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2: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是由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内组成,由于线数较多,汽车线束在出厂包装工程中,需要对对线束进行捆扎包装,从而保证其整洁不凌乱。
3.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汽车线束捆扎包装的方式主要通过人工对其进行手动捆扎,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于需要消耗大量人力且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可以设置有捆扎的装置,但是装置在捆扎的过程中,由于线束没有进行固定,使得其捆扎的效果不够紧固,而且捆扎装置需要人工进行多项辅助,使得装置不够自动化。以上情形会导致消耗大量人力、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对线束进行固定、捆扎的效果不够紧固和装置不够自动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具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对线束进行固定、捆扎的效果紧固和装置自动化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汽车线束捆扎方式与装置消耗大量人力、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对线束进行固定、捆扎的效果不够紧固和装置不够自动化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对线束进行固定、捆扎的效果紧固和装置自动化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室,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运动杆,第一运动杆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运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第一电动伸缩杆侧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运动杆,第二运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运动室,第一运动室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运动块,第一运动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金属球,第一运动块的内侧且在第一金属球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金属球,第一活动室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块,弧形块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夹紧杆,夹紧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连杆组,连杆组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左侧滚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杆、第二运动杆、第一运动块、第二转动杆和第一活动块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弹簧组件,通过以上机构均设置有弹簧组件,使得整体结构得以正常运转。
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相对应的扭簧,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扭簧,使得第一转动杆在受外力作用消失后可以进行自动复位的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相对应的圆柱杆,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圆柱杆,使得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在进行上下运动的同时,圆柱杆可以推动其进行左右运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块上开设有与第一金属球相对应的滑槽,通过开设有相对应的滑槽,使得第一金属球可以沿其滑槽进行上下运动,从而达到夹紧与放松塑料绑带的效果。
12.优选的,所述第一运动室上设置有与第一金属球相对应的斜面,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斜面,使得第一金属球可以在斜面的作用下沿第一运动块内的滑槽进行运动。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通过夹紧杆越过线束,然后线束与第一活动块相接触,在线束反向推动力下第一活动块上的弹簧组件得以被压缩,使得第一活动块相对应弧形块向外运动,由于第一活动块上设置有与第二转动杆相对应的斜面,从而推动第二转动杆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转动杆带动连杆组进行展开,然后连杆组通过第一连接杆的作用推动夹紧杆向内对线束进行夹紧固定,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对线束进行固定和捆扎的效果紧固的目的。
16.2、该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通过第一转动杆其上的绑带向右运动,穿过其上卡槽运动到第一运动块的内侧,随后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向下运动,在第一运动室内侧斜面的作用下第一金属球对绑带进行夹紧,然后线束将绑带拉扯出第一运动杆、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运动杆上的卡槽,第一金属球将绑带拉紧,当第二凸块运动到与其相对应的圆柱杆处时,圆柱杆推动第二凸块向右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运动室同步向右运动,使得第一运动室上斜面推动第一金属球与绑带脱离,然后装置进行复位,外置绑带供给装置进行补给,这一结构达到了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和装置自动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第一运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弧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壳体;2、第一活动室;3、第一电动伸缩杆;4、第一运动杆;5、第一转动杆;6、第一凸块;7、第二运动杆;8、第二凸块;9、第一运动室;10、第一运动块;11、第一金属球;12、第二金属球;13、第二电动伸缩杆;14、弧形块;15、夹紧杆;16、第一连接杆;17、连杆组;18、第二转动杆;19、第一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6,一种可夹紧固定且自动化捆扎的汽车线束用生产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动室2,壳体1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3,第一电动伸缩杆3的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运动杆4,第一运动杆4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5,第一转动杆5上设置有相对应的扭簧,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扭簧,使得第一转动杆5在受外力作用消失后可以进行自动复位的效果。第一运动杆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6,第一电动伸缩杆3侧的左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运动杆7,第二运动杆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8,壳体1上设置有与第一凸块6、第二凸块8相对应的圆柱杆,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圆柱杆,使得第一凸块6、第二凸块8在进行上下运动的同时,圆柱杆可以推动其进行左右运动。
26.第二凸块8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运动室9,第一运动室9上设置有与第一金属球11相对应的斜面,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斜面,使得第一金属球11可以在斜面的作用下沿第一运动块10内的滑槽进行运动。第一运动室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运动块10,第一运动块1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金属球11,第一运动块10上开设有与第一金属球11相对应的滑槽,通过开设有相对应的滑槽,使得第一金属球11可以沿其滑槽进行上下运动,从而达到夹紧与放松塑料绑带的效果。第一运动块10的内侧且在第一金属球11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金属球12,第一活动室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3,第二电动伸缩杆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块14,弧形块14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夹紧杆15,夹紧杆1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6,第一连接杆16的上侧转动连接有连杆组17,连杆组17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8,第二转动杆18的左侧滚动连接有第一活动块19。第一运动杆4、第二运动杆7、第一运动块10、第二转动杆18和第一活动块19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弹簧组件,通过以上机构均设置有弹簧组件,使得整体结构得以正常运转。
27.工作原理:本装置在工作时,本装置与外置塑料绑带供给装置配合使用,外置供给装置将绑带卡接在第一运动杆4、第一转动杆5和第二运动杆7上的卡槽上,然后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13推动弧形块14向内运动,使得夹紧杆15越过线束,然后线束与第一活动块19相接触,在线束反向推动力下第一活动块19上的弹簧组件得以被压缩,使得第一活动块19相对应弧形块14向外运动,由于第一活动块19上设置有与第二转动杆18相对应的斜面,从而推动第二转动杆18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转动杆18带动连杆组17进行展开,然后连杆组17通过第一连接杆16的作用推动夹紧杆15向内对线束进行夹紧固定,这一结构达到了可以对线束进行固定和捆扎的效果紧固的目的。
28.当对线束进行固定之后,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3推动第一运动杆4与第二运动杆7向内运动由于第一转动杆5上设置有扭簧,使得其越过线束后可进行自动复位,然后线束处于第一运动杆4与第二运动杆7的内侧,当第一凸块6运动到其上侧对应的圆柱杆处时,圆柱杆推动第一凸块6向左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5其上的绑带向右运动,穿过其上卡槽运动到第一运动块10的内侧,随后第一电动伸缩杆3带动第一运动杆4与第二运动杆7向下运动,在第一运动室9内侧斜面的作用下第一金属球11对绑带进行夹紧,然后线束将绑带拉扯
出第一运动杆4、第一转动杆5和第二运动杆7上的卡槽,第一金属球11将绑带拉紧,当第二凸块8运动到与其相对应的圆柱杆处时,圆柱杆推动第二凸块8向右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运动室9同步向右运动,使得第一运动室9上斜面推动第一金属球11与绑带脱离,然后装置进行复位,外置绑带供给装置进行补给,这一结构达到了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和装置自动化的效果。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