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切边设备、电池生产系统及电芯切边方法与流程

2021-11-05 22: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切边设备、电池生产系统及电芯切边方法。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已应用到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在电芯完成封边后需要将多余的裙边切除,以保证电芯在后续的折边工序中裙边不会凸出电芯主体表面,从而保证电芯的加工质量。但是,随着电池的厚度越来越薄,在传统的机械定位方式中,通过定位板无法推动超薄的电芯进行定位,以使电芯难以定位且定位精度较差,从而导致电芯的切边质量较差,不利于电芯的生产,进而造成电池的报废率和不良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切边设备、电池生产系统及电芯切边方法,以改善现有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报废率和不良品率较高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切边设备,包括夹持机构、检测装置、纠偏装置、裁切装置和移送装置;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电芯;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芯并生成姿态信号;所述纠偏装置与所述夹持机构相连,所述纠偏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姿态信号调整所述电芯的姿态;所述裁切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沿前后方向排布,所述裁切装置用于裁切所述电芯的裙边;所述移送装置与所述纠偏装置相连,所述移送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纠偏装置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以将所述夹持机构夹持的所述电芯移送至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裁切装置。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夹持机构通过纠偏装置连接于移送装置,使得移送装置能够驱动夹持机构夹持的电芯移动至检测装置进行检查和移动至裁切装置进行裁切,通过检测装置能够对电芯在夹持机构上的姿态进行检测,并获取电芯的姿态信号,使得纠偏装置在响应于该姿态信号后能够驱动夹持机构动作,以调整电芯的姿态,从而能够提高电芯的定位精度,以使裁切装置能够对电芯的裙边进行准确的裁切。采用这种结构的切边设备改善了电芯在传统的机械定位方式中难以定位,且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电芯的切边质量,进而有利于降低后续生产的电池的报废率和不良品率。
6.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切边设备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姿态信号包括第一姿态信号和第二姿态信号;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检测机构,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移送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电芯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并分别生成所述第一姿态信号和所述第二姿态信号;所述纠偏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姿态信号或所述第
二姿态信号调整所述电芯的姿态;所述裁切装置用于裁切所述电芯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的裙边。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移送装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检测机构,以使两个检测机构能够分别检测电芯的左侧和右侧的姿态,从而使得纠偏装置能够独立调整电芯的左侧或右侧的姿态后进行裁切裙边,以保证裁切装置能够对电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进行准确的裁切,有利于提高电芯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的切边质量。采用这种结构的切边设备能够满足异性结构的电芯的切边需求,且有利于提高电芯的切边质量。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扫描仪和移动组件;所述扫描仪安装于所述移动组件上,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扫描仪沿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移动,所述扫描仪用于扫描所述电芯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左侧或右侧并生成所述第一姿态信号或所述第二姿态信号。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检测机构设置有扫描仪,通过扫描仪对电芯进行扫描,从而获取电芯的姿态信息,以便于纠偏装置对电芯进行姿态调整,这种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此外,扫描仪安装于移动组件上,移动组件能够驱动扫描仪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对电芯的位置偏差进行补偿,也就是说,当电芯放置于夹持机构上的位置偏差过大,以导致扫描仪无法对电芯进行准确扫描时,移动组件能够驱动扫描仪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移动,以调整扫描仪的位置,从而能够保证扫描仪对电芯进行完整且准确地扫描。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于所述纠偏装置;所述第二夹持件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和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配合夹持所述电芯。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夹持件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夹持件,以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相互远离和靠近,从而配合对电芯进行夹持,这种结构简单,且稳定性较高。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向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配合夹持所述电芯。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得弹性件能够为第二夹持件提供弹性力,从而驱动第二夹持件沿上下方向往靠近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夹持件能够与第一夹持件配合夹持电芯,这种结构的夹持机构无需动力驱动,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此外,这种结构的夹持机构还能够避免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的夹持力过大而对电芯造成损伤。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开夹手柄;所述开夹手柄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开夹手柄包括相互连接的握持部和执行部,所述执行部用于在所述握持部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件上连接有开夹手柄,通过转动开夹手柄的握持部能够带动执行部相对第一夹持件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夹持件沿上下方向往远离第一夹持件的方向移动,以实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开夹功能,便于操作,且较为省力。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边设备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电芯
