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霉菌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4: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霉菌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对于以孢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霉菌,在生产应用中,大部分情况下会对于霉菌成曲有孢子发芽率要求。如,cn109674020a公开的一种原酿酱油的酿造方法中对于种曲孢子发芽率有大于90%的要求。cn109486644a公开的一种制备生物氮源营养剂以进行分割式浓醪酒精发酵酿造老陈醋的方法中,对于米曲霉as3.951孢子粉的发芽率有大于90%的要求。因此,孢子发芽率是霉菌生产应用中较为关键的指标,具有较大的提升价值。
3.传统的提高孢子发芽率的方法有:(1)原料配方优化提高霉菌孢子活性,如有方法涉及一种固态发酵培养基,通过采用包括陈化米和麸皮的固体发酵基质,以及包括蛋白胨、硫酸镁和氯化钙的营养液,可以有效提高哈茨木霉菌种的发酵水平,进而提高哈茨木霉分生孢子的孢子活性;(2)通过添加激活剂提高孢子发芽率,如有方法涉及一种酱油酿造工艺,使用激活剂酿造酱油,制曲时孢子发芽时间提前8小时,孢子发芽率可提高25%以上;(3)开发高孢子发芽率的新菌株,如有方法涉及一株高孢子发芽率的米曲霉prb

1菌株,孢子发芽率高达98.9%。
4.然而,在前述传统方法中,激活剂的选择以及菌株筛选试验周期长,投入成本高,见效慢。传统的原料配方优化对于孢子发芽率的提升则具有较明显的盲目性,未从营养成分及原料结构方面进行过细致的探究,导致研发周期较长,成本高,难以达到快速应用的效果,且受原料组成的局限,可调控性差、适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合适的营养成分及原料结构的霉菌发酵培养基,该霉菌发酵培养基能够明显提升霉菌发酵后的孢子发芽率,且培养基的配伍指导性强、可调控性好、适用范围广。
6.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霉菌发酵培养基,以干料计,所述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20%,干料的容重为400g/l~600g/l。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干料计,所述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16%,干料的容重为400g/l~480g/l。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干料计,所述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2%~15.6%。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干料计,所述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8%。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霉菌发酵培养基包括蛋白原料和淀粉原料。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蛋白原料选自黄豆、大豆、蛋白含量>16%的小麦、玉米及其农副作物(如麸皮、次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及/或
12.所述淀粉原料选自大麦、蛋白含量低于12%的小麦、水稻、马铃薯及其农副作物(如麸皮、次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蛋白原料选自黄豆;所述淀粉原料为蛋白含量>16%的小麦。
14.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霉菌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获取如上所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
16.将霉菌接种至所述霉菌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酵的条件包括:
18.发酵的温度为25℃~36℃,湿度为40%~70%,培养时长为60h~75h。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霉菌的生殖方式为分生孢子。
20.上述霉菌发酵培养基通过对霉菌的原料配方优化以及孢子发芽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发现:合理控制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20%,干料的容重为400g/l~600g/l是有效提升霉菌的孢子发芽率的关键参数。基于此,能够稳定霉菌发酵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使霉菌发酵培养基具有合适的营养成分及原料结构,同时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伍不再盲目,具有较强的配伍指导性,使培养基的具体成分选择不局限,可调控性好、适用范围广。
21.此外,上述霉菌发酵培养基的研发和生产的成本较低、周期短,可以满足快速应用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霉菌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24.除非另外说明或存在矛盾之处,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或短语具有以下含义:
