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终端及其快捷操作方法与流程

2021-11-05 22: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交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界面交互操作的快捷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2.智能终端中不同用户切换时需要进行登入和退出操作,为实现登入和退出操作,现在技术中会在显示界面的某个位置放置登入按键和退出按钮。现有技术中账号退出操作需要点击退出按钮,然后在弹窗中进行二次确认退出或取消退出。
3.现有的智能终端账号退出操作存在以下两个明显的问题:
4.1.账号退出需要进行二次确认操作,过程繁琐。
5.2.误点击时会出现弹窗,弹窗占用显示界面影响正常使用。可见在需要频繁登入和退出的设备上,现有的退出操作是比较麻烦和不便捷的。
6.并且现有的智能终端的应用程序的功能较较丰富,了为更好的细分不同功能,应用程序的菜单中设置有两层以上子菜单,每一层级的子菜单都具有对应的显示界面。但在多级菜单操作时只能逐级进行操作(例如只能逐层进入子菜单界面,或逐层返回至主菜单界面),因此现有的智能终端多级菜单操作也同样存在操作不方便,操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终端账号退出操作不便捷的技术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预设有悬浮按键,所述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检测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超过第一时长时触发退出机制;
10.所述退出机制包括:检测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的第二时长,当所述第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退出当前账号。
11.进一步的,所述退出机制还包括:在所述显示界面显示退出进度条,所述退出进度条的动态显示长度与所述第二时长成正比。
12.进一步的,所述退出机制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时长计时过程中在所述显示界面显示当前账号退出登入的特效、过渡显示效果或退出倒计时,所述退出倒计时的显示时间为所述预设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的差值。
13.进一步,所述第一时长为200毫秒至400毫秒,所述预设时长为1.5秒至3秒。
14.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
15.检测是否接收显示界面返回操作,若是,则在当前显示界面显示通过所述悬浮按键返回起始界面的提示框,并在检测到单击所述悬浮按键时,显示是否返回超始界面对话框,所述对话框内设有返回起始界面的确认按钮,所述起始界面包括账号退出登入界面、多级菜单的主菜单界面中的任意一种。
16.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超过第一时长时触发退出机制”还包括步骤:
17.当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未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在当前显示界面显示通过所述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进入所述退出机制的提示框。
18.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
19.预设所述悬浮按键的功能可编辑;
20.记录所述智能终端的操作信息;并对所述操作信息进行自学习得到用户的操作习惯;
21.根据所述操作习惯自动编辑所述悬浮按键的功能,单击所述悬浮按键时显示对话窗,所述对话窗内显示所述功能对应的按键。
22.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对所述操作信息进行自学习得到用户的当前操作意图;
23.根据所述当前操作意图自动编辑所述悬浮按键的功能。
24.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消费场所手持下单设备。
2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
26.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预设有悬浮按键,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所述悬浮按键可进行快捷操作,所述快捷操作通过执行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实现。
27.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在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预设有悬浮按键,并检测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是否超过第一时长时,并在超过第一时长时触发退出机制;所述退出机制检测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的第二时长,当所述第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退出当前账号。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即可以防止误操作导致的账号退出登入,同时又能够简化退出登入的操作,使原来至少2步的退出登入操作,现在只需一步操作即可完成。并且上述技术方案在账号退出登入过程中无需弹窗,从而避免了弹窗占用交互界面,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28.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29.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终端显示界面的示意图;
30.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31.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终端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200、智能手机;