放置于所述夹持机构上时供所述电芯抵靠,以定位所述电芯在所述夹持机构上的位置。
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切边设备还设置有定位机构,通过定位机构能够在操作人员将电芯放置于夹持机构上时供电芯抵靠,从而对电芯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以避免电芯在夹持机构上的位置偏差过大而增大了后续的调整难度。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架、定位组件和驱动件;所述定位组件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定位组件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具有定位位置和复位位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组件在所述定位位置和所述复位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定位组件用于在其位于所述定位位置时供位于所述夹持机构上的所述电芯抵靠,以定位所述电芯在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所述定位组件还用于在其位于所述复位位置时避让所述纠偏装置。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组件在位于定位位置时能够供电芯抵靠,从而对电芯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进行位置限定,以提高电芯的定位精度。此外,定位组件通过驱动件连接于固定架,使得驱动件能够驱动定位组件在定位位置和复位位置之间移动,以使定位组件对电芯进行定位后能够对夹持机构和纠偏装置进行避让,从而避免定位组件与夹持机构或纠偏装置产生干涉。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移动座、定位推板和调节针;所述移动座沿所述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在所述定位位置和所述复位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定位推板水平位置可调地设置于所述移动座上,所述定位推板具有用于供所述电芯抵靠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用于定位所述电芯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二定位面用于定位所述电芯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所述调节针设置于所述移动座,所述调节针用于校准所述定位推板在所述移动座上的位置。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定位推板在水平面内位置可调地设置移动座上,且移动座上设置有用于校准定位推板的调节针,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能够满足不同型号大小的电芯的定位需求,以提高切边设备的生产柔性,另一方面能够对照调节针调节定位推板在移动座上的位置,有利于提高定位推板的定位精度。
2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包括上述的切边设备。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这种切边设备的电池生产系统能够改善了电芯在传统的机械定位方式中难以定位,且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电芯的切边质量,进而有利于降低电池的报废率和不良品率。
2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芯切边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切边设备,包括:
26.通过所述夹持机构夹持电芯;
27.通过所述移送装置驱动所述纠偏装置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至所述检测装置;
28.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电芯并生成所述姿态信号,以使所述纠偏装置根据所述姿态信号调整所述电芯的姿态;
29.通过所述移送装置驱动所述纠偏装置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至所述裁切装置;
30.通过所述裁切装置裁切所述电芯的裙边。
31.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切边方法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电芯并生成所述姿态信号,以使所述纠偏装置根据所述姿态信号调整所述电芯的姿态包括:
33.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电芯在左右方向上的左侧并生成第一姿态信号,以使所述纠偏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姿态信号调整所述电芯的姿态;
34.通过所述检测装置复测所述电芯的姿态,并通过所述纠偏装置记录所述电芯的左侧裁切姿态;
35.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电芯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右侧并生成第二姿态信号,以使所述纠偏装置根据所述第二姿态信号调整所述电芯的姿态;
36.通过所述检测装置复测所述电芯的姿态。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裁切装置裁切所述电芯的裙边包括:
38.通过所述裁切装置裁切所述电芯的右侧的裙边;
39.通过所述纠偏装置调整所述电芯的姿态至所述左侧裁切姿态;
40.通过所述裁切装置裁切所述电芯的左侧的裙边。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4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切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图1所示的切边设备在其他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3为图1所示的切边设备的俯视图;
45.图4为图1所示的切边设备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6.图5为图4所示的夹持机构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47.图6为图1所示的切边设备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8.图7为图6所示的定位机构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9.图标:100