25.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或/和”、“及/或”的可选范围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所列项目中任一个项目,也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所述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包括任意的两个相关所列项目、任意的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或者全部相关所列项目的组合。
26.本文中,“一种或两种以上”指所列项目的任一种、任两种或任两种以上。
27.本文中所使用的“组合”中包括所列项目中任两个或任两个以上项目的所有合适的组合方式。
28.本发明中,“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也不能理解为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重要性或数量。而且“第一”、“第二”、“第三”等仅起到非穷举式的列举描述目的,应当理解并不构成对数量的封闭式限定。
29.本发明中,以开放式描述的技术特征中,包括所列举特征组成的封闭式技术方案,
也包括包含所列举特征的开放式技术方案。
30.本发明中,涉及到数值区间,如无特别说明,在数值区间内视为连续,且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值。进一步地,当范围是指整数时,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性时,可以合并该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之所有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
31.本发明中涉及的百分比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对于固液混合和固相

固相混合均指质量百分比,对于液相

液相混合指体积百分比。
32.本发明中涉及的百分比浓度,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终浓度。所述终浓度,指添加成分在添加该成分后的体系中的占比。
33.本发明中的温度参数,如无特别限定,既允许为恒温处理,也允许在一定温度区间内进行处理。所述的恒温处理允许温度在仪器控制的精度范围内进行波动。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35.本文所述“干料”是指霉菌发酵培养基中所有的固体原料的总和,不包含加入的溶剂,如水等。
36.本文所述“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内物体的重量,容重等于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即γ=ρg,其测定方法通常为:称取1l固体物料,在标准的容重器试验下的重量。以容重衡量培养基的疏松程度,辅助调整培养基配比,也可用于指导原料的选择。
37.本文所述“干料的容重”即为干容重,是指不含溶剂状态下干料的容重。
38.本文所述“粗蛋白”是对物质的蛋白含量的粗略估算,指物质的全氮含量乘以6.25,其测定方法通常为凯氏定氮法。
39.本发明提供一种霉菌发酵培养基,以干料计,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20%,干料的容重为400g/l~600g/l。
40.可以理解地,上述霉菌发酵培养基不局限于固体培养基,也可以为液态培养基或固液混合培养基。
41.具体地,以干料计,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包括但不限于:10%、11%、12%、13%、14%、15%、16%、17%、18%、19%、20%。
42.具体地,干料的容重包括但不限于:400g/l、410g/l、420g/l、430g/l、440g/l、450g/l、460g/l、470g/l、480g/l、490g/l、500g/l、510g/l、520g/l、530g/l、540g/l、550g/l、560g/l、570g/l、580g/l、590g/l、600g/l。
43.进一步地,合理控制前述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和/或容重,能够提升霉菌的孢子发芽率。
44.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在上述范围的容重下,以干料计,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16%。更优选的,以干料计,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2%~15.6。最优选的,以干料计,所述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8%。
45.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干料的容重为400g/l~480g/l。
46.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以干料计,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16%,干料的容重为400g/l~480g/l。
47.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霉菌发酵培养基包括蛋白原料和淀粉原料。
48.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蛋白原料与淀粉原料的质量比为1:(1~8)。具体地,蛋白原料与淀粉原料的质量比包括但不限于:1:1、1:2、1.6:3.4、1.5:3.5、1.4:3.6、1.3:3.7、1:3、1:4、0.9:4.1、1:5、0.8:4.2、1:6、0.7:4.3、1:7、1:8。
