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8: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电容器,属于薄膜电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薄膜电容器是电极为金属箔,介质以聚乙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等塑料薄膜为主的电容器。相较于陶瓷电容器、铝电解质电容器、钽电解质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具有使用周期长、温度特性稳定、损耗低的优点。薄膜电容器在风力发电行业应用极为广泛,风电行业的特殊性使电容器与电路板完成安装并进行工作时,易因为过电压、过电流等问题被击穿,一旦薄膜电容薄弱点介质击穿,产生的火花会进一步损坏周围元件,甚至导致整个电路板短路,给风场的运营和维修带来极大阻碍,如果采用保护罩对薄膜电容器进行保护时,又存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较为不便的问题,因此提高薄膜电容器的耐压性和有效过电流量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硬件结构的改进。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个电容器芯子,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出线排,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板;
5.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环氧板,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排列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之间通过不同尺寸的联接片实现电容内部的联通;
6.所述联接片的外侧设置有用于绝缘的热缩套管;
7.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定位板和用于实现各电容器芯子电极接出的接线板,所述定位板、接线板依次设置在出线排的下方;
8.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联通电容器内部线路的连接通板;
9.所述薄膜电容器的内部电路采用串联结构,所述串联电路结构包括电容c1、c2、c3和电阻r1、r2、r3,具体电路结构为:
10.所述电阻r1的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7的第一端子上;
11.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
12.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的第二端子上;
1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的第三端子上。
14.所述电容c1、c2、c3的电容值分别设置为81.5μf、81.5μf、81.6μf;
15.所述电阻r1、r2、r3的阻值分别设置为0.95mω、0.95mω、1.10mω。
16.所述外壳具体设置为正方体形状或长方体形状。
17.所述出线排具体采用紫铜出线排,所述出线排至少设置有三个出线端子。
18.所述薄膜的厚度具体设置为25
±
7%μm,所述连接通板的宽度和截面积分别设置为100mm、150cm2。
1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电容器对参数进行了改进,有两点性能提高,通过薄膜电容器膜厚增加5μm使其耐压增加,不易被击穿,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二是采用新的内部串联联系并增大了连接通板的宽度和截面积,通过电容器的有效过电流量增加,给风电场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更适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实用性增强,使用周期也更长。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结构图;
23.图3为图1的正视图;
24.图4为图1的左视图;
25.图5为图1的俯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为联接片、2为电容器芯子、3为定位板、4为接线板、5为环氧板、6为外壳、7为出线排、8为固定板、9为连接通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外壳6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个电容器芯子2,所述外壳6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出线排7,所述外壳6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板8;
29.所述外壳6的内壁设置有环氧板5,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2排列设置在外壳6的内部,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2之间通过不同尺寸的联接片1实现电容内部的联通;
30.所述联接片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绝缘的热缩套管;
31.所述外壳6的内部还设置有定位板3和用于实现各电容器芯子电极接出的接线板4,所述定位板3、接线板4依次设置在出线排7的下方;
32.所述外壳6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联通电容器内部线路的连接通板9;
33.所述薄膜电容器的内部电路采用串联结构,所述串联电路结构包括电容c1、c2、c3和电阻r1、r2、r3,具体电路结构为:
34.所述电阻r1的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7的第一端子上;
35.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
36.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7的第二端子上;
37.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7的第三端子上。
38.所述电容c1、c2、c3的电容值分别设置为81.5μf、81.5μf、81.6μf;
39.所述电阻r1、r2、r3的阻值分别设置为0.95mω、0.95mω、1.10mω。
40.所述外壳6具体设置为正方体形状或长方体形状。
41.所述出线排7具体采用紫铜出线排,所述出线排7至少设置有三个出线端子。
42.所述薄膜的厚度具体设置为25
±
7%μm,所述连接通板9的宽度和截面积分别设置为100mm、150cm2。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电容器的电容体外壳6呈长方体,外壳6浇注环氧固化,电容器内部有电容器芯子2,底部是环氧板5,不同尺寸的联接片1连通电容内部,以薄膜绝缘,联接片1的尺寸包括0.5x25x210、0.5x25x110、0.5x25x50。电容器内部设置有金属化薄膜,尺寸为25μmx150mmx10mm
±
5%(厚度x宽度x金属化薄膜的留边量)。紫铜出线排7、定位板3、接线板4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紫铜出线排7位于电容器外部,尺寸为4x25x48,定位板3尺寸为2x62x140,位于紫铜出线排7下方,接线板4尺寸为4x25x110,十字槽盘头螺钉位于接线板4上,三个大小为81.5μf、81.5μf、81.6μf的电容呈串联结构,同时分别和0.95mω、0.95mω、1.10mω的电阻串联,本实用新型内部芯子采用的串式结构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容器能适宜更高的电压环境,同时,因为连接通板的宽度和截面积增大,电容器可以通过的有效电流量也增大;上述尺寸单位均为mm。
44.本实用新型经试验薄膜电容器极间耐压1.49kv,极对壳耐压3.4kv,电容量误差为
±
5%,且具有良好的抗涌流功能,最终成型的薄膜电容器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增强,使用寿命也增加了;薄膜电容不能单单用膜的厚薄来评论质量的好坏,薄膜电容的薄膜一般说来分为镀金属薄膜和基膜(也称白膜)。白膜一般有分聚丙烯和聚酯两种。通常聚酯是不用来做电介质的,电介质(白膜)越厚,所承受的电压就越高,反之,所承受的电压就越低。通常电容的薄膜还与金属镀层有关,金属镀层越厚,过电流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过电流能力越弱,发热量较低。本实用新型的薄膜厚度具体设置为25
±
7%μm,比之前增加了5μm,提高了耐压;连接通板的宽度和截面积具体设置为100mm和150cm
²
,比之前分别增加了25mm和17.7cm
²
,提高了了电容器的有效电流量。
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电容器的耐压0.69kv,额定容量为3
×
54kvar,规格尺寸为200
×
230
×
120mm,薄膜电容器膜厚增加5μm,使得在高压条件下也不易被击穿。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电容器内部采用新型串联结构,三个电阻分别为0.95mω、0.95mω、1.10mω,三个电容分别为81.5μf、81.5μf、81.6μf,连接通板宽度和截面积分别增加为25mm和17.7cm
²
,有效过电流量显著增加。
4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膜电容器,电容体呈长方体,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电容器芯子,内部结构有多层金属片,以薄膜绝缘。本实用新型内部芯子采用的串式结构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容器能适宜更高的电压环境,同时,因为连接通板的宽度和截面积增大,电容器可以通过的有效电流量也增大。
47.关于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各部件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并基于不依赖相应软件程序执行的前提下,解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部件、模块、具体元器件的型号、连接方式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已公开专利、已公开的期刊论文、或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
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