切边设备;10

纠偏装置;20

移送装置;30

检测装置;31

检测机构;311

扫描仪;312

移动组件;3121

第一驱动单元;3122

第二驱动单元;40

裁切装置;41

切刀机构;50

夹持机构;51

第一夹持件;511

滑轨;52

第二夹持件;521

滑块;522

连接板;523

导杆;53

弹性件;54

开夹手柄;541

握持部;542

执行部;60

定位机构;61

固定架;62

定位组件;621

移动座;622

定位推板;6221

第一定位面;6222

第二定位面;623

调节针;624

第二调节件;63

驱动件;64

调节单元;641

升降座;642

第一调节件;x

前后方向;y

左右方向;z

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5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4.实施例
5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切边设备,其能够改善电芯在进行裙边裁切时依靠人工难以定位,且定位精度较差,从而导致电芯的切边质量较差,不利于电芯的生产,进而造成电池的报废率和不良品率较高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对切边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5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切边设备100包括纠偏装置10、移送装置20、检测装置30、裁切装置40和夹持机构50。夹持机构50用于夹持电芯。检测装置30用于检测电芯并生成姿态信号。纠偏装置10与夹持机构50相连,纠偏装置10用于根据姿态信号调整电芯的姿态。裁切装置40与检测装置30沿前后方向x排布,裁切装置40用于裁切电芯的裙边。移送装置20与纠偏装置10相连,移送装置20用于驱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移动,以将夹持机构50夹持的电芯移送至检测装置30和裁切装置40。
57.夹持机构50通过纠偏装置10连接于移送装置20,使得移送装置20能够驱动夹持机构50夹持的电芯移动至检测装置30进行检查和移动至裁切装置40进行裁切,通过检测装置30能够对电芯在夹持机构50上的姿态进行检测,并获取电芯的姿态信号,使得纠偏装置10在响应于该姿态信号后能够驱动夹持机构50动作,以调整电芯的姿态,从而能够提高电芯的定位精度,以使裁切装置40能够对电芯的裙边进行准确的裁切。采用这种结构的切边设备100改善了电芯在传统的机械定位方式中难以定位,且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电芯的切边质量,进而有利于降低后续生产的电池的报废率和不良品率。
58.其中,夹持机构50安装于纠偏装置10上,纠偏装置10能够根据姿态信号驱动夹持机构50沿前后方向x和左右方向y移动,且还能够驱动夹持机构50绕竖轴线转动,以对夹持机构50夹持的电芯进行姿态调整。示例性的,纠偏装置10可以为xyθ对位平台。
59.示例性的,移送装置20为直线电机,纠偏装置10连接于移送装置20的移送装置20的输出端,以使移送装置20驱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移送装置2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移送装置20包括第一导轨、第一马达、第一丝杆和第一丝杠套,第一导轨沿前后方向x布置,第一丝杆绕其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导轨且沿前后方向x延伸,第一马达用于驱动第一丝杆相对第一导轨转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导轨上,第一丝杆套套设于第一丝杆的外侧且连接于纠偏装置10,从而能够驱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移动。
60.本实施例中,姿态信号包括第一姿态信号和第二姿态信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检测装置30包括两个检测机构31,两个检测机构31分别设置于移送装置20在左右方向y上的两侧,两个检测机构31分别用于检测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左侧和右侧,并分别生成第一姿态信号和第二姿态信号。纠偏装置10用于根据第一姿态信号或第二姿态信号调整电芯的姿态。裁切装置40用于裁切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左侧和右侧的裙边。
61.通过在移送装置20在左右方向y上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检测机构31,以使两个检测机构31能够分别检测电芯的左侧和右侧的姿态,从而使得纠偏装置10能够独立调整电芯的左侧或右侧的姿态后进行裁切裙边,以保证裁切装置40能够对电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进行准确的裁切,有利于提高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两侧的切边质量。采用这种结构的切边设备100能够满足异性结构的电芯的切边需求,且有利于提高电芯的切边质量。