49.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蛋白原料与淀粉原料的质量比为1:(1~4)。进一步地,蛋白原料与淀粉原料的质量比为1:(2.8~2.9)。
50.另外,在符合前述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和干料的容重要求的情况下,具体的蛋白原料与淀粉原料可以根据不同的霉菌以及不同的培养需求进行选用。
51.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蛋白原料选自黄豆、大豆、蛋白含量>16%的高蛋白小麦、玉米及其农副作物(如麸皮、次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2.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淀粉原料选自大麦、蛋白含量低于12%的低蛋白小麦、马铃薯及其农副作物(如麸皮、次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3.进一步的,选择合适的蛋白原料与淀粉原料能够提升霉菌的孢子发芽率。
54.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蛋白原料选自黄豆;淀粉原料选自蛋白含量低于12%的小麦。
55.可以理解地,上述霉菌发酵培养基可通过传统方法制成,以固体培养基为例,制备步骤包括:将蛋白原料和淀粉原料混和。必要时,可以加入适量水进行润湿。
56.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混合后还包括灭菌步骤。进一步地,灭菌的条件包括:在120℃~125℃温度条件下灭菌20分钟~40分钟。
57.本发明的还提供一种霉菌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8.获取上述霉菌发酵培养基;
59.将霉菌接种至上述霉菌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
60.可以理解地,在发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霉菌的不同生长周期,控制曲料温度在最适合温度范围内升降,好氧培养适当的时间,直至曲料表面有旺盛的孢子着生,可以得到高孢子发芽率的成熟霉菌。另外,根据霉菌菌种特性的不同,发酵方式可以包括喷雾、降温、通风、翻料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61.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发酵的条件包括:发酵的温度为25℃~36℃,湿度为40%~70%,培养时长为60h~75h。
62.进一步地,发酵的条件包括:
63.0h~21h,保持发酵的温度为28℃~36℃,湿度为50%~70%;
64.21h~60h,保持发酵的温度为25℃~30℃,湿度为40%~60%。
65.在其中一些具体的示例中,霉菌的生殖方式为分生孢子。即,霉菌为可产生分生孢子的霉菌,如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黑曲霉,但不仅限于以上菌种,其余可产分生孢子的霉菌菌种均可使用该方法提高孢子发芽率。由于分生孢子是真菌生殖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因此该霉菌发酵方法的适用范围较广。
66.以下为具体实施例,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67.实施例1
68.本实施例为一种霉菌发酵方法,步骤如下:
69.(1)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70.蛋白原料选择黄豆粉,淀粉原料选择小麦粉,按照1:4的比例混匀,使用的黄豆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5%,小麦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干料计)为14.2%,容重为460g/l干料;
71.加1.2倍干料重量的水润湿后搅拌均匀,分装至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分装料厚约为1~1.5厘米,于120℃~125℃灭菌35分钟。
72.(2)发酵:
73.在室温条件下,接入0.08g/瓶的米曲霉孢子粉到步骤(1)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将米曲霉孢子粉与霉菌发酵培养基混匀;
74.发酵培养的温湿度控制条件如下:
75.0~21h,30~36℃,50~70%;
76.21~60h,25~30℃,40~60%。
77.其中在18h及25h时各倒转一次三角瓶疏松曲料,继续培养至70小时得到成曲。
78.实施例2
79.本实施例为一种霉菌发酵方法,其采用的黄豆粉与小麦粉比例为0.7:4.3,干料粗蛋白质量百分含量为13.5%,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80.步骤如下:
81.(1)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82.蛋白原料选择黄豆粉,淀粉原料选择小麦粉,按照0.7:4.3的比例混匀,使用的黄豆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5%,小麦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干料计)为13.5%,容重为451g/l干料;
83.加1.2倍干料重量的水润湿后搅拌均匀,分装至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分装料厚约为1~1.5厘米,于120℃~125℃灭菌35分钟。
84.(2)发酵:
85.在室温条件下,接入0.08g/瓶的米曲霉孢子粉到步骤(1)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将米曲霉孢子粉与霉菌发酵培养基混匀;
