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排水砖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2: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排水砖。


背景技术:

2.在城市道路、广场、小区、公园等公共区域常常采用排水砖等透水铺装,以使雨水径流充分回补地下或经处理后回补河道,维系河道基流,还可以降低洪涝风险和缓解热岛效应,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3.但是现有的排水砖等透水铺装往往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4.1、没有设置相应的泥沙、灰尘分离结构,对于北方灰尘较多的地区,存在堵塞甚至使得透水铺装功能丧失的风险;另外,现有的透水铺装在路面打扫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路面灰尘、垃圾等污染物的侵入,影响透水效果;
5.2、为了保证透水速率,透水材料须保证足够的连同孔隙,孔隙率一般不低于15%,但是在保证透水铺装孔隙率的前提下,往往会造成性能损失,影响透水铺装的结构强度,进而影响透水铺装的使用寿命;
6.3、现有的透水铺装往往具有多孔的特性,其抗冻性较差,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应用时,使用耐久性较差;
7.4、透水铺装在安装和拆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现有的透水混凝土或者透水砖,骨料回收以及可再生利用价值低,环保性及经济性差;
8.5、现有的透水铺装服役年限通常为10-20年,远低于其他建筑结构的服役年限,因此拆除和重建频率相对更高,实用性及耐久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砖,该排水砖能够对泥沙、灰尘进行有效地隔离,避免泥沙、灰尘的侵入,排水效果好。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排水砖,所述排水砖包括进水口、第一泥沙分离结构、第一排水腔、第二泥沙分离结构、第二排水腔以及第三泥沙分离结构,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排水砖的进水侧,所述第一排水腔和所述第二排水腔均设置于所述排水砖的内部,所述第一排水腔用于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水腔与所述第一排水腔连通,且该第二排水腔还与外界连通;流水依次流经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排水腔、以及所述第二排水腔以排向外界;所述第一泥沙分离结构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以防止流水中的泥沙进入所述第一排水腔,所述第二泥沙分离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腔内以防止流水中的泥沙进入所述第二排水腔,所述第三泥沙分离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腔内以防止流水中的泥沙排向外界。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泥沙分离结构包括沿所述进水口周向布置的止挡凸起。
12.可选地,所述第二泥沙分离结构包括泥沙止挡板,所述泥沙止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腔的底部,以在所述第一排水腔的底部空间限定出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
13.可选地,所述第三泥沙分离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入口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腔内并凸出于该第二排水腔的腔底,出口端用于与外界连通。
14.可选地,所述排水管设置为多个,并且所述多个排水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二排水腔的腔底之间的距离不等。
15.可选地,所述排水管构造为虹吸管。
16.可选地,所述排水砖还包括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用于防止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一排水腔内但未经所述第二泥沙分离结构过滤的流水进入所述第二排水腔内。
17.可选地,所述排水砖还包括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格栅用于覆盖所述进水口以对流水进行过滤。
18.可选地,所述排水砖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水腔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界连通。
19.可选地,所述排水砖包括形成有开放端的排水砖外框和设置于该排水砖外框内的排水砖内模块,所述排水砖内模块的外侧壁与所述排水砖外框的内侧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出所述第一排水腔,且所述排水砖内模块与所述排水砖外框在所述开放端处限定出所述进水口,所述排水砖内模块内设置有所述第二排水腔,所述第二排水腔通过至少一个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水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第一端开口与所述第一排水腔连通,第二端开口与所述第二排水腔连通。
