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0: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燃烧器由于其随开随用的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并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传统的燃烧器在燃气燃烧的过程中,热效率较低,且燃气燃烧的过程中还容易产生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例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等)。由此可知,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且具有较佳的环保性能的燃烧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且具有较佳的环保性能的燃烧器。
4.一种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包括:
5.燃烧主体,其上开设有若干个能够供燃气燃烧的燃烧孔;以及
6.电离件,配接于所述燃烧主体,且包括若干个电离部,若干个所述电离部与若干个所述燃烧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电离部穿设于与之对应的所述燃烧孔内,并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孔的孔壁间隔设置;
7.其中,每个所述电离部与其对应的所述燃烧孔的孔壁之间存在能够电离所述燃气并产生活性基团的电位差。
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离部与外部的高压正极电连接,所述燃烧主体接地。
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燃烧孔成组设置形成多组燃烧孔组,多组所述燃烧孔组沿所述燃烧主体的径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燃烧孔组中的全部所述燃烧孔沿所述燃烧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电离部包括电离主体部及若干个电离分支部,所述电离主体穿设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燃烧孔内,全部所述电离分支部间隔布设于所述电离主体部上,且所述电离主体部及每个所述电离分支部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孔的孔壁之间均存在所述电位差。
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离件还包括连接部,任意两个所述电离部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燃烧主体包括主壳体及燃烧体,所述主壳体具有收容腔,所述主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燃烧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燃烧孔,所述进气口、所述收容腔、每个所述燃烧孔及所述出气口依次连通。
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回火件,所述防回火件配接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位于所述燃烧体朝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所述防回火件上开设有若干个防回火孔,每个所述防回火孔被构造为允许所述燃气通过。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回火件朝向所述燃烧体的一侧与所述燃烧体贴合。
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引射管与喷嘴,所述引射管配接于所述进气口,并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喷嘴与所述引射管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间隔设置,所述喷嘴用于向所述引射管内喷射所述燃气。
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聚能环,所述聚能环配接于所述出气口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17.上述燃烧器,由于每个电离部穿设于与之对应的燃烧孔内,且每个电离部与其对应的燃烧孔的孔壁之间存在能够电离燃气并产生活性基团的电位差,因此,在燃气流入至每个燃烧孔内并于燃烧孔内进行燃烧时,燃气能够被电离并形成活性基团,活性基团能够与燃气混合并使得燃气能够充分进行燃烧,从而能够提升燃烧器的热效率。另外,活性基团还能够与燃气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发生反应,并生成无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使得燃烧器具有较佳的环保性能。再者,由于燃气燃烧与电离均于燃烧孔内进行,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还能够促进电离并产生更高浓度的活性基团,如此,能够进一步促进燃烧且使得有害气体的排放更少,从而燃烧器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且具有较佳的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燃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爆炸图;
20.图3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剖面图;
21.图4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仰视图。
22.附图说明:
23.100、燃烧器;10、燃烧主体;11、燃烧孔;12、主壳体;121、收容腔;123、进气口;125、出气口;14、燃烧体;20、电离件;21、电离部;212、电离主体部;214、电离分支部;22、连接部;30、防回火件;32、避位槽;40、引射管;50、喷嘴;60、聚能环;70、导电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0.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燃烧器100,燃烧器100用于加热烹饪器具。燃烧器100包括燃烧主体10及电离件20,燃烧主体10上开设有若干个能够供燃气燃烧的燃烧孔11,电离件20配接于燃烧主体10,且包括若干个电离部21,若干个电离部21与若干个燃烧孔11一一对应,每个电离部21穿设于与之对应的燃烧孔11内,并与对应的燃烧孔11的孔壁间隔设置,其中,每个电离部21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的孔壁之间存在能够电离燃气并产生活性基团(例如o、h、ch3、o3以及no)的电位差。
