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黏性鱼卵孵化设备,属于人工鱼巢技术领域,是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用于黏性卵孵化。


背景技术:

2.在鱼苗生产过程中,黏性鱼卵往往需要使用人工鱼巢,以提高孵化率。人们常用的鱼巢有棕片、水草、网片等,生产过程使用这些材料制作鱼巢,存在鱼巢重叠严重,造成局部受精卵缺氧死亡,甚至引发水霉病,导致出膜率降低;出膜水花在鱼巢中夹伤夹死现象较普遍,并且取鱼巢比较麻烦,上述种种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鱼苗孵化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孵化用鱼巢易损伤鱼苗、孵化率低的问题,从而设计了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
4.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其整体为长方体框架,内部为网片4放置区,包括网片、网片夹、上下底座、横杆、卡槽立柱、三通及皮筋。首先用三通将四根横杆拼接起来,分别制成上下底座,上下底座之间通过卡槽立柱连接,卡槽立柱两端插入三通,然后用网片夹夹住网片放入卡槽立柱内,最后用四根皮筋连接上下底座四周从而加固整个鱼巢。
5.有益效果:
6.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1、本实用新型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就地取材,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可根据实际需求大小进行组装拆卸;
8.2、本实用新型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充分利用有限水域空间,提高单位水体孵化量,提高生产力;
9.3、本实用新型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有效避免鱼巢重叠,降低水霉病蔓延风险,减少鱼苗损伤。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结构示意图;
11.其中:1、下底座,2、卡槽立柱,3、横杆,4、网片,5、网片夹,6、上底座,7、皮筋, 8、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1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并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13.如图1所示,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包含下底座1,卡槽立柱2,横杆3,网片4,网片夹5,上底座6,皮筋7和三通8,鱼巢整体为长方体框架,内部为网片4放置区。
14.首先用三通8将四根横杆3拼接起来分别制成下底座1和上底座6,下底座1与卡槽立柱2通过三通8连接,然后将夹有网片4的网片夹5放入卡槽立柱2内,最后通过三通8安装上底座6,并用皮筋7连接下底座1上底座6四周从而加固整个鱼巢。
1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材料可选用竹竿或pvc管,将卡槽立柱2每隔1

2cm开一卡槽,卡槽立柱2长度根据实际水体深度确定。
16.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包含下底座(1)、卡槽立柱(2)、横杆(3)、网片(4)、网片夹(5)、上底座(6)、皮筋(7)和三通(8),其特征在于,鱼巢整体为长方体框架,内部为网片夹(5)放置区,用四根皮筋连接上底座(6)和下底座(1)四周从而加固整个鱼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框架由下底座(1)和上底座(6)通过卡槽立柱(2)拼接而成,其中下底座(1)和上底座(6)分别为四根横杆(3)通过三通(8)拼接起来,卡槽立柱(2)两端连接三通(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片夹(5)可用于夹住网片(4),并插入卡槽立柱(2)内,每个网片夹(5)间隔距离相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黏性卵孵化用鱼巢,属于人工鱼巢技术领域,包含上下底座、卡槽立柱、横杆、网片、网片夹、皮筋和三通,鱼巢整体为长方体框架,内部为网片4放置区。本实用新型就地取材,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可根据实际需求大小进行组装拆卸;充分利用有限水域空间,提高单位水体孵化量,提高生产力;有效避免鱼巢重叠,降低水霉病蔓延风险,减少鱼苗损伤。减少鱼苗损伤。减少鱼苗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周燕 李岩 段玉婷 付宿星 龙瑞 刘天宇 黄秋夫 孔维强 周朝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3.15
技术公布日:2021/1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