20.可选地,所述第一泥沙分离结构包括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沿所述排水砖外框的周向设置于所述开放端边缘。
21.可选地,所述第一排水腔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自上而下呈渐扩状,所述第二区域自上而下呈渐缩状。
22.可选地,所述排水砖还包括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包括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设置于所述排水砖内模块的外侧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端开口的上方,以防止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一排水腔内但未经所述第二泥沙分离结构过滤的流水进入所述第二排水腔内。
23.可选地,所述排水砖外框构造为一端开放的长方体外框,所述长方体外框包括四个第一内侧壁,所述排水砖内模块包括对应的四个第一外侧壁,所述进水通道设置为四个且每个所述进水通道的第一端开口对应设置于每个所述第一外侧壁上。
24.可选地,所述第二泥沙分离结构包括四个第二泥沙分离单元以对应设置于四个所述第一外侧壁上,每个所述第二泥沙分离单元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外侧壁底部的泥沙止挡板以及泥沙引流板,所述泥沙止挡板位于所述泥沙引流板的上方,以在所述第一排水腔的底部限定出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
25.可选地,所述排水砖还包括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包括四个挡水板,每个所述挡水板设置于每个所述第一外侧壁上并位于其上的所述第一端开口的上方,以防止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一排水腔内但未经所述第二泥沙分离单元过滤的流水进入所述第二排水腔内,每个所述第二泥沙分离单元内的所述挡水板、所述泥沙止挡板以及所述泥沙引流板均沿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外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侧壁贴合,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挡水板和所述泥沙止挡板为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以将流水分流至所述泥沙引流板的两侧,所述泥沙引流板为中间低两端高的结构,以将泥沙汇聚其中。
26.可选地,所述排水砖还包括安装板,所述第二排水腔的下方形成有开放口,所述安
装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开放口处,所述第三泥沙分离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穿设所述安装板以使其入口端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并凸出于该安装板,所述排水管的出口端用于与外界连通。
27.可选地,所述排水砖还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接近所述第二排水腔的内顶壁,另一端用于与外界连通。
28.可选地,所述排水砖外框构造为两端端开放的圆柱体外框,所述排水砖内模块的底端用于封堵所述圆柱体外框的底部开放端,所述第一排水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下方的第三区域。
29.可选地,所述第二泥沙分离结构包括泥沙止挡板,所述泥沙止挡板沿所述排水砖内模块的周向设置在其外侧壁的底部并沿径向延伸,以在所述第一排水腔的底部空间限定出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
30.可选地,所述排水砖包括形成有内部空腔的长条体结构、设置在所述内部空腔内的挡水结构以及所述第二泥沙分离结构,所述长条体结构的进水侧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内部空腔连通的所述进水口,所述挡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水口下方的挡水板,所述第二泥沙分离结构包括泥沙止挡板,所述挡水板和所述泥沙止挡板相对设置,两者均沿所述长条体结构的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贴合,以将所述内部空腔分成所述第一排水腔和所述第二排水腔,所述挡水板和所述泥沙止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限定出连通所述第一排水腔和所述第二排水腔的进水通道。
31.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挡水板构造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板结构。
