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调器及其风机组件、风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6: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风机组件、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2.空调器的加湿功能能够带给消费者湿度适宜的空间,消除室内环境当中的干燥问题。目前,空调器的加湿功能一般是建立在其基础送风功能之上的,加湿能力有限,加湿效果不明显。因此,越来越多的空调器配置了独立的加湿模块,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与此同时,市面上不少的空调器还额外配置有单独的新风模块,由于新风模块和加湿模块相互独立,分别单独配置有风道和风机,进而导致了空调器结构上的臃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风机组件、风道结构,其结构更为紧凑。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包括:
5.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入口端用于引入室外环境中的新风;
6.加湿通道,所述加湿通道中设有加湿件,所述加湿通道入口端用于引入外部环境的空气;
7.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分别与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相对接;
8.切换部,所述切换部用于连通或隔断所述送风通道与所述新风通道,所述切换部还用于连通或隔断所述送风通道与所述加湿通道。
9.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部包括:
10.活动板;
11.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板相连接,以用于带动所述活动板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
12.其中,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活动板隔断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并打开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活动板打开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并隔断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
13.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被配置成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一转动轴线转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切换。
14.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并排设置,所述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所在平面、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所在平面。
15.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线设于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之间。
16.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所在平面、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所在平面共面。
17.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电机,所述活动板上形成有供所述转轴电机的转轴插入的转轴孔,所述转轴孔与所述转轴过盈配合。
18.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通道内设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将所述送风通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送风通道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19.其中,所述送风通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第一对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第二对接口,所述第一对接口用于与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相对接,所述第二对接口用于与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相对接。
20.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通道入口端用于引入室内环境中的空气。
21.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22.风轮;
23.风机壳体,所述风轮设于所述风机壳体中,所述风机壳体具有壳体入口和壳体出口;
24.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风道结构,所述壳体入口与所述送风通道出口端对应连通。
25.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入口的组件数为多个,所述风道结构的组件数与所述壳体入口组件数相对应,至少有两个壳体入口分别形成于所述风机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背两侧之上,至少有两组风道结构对称地设置所述风机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背两侧外,并且其所述送风通道出口端与同一侧所述壳体入口相连通。
26.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壳体为蜗壳,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蜗壳的轴向。
27.在本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加湿件为湿膜,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
28.水箱,所述水箱被配置成用于向所述湿膜提供加湿水,所述湿膜安装在所述水箱上;
29.水箱座,所述水箱座被配置成具有开口端的容器形状,所述水箱通过所述开口端而收容于所述水箱座的内部空间当中,所述水箱座至少部分限定出所述加湿通道,所述水箱座和所述水箱共同限定出与所述加湿通道入口端相连通的风口。
30.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风机组件。
3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32.本技术主要对新风通道、加湿通道和送风通道进行了耦合,使得新风通道、加湿通道共用一段风道结构,减少了冗余无用的结构,避免了新风通道和加湿通道彼此独立所导致室内机本体结构臃肿,节约了室内机本体内宝贵的内部空间,还进一步降低空调器模具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37.图4为图3中a

a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活动板处于第一位置;
38.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新风的流动示意图;
39.图6为图3中a

a处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活动板处于第二位置;
40.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加湿气流的流动示意图;
41.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中转动轴线与新风通道出口端、加湿通道出口端的位置示意图;
42.图9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3.【具体符号说明】:
44.100