62.其中,裁切装置40包括两个切刀机构41。两个切刀机构41沿左右方向y间隔且相对布置,移送装置20用于驱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移动至两个切刀机构41之间,使得两个切刀机构41能够分别裁切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左侧和右侧的裙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裁切装置40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切刀机构41,切刀机构41设置于驱动装置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切刀机构41在左右方向y上移动,以使切刀机构41能够对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两侧的裙边进行裁切。切刀机构4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相关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63.可选地,切边设备100的工作流程可以为:如图3所示,在操作人员将电芯放置于夹持机构50上后,移送装置20驱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向前移动,以将电芯移送至位于电芯左侧的检测机构31处,位于电芯左侧的检测机构31处用于检测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左侧,并生成表征电芯左侧姿态的第一姿态信号,纠偏装置10根据第一姿态信号驱动夹持机构50动作,以调整电芯左侧的姿态,之后通过位于电芯左侧的检测机构31对电芯进行复测,且纠偏装置10记录电芯左侧姿态调整后的位置点。然后,移送装置20继续驱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向前移动,以将电芯移送至位于电芯右侧的检测机构31处,位于电芯右侧的检测机构31处用于检测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右侧,并生成表征电芯右侧姿态的第二姿态信号,纠偏装置10根据第二姿态信号驱动夹持机构50动作,以调整电芯右侧的姿态,之后通过位于电芯右侧的检测机构31对电芯进行复测。在复测结束后,移送装置20继续驱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向前移动,以将电芯移送至两个切刀机构41之间,并通过位于电芯右侧的切刀机构41对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右侧的裙边进行裁切,最后通过纠偏装置10恢复到电芯左侧姿态调整后记录的位置点,再通过位于电芯左侧的切刀机构41对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左侧的裙边进行裁切,从而完成对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两侧的裙边进行准确裁切。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切边设备100还可以为其他工作流程,比如,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一侧的姿态经过检测机构31和纠偏装置10的配合调整姿态后,可以直接通过移送装置20移送至两个切刀机构41之间,先对姿态调整完成的一侧进行裁切,之后再对另一侧进行调整和裁切。
64.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检测机构31包括扫描仪311和移动组件312。扫描仪311安装于移动组件312上,移动组件312用于驱动扫描仪311沿前后方向x和左右方向y移动,扫描仪311用于扫描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左侧或右侧并生成第一姿态信号或第二姿态信号。
65.检测机构31设置有扫描仪311,通过扫描仪311对电芯进行扫描,从而获取电芯的
姿态信息,以便于纠偏装置10对电芯进行姿态调整,这种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此外,扫描仪311安装于移动组件312上,移动组件312能够驱动扫描仪311在前后方向x和左右方向y上移动,从而能够对电芯的位置偏差进行补偿,也就是说,当电芯放置于夹持机构50上的位置偏差过大,以导致扫描仪311无法对电芯进行准确扫描时,移动组件312能够驱动扫描仪311在前后方向x和左右方向y上移动,以调整扫描仪311的位置,从而能够保证扫描仪311对电芯进行完整且准确地扫描。
66.其中,移送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单元3121和第二驱动单元3122,扫描仪311安装于第一驱动单元3121上,第一驱动单元3121用于驱动扫描仪311沿左右方向y移动,第一驱动单元3121安装于第二驱动单元3122上,第二驱动单元3122用于驱动第一驱动单元3121沿前后方向x移动。
67.示例性的,第一驱动单元3121和第二驱动单元3122均为直线电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单元3121和第二驱动单元3122可以为电动推杆或气缸等。
68.示例性的,扫描仪311为3d扫描相机。在其他实施例中,扫描仪311还可以为ccd相机、单目相机、红外线扫描仪311等。
69.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夹持机构50包括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第一夹持件51连接于纠偏装置10。第二夹持件52沿上下方向z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夹持件51,第二夹持件52和第一夹持件51用于配合夹持电芯。通过将第二夹持件52沿上下方向z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夹持件51,以使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能够相互远离和靠近,从而配合对电芯进行夹持,这种结构简单,且稳定性较高。