32.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长条体结构的底部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状,所述泥沙止挡板也构造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状且间隔设置在所述长条体结构底部上方,以与所述长条体结构的底部限定出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所述泥沙止挡板包括止挡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止挡板本体两端的y字形板,所述y字形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止挡板本体的端部连接,该第一板件向内倾斜且呈倾斜向上状,并且该第一板件远离所述止挡板本体的一端位于所述挡水板上下方向的正投影面内;所述第二板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件的外侧面上并呈倾斜向下状。
33.可选地,所述多个进水口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排水砖还包括用于连通外界和所述内部空腔的两个排气孔,所述两个排气孔设置在所述长条体结构的进水侧并分别位于所述进水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排水砖的进水口处设置第一泥沙分离结构、并在其内部的第一排水腔和第二排水腔内分别设置第二泥沙分离结构以及第三泥沙分离结构,实现对流水中的泥沙进行过滤,防止流水中的泥沙使排水砖发生堵塞进而丧失排水功能,提高排水速率,排水效果好。
3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3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37.图1是本公开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排水砖的排水砖外框的结构示意图,并且该图中
示意出了第一泥沙分离结构;
38.图2是本公开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排水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9.图3是本公开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排水砖的第三泥沙分离结构以及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是本公开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排水砖的结构示意图;
41.图5是本公开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排水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6和图7是本公开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排水砖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0044]1ꢀꢀꢀꢀꢀꢀ
排水砖
ꢀꢀꢀꢀꢀꢀꢀꢀꢀꢀꢀꢀꢀꢀꢀꢀꢀ
11
ꢀꢀꢀꢀꢀꢀ
进水口
[0045]
12
ꢀꢀꢀꢀꢀ
第一泥沙分离结构
ꢀꢀꢀꢀꢀꢀꢀ
13
ꢀꢀꢀꢀꢀꢀ
第一排水腔
[0046]
131
ꢀꢀꢀꢀ
第一区域
ꢀꢀꢀꢀꢀꢀꢀꢀꢀꢀꢀꢀꢀꢀꢀ
132
ꢀꢀꢀꢀꢀ
第二区域
[0047]
133
ꢀꢀꢀꢀ
第三区域
ꢀꢀꢀꢀꢀꢀꢀꢀꢀꢀꢀꢀꢀꢀꢀ
14
ꢀꢀꢀꢀꢀꢀ
第二泥沙分离结构
[0048]
140
ꢀꢀꢀꢀ
泥沙槽
ꢀꢀꢀꢀꢀꢀꢀꢀꢀꢀꢀꢀꢀꢀꢀꢀꢀ
141
ꢀꢀꢀꢀꢀ
泥沙止挡板
[0049]
1411
ꢀꢀꢀ
止挡板本体
ꢀꢀꢀꢀꢀꢀꢀꢀꢀꢀꢀꢀꢀ
1412
ꢀꢀꢀꢀ
y字形板
[0050]
14121
ꢀꢀ
第一板件
ꢀꢀꢀꢀꢀꢀꢀꢀꢀꢀꢀꢀꢀꢀꢀ
14122
ꢀꢀꢀ
第二板件
[0051]
142
ꢀꢀꢀꢀ
泥沙引流板
ꢀꢀꢀꢀꢀꢀꢀꢀꢀꢀꢀꢀꢀ
15
ꢀꢀꢀꢀꢀꢀ
第二排水腔
[0052]
16
ꢀꢀꢀꢀꢀ
第三泥沙分离结构
ꢀꢀꢀꢀꢀꢀꢀ
10
ꢀꢀꢀꢀꢀꢀ
排水砖外框
[0053]
100
ꢀꢀꢀꢀ
排水砖内模块
ꢀꢀꢀꢀꢀꢀꢀꢀꢀꢀꢀ
101
ꢀꢀꢀꢀꢀ
进水通道
[0054]
1011
ꢀꢀꢀ
第一端开口
ꢀꢀꢀꢀꢀꢀꢀꢀꢀꢀꢀꢀꢀ
1012
ꢀꢀꢀꢀ
第二端开口
[0055]
102
ꢀꢀꢀꢀ
排气孔
ꢀꢀꢀꢀꢀꢀꢀꢀꢀꢀꢀꢀꢀꢀꢀꢀꢀ
20
ꢀꢀꢀꢀꢀꢀ
挡水结构
[0056]
200
ꢀꢀꢀꢀ
过滤格栅
ꢀꢀꢀꢀꢀꢀꢀꢀꢀꢀꢀꢀꢀꢀꢀ
300
ꢀꢀꢀꢀꢀ
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58]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指的是排水砖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所定义的上和下;“高、低”也是基于排水砖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在高度方向上定义的高和低,“内、外”指的是具体结构轮廓的内和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第三”仅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外一个要素,并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0059]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排水砖,该排水砖1包括进水口11、第一泥沙分离结构12、第一排水腔13、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第二排水腔15以及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进水口11设置于排水砖1的进水侧,第一排水腔13和第二排水腔15均设置于排水砖1的内部,第一排水腔13用于与进水口11连通,第二排水腔15与第一排水腔13连通,且该第二排水腔15还与外界连通;道路上的流水依次流经进水口11、第一排水腔13、以及第二排水腔15以排向外界,例如回补地下或回补河道。第一泥沙分离结构12设置于进水口11处以防止流水中的泥沙进入第一排水腔13,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设置于第一排水腔13内以防止流水中的泥沙进入第二排水腔15,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设置于第二排水腔15内以防止流水中的泥沙排向外界。
