态中,由此又将轴2和工具1制动到停止状态。所述制动尤其在小于5毫秒内进行。
116.适宜地,制动体3被置入回到释放状态中,尤其通过执行器单元6和/或手动的操纵置入回到释放状态中。工具1又被驱动单元5驱动。工件11或其他的工件然后由工具1进行加工。适宜地,在工具1和/或轴2的制动与重新加工之间不对工具1和/或制动体3进行更换。
117.根据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工具设备10构造成用于,将制动体3置入回到释放状态中,尤其借助于执行器单元6和/或另外的(未在图中示出的)执行器单元置入回到释放状态中。优选地,工具设备10构造成用于,将制动体3响应于复位指令置入回到释放状态中。所述复位指令适宜地通过用户输入到工具设备10中,例如经由输入设备、尤其按键进行输入。
118.备选地或附加于此地,工具设备10如此进行构造,使得制动体3能够经由手动地操纵工具1和/或轴2和/或与轴2机械地耦联的操作元件(例如杠杆)被置入回到释放状态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