风道结构;
45.110

新风通道,110a

新风通道出口端;
46.120

加湿通道,120a

加湿通道出口端,121

湿膜;
47.130

送风通道,131

第一腔室,132

第二腔室,133

第一对接口,134

第二对接口,135

左支架,136

右支架;
48.141

活动板,141a

板本体,141b

套筒部,142

转轴电机,142a

转轴;
49.211

风轮,212

蜗壳,212a

壳体入口,212b

壳体出口,213

左壳体,214

右壳体;
50.221

水箱座,222

水箱,223

风口,224

后支架,225

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2.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3.在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已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54.实施例1
55.本实施例的主体是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本体,所述室内机本体内设置有风道
结构100。请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结构100包括:
56.新风通道110,所述新风通道110入口端用于引入室外环境中的新风;
57.加湿通道120,所述加湿通道120中设有加湿件,所述加湿通道120入口端用于引入外部环境的空气;
58.送风通道130,所述送风通道130与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相对接;
59.切换部,所述切换部用于连通或隔断所述送风通道130与所述新风通道110,所述切换部还用于连通或隔断所述送风通道130与所述加湿通道120。
6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新风通道110入口端延伸至室外环境当中用于接收室外环境当中的新鲜空气,作为新风。而加湿通道120入口端则用于接收室内环境或者室外环境等外部环境中的空气,以进行加湿。
61.请结合图4和图5,其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新风流动方向,在用户需要室外环境新风时,用户即可操作切换部,使得送风通道130与新风通道110相连通,进而让新风于送风通道130出口端排出;而在用户需要具有一定湿度的空调风时,请结合图6和图7,其中箭头所指方向即为加湿气流流动方向,用户再次操作切换部,使得加湿通道120与新风通道110相连通,使加湿件对通过加湿通道120的外部环境空气加湿,并最终让加湿后的空气于送风通道130出口端排出。
62.本实施例主要对新风通道110、加湿通道120和送风通道130进行了耦合,使得新风通道110、加湿通道120共用一段风道结构100,减少了冗余无用的结构,避免了新风通道110和加湿通道120彼此独立所导致室内机本体结构臃肿,节约了室内机本体内宝贵的内部空间,还进一步降低空调器模具的制造成本。
63.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通道120入口端用于接收室内环境当中的空气,加湿通道120的入口端直接延伸至室内机本体外壳上,以直接接收室内环境当中的空气。
64.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新风通道110并不一定限定于延伸至室外环境当中,新风通道110入口端可以与设于室内机本体内部的新风管相连通。类似的,上述加湿通道120并不一定限定于其入口端显露于室内机本体的外壳之上,加湿通道120入口端可以通过其他通道而与室内环境相连通。
65.请再次参见图5和图7,上述切换部,用于实现新风通道110、加湿通道120各自与送风通道130之间的隔断或者连通,其可以是多个部件,分别与控制新风通道110与送风通道130之间的连通、隔断,以及加湿通道120与送风通道130之间的连通、隔断。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切换部包括第一切换组件和第二切换组件,第一切换组件用于控制新风通道110和送风通道130之间的连通、隔断,而第二切换组件用于控制加湿通道120和送风通道130之间的连通、隔断。对于这一实施例而言,由于第一切换组件和第二切换组件彼此独立,两者需要配置独立的驱动机构,这会占据室内机本体内部宝贵的空间。
66.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部包括:
67.活动板141;
68.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活动板141相连接,以用于带动所述活动板141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
69.其中,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活动板141隔断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并打开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活动板141打开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并隔断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
7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切换部,通过同一活动板141而同时实现新风通道110和送风通道130之间以及新风通道110和加湿通道120之间的通断控制,避免了第一切换组件和第二切换组件的单独设置,在有效提升了结构紧凑度的同时,还避免风道结构100中加湿功能和新风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
71.对于上述驱动机构,其可以采用直线驱动机构或者旋转驱动机构,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机构为直线驱动装置,直线驱动装置的伸缩端连接在活动板141上,以使得活动板14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切换。
72.其中,现有的直线驱动装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身直接实现直线移动的部件,例如直线电机、气缸等等;另一种是通过运动副,将转轴电机的转动动作转换为直线移动。对于上述第一种直线驱动装置而言,由于其需要额外设置气路、电路等系统,实施成本较高,实用性有待改进。
73.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141被配置成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一转动轴线转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间切换。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采用了转轴电机142作为驱动部件,带动活动板141进行转动,进而降低了切换部的实施成本。