[006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排水砖1的进水口11处设置第一泥沙分离结构12、并在
其内部的第一排水腔13和第二排水腔15内分别设置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以及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实现对流水中的泥沙进行过滤,防止流水中的泥沙使排水砖1发生堵塞进而丧失排水功能,提高排水速率,排水效果好。
[0061]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第一泥沙分离结构12可以包括沿进水口11周向布置的止挡凸起,流水中的泥沙在该止挡凸起的止挡作用下,沉降在止挡凸起的外围,形成了地表径流进入排水砖1的第一道泥沙分离屏障,该止挡凸起结构设计简单且泥沙分离效果好。当该止挡凸起外围的泥沙沉降较多时,清理人员只需将外围的泥沙进行清理即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在本公开中,第一泥沙分离结构12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结构和形状,能够对流水中的泥沙起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0062]
参照图2、图4以及图7所示,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可以包括泥沙止挡板141,泥沙止挡板141可以设置于第一排水腔13的底部,以在第一排水腔13的底部空间限定出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140。当流水经过进水口11处的第一泥沙分离结构12的第一层过滤后,进入到第一排水腔13内,流水在第一排水腔13内慢慢从底部积蓄,而流水中的泥沙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在第一排水腔13的底部,由于在该第一排水腔13的底部设置有泥沙止挡板141,该泥沙止挡板141在第一排水腔13的底部空间内限定出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140,第一排水腔13中水的泥沙沉积在该泥沙槽140内,泥沙止挡板141能够起到对泥沙的止挡作用,避免泥沙槽140中的泥沙流出进而进入第二排水腔中,造成堵塞,影响排水效果。该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构造为流水中泥沙的第二道泥沙分离屏障,进一步地对泥沙进行分离。在本公开中,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形状和结构,能够起到对流水中泥沙良好的分离效果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0063]
参照图2、图3、图5以及图7所示,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包括至少一个排水管,排水管的入口端设置于第二排水腔15内并凸出于该第二排水腔15的腔底,出口端用于与外界连通,以使流水回补地下或经汇集后进入调蓄设施。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至少具备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该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构造为排水管结构起到对排水砖内的流水进行外排的作用;第二、排水管的入口端凸出于第二排水腔15的腔底,从第一排水腔13进入第二排水腔15的流水从第二排水腔15的底部向上积蓄,流水中的泥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在第二排水腔15的底部,随着第二排水腔15内流水液面的上升,当液面高于排水管的入口端时,第二排水腔15内的水经过排水管回补地下或回补河道。该构造为排水管结构的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实则是利用排水管入口端和第二排水腔15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令流水中的泥沙进行沉降,以作为最后一道泥沙分离屏障,防止泥沙堵塞排水管影响排水的速率,提高排水的效果。另外,由于排水管入口端和腔底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在非降雨时段,该第二排水腔15能够积蓄一定量的雨水以进行挥发,改善局部的微环境。在本公开中,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结构和形状,能够实现良好的排水效果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此外,上述的排水管可以构造为虹吸管,以提高排水的流速。