31.燃烧器100工作时,燃气流入至每个燃烧孔11内并于每个燃烧孔11内进行燃烧,且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燃烧主体10及空气对流的方式传递至烹饪器具上,并对烹饪器具进行加热。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则通入到每个燃气孔内的燃气能够在电位差的作用下被电离并产生活性基团。活性基团能够与燃气混合并对燃气进行助燃,以使得燃气能够充分燃烧,故能够有效提高燃烧器100的热效率。此外,活性基团还能够与燃气燃烧后形成的有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进行反应并生成无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从而使得燃烧器100具有较佳的环保性能。进一步地,由于燃气燃烧与电离均于燃烧孔11内进行,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还能够促进电离并产生更高浓度的活性基团,如此,还能够更好的促进燃气燃烧且使得有害气体的排放更少,因此,燃烧器100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且具有较佳的环保性能。
32.具体地,每个燃烧孔11内的燃气可通过燃烧器100上另外设置的点火针进行点燃,或者,也可以通过电离件20与燃烧主体10共同作用点燃。较优地,每个燃烧孔11内的燃气通过电离件20与燃烧主体10共同作用点燃。如此,可以减少设置点火针的麻烦,从而使得燃烧器100的结构更简单,且制造成本更低。具体地,在每个燃烧孔11内的燃气未被点燃前,控制每个电离部21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的孔壁之间的电位差为能够对燃气进行点火的电压差,以使得每个燃烧孔11内的燃气能够被点燃。而后,再控制每个电离部21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的孔壁之间的电位差为能够电离燃气并产生活性基团的电位差,以对燃气进行电离。
33.请一并参阅图4,具体地,可以每个电离部21与高压正极电连接,燃烧主体10与高
压负极电连接,或者,也可以每个电离部21与高压负极电连接,燃烧主体10与高压正极电连接。较优地,燃烧主体10及电离件20均为导电构件(例如金属),每个电离部21与外部的高压正极电连接,燃烧主体10接地,如此,亦可在每个电离部21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的孔壁之间形成电离燃气的电位差。应当理解的是,燃烧主体10通过直接承载于外部的安装面上(例如地面,或者桌面),即可实现燃烧主体10接地。由于燃烧主体10是位于电离件20的外部的,因此,将燃烧主体10直接放置于安装面上进行接地,且电离部21与高压正极电连接来形成电位差的方式较为简单,且操作更方便。
34.更具体地,燃烧主体10上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图未示),若干个连接孔与若干个燃烧孔11一一对应,每个连接孔沿燃烧主体10的径向贯穿燃烧主体10,并连通于与之对应的燃烧孔11与外部之间。燃烧器100还包括若干个导电件7,,若干个导电件70与若干个连接孔一一对应,每个导电件70穿设于与之对应的连接孔内,并连接于与之对应的电离部21与高压正极之间,以实现高压电极与电离部21之间的电连接。为防止每个电离部21与燃烧主体10电连接而短路,应保证每个电离部21与燃烧主体10之间是不接触的,且在每个导电件70的表面需要包覆绝缘材料,以将燃烧主体10与导电件70隔开。
35.定义每个电离部21上具有若干个电离位置点,每个电离部21上的全部电离位置点组合形成该电离部21的外表面,定义每个燃烧孔11的孔壁上具有若干个燃烧位置点,每个燃烧孔11的孔壁上的全部燃烧位置点组合形成该燃烧孔11的孔壁。每个电离部21穿设于与之对应的燃烧孔11内并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的孔壁之间存在电位差,具体为,每个电离部21上的每个电离位置点,在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中,均具有一与其对应的燃烧位置点,且对应的燃烧位置点与电离位置点之间形成电位差。这样,在每个燃烧孔11内,燃气在任意一个位置均有可能发生电离,从而使得燃气具有较佳的电离可靠性,进而,燃烧器100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及较优地环保性能。
36.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4,进一步地,每个电离部21包括电离主体部212及若干个电离分支部214,电离主体穿设于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内,全部电离分支部214间隔布设于电离主体部212上,且电离主体部212及每个电离分支部214与对应的燃烧孔11的孔壁之间均存在电位差。具体地,电离主体部212以及每个电离分支部214上均具有若干个燃烧位置点,电离主体部212以及全部电离分支部214上的燃烧位置点组合形成该电离部21的外表面。电离主体部212上的每个电离位置点以及每个电离分支部214上的每个电离位置点,在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的孔壁上,分别具有对应的燃烧位置点,且一一对应的燃烧位置点与电离位置点之间形成电位差。通过设置电离主体部212以及若干个电离分支部214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大每个电离部21的表面积,使得每个电离部21上具有更多的电离位置点,对应地,每个燃烧孔11的孔壁上亦会存在分别与之对应的燃烧位置点。如此,燃烧器100具有更多对应的电离位置点及燃烧位置点之间形成电位差,从而使得燃气能够更好的被电离。
37.可选地,在每个电离部21中,电离主体部212沿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的轴向延伸,若干个电离分支部214可以沿电离主体部2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或者,也可以围绕电离主体部212的周向设置等等。
38.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离部21的形状不限于上述一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电离部21可以仅包括电离主体部21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存在部分的电离部21包括电离主体部212及若干个电离分支部214,其余部分的电离部21仅包括电离主体部212。