74.具体的,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活动板141与转轴电机142的转轴142a之间通过齿轮副等运动副进行连接。显然的,以齿轮副进行连接,会提升活动板141与转轴电机142之间的安装难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活动板141与转轴142a之间直接固定连接,以使得活动板141被配置成随着转轴电机142的转轴142a一并转动。
75.更为具体的,关于活动板141与转轴142a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实施人员可以在活动板141、转轴142a上设置固定连接结构,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固。而请参见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板141包括有一体成型的板本体141a和套筒部141b,其中,套筒部141b沿转动轴线延伸并形成有转轴孔,转轴孔与转轴142a之间过盈配合,以使得转轴142a能够带动活动板141转动。如此设置,在避免设置运动副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切换部的结构复杂程度,方便实施大规模生产。
7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并排设置,所述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所在平面、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所在平面。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并排设置,所述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所在平面、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所在平面。实施人员可以依据新风通道110、加湿通道120的具体结构而具体选用。
77.同时,对于上述转动轴线而言,其可以设置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背向彼此两侧中的一侧外,进而使得活动板141在驱动电机142的带动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但如此设置,活动板141结构较为复杂且容易造成结构臃肿,对应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线设于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之间,以提升结构紧凑度并降低活动板141的成型难度。
78.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5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两侧中的一侧套筒部141b远离转轴电机142的一端与后支架224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另一侧套筒部141b直接承接在后支架
224的边沿上,也就是说,套筒部141b两端仅有一端与转轴电机142进行了配合连接,而另一端大致处于自由状态。如此设置,能够降低活动板141的制造、安装精度要求,方便进行生产、安装。实施人员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将套筒部141b两端分别和转轴电机142、后支架224建立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79.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套筒部141b靠近转轴电机142的一端与转轴电机142的转轴142a固定连接,而套筒部141b远离转轴电机142的一端与后支架224上所形成的定位孔之间转动配合。如此设置,能够提升套筒部141b的转动稳定性,降低活动板141在自身活动过程当中出现偏移等意外情况的风险。
80.关于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所在平面、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所在平面,两者可以相互平行但不共面,也可以彼此共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所在平面、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所在平面共面,如此设置,在降低结构成型难度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对于切换部中活动板141的设计难度,方便进行大规模生产。
81.其中,对于新风而言,由于其主要来自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会带有一定杂尘。因此,请参见图5和图7,需要利用过滤件对新风进行过滤处理。对此,在实施例中,对应于后支架224上安装了滤网225,新风在通过新风管进入至室内机本体内部时会首先受到滤网225的过滤作用,上述滤网225具体为heap滤网。
82.显然的,仅设置一处滤网,对于新风的过滤效果较为有限。所以,可以在送风通道130内设置过滤件。而为提升过滤效果,在送风通道130内设置过滤件时,由于送风通道130同时还会通入以加湿气流,所以过滤件上容易出现霉变,影响用户的使用。
83.因此,请参见图4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通道130内设有过滤件(未图示),所述过滤件将所述送风通道130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131和第二腔室132,所述送风通道130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腔室132相连通;
84.其中,所述送风通道130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131相连通的第一对接口133,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132相连通的第二对接口134,所述第一对接口133用于与所述新风通道出口端110a相对接,所述第二对接口134用于与所述加湿通道出口端120a相对接。
85.上述第一腔室131主要通过过滤件而与第二腔室132相连通。在室内机本体处于新风模式时,新风依次通过新风通道110、第一腔室131和第二腔室132而于送风通道130出口端吹出,此时,新风即受到过滤件的过滤作用。而在室内机本体处于加湿模式时,室内空气仅通过加湿通道120和第二腔室132而于送风通道130出口端吹出,从而有效避免了加湿气流所导致的过滤件出现霉变。
