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强度抗冲击汽车立柱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3:1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抗冲击汽车立柱模具,属于汽车配件加工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在汽车立柱生产时,需要利用模具用来大批量制作成型物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配件外形的加工,立柱冲压模具就是最常见的外板件制作模具。在冲压模具工作时,由于精度较高,往往会导致成型后的材料卡在下模座中难以取出,如果利用人工取料的话,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还可能因为操作问题导致材料受损;另一方面,现有一些冲压模具会采用多组气缸分别驱动多个顶板将成型后的立柱顶出,但需要大量的组件配置,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抗冲击汽车立柱模具,成本低且方便将成型后的立柱顶出,提高了效率。
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强度抗冲击汽车立柱模具,包括底座,底座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立柱的顶部水平设置有上顶板,上顶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升降装置,若干个升降装置的执行轴末端设置有上模,上模的底部设置有上模腔,上模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模腔连通的注塑口,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固定框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模对应并契合的下模,下模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模腔对应的下模腔,下模腔底部开设有若干个与下模下方的固定框内部连通的通孔,若干个通孔内均设置有顶柱,在若干个顶柱的底部水平设置有固定板,若干个顶柱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上表面与下模腔底表面契合的顶块,下模腔的底部还设置有容置顶块并与顶块契合的槽口,在固定板两侧的固定框内还对称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板升降的顶出机构,在底座的其中一侧还设置有驱动升降装置动作的控制器。
5.优选的是,顶出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固定框内前后端的两个立板,立板的顶部沿左右侧方向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设置有齿轮一,齿轮一靠近固定板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与齿轮一啮合的齿轮二,在齿轮一的另一侧设置有顶部竖直穿插过固定框并与对应侧上模侧壁固定的升降杆,升降杆的底部与齿轮一贴合的一侧设置有与齿轮一上齿轮啮合的齿槽,在固定框内同一侧的两个立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向上转动设置有顶端延伸至固定板上方并与固定板侧壁抵接的转动臂,转动臂与齿轮二的转轴固定连接,在固定框内同一侧的两个立板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上设置的折板,折板与立板连接的转动点高度低于转动臂与立板连接的转动点的高度,折板靠近固定板的一侧顶部与固定板的底部抵接,折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顶部延伸至转动臂底端上方并在转动臂底端两侧设置有两个沿前后端方向延伸的支柱,折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穿插过两个支柱之间的间隙。
6.进一步的优选,在位于折板下方的两个立板相互远离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另一端与位于支柱上方的折板的端部转动连接的拉簧。
7.进一步的优选,在固定板的前后端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导向柱,导向柱的顶部与下模的底部固定连接,导向柱的底部与固定框的底板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优选,在位于固定板上方和下方的导向柱上均套设有压缩弹簧。
9.进一步的优选,在位于折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顶部还设置有限位板。
10.进一步的优选,环绕下模的底部侧壁设置有与固定框内侧壁固定的封板,在封板与固定框顶板之间设置有供升降杆穿插过的连通管,在封板上方的固定框的其中一侧设置有进水管,在封板上方的固定框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进水管、出水管与外部冷却循环水系统连通。
11.进一步的优选,在封板与固定框顶板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
12.进一步的优选,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需要注塑时,通过升降装置带动上模与下模合模,升降装置下降时,升降杆、齿轮一、齿轮二之间的传动关系能够带动转动臂的顶端带动固定板下压,使顶柱顶部的顶块能够沉入下模腔底部的槽口内进而与下模腔底面契合,保证了注塑质量;注塑结束并冷却成型后,通过升降装置带动上模与下模脱模,在升降装置抬升时,升降杆、齿轮一、齿轮二之间的传动关系能够带动折板靠近固定板的一端不断抬升继而将固定板向上抬升,使顶块能够将成型立柱顶出,方便人员将成型后的立柱取出,提高了效率;(2)、降低了启动组件的使用,降低了模具成本。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顶出机构的主视图;图3为顶出机构俯视图;图4为折流板处俯视图;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底座,2、立柱,3、上顶板,4、升降装置,5、上模,6、上模腔,7、固定框,8、下模,9、下模腔,10、注塑口,11、顶柱,12、固定板,13、顶块,14、控制器,15、立板,16、凹槽,17、齿轮一,18、齿轮二,19、升降杆,20、转动臂,21、折板,22、支柱,23、拉簧,24、导向柱,25、压缩弹簧,26、限位板,27、封板,28、连通管,29、进水管,30、出水管,31、折流板,32、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的介绍。