34.21、显示界面;
35.22、悬浮按键;
36.23、退出进度条;
37.24、退出倒计窗;
38.400、智能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40.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该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可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下单终端等各种具有显示屏(特别是触控显示屏)的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系统、鸿蒙系统或ios系统中的任意一种。该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可通过长按悬浮按键进入退出登入机制,并且通过持续长按悬浮按键来确认该退出动作,在未到达预设时长时松开悬浮按键来撤销退出动作,因此通过一步操作即可完成退出登入操作,并且可大大降低误操作的几率。
41.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包括步骤:
42.s101、检测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超过第一时长时触发退出机制;
43.所述退出机制包括:s102、检测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的第二时长,当所述第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执行s103。
44.s103、退出当前账号。
45.若第二时长未达到预设时长,则执行s104。
46.s104、保持当前账号登入,即退出当前账号的退出机制。
47.其中,所述智能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下单终端等各种具有显示屏(特别是触控显示屏)的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可以是基于安卓系统或ios系统。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终端为ktv、酒吧等消费场所的手持下单设备。通过手持下单设备下单可购买消费场所内的商品,手持下单设备可供不同的用户使用,每个用户预设有对应的账号。
48.在步骤s101之前,在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21预设有悬浮按键22,所述悬浮按键22为一个虚拟按键,悬浮按键22悬浮显示于智能终端的各显示界面21上,即随着显示界面21的切换该悬浮按键总是保留在当前显示界面21上,并且不被当前显示界面的内容遮盖,因此从视觉效果上看就类似于悬浮在显示界面的表面。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了为方便浏览显示界面21的内容,所述悬浮按键22可设置成可拖动的按键,触控悬浮按键并拖动时悬浮按键会随之移动,并且松开拖动时悬浮按键自动贴到最靠近的显示界面(即显示屏幕)一侧贴边放置。
50.在步骤s101中,所述第一时长时可以为200毫秒至400毫秒,第一时长时优选为300毫秒。由于触控悬浮通常会配置有单击时对应的功能,因此所述第一时长时不宜过长,第一时长能够区别该持续触控悬浮按键的操作不是单击操作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时长时设定为200毫秒至400毫秒之间,可有效区别于单击操作,且便于触控操作。
51.在进入退出机制后,智能终端执行步骤s102

步骤s104。其中,在步骤s102中,所述第二时长的预设时长为1.5秒至3秒,所述预设时长优选为2秒。在步骤s102中所述第二时长所对应的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操作,与步骤s101中所述第一时长所对应的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操作为同一个持续触控悬浮按键操作的不同时间段,即用户实际上只执行了一次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的操作,当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超过第一时长时,智能终端会对该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后续持续时长进行第二时长计时,当第二时长超过预设时长时则退出当前账号。
52.以下以第一时长时为300毫秒,预设时长时为2秒为使进行举例说明。
53.当智能终端检测到所述悬浮按键被触控时,智能终端就开始第一时长计时,如果计时满300毫秒该触控悬浮按键的操作仍持续,则触发退出机制。
54.在退出机制中,智能终端对仍在持续的触控悬浮按键的操作进行第二时长计时,第二时长计时是接续在第一时长之后,因此第一时长的300毫秒不纳入第二时长的计时中,当第二时长计时满2秒则退出当前账号。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所述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的总时长超过2.3秒,即300毫秒 2秒。
55.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即可以防止误操作导致的账号退出登入,同时又能够简化退出登入的操作,使原来至少2步的退出登入操作,现在只需一步操作即可完成。并且上述技术方案在账号退出登入过程中无需弹窗,从而避免了弹窗占用交互界面,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
56.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中还包括步骤在所述显示界面显示退出进度条,所述退出进度条的动态显示长度与所述第二时长成正比。步骤s102中为了方便引导用户退出操作,在所述显示界面显示退出进度条23,所述退出进度条23的动态显示长度与所述第二时长成正比。如图2所示,所述退出进度条23可以显示于显示界面的中下方,退出进度条23具有一固定长度的显示框以及在显示框内随第二时长增加而变长的动态显示条,当第二时长计时达到预设时长时,动态显示条正好充满整个显示框,因此用户通过观看退出进度条23即可知道第二时长计时是否已达到预设时长。