[006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排水管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排水管的入口端与第二排水腔15的腔底之间的距离不等。在降雨量较小的情况下,入口端距离第二排水腔15腔底较小排水管即可以完成排水的工作;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多个不同高度的排水管同时进行工作并逐渐发挥排水作用,实现排水效果的叠加。也即,在进行设置排水管时,排水管入口端与第二排水腔15的高度不一,从而可以实现多级排水的目的,满足不同地
区、不同强度降雨时的排水要求。除了上述对排水管入口端的高度进行一定的设置,也可以对排水管的口径以及数量进行一定的设置,同样也能够满足多级排水的需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0065]
可选地,参照图2、图5以及图7所示,排水砖1还可以包括挡水结构20,该挡水结构20用于防止从进水口11进入第一排水腔13内但未经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过滤的流水直接进入第二排水腔15内。避免进入第二排水腔15内流水中的泥沙较多,进而超过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的工作载荷,致使第二排水腔15内的泥沙进入排水管内使其堵塞,影响排水的速率、降低排水的效果。在本公开中,该挡水结构20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形状和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进水口11处的流水直接进入第二排水腔15内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0066]
可选地,如图2所示,排水砖1还可以包括过滤格栅200,过滤格栅200用于覆盖进水口11以对流水进行过滤,防止地表径流中的烟头、垃圾等污染物侵入,影响排水的效果。该过滤格栅200可以由不锈钢等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制成,以应对恶劣的工作环境,提高其使用寿命。
[0067]
如图2、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排水砖1上还可以设置有排气孔102,该排气孔102可以设置在排水砖1的上方,排气孔102的一端与第二排水腔15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界连通。通过设置该与外界连接的进气孔102可以平衡该排水砖内部和外界的气压,避免因排水砖1第二排水腔15内部上方憋气而影响进水的速率。该排气孔102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形状、能够满足排气的需求即可。
[0068]
对应地,为了防止排水砖1排水速率较大时,导致第二排水腔15内部下方憋气而影响排水的流速,可以在排水砖1的第二排水腔15内设置气压平衡管路(未图示),该气压平衡管路的一端接近第二排水腔15的腔顶面,另外一端伸出排水砖1。具体地,该气压平衡管路伸出排水砖1的长度为10-50mm,与第二排水腔15的腔顶面之间的距离在3-10mm。
[0069]
另外,该排气孔102除了可以进行排气以外,还可以作为排水砖1的提拉孔。例如,在一种使用场景下,排水砖1嵌设于路面中,并且排水砖1的排水侧与地面齐平或者略低于地面,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及使用功能。当排水砖1需要取出进行清理或者更换时,操作人员可以使用钢丝钩等提拉工具插设入该排气孔102内并与排水砖1的内壁抵接,提拉该钢丝钩便可将排水砖1从路面中取出,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007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排水砖1可以包括形成有开放端的排水砖外框10和设置于该排水砖外框10内的排水砖内模块100。该种分布式的排水砖1在材料的选择上无需采用多孔材料,该排水砖1的强度、抗冻性、耐久性等服役效果可以得到全面提升。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该排水砖1可以使用建筑垃圾等再生骨料、实现节能、节材、节约成本。
[0071]
排水砖内模块100的外侧壁与排水砖外框10的内侧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出第一排水腔13,且排水砖内模块100与排水砖外框10在开放端处限定出进水口11,排水砖内模块100内设置有第二排水腔15,第二排水腔15通过至少一个进水通道101与第一排水腔13连通,进水通道101的第一端开口1011与第一排水腔13连通,第二端开口1012与第二排水腔15连通。该排水砖外框10可以对设置于其内的排水砖内模块100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排水砖内模块100受到结构上的损害。另外,排水砖外框10和排水砖内模块100之间间隔设置,在形成了进水口11以及第一排水腔13的同时,也方便操作人员将排水砖内模块100从排水砖外
框10中取出,方便进行清理及更换。
[0072]
具体地,排水砖外框10可以采用再生塑料制成,排水砖内模块100可以采用hdpe挤塑成型,或者采用挤塑生产的方式制造排水砖内模块100的外壳,再向该外壳内灌注高强度细石混凝土,以提高该排水砖内模块100的承载能力。另外,该种类型的排水砖1制造成本低廉,在进行铺设时,排水砖1与地面齐平或者略低于地面的排水侧可以采用与地面颜色和质感相同的材料,实现路面整体外观的协调性以及美观性,另外,排水砖1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同砌块路面、混凝土路面混合使用。