39.进一步地,若干个燃烧孔11成组设置形成多组燃烧孔组,多组燃烧孔组沿燃烧主体10的径向间隔设置,每组燃烧孔组中的全部燃烧孔11沿燃烧主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对应地,若干个电离部21成组设置形成多组电离部组,多组电离部组沿燃烧主体10的径向间隔设置,每组电离部组中的全部电离部21沿燃烧主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因此,当所有的燃烧孔11内的燃气进行燃烧时,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地扩散至外部并对烹饪器具进行均匀加热。
40.更进一步地,电离件20还包括连接部22,任意两个电离部21之间均通过连接部22连接。如此,使得电离件20具有较佳的整体性,以方便电离件20进行装配。具体地,连接部22也使用金属材料制作,连接部22与若干个电离部21可以一体成型。
41.请再次参阅图3,具体的,燃烧主体10包括主壳体12及燃烧体14,主壳体12具有收容腔121,主壳体12上开设有进气口123及出气口125,燃烧体14上设置有若干个燃烧孔11,进气口123、收容腔121、每个燃烧孔11及出气口125依次连通。具体地,主壳体12及燃烧体14均为导电构件,主壳体12对燃烧体14具有支撑及保护作用,通过设置主壳体12,可延长燃烧体14的使用寿命,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延长燃烧器10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在燃烧器100工作的过程中,燃气由进气口123流入,并经过收容腔121后流入至每个燃烧孔11内进行燃烧,且燃烧产生的无害气体从出气口125排至外部,而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则依次通过燃烧体14及主壳体12传递至烹饪器具,其余部分的热量则可通过空气对流经出气口125传递至烹饪器具上。
42.具体地,每个燃烧孔11可沿沿燃烧主体10的轴向贯穿燃烧主体10,并直接与出气口125连通;或者,也可以设置燃烧体14为疏松的多孔构件,燃烧体14上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图未示),每个燃烧孔11至少通过一个连通孔与出气口125连通,且不同的燃烧孔11通过至少一个不同的连通孔与出气口125连通。此外,燃烧孔11与其对应的电离部21的形状大致相匹配,这样,能够使得燃烧孔11的孔壁与对应的电离部21之间的间距较小,以使得燃烧孔11的孔壁与对应的电离部21之间的间距满足电离需求。
43.进一步地,燃烧器100还包括防回火件30,防回火件30配接于收容腔121内,并位于燃烧体14朝向进气口123的一侧,防回火件30上开设有若干个防回火孔,每个防回火孔被构造为允许燃气通过。具体地,每个防回火孔沿燃烧主体10的轴向贯穿防回火件30。燃烧器100工作时,燃气从进气口123处流入至收容腔121内,并经防回火孔流入至燃烧孔11内。在每个燃烧孔11内的燃气进行燃烧的过程中,燃气燃烧产生的火焰有可能沿朝向进气口123的方向溢出而形成回火,而进出口处的燃气浓度通常是大于每个燃烧孔11内的燃气浓度的,因此,由于回火的存在容易引爆燃气,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而通过设置防回火件30,防回火件30上设置有密集的若干个防回火孔,在回火进入至少部分防回火孔时,容易因缺氧而熄灭,从而使得燃烧器100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44.可选地,防回火件30可以于燃烧体14间隔设置,也可以与燃烧体14紧靠设置。较优地,防回火件30朝向燃烧体14的一侧与燃烧体14贴合。因此,每个燃烧孔11内的燃气燃烧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燃烧体14传递至防回火件30上,则在燃气通过进气口123及收容腔121并流经每个防回火孔的过程中,燃气能够被防回火件30预热,从而使得燃烧器100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45.请再次参阅图2,进一步体,防回火件30朝向燃烧体14的表面凹陷形成避位槽32,
当燃烧体14与防回火件30贴合时,连接部22收容于避位槽32内进行避位。如此,可进一步提升燃烧体14与防回火件30安装的紧密性。值得一提的是,为防止连接部22通过放回火件与主壳体12接触而短路,连接部22收容于避位槽32内时,连接部22应与避位槽32的槽壁间隔设置。
46.燃烧器100还包括引射管40与喷嘴50,引射管40配接于进气口123,并与进气口123连通,喷嘴50与引射管40远离进气口123的一端间隔设置,喷嘴50用于向引射管40内喷射燃气,以使得燃气能够通过引射管40并经进气口123进入至收容腔121内。而由于喷嘴50与引射管40远离进气口123的一端是间隔设置的,因此,在喷嘴50向引射管40喷射燃气的过程中,由于燃气具有较高的速度,故燃气能够带动围绕于引射管40远离进气口123的一端以及喷嘴50周围的空气流入至引射管40内,以使得空气能够与燃气在引射管40内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可进一步提升燃烧的充分性,使得燃烧器100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47.燃烧器100还包括聚能环60,聚能环60配接于出气口125并与出气口125连通。燃烧器100工作时,烹饪器具配接于聚能环60远离出气口125的一端,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由燃烧体14经聚能环60传递至烹饪器具上,也可以经燃烧体14及主壳体12传递至烹饪器具上,还可以空气对流传递至烹饪器具上。聚能环60具有汇聚能量的作用,通过设置聚能环60,可防止热量快速扩散至外部,使得热量能够集中作用于烹饪器具上,从而便于进一步提升燃烧器100的热效率。
48.上述燃烧器100,由于每个电离部21穿设于与之对应的燃烧孔11内,且每个电离部21与其对应的燃烧孔11的孔壁之间存在能够电离燃气并产生活性基团的电位差,因此,在燃气流入至每个燃烧孔11内并于燃烧孔11内进行燃烧时,燃气能够被电离并形成活性基团,活性基团能够与燃气混合并使得燃气能够充分进行燃烧,从而能够提升燃烧器100的热效率。另外,活性基团还能够与燃气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例如一氧化碳)发生反应,并生成无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碳),使得燃烧器100具有较佳的环保性能。再者,由于燃气燃烧与电离均于燃烧孔11内进行,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还能够促进电离并产生更高浓度的活性基团,如此,能够进一步促进燃烧且使得有害气体的排放更少,从而燃烧器100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且具有较佳的环保性能。
4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