86.发酵培养的温湿度控制条件如下:
87.0~21h,30~36℃,50~70%;
88.21~60h,25~30℃,40~60%。
89.其中在18h及25h时各倒转一次三角瓶疏松曲料,继续培养至70小时得到成曲。
90.实施例3
91.本实施例为一种霉菌发酵方法,其采用的黄豆粉与小麦粉比例为1.3:3.7,干料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4.8%,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92.步骤如下:
93.(1)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94.蛋白原料选择黄豆粉,淀粉原料选择小麦粉,按照1.3:3.7的比例混匀,使用的黄
豆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5%,小麦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干料计)为14.8%,容重为471g/l干料;
95.加1.2倍干料重量的水润湿后搅拌均匀,分装至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分装料厚约为1~1.5厘米,于120℃~125℃灭菌35分钟。
96.(2)发酵:
97.在室温条件下,接入0.08g/瓶的米曲霉孢子粉到步骤(1)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将米曲霉孢子粉与霉菌发酵培养基混匀;
98.发酵培养的温湿度控制条件如下:
99.0~21h,30~36℃,50~70%;
100.21~60h,25~30℃,40~60%。
101.其中在18h及25h时各倒转一次三角瓶疏松曲料,继续培养至70小时得到成曲。
102.实施例4
103.本实施例为一种霉菌发酵方法,其采用的黄豆粉与小麦粉比例为1.6:3.4,干料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5.6%,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104.步骤如下:
105.(1)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106.蛋白原料选择黄豆粉,淀粉原料选择小麦粉,按照1.6:3.4的比例混匀,使用的黄豆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5%,小麦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干料计)为15.6%,容重约为478g/l干料;
107.加1.2倍干料重量的水润湿后搅拌均匀,分装至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分装料厚约为1~1.5厘米,于120℃~125℃灭菌35分钟。
108.(2)发酵:
109.在室温条件下,接入0.08g/瓶的米曲霉孢子粉到步骤(1)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将米曲霉孢子粉与霉菌发酵培养基混匀;
110.发酵培养的温湿度控制条件如下:
111.0~21h,30~36℃,50~70%;
112.21~60h,25~30℃,40~60%。
113.其中在18h及25h时各倒转一次三角瓶疏松曲料,继续培养至70小时得到成曲。
114.实施例5
115.本实施例为一种霉菌发酵方法,其采用的黄豆粉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9%,干料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5%,其余均与实施例8相同。
116.步骤如下:
117.(1)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118.蛋白原料选择黄豆粉,淀粉原料选择小麦粉,按照1.6:3.4的比例混匀,使用的黄豆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9.0%,小麦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干料计)为19.5%,容重为479g/l干料;
119.加1.2倍干料重量的水润湿后搅拌均匀,分装至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分装料厚约为1~1.5厘米,于120℃~125℃灭菌35分钟。
120.(2)发酵:
121.在室温条件下,接入0.08g/瓶的米曲霉孢子粉到步骤(1)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将米曲霉孢子粉与霉菌发酵培养基混匀;
122.发酵培养的温湿度控制条件如下:
123.0~21h,30~36℃,50~70%;
124.21~60h,25~30℃,40~60%。
125.其中在18h及25h时各倒转一次三角瓶疏松曲料,继续培养至70小时得到成曲。
126.对比例1
127.本对比例为一种霉菌发酵方法,仅使用小麦粉,小麦粉的干料粗蛋白质量百分含量为9.5%,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128.步骤如下:
129.(1)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130.采用干料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的小麦粉,容重为430g/l干料;
131.加1.2倍干料重量的水润湿后搅拌均匀,分装至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分装料厚约为1~1.5厘米,于120℃~125℃灭菌35分钟。
132.(2)发酵:
133.在室温条件下,接入0.08g/瓶的米曲霉孢子粉到步骤(1)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将米曲霉孢子粉与霉菌发酵培养基混匀;
