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与流程

2021-11-06 06: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2.纱线可织性是织造水平最重要的要求。而衡量纱线的可织性,通过研究表明,纱线在满足强力、毛羽的基础上,纱线的耐磨性是完成织造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所以普遍织造前对纱线上浆处理,就是为提高纱线的耐磨性。而为检验纱线的耐磨性,避免因纱线耐磨性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织造过程中,断经多,效率低,既影响织布水平,又影响布面质量,导致的极大的经济损失,只能在织造之前,对纱线的耐磨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纱线在织造前能够满足织造要求;同时,对纱线的进行耐磨性评估,也有利于开发出更加耐磨的纱线,最终确定纱线织造水平,降低损失,提高纱线可织性。
3.现有技术中的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中的纱线多缠绕于摩擦棒上;从而纱线的张力难以准确控制;造成测试结果不稳定,测试数据可靠性低,不同纱线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测得的数据均不一致,甚至同纱线同区域同时间,不同次数测得的数据也均不一致,导致最终对于纱线的测试结果存在时效性、且失效快,稳定性差。
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以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及其方法;其能模拟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张力变化进而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调节,也能根据纱线的种类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自动调节;如此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包括:可移动框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之间的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夹持机构,其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可移动框架两侧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用于夹持待检测纱线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部能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发生相对移动,以能控制所述待检测纱线的张力;综丝;其设置于所述可移动框架上;所述综丝上设置有用于供待检测纱线穿设的综丝眼;摩擦部,其设置于所述可移动框架上;所述摩擦部用于与所述待检测纱线相接触;驱动装置,其与所述可移动框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可移动框架相对于所述待检测纱线往复运动。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摩擦部为水平延伸的或分别紧密包覆于所述可移动框架中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所述综丝眼的轴线与所述摩擦部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移动框架中的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摩擦部部分面料通过螺丝紧固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形成第一摩擦件和第二摩擦件;
所述综丝设置于所述第一摩擦件和所述第二摩擦件之间;所述综丝眼的中心位于所述摩擦部的上方。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综丝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杆和/或所述第四支杆的中心。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摩擦部为针织面料或梭织面料或砂纸制成,所述面料的单位克重50g/m2‑
200g/m2,所述砂纸的目数为5000目

20000目。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可移动框架外侧的计数器和断裂传感器;所述计数器用于检测所述摩擦部与所述待检测纱线发生相对摩擦的次数;所述断裂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纱线是否断裂。
12.一种利用如上述的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包括: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夹持所述待检测纱线的两端;使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发生相对移动,以控制所述待检测纱线的张力;且使所述摩擦部与所述待检测纱线相接触;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可移动框架相对于所述待检测纱线移动;以使所述综丝和所述摩擦部均能与所述待检测纱线发生相对摩擦。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计数器检测摩擦部与待检测纱线发生相对摩擦的次数;断裂传感器检测所述待检测纱线是否断裂。
14.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通过设置可移动框架、夹持机构、综丝、摩擦部和驱动装置使得待检测纱线穿设于综丝眼内且与待检测纱线相接触;待检测纱线的两端分别被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根据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张力变化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调节,也能根据纱线的种类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自动调节;如此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因此,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及其方法;其能模拟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张力变化进而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调节,也能根据纱线的种类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自动调节;如此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15.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一种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框架中的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与所述摩擦部部分面料或砂纸固定的一种实施方式;
19.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擦部为水平延伸摩擦面的外观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杆或第二支杆与所述摩擦部面料或砂纸固定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21.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可移动框架;2、第一夹持部;3、第二夹持部;4、综丝;5、综丝眼;6、摩擦部;7、待检测纱线;8、驱动装置;9、导轨;10、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第三支杆;15、第四支杆;16、螺纹孔;17、螺丝;18、第一摩擦件;19、第二摩擦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6.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包括:可移动框架1,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杆10和第二支杆11以及位于第一支杆10和第二支杆11之间的第三支杆14和第四支杆15;夹持机构,其包括相对设置于可移动框架两侧的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分别用于夹持待检测纱线7的两端;第二夹持部3能与第一夹持部2发生相对移动,以能控制待检测纱线的张力;综丝4;其设置于可移动框架1上;综丝4上设置有用于供待检测纱线7穿设的综丝眼5;摩擦部6,其设置于可移动框架上;摩擦部用于与待检测纱线相接触;驱动装置8,其与可移动框架1传动连接;驱动装置8用于驱动可移动框架1相对于待检测纱线7往复运动。
27.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通过设置可移动框架1、夹持机构、综丝4、摩擦部6和驱动装置8使得待检测纱线7穿设于综丝眼5内且与待检测纱线7相接触;待检测纱线7的两端分别被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夹持;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能根据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张力变化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调节,也能根据纱线的种类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自动调节;如此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可移动框架1能进行移动。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可移动框架1通过其下的导轨9能进行左右移动。进一步地,该可移动框架1整体上呈四方体结构。具体地,移动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杆10和第二支杆11以及位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第三支杆14和第四支杆15。该第一支杆10、第二支杆11、第三支杆14和第四支杆15之间形成四方体。进一步地,例如如图1所示,该第一支杆10和第二支杆11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该第三支杆14和第四支杆15在上下方向上相对。
29.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于可移动框架1两侧的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例如如图1所示,该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分别位于可移动框架1的左侧和右侧。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分别用于夹持待检测纱线7的两端。如图1所示,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分别用于夹持待检测纱线7的左端和右端。从而使得待检测纱线能被该夹持机构夹持固定。第二夹持部3能与第一夹持部2发生相对移动,以能控制待检测纱线的张力。具体地,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夹持部2可移动地设置于框架左侧。该第二夹持部3固定
于框架右侧。从而当纱线的张力较小,需要增大纱线的张力时,可以使得第一夹持部2背离第二夹持部3移动;当纱线的张力较大,需要减小纱线的张力时,可以使得第一夹持部2朝向第二夹持部3移动。第二夹持部3通过气动完成自动夹持。进一步地,该自动夹持装置为常规橡胶型,与乌斯特强力测试夹持组一致,消除对纱线表面的切割磨损等影响。
30.在本实施方式中,综丝4设置于可移动框架1上。具体地,如图1所示,综丝4固定于第三支杆14和/或第四支杆15上。该固定方式可以是螺钉固定、螺栓固定、焊接固定、一体成型固定等。进一步地,综丝4上设置有用于供待检测纱线穿设的综丝眼5。从而当第一夹持部2与第二夹持部3对待检测纱线施加张力时,待检测纱线能在综丝眼5内张紧,且当综丝4移动时,综丝眼5的内壁能摩擦待检测纱线,进而模拟实际织造过程中综丝眼5对待检测纱线的摩擦。
31.在本实施方式中,可移动框架1上设置有摩擦部。该摩擦部6用于与待检测纱线相接触。从而该摩擦部能摩擦待检测纱线7,进而检测待检测纱线7的耐磨性。进一步地,摩擦部为针织或梭织面料和/或砂纸制成,面料的单位克重50g/m2‑
200g/m2,砂纸的目数为5000目