70.其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二夹持件52位于第一夹持件51在上下方向z上的上方,第一夹持件51的底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滑轨511,第二夹持件52上设置有与滑轨511配合的滑块521,滑块521沿上下方向z可移动地设置于滑轨511上,滑块521通过连接板522连接于第二夹持件52的底部,第一夹持件51具有供连接板522穿过的第一通孔,以实现第二夹持件52沿上下方向z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夹持件51。
71.进一步地,夹持机构50还包括弹性件53。弹性件53作用于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之间,弹性件53用于驱动第二夹持件52向靠近第一夹持件51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夹持件52与第一夹持件51配合夹持电芯。通过在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之间设置弹性件53,使得弹性件53能够为第二夹持件52提供弹性力,从而驱动第二夹持件52沿上下方向z往靠近第一夹持件51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夹持件52能够与第一夹持件51配合夹持电芯,这种结构的夹持机构50无需动力驱动,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此外,这种结构的夹持机构50还能够避免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之间的夹持力过大而对电芯造成损伤。
72.示例性的,弹性件53为弹簧。第二夹持件52的底部还设置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导杆523,第一夹持件51上开设有供导杆523穿过的第二通孔,弹性件53套设于导杆523穿过第二通孔的部分的外侧,导杆523的远离第二夹持件52的一端螺接有螺母,以使弹性件53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夹持件51和螺母,以使弹性件53能够为第二夹持件52提供弹性力,从而驱动第二夹持件52沿上下方向z往靠近第一夹持件51的方向移动。当然,弹性件53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53也可以为v型弹片,v型弹片连接于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之间。
73.需要说明的是,夹持机构5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第一夹持件51上固设有电动
推杆或气缸等驱动机构,第二夹持件52连接于电动推杆或气缸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上,以驱动第二夹持件52沿上下方向z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配合对电芯进行夹持。
74.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夹持机构50还可以包括开夹手柄54。开夹手柄54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夹持件51,开夹手柄54包括相互连接的握持部541和执行部542,执行部542用于在握持部541绕第一轴线转动时驱动第二夹持件52向远离第一夹持件51的方向移动。
75.第一夹持件51上连接有开夹手柄54,通过转动开夹手柄54的握持部541能够带动执行部542相对第一夹持件51转动,以使执行部542抵靠于第二夹持部的底部,从而带动第二夹持件52沿上下方向z往远离第一夹持件51的方向移动,以实现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的开夹功能,便于操作,且较为省力。
76.其中,第一轴线沿左右方向y延伸。
77.示例性的,开夹手柄54成l型结构,l型结构的两个l端分别为握持部541和执行部542。
78.可选地,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用于夹持电芯的一侧上均设置有缓冲垫,以减少对电芯的损伤。
79.示例性的,缓冲垫为橡胶垫。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切边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定位机构60。定位机构60用于在电芯放置于夹持机构50上时供电芯抵靠,以定位电芯在夹持机构50上的位置。通过定位机构60能够在操作人员将电芯放置于夹持机构50上时供电芯抵靠,从而对电芯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以避免电芯在夹持机构50上的位置偏差过大而增大了后续的调整难度。
81.其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定位机构60包括固定架61、定位组件62和驱动件63。固定架61用于固定于地面或移送装置20上。定位组件62沿左右方向y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架61,定位组件62在左右方向y上具有定位位置和复位位置,驱动件63用于驱动定位组件62在定位位置和复位位置之间切换。定位组件62用于在其位于定位位置时供位于夹持机构50上的电芯抵靠,以定位电芯在前后方向x和左右方向y上的位置,定位组件62还用于在其位于复位位置时避让纠偏装置10。
82.定位组件62在位于定位位置时能够供电芯抵靠,从而对电芯在前后方向x和左右方向y上进行位置限定,以提高电芯的定位精度。此外,定位组件62通过驱动件63连接于固定架61,使得驱动件63能够驱动定位组件62在定位位置和复位位置之间移动,以使定位组件62对电芯进行定位后能够对夹持机构50和纠偏装置10进行避让,从而避免定位组件62与夹持机构50或纠偏装置10产生干涉。