[0073]
参照图1及图4所示,第一泥沙分离结构12可以包括止挡凸起,止挡凸起可以沿排水砖外框10的周向设置于开放端边缘,以实现对地表径流中的泥沙的阻挡,防止地表径流中的泥沙或风力携带的沙尘侵入由排水砖内模块100与排水砖外框10在开放端处限定出的进水口11,影响排水的效果。
[007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5所示,第一排水腔13自上而下可以包括第一区域131以及第二区域132,第一区域131自上而下呈渐扩状,第二区域132自上而下呈渐缩状。首先,当从进水口11进入该第一排水腔13的流水流经第一区域131时,由于第一区域131自上而下呈渐扩状,在降雨较大的情况下,该呈渐扩状的第一区域131能够满足水量较多的排水需求,不会因第一排水腔13较小而影响排水的效果;其次,第二区域132自上而下呈渐缩状,流水在第二区域132中积蓄的过程中,呈渐缩状的第二区域132可以便于流水中泥沙的沉降,提高泥沙分离的效果。另外,从整体上看,该由第一区域131和第二区域132构造而成的第一排水腔13的内部空间也较大,能够满足不同等级的排水需求。本公开并不对第一排水腔13的具体形状作限定,,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形状,能够满足排水所需的要求即可。
[007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5所示,排水砖1的挡水结构20可以构造为挡水板,挡水板可以设置于排水砖内模块100的外侧壁上并位于第一端开口1011的上方,以防止从进水口11进入第一排水腔13内但未经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过滤的流水进入第二排水腔15内,避免进入第二排水腔15内流水中的泥沙较多,进而超过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的工作载荷,致使第二排水腔15内的泥沙进入排水管内使其堵塞,影响排水的速率、降低排水的效果。
[0076]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排水砖外框10可以构造为一端开放的长方体外框,该长方体外框包括四个第一内侧壁,排水砖内模块100包括对应的四个第一外侧壁,进水通道101可以设置为四个且每个进水通道101的第一端开口1011对应设置于每个第一外侧壁上,以提高排水的能力。该种整体结构构造为长方体形状的排水砖1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另外,在进行具体应用时,该种构造为长方体形状的排水砖1可以应用于新建路面以满足路面的排水需求,或者更换现有路面上既有的但丧失排水功能的排水结构。
[0077]
可选地,该排水砖1的整体尺寸规格可以为200*200*70mm,最大透水速率为1.5l/s。在进行路面的铺装时,铺装密度可以为7.5

/块,由于降雨强度通常较小,为了快速排除路面积水并防止路面不均匀沉降,铺装密度也可以适当增大2-3倍,即按照2.5-5

/块进行铺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中的排水结构,设置数量少、成本低廉、有效地为项目增值。
[0078]
进一步地,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可以包括四个第二泥沙分离单元以对应设置于四个第一外侧壁上,每个第二泥沙分离单元包括均设置在第一外侧壁底部的泥沙止挡板141
以及泥沙引流板142,泥沙止挡板141位于泥沙引流板142的上方,以在第一排水腔13的底部限定出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140。换言之,围绕第一排水腔13的底部设置有4个第二泥沙分离单元,以对流入第一排水腔13内流水中的泥沙进行分离,防止泥沙进入第二排水腔15内,整体的泥沙分离能力更强。
[0079]
更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示,排水砖1还可以包括挡水结构20,挡水结构20包括四个挡水板,每个挡水板设置于每个第一外侧壁上并位于其上的第一端开口1011的上方,以防止从进水口11进入第一排水腔13内但未经第二泥沙分离单元过滤的流水进入第二排水腔15内,每个第二泥沙分离单元内的挡水板、泥沙止挡板141以及泥沙引流板142均沿与其对应的第一外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第一内侧壁贴合,在长度方向上,挡水板和泥沙止挡板141为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以将流水分流至泥沙引流板的两侧,泥沙引流板142为中间低两端高的结构,以将泥沙汇聚其中。可选地,挡水板和泥沙止挡板141从中间向两端的厚度均逐渐较小,以便于对流水的引导,或者,挡水板和泥沙止挡板141的从中间向两端的厚度也可以相同,例如构造为厚度均一的弧形板结构。同样,泥沙引流板142从中间向两端的厚度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总之,上述的挡水板、泥沙止挡板141以及泥沙引流板142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满足要求的形状和结构,均纳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0080]
另外,上述的挡水板和泥沙引流板142还具有对排水砖外框10的支撑作用,提高排水砖外框10整体的强度及稳定性。
[0081]