57.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21上还设置有退出倒计时24,所述退出倒计时24的显示时间为所述预设时长与所述第二时长的差值。在该实施方式中,退出倒计时24可显示于退出进度条23的下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退出倒计时24可显示于退出进度条23的上方或左右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退出倒计时24可更加直观的显示退出当前账号还需要持续触控悬浮按键的时间,因此可更方便用户操作。
58.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丰富当前账号退出登入过程时的界面显示效果,以及提示用户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进行退出操作,在退出机制中所述第二时长计时过程中,在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上还可以显示当前账号退出登入的特效或过渡显示效果。
59.其中,所述特效显示包括全屏逐渐高亮显示等,所述过渡显示效果包括当前账号的显示界面逐渐变淡,新的显示界面随之变深逐渐替换原账号的显示界面。
60.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01中所述“检测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超过第一时长时触发退出机制”还包括步骤:
61.当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未达到所述第一时长时,在当前显示界面显示通过所述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进入所述退出机制的提示框。即当智能终端检测到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时即在前显示界面显示提示框,提示框中显示通过所述持续触控所述悬浮按键进入所述退出机制,因此当用户首次操作时可引导用户如何通过悬浮按键快捷的进行当前账号退出。
6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63.检测是否接收显示界面返回操作,若是,则在当前显示界面显示通过所述悬浮按键返回起始界面的提示框,并在检测到单击所述悬浮按键时,显示是否返回起始界面的对话框,所述对话框内设有返回起始界面的确认按钮,起始界面包括账号退出登入界面、多级菜单的主菜单界面中的任意一种。
64.其中,智能终端具有多级菜单,每级菜单具有对应的显示界面,在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的预设位置设置有返回按键,其中,返回按键可以设置于显示界面的边缘或四角,通过
返回按键可返回至上一级菜单的显示界面。
65.在一些情况下,智能终端的菜单的级数较多,用户只能不断的按压返回按键才能够回到主菜单界面,因此操作效率很低。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丰富悬浮按键的功能来解决该问题,其中,悬浮按键除了可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当前账号退出,还可以实现返回多级菜单主菜单界面的功能。悬浮按键可预设返回多级菜单主菜单界面功能以及对应的对话框,当智能终端的系统检测到显示界面返回操作指令时,特别是连续接收到返回操作的指令时,系统会在当前显示界面显示提示框,提示框内显示通过所述悬浮按键可返回多级菜单主菜单界面。当系统检测到单击所述悬浮按键时,显示界面会显示是否返回多级菜单主菜单界面的对话框,所述对话框内设有返回多级菜单主菜单界面的确认按钮,当该确认按钮被按压时,智能终端就直接返回至多级菜单主菜单界面。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编辑悬浮按键的功能,使通过悬浮按键可越级返回多级菜单主菜单界面,因此大大提高了智能终端操作的快捷性。
66.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智能终端系统可自动配置所述悬浮按键的功能。
67.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还包括步骤:
68.预设所述悬浮按键的功能可编辑;
69.记录所述智能终端的操作信息;并对所述操作信息进行自学习得到用户的操作习惯;
70.根据所述操作习惯自动编辑所述悬浮按键的功能,单击所述悬浮按键时显示对话窗,所述对话窗内显示所述功能对应的按键。
71.在一般情况下,用户只能从悬浮按键的功能库中预先选择几个自己常用的操作作为悬浮按键的快捷操作功能,因此悬浮按键的功能是相对固定且系统无法主动调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悬浮按键的功能预设为可被系统主动编辑,即智能终端的系统有权限主动从悬浮按键的功能库中当前悬浮按键的功能。并且智能终端的系统可通过记录所述智能终端的操作信息;并对所述操作信息进行自学习得到用户的操作习惯;从而能够用户的操作习惯自动编辑所述悬浮按键的功能。因此单击所述悬浮按键时显示对话窗,所述对话窗内显示所述功能即为该用户最有可能使用到的按键功能,因此大大提高了智能终端操作快捷性。其中,对所述操作信息进行自学习得到用户的操作习惯可通过人工智能模型来实现,人工智能模型可先由基准训练数据进行训练,训练完成之后,可获取的当前用户的智能终端操作信息输入至人工智能模型中,并由人工智能模型分析得到该用户的操作习惯。
7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还包括步骤:对所述操作信息进行自学习得到用户的当前操作意图;
73.根据所述当前操作意图自动编辑所述悬浮按键的功能。
74.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人工智能模型还可分析用户的当前操作意图,并且使悬浮按键从所述功能库中选择与该操作意图对应的功能作为悬浮按键的当前功能。因此用户通过单击悬浮按键即可实现其当前最想要的操作。
75.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400,所述智能终端的显示界面预设有悬浮按键,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所述悬浮按键可进行快捷操作,所述快捷操作通过以上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智能终端快捷操作方法实现。
76.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
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