83.示例性的,驱动件63为气缸,气缸的缸体连接于固定架61,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于定位组件62,以驱动定位组件62沿左右方向y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63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驱动件63为电动推杆或液压缸等。
84.可选地,定位机构60还可以包括调节单元64,驱动件63通过调节单元64连接于固定架61,调节单元64用于调节驱动件63在上下方向z上的位置,以调节定位组件62的高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85.其中,调节单元64包括升降座641和第一调节件642,驱动件63安装于升降座641上,升降座641沿上下方向z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架61,升降座641通过第一调节件642连接于固定架61,以实现升降座641沿上下方向z位置可调地设置于固定架61。
86.示例性的,第一调节件642为螺栓。升降座641通过第一调节件642螺接于固定架61,通过拧松或拧紧第一调节件642能够调整升降座641在上下方向z上的位置。
87.进一步地,继续结合图6和图7所示,定位组件62包括移动座621、定位推板622和调节针623。移动座621沿左右方向y可移动地设置于固定架61,驱动件63用于驱动移动座621在定位位置和复位位置之间切换。定位推板622水平位置可调地设置于移动座621上,定位推板622具有用于供电芯抵靠的第一定位面6221和第二定位面6222,第一定位面6221用于定位电芯在前后方向x上的位置,第二定位面6222用于定位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位置。调节针623设置于移动座621,调节针623用于校准定位推板622在移动座621上的位置。第一定位面6221沿左右方向y延伸,第二定位面6222沿前后方向x延伸。
88.通过将定位推板622在水平面内位置可调地设置移动座621上,且移动座621上设置有用于校准定位推板622的调节针623,采用这种结构一方面能够满足不同型号大小的电芯的定位需求,以提高切边设备100的生产柔性,另一方面能够对照调节针623调节定位推板622在移动座621上的位置,有利于提高定位推板622的定位精度。
89.也就是说,当操作人员需要将电芯放置于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之间时,先通过驱动件63驱动移动座621移动至定位位置,以使定位推板622的第一定位面6221和第二定位面6222能够分别供电芯在前后方向x上的一端和在左右方向y上的一端,从而限定电芯在在前后方向x上和在左右方向y上的位置,以对电芯进行初步定位。
90.其中,定位推板622上设置有刻度中心线,当调节针623指向中心线时,定位推板622的第二定位面6222沿前后方向x延伸,此时定位推板622在移动座621上的位置被校准。
91.可选地,定位组件62还设置有两个第二调节件624,定位推板622沿前后方向x和左右方向y可移动地设置于移动座621上,定位推板622通过两个第二调节件624连接于移动座621,两个第二调节件624沿前后方向x间隔布置,以实现定位推板622在水平面内位置可调地设置移动座621上。
92.示例性的,第二调节件624为螺栓。定位推板622通过两个第二调节件624螺接于移动座621,通过拧松或拧紧两个第二调节件624能够调整移动座621在前后方向x和左右方向y上的位置。
93.此外,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池生产系统,包括上述的切边设备100。具有这种切边设备100的电池生产系统能够改善了电芯在传统的机械定位方式中难以定位,且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电芯的切边质量,进而有利于降低电池的报废率和不良品率。
94.此外,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芯切边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切边设备100,结合图1和图3所示,该电芯切边方法包括:
95.s100:通过夹持机构50夹持电芯;
96.s200:通过移送装置20驱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移动至检测装置30;
97.s300:通过检测装置30检测电芯并生成姿态信号,以使纠偏装置10根据姿态信号调整电芯的姿态;
98.s400:通过移送装置20驱动纠偏装置10沿前后方向x移动至裁切装置40;
99.s500:通过裁切装置40裁切电芯的裙边。
100.其中,s300:通过检测装置30检测电芯并生成姿态信号,以使纠偏装置10根据姿态信号调整电芯的姿态,包括:
101.s310:通过检测装置30检测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左侧并生成第一姿态信号,以使纠偏装置10根据第一姿态信号调整电芯的姿态;
102.s320:通过检测装置30复测电芯的姿态,并通过纠偏装置10记录电芯的左侧裁切姿态;
103.s330:通过检测装置30检测电芯在左右方向y上的右侧并生成第二姿态信号,以使纠偏装置10根据第二姿态信号调整电芯的姿态;
104.s340:通过检测装置30复测电芯的姿态。
105.进一步地,s500:通过裁切装置40裁切电芯的裙边,包括:
106.s510:通过裁切装置40裁切电芯的右侧的裙边;
107.s520:通过纠偏装置10调整电芯的姿态至左侧裁切姿态;
108.s530:通过裁切装置40裁切电芯的左侧的裙边。
10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11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