在该排水砖1具体进行排水的过程中,以该构造为长方体形状的排水砖1的一侧为例进行说明,地表径流经过进水口11处的第一泥沙分离结构12的过滤后进入到排水砖1内部的第一排水腔13内。首先进入的流水会先经过挡水板的止挡,以防止通过进水通道101直接进入到第二排水腔15内。由上述可知的是,挡水板的厚度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则被止挡的流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向两端流动;而由上还可知的是,泥沙引流板142从中间向两端的厚度逐渐增大,则当流水从挡水板的两端向下流出后,会先流动至泥沙引流板142的两端,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泥沙引流板142的中间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流水中的泥沙会慢慢从泥沙引流板142的中间部位向上堆积,直至与位于泥沙引流板142上方的泥沙止挡板141抵接,整个泥沙槽140内的泥沙达到沉积满的状态,则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清理,具体进行清理可将排水砖内模块100从排水砖外框10内取出,以进行冲水、擦洗或侵泡等方式取出排水砖1内的杂质。
[008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排水砖还可以包括安装板300,第二排水腔15的下方可以形成有开放口,安装板300可拆卸地安装于此开放口处,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包括至少一个排水管,排水管穿设安装板300以使其入口端位于安装板300的内侧并凸出于该安装板300,排水管的出口端用于与外界连通。首先,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安装板300安装于第二排水腔15的开放口处,且构造为排水管的第三泥沙分离结构16可以设置在安装板300上,便于操作人员将安装板300进行拆卸以对沉积在其上的泥沙进行清洗。例如,该安装板300可以采用卡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排水腔15的开放口处。
[0083]
参照图4至图5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排水砖外框10可以构造为两端开放的圆柱体外框,排水砖内模块100的底端用于封堵所述圆柱体外框的底部开放端,第一排水腔13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区域下方的第三区域133,以进一步增大第一排水腔13的容积。可选地,在第三区域133内,排水砖内模块100外侧壁上的任一位置至圆柱体外框的
内侧壁距离既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该种整体结构构造为圆柱体形状的排水砖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另外,在进行具体应用时,该种构造为圆柱体形状的排水砖1主要可以应用于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新建和修复上,该排水砖1的安装孔道可以通过在混凝土路面上进行钻孔加工。
[0084]
可选地,该排水砖1的整体尺寸规格为最大透水速率为1.6l/s。在进行路面的铺装时,铺装密度可以为8.0

/块,由于降雨强度通常较小,为了快速排除路面上的积水,防止路面不均匀沉降,铺装密度可适当增大2-4倍,即按照2-4

/块进行铺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中的排水结构,设置数量少、成本低廉、有效地为项目增值。
[0085]
具体地,参照图5所示,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可以包括泥沙止挡板141,泥沙止挡板141沿排水砖内模块100的周向设置在其外侧壁的底部并沿径向延伸,以在第一排水腔13的底部空间限定出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140。以使第一排水腔13内流水中的泥沙沉降在上述泥沙槽140内,并通过泥沙止挡板141进行止挡,防止泥沙通过进水通道101进入到第二排水腔15内。
[008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泥沙止挡板141远离排水砖内模块100的一端与排水砖外框10的内侧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便于引导流水从该间隙处向下流动至泥沙槽140内,以使流水中的泥沙在泥沙槽140内沉积。进一步地,该泥沙止挡板141的上表面可以构造为向下倾斜状,以便于流水向下流动。另外,与该泥沙止挡板141类似的是,挡水板也可以构造为向下倾斜状,在止挡流水通过进水通道101直接进入第二排水腔15的同时,还能引导流水朝向泥沙槽140处流动。
[0087]
参照图6和图7所示,在本公开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排水砖1包括形成有内部空腔的长条体结构,该长条体结构包括设置在内部空腔内的挡水结构20以及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长条体结构的进水侧设置有多个与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水口11,挡水结构20包括设置在进水口11下方的挡水板,第二泥沙分离结构14包括泥沙止挡板141,挡水板和泥沙止挡板141相对设置,两者均沿长条体结构的第一方向a延伸并与沿该第一方向a延伸的一对侧壁贴合,以将内部空腔分成第一排水腔13和第二排水腔15,挡水板和泥沙止挡板141沿第一方向a的端部限定出连通第一排水腔13和第二排水腔15的进水通道101。该长条体结构区别于上述的排水砖外框10和排水砖内模块100的组合式排水砖1,构造为一整体式结构,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性强。可以应用于混凝土等路面进行铺装。