16.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高强度抗冲击汽车立柱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2,立柱2的顶部水平设置有上顶板3,上顶板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升降装置4,若干个升降装置4的执行轴末端设置有上模5,上模5的底部设置有上模腔6,上模5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模腔6连通的注塑口10,在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7,固定框7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模5对应并契合的下模8,下模8的顶部设置有与上模腔6对应的下模腔9,下模腔9底部开设有若干个与下模8下方的固定框7内部连通的通孔,若干个通孔内均设置有顶柱11,在若干个顶柱11的底部水平设置有固定板12,若干个顶柱1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上表面
与下模腔9底表面契合的顶块13,下模腔9的底部还设置有容置顶块13并与顶块13契合的槽口,在固定板12两侧的固定框7内还对称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板12升降的顶出机构,在底座1的其中一侧还设置有驱动升降装置4动作的控制器14。
17.参见图1、图2、图3所示,顶出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固定框7内前后端的两个立板15,立板15的顶部沿左右侧方向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内转动设置有齿轮一17,齿轮一17靠近固定板12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与齿轮一17啮合的齿轮二18,在齿轮一17的另一侧设置有顶部竖直穿插过固定框7并与对应侧上模5侧壁固定的升降杆19,升降杆19的底部与齿轮一17贴合的一侧设置有与齿轮一17上齿轮啮合的齿槽,在固定框7内同一侧的两个立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倾斜向上转动设置有顶端延伸至固定板12上方并与固定板12侧壁抵接的转动臂20,转动臂20与齿轮二18的转轴固定连接,在固定框7内同一侧的两个立板15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上设置的折板21,折板21与立板15连接的转动点高度低于转动臂20与立板15连接的转动点的高度,折板21靠近固定板12的一侧顶部与固定板12的底部抵接,折板21远离固定板12的一侧顶部延伸至转动臂20底端上方并在转动臂20底端两侧设置有两个沿前后端方向延伸的支柱22,折板21远离固定板12的一侧穿插过两个支柱22之间的间隙。
18.参加图1、图2所示,在位于折板15下方的两个立板15相互远离的一侧转动设置有另一端与位于支柱22上方的折板21的端部转动连接的拉簧23。
19.参见图1所示,在固定板12的前后端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导向柱24,导向柱24的顶部与下模8的底部固定连接,导向柱24的底部与固定框7的底板固定连接;在位于固定板12上方和下方的导向柱24上均套设有压缩弹簧25。
20.参加图1、图2所示,在位于折板21远离固定板12的一侧顶部还设置有限位板26。
21.参加图1、图4所示,环绕下模8的底部侧壁设置有与固定框7内侧壁固定的封板27,在封板27与固定框7顶板之间设置有供升降杆19穿插过的连通管28,在封板27上方的固定框7的其中一侧设置有进水管29,在封板27上方的固定框7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30,进水管29、出水管30与外部循环水系统连通;在封板27与固定框7顶板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31;进水管29和出水管30上均设置有流量调节阀32。
22.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控制器14控制升降装置4带动上模5下降与下模8合模,在升降装置4下降的过程中,上模5两侧的升降杆19被同步带动下降,升降杆19底端的齿槽将带动齿轮一17向下转动,继而带动齿轮二18向上转动,齿轮二18向上转动的同时带动转动臂20靠近固定板的12的一端向下转动继而能够将带动固定板12向下带动,在转动臂20靠近固定板12的一端向下移动的同时,转动臂20的另一端将通过支柱22带动折板21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向上抬起,继而使得与固定板12底部抵接的另一端向下带动,使固定板12能够向下移动,当上模5与下模8合模后,顶柱11顶部的顶块13将沉入下模腔9底部的槽口内形成完整的模腔;然后通过注塑口10注入熔融液,经过进水管29进入、出水管30排出的冷却水经过封板27与固定框7顶板之间的空间作用于下模8,使得熔融液在模腔内冷却成型。
23.冷却成型结束后,通过控制器14控制升降装置4带动上模5抬升与下模8脱模,在升降装置4抬升的过程中,上模5两侧的升降杆19被同步带动上升,升降杆19底端的齿槽将带动齿轮一17向上转动,继而带动齿轮二18向下转动,齿轮二18向下转动的同时带动转动臂20靠近固定板的12的一端向上转动,而与此同时,转动臂20的另一端将通过支柱22带动折板21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向下转动,继而使得与固定板12底部抵接的另一端向上抬升,继而
使固定板12在折板21与固定板12抵接的一端的作用下能够向上抬起,当上模5与下模8脱模后,顶柱11顶部的顶块13成型后的立柱顶部模腔,方便了人员将其取出,重复上述合模、注塑、冷却成型、脱模步骤即可实现量化生产。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