86.其中,过滤件可以选择与后支架224上所安装的滤网225相一致的样式,或者不一致的样式,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87.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室内机本体中还包括有用于与风道结构100相配合的风机组件,前文中所描述的风道结构100构成风机组件的一部分。更为具体的,请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88.风轮211;
89.风机壳体,所述风轮211设于所述风机壳体中,所述风机壳体具有壳体入口212a和壳体出口212b;
90.前文中所描述的风道结构100,所述壳体入口212a与所述送风通道130出口端对应
连通。
91.本实施例通过单一风机同时牵引室外新风或者室内环境当中的空气,避免了空调器上的加湿模块和新风模块分别配置独立的风机,进而降低了室内机本体的实施成本,进一步的提升了室内机本体的结构紧凑度。
9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前文中所描述的加湿件为湿膜121,当气流经过湿膜121时,气流带走湿膜121上的水分子,达到对空气进行加湿的目的。实施人员还可以选用喷头等部件来对实现空气的加湿。同时,无论以湿膜121或者喷头来作为加湿件,空气在通过加湿通道120时都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流速损失。因此,本实施例将风机壳体的壳体入口212a和送风通道130出口端相连通,以提升新风及加湿气流进入至室内环境中的压力和流速。
93.进一步的,为提升风机组件的出风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入口212a的组件数为多个,所述风道结构100的组件数与所述壳体入口212a组件数相对应,至少有两个壳体入口212a分别形成于所述风机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背两侧之上,至少有两组风道结构100对称地设置所述风机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背两侧外,并且其所述送风通道130出口端与同一侧所述壳体入口212a相连通。
94.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风机组件,主要通过在风机壳体上设置多个壳体入口212a,并匹配以和其相对应的风道结构100,进而提升了进入至风机壳体内气流的流量,实现了大风量、低噪音新风或加湿气流的输出,改善了新风或加湿气流的舒适程度。同时,至少有两个壳体入口212a和与其相对应的风道结构100沿第一方向对称布置,进一步的提升了结构紧凑度。
95.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实施人员可以依据自身需求而具体选用,本公开对此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96.上述风轮211可以是轴流风轮壳体、贯流风轮壳体或者离心风轮壳体中任意一种,对应的,在风轮211为轴流风轮壳体时,则风机壳体对应为轴流风机壳体。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风轮211为离心风轮壳体,风机壳体对应为蜗壳212。具体的,前文中所描述的壳体入口212a分别形成于蜗壳212轴向两端上,以使蜗壳212配合风轮211形成能够实现新风、加湿气流大风量排出的双吸式离心风机。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蜗壳212主要由左壳体213和右壳体214围合而成,左壳体213配合左支架135围合出位于左侧的送风通道130,而右壳体214配合右支架136围合位于右侧的送风通道130。
97.请参见图2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
98.水箱座221和水箱222;
99.所述水箱222被配置成用于向所述湿膜121提供加湿水,所述湿膜121安装在所述水箱222上;
100.而所述水箱座221被配置成具有开口端的容器形状,所述水箱222通过所述开口端而收容于所述水箱座221的内部空间当中,所述水箱座221至少部分限定出所述加湿通道120,所述水箱座221和所述水箱222共同限定出与所述加湿通道120入口端相连通的风口223。
101.本实施例主要通过对水箱222和水箱座221的形状作出改进,进而使得水箱222和水箱座221一并限定出显露于室内机本体外表之上的风口223,避免了室内机本体额外布置
风口223结构,并且同时实现了隐蔽风口223,改善风口223美观程度的作用。
102.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水箱座221配合后支架224一并围合出分布于两侧的新风通道110,加湿通道120则直接由水箱座221和水箱222围合而成,前文中所描述的湿膜121被安装在水箱222所形成湿膜121安装位之上并且覆盖加湿通道120入口端,两侧的湿膜121呈现为左右对称布置的形态,而风口223则形成于左右两侧湿膜121之间,朝向于正面。如此设置,提升了湿膜121和水箱222之间在结构上的集成程度,进一步提升了结构紧凑性。
103.关于水箱222向湿膜121提供加湿水,请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湿膜121的底部穿入在水箱222内部空间当中,得到加湿水的侵润,以使得加湿水从下至上扩散至整个湿膜121。实施人员还可以选用例如喷嘴或连通管等部件,或者将水箱222设置在湿膜121上方,通过布水结构等方式,实现水箱222向湿膜121提供加湿水。本公开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10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05.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106.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107.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108.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数字允许有
±
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109.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但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11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及其风机组件、风道结构进行了详细介
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