134.发酵培养的温湿度控制条件如下:
135.0~21h,30~36℃,50~70%;
136.21~60h,25~30℃,40~60%。
137.其中在18h及25h时各倒转一次三角瓶疏松曲料,继续培养至70小时得到成曲。
138.对比例2
139.本对比例为一种霉菌发酵方法,仅使用黄豆粉,干料粗蛋白质量百分含量为20.5%,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140.步骤如下:
141.(1)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142.采用干料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5%的黄豆粉,容重为582g/l干料;
143.加1.2倍干料重量的水润湿后搅拌均匀,分装至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分装料厚约为1~1.5厘米,于120℃~125℃灭菌35分钟。
144.(2)发酵:
145.在室温条件下,接入0.08g/瓶的米曲霉孢子粉到步骤(1)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将米曲霉孢子粉与霉菌发酵培养基混匀;
146.发酵培养的温湿度控制条件如下:
147.0~21h,30~36℃,50~70%;
148.21~60h,25~30℃,40~60%。
149.其中在18h及25h时各倒转一次三角瓶疏松曲料,继续培养至70小时得到成曲。
150.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进行孢子发芽率检测。
151.检测方法:使用成品察氏培养基,加水溶解后,倒平板,沾取少量经实施例和对比例发酵培养完成后的成熟米曲霉于培养基表面,涂布均匀后,32℃培养5小时,镜检,取10个视野统计孢子发芽率。
152.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153.表1
154.组别孢子发芽率对比例165%对比例268%实施例191%实施例277%实施例395%实施例489%实施例578%
155.由上述表1可知,粗蛋白含量百分比范围在10%~20%范围内,霉菌孢子发芽率有明显的提升,对于米曲霉使用黄豆粉和小麦粉原料培养,优选的干料粗蛋白质量百分含量为14.2%~15.6%,最优选的干料粗蛋白质量百分含量为14.8%。
156.实施例6
157.本实施例为一种霉菌发酵方法,步骤如下:
158.(1)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159.蛋白原料和淀粉原料选择次粉、麸皮,次粉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9%,麸皮物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7.1%,按照1:1的比例混匀后,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干料计)15.5%,容重为400g/l干料;
160.加0.8倍干料重量的水润湿后搅拌均匀,分装至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分装料厚约为1~1.5厘米,于120℃~125℃灭菌35分钟。
161.(2)发酵:
162.在室温条件下,按0.04g/瓶的标准要求接种黑曲霉孢子粉到步骤(1)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将黑曲霉孢子粉与霉菌发酵培养基混匀;
163.发酵培养的温湿度控制条件如下:
164.0~21h,28~34℃,50~70%;
165.21~60h,25~30℃,40~60%。
166.在34小时左右倒转一次三角瓶疏松曲料,继续培养至75小时得到成曲。
167.对比例3
168.本对比例为一种霉菌发酵方法,步骤如下:
169.(1)霉菌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170.蛋白原料和淀粉原料均选择小麦壳粉、次粉,小麦壳粉中粗蛋白质量百分含量为3.0%,次粉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3.9%,按照1:1的比例混匀后,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以干料计)8.5%,容重为524g/l干料;
171.加0.8倍干料重量的水润湿后搅拌均匀,分装至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分装料厚约
为1~1.5厘米,于120℃~125℃灭菌35分钟。
172.(2)发酵:
173.在室温条件下,按0.04g/瓶的标准要求接种黑曲霉孢子粉到步骤(1)配制得到的霉菌发酵培养基中,将黑曲霉孢子粉与霉菌发酵培养基混匀;
174.发酵培养的温湿度控制条件如下:
175.0~21h,28~34℃,50~70%;
176.21~60h,25~30℃,40~60%。
177.在34小时左右倒转一次三角瓶疏松曲料,继续培养至75小时得到成曲。
178.对实施例6、对比例3进行孢子发芽率检测。
179.检测方法:使用成品察氏培养基,加水溶解后,倒平板,沾取少量经实施例和对比例发酵培养完成后的成熟米曲霉于培养基表面,涂布均匀后,32℃培养5小时,镜检,取10个视野统计孢子发芽率。
180.检测结果如下表2所示:
181.表2
182.组别孢子发芽率对比例358%实施例690%
183.由上述表2可知,培养基干料粗蛋白含量的质量百分含量在10%~20%范围内,容重在400g/l~600g/l的范围内,对于黑曲霉同样具有适用性。
18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8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便于具体和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