20000目。该面料或砂纸可以根据待检测纱线的纱支、纱型等情况进行选择。
3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摩擦部6可为水平延伸的摩擦面,如图4。当待检测纱线穿设于综丝4的综丝眼5内时,待检测纱线7能与摩擦面相接触;进而摩擦面能摩擦待检测纱线7。
3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杆10和第二支杆1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且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中设置有螺纹孔16,如图2所示。如图3所示,摩擦部6部分面料或砂纸通过螺丝17紧固于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中形成第一摩擦件18和第二摩擦件19;综丝设置于第一摩擦件18和第二摩擦件19之间;综丝眼的中心位于摩擦部的上方。更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摩擦部可通过其上所设置的面料或砂纸部分通过紧固在凹槽中从而形成水平延伸的摩擦面,如图5所示,也可以通过完全紧密包覆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上从而形成另一种摩擦面。凹槽的设置是通过螺丝的紧固让相关磨料(面料或者砂纸)能完全紧贴第一支杆10和第二支杆11,并且保证纱线在快速来回摩擦时,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以此不会造成巨大的结果误差,从而可以得出准确可靠的纱线耐磨性的评价依据。
34.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待检测纱线7经过综丝眼5后形成一定的夹角。该夹角的大小与织造过程中综框上升时的高度与停经片位置形成的夹角一致;综丝眼的中心位于摩擦部的上方。综丝4固定于第三支杆和/或第四支杆的中心。
35.进一步地,综丝眼5的轴线与摩擦部6的摩擦面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如此耐磨性测试过程中综丝眼5对待检测纱线的摩擦作用一致。具体地,例如如图1所示,该综丝眼5的轴线为左右方向。该摩擦面的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
36.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8与可移动框架1传动连接。该驱动装置8例如可以是电机。驱动装置8用于驱动可移动框架1相对于待检测纱线往复运动。从而可移动框架1能带动综丝4和摩擦部相对于待检测纱线7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综丝眼的内壁和摩擦部均摩擦待检测纱线;进而对待检测纱线7的耐磨性进行检测。例如如图1所示,该驱动装置8可以是带动移动框架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3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利用上述的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的方法还包括:设置于可移动框架1外侧的计数器和断裂传感器。该计数器用于检测摩擦部与待检测
纱线发生相对摩擦的次数。该断裂传感器用于检测待检测纱线是否断裂。
38.如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的方法,其包括:步骤s11: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分别夹持待检测纱线的两端;步骤s13:使第二夹持部3与第一夹持部2发生相对移动,以控制待检测纱线的张力;且使摩擦部6与待检测纱线相接触;步骤s15:驱动装置8驱动可移动框架1相对于待检测纱线7移动;以使综丝4和摩擦部6均能与待检测纱线7发生相对摩擦。
39.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利用上述的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的方法使得待检测纱线穿设于综丝眼内且与待检测纱线相接触;待检测纱线的两端分别被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夹持;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能根据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张力变化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调节,也能根据纱线的种类发生相对移动进而对纱线的张力进行自动调节;如此提高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0.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1: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分别夹持待检测纱线的两端。从而使得待检测纱线能被夹持住。具体地,如图1所示,待检测纱线首先穿过综丝4的综丝眼5。然后待检测纱线的两端分别被第一夹持部2和第二夹持部3夹持。
41.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3:使第二夹持部3与第一夹持部2发生相对移动,以控制待检测纱线的张力;且使摩擦部6与待检测纱线相接触。具体地,如图1所示,使第一夹持部2相对于第二夹持部3移动。
42.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15:驱动装置8驱动可移动框架1相对于待检测纱线移动;以使综丝4和摩擦部6均能与待检测纱线7发生相对摩擦。具体地,例如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8驱动可移动框架1相对于待检测纱线7左右移动;以使综丝4和摩擦部6均能与待检测纱线发生相对摩擦。
43.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利用上述的纱线耐磨性测试装置的方法还包括:
44.步骤s17:计数器检测摩擦部6与待检测纱线发生相对摩擦的次数。如此通过计数器能自动获取摩擦部6与待检测纱线发生相对摩擦的次数。
45.步骤s19:断裂传感器检测待检测纱线是否断裂。如此通过计数器所获取的摩擦部6与待检测纱线发生相对摩擦的次数以及断裂传感器所获取的断裂情况获取纱线的耐磨性。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7.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