[0088]
可选地,该构造为长条体结构的排水砖1的整体尺寸规格为150*15*90mm,最大透水速率可以达到1.8l/s。在材料的选择上,该长条体结构的外壳可以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排水砖1内部主体可以采用hdpe挤塑成型。顶部设置为格栅盖板。在进行路面的铺装时,铺装密度可以为9

/块,由于降雨强度通常较小,为了快速排除路面上的积水,防止路面不均匀沉降,铺装密度可适当增大2-3倍,即按照3-6

/块进行铺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中的排水结构,设置数量少、成本低廉、有效地为项目增值。
[0089]
参照图7所示,在第一方向a上,挡水板构造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板结构,便于从进水口11进入的流水向挡水板的两端流动,进而流入第一排水腔13内。本公开并不对挡水板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具体的限定,能够满足排水的需求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0090]
具体地,在第一方向a上,长条体结构的底部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状,泥沙止挡板141也构造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状且间隔设置在长条体结构底部上方,以与长条体结
构的底部限定出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140,泥沙止挡板141包括止挡板本体1411以及设置在止挡板本体1411两端的y字形板1412,y字形板141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件14121和第二板件14122,第一板件14121与止挡板本体1411的端部连接,该第一板件14121向内倾斜且呈倾斜向上状,并且该第一板件14121远离止挡板本体1411的一端位于挡水板上下方向的正投影面内;第二板件14122连接于第一板件14121的外侧面上并呈倾斜向下状。
[0091]
在该种长条体结构的排水砖1在进行排水工作时,地表径流经过进水口11后,流向设置在其下方的挡水板,由于该挡水板构造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状,流水会向该挡水板的两端流动。又因第一板件14121远离止挡板本体1411的一端位于挡水板上下方向的正投影面内,则流水会越过该第一板件14121并经倾斜向下状的第二板件14122的引导流向由泥沙止挡板141和该长条体结构的底部限定出的用于存储泥沙的泥沙槽140内。由上可知的是,上述的长条体结构的底部和泥沙止挡板141均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状,则上述限定出的泥沙槽140也构造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状。当流水流入该泥沙槽140内后,流水慢慢从该泥沙槽140的中间部位向两端漫延,流水中的泥沙也从该泥沙槽140的中间部位向两端沉积;当流水的高度漫过由挡水板和泥沙止挡板141的端部限定出的进水通道101后,流水流向第二排水腔15内,而泥沙槽140内的泥沙会在第二板件14122的作用下,止挡在泥沙槽内。流水进入第二排水腔15内后从底腔向上积蓄,在此积蓄的过程中,流水中的泥沙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在底腔上,当流水积蓄的高度漫过排水管的入口端时,流水经依次穿过泥沙止挡板141以及长条体结构底部的排水管回补至大地或河道。
[0092]
更加具体地,参照图7所示,多个进水口11沿第二方向b间隔设置并沿第一方向a延伸,排水砖还包括用于连通外界和内部空腔的两个排气孔102,两个排气孔102设置在长条体结构的进水侧并分别位于进水口11沿第一方向a的两端。通过设置该与外界连接的进气孔102可以平衡该排水砖内部和外界的气压,避免因排水砖1第二排水腔15内部上方憋气而影响进水的速率。该排气孔102可以构造为任意适当的形状、能够满足排气的需求即可。排气孔102也可以构造为上述的提拉孔,在此不作赘述。另外,该排气孔102除了可以进行排气以外,还可以对该排水砖1进行原位清理。意为,无需将排水砖1从地面中拿出,便可实现对排水砖1的清理。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在其中一个排气孔102内插入冲水管,另一个排气孔102内插入吸水管,具备一定压力的冲洗水对上述的泥沙槽140进行清洗,实现对泥沙槽140中的泥沙的冲洗和排出。但是当排水砖1内的堵塞情况较为严重时,可先将构造为长条体结构的排水砖1从地面中取出,其次将长条体结构的面板拆除,即可对排水砖1的内部进行清理。
[0093]
本公开排水砖1的外形与尺寸多样,可以构造为长方体、圆柱体、三棱柱或其他各种异形结构,排水砖1的颜色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可以同路面颜色保持一致以构造和谐的美感,或者不一致以形成美学差异。
[0094]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95]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96]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