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过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0: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血液样品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工艺。


背景技术:

2.随着临床输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血小板输注用量逐年大幅递增。我国大部分地区血小板的应用主要以单采血小板为主,虽然单采血小板具有纯度高、临床输注效果好、白细胞污染少等优点,但单采献血者招募困难、采集成本高,单采血小板供应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而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s,pc)通过全血采集分离制备所得,具有成本低、来源广等优点,仍然被中小型血站广泛采用。目前浓缩血小板(pc)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有富浆法、白膜法。富浆法主要是将全血先轻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血浆三联袋,再对血浆三联袋进行重离心,分离上清液后,得到pc;白膜法主要是将全血先次重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白膜三联袋,然后将含血小板白膜三联袋进行静置一段时间,再对含血小板白膜三联袋进行轻离心,分离出的上清液,得到pc。但目前制备pc的影响因素很多,导致血小板回收率偏低,甚至可能达不到质量要求,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是通过改良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工艺,以提高血小板回收率。这种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1)将采集的全血进行恒温静置,静置后,将全血进行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的白膜;
5.2)将步骤1)中富含血小板的白膜进行恒温静置,静置后,将富含血小板的白膜进行离心,分离上清液后,得到血小板。
6.所述步骤1)中,全血为每袋400ml或者300ml,采用六联袋采集;恒温静置的温度为22
±
2℃,静置时间为1~2h,离心的离心力为1913~2075g,离心时间为15~17min。
7.优选的,全血为每袋400ml,静置时间为2h,离心的离心力为1993g,离心时间为16min。
8.所述步骤2)中,恒温静置的温度为22
±
2℃,静置时间为2h以上但不超过采血后24h,离心时间为9~11min,离心的离心力为163~213g。
9.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静置时间为2h或12h;离心时间为10min,离心的离心力为163g。
10.所述步骤2)的离心过程中,为了避免白膜袋装入离心杯中因血容量少产生褶皱,采用两块自制模板将白膜袋平整夹住进行装杯。
11.所述的模板为具有一定硬度泡沫材料,其长宽略小于离心杯内径的长宽。
12.本发明的有益:本发明中改良白膜法在白膜法基础上增加全血的恒温静置,其原理是:血小板在血液运输交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可逆性聚集,通过静置一定时间来促进其
解聚,从而有利于血小板的制备回收。本发明中为了避免血袋发生褶皱,采用特殊的模板,进行平整装杯,可保证离心工艺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血小板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13.图1本发明采用的模板产品实物图;
14.图2平整装杯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本发明中采用的主要设备和材料为:
16.(1)血液和标本
17.随机抽取220袋400ml全血和30袋300ml全血,同时收集其同源全血标本2ml,22
±
2℃保存,6h内运输至血站完成pc的制备及血常规检测。
18.(2)主要设备
19.大容量离心机(cryofuge 16,德国thermo)、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compomat g5,德国)、血小板恒温保存箱(mdc

10pe,中科都菱)、全自动血液分析仪(xs

800i,日本)。
20.(3)主要耗材
21.pt

q

400全血六联血袋(山东威高)、pt

q

300全血六联血袋(山东威高)、一次性使用白细胞过滤输血器材(南京双威)。
22.本发明中全血还有指标检测,指标检测的具体方法为:全血的血小板计数,将全血标本充分混匀,取μl做血常规计数;pc中的血小板计数,将pc充分混匀后留取2ml标本,取μl用生理盐水稀释5倍,再取μl样本做血常规检测。
23.本发明中统计学处理:是采用spss19.0建立数据库,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表示,两组样本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样本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实施例1离心工艺的优化
25.将180袋400ml全血随机均分为9组,在传统白膜法离心参数基础上,逐步调整相对离心力,采用9种不同的离心方案,详见表1。采用改良白膜法制备pc:将原料全血22
±
2℃恒温平均静置为2小时,离心16分钟,分离出白膜,再将白膜22
±
2℃恒温静置2h或12h(一般而言是静置2h,个别情况主要是因为采血车晚上送回血样时,我们一般会先进行静置2h接着进行第一次离心,分离白膜,然后静置12h,第二天上午进行第二次离心,从实验结果上而言,第二次静置时间只要在采血后的24h内,影响是不大的),离心10分钟,分离制备pc。
26.第二次离心过程中需要采用两块具有一定硬度的泡沫材料(具体实物可见图1)将血袋夹住,然后装入离心杯中,防止血袋在装杯过程中出现褶皱,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见图2。
27.表1:9种离心方案
[0028][0029]
不同离心方案制备的血小板回收率比较:
[0030]
9种不同离心方案,制备前各组血小板总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全血离心方案6(1993
×
g,白膜163
×
g)制备pc时回收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0031]
表2不同离心方案制备浓缩血小板比较
[0032][0033]
注:与方案6比较p
a
<0.05
[0034]
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方案1~9中,血小板的回收率都在66%以上,最佳的离心工艺为方案6,回收率达到了71.70%。
[0035]
实施例2不同全血容量组
[0036]
将30袋300ml全血采用改良白膜法,运行离心方案6制备pc,并与20袋400ml全血采用离心方案6制备pc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其结果可见表3,
[0037]
选用400ml、300ml两种血容量的全血制备pc,制备前各组血小板浓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00ml全血比300ml全血制备的pc回收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0038]
表3不同血容量全血制备血小板回收率差异
[0039][0040]
注:与300ml全血组比较p
a
<0.05
[0041]
对比例
[0042]
将40袋400ml全血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富浆法和改良白膜法制备pc。
[0043]
富浆法组:以1328
×
g、11min程序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血浆三联袋,再以2988
×
g、6min程序离心血浆三联袋,分离去除上清留取50

76ml/2u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即为pc;
[0044]
白膜法组:采用离心方案6的离心参数,将全血以1993
×
g、16min程序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白膜三联袋,将白膜三联袋置22
±
2℃恒温保存箱静置2h或12h(一般而言是静置2h,个别情况主要是因为采血车晚上送回血样时,我们一般会加班分离富含血小板白膜三联袋后,然后静置12h,从实验结果上而言,第二次静置时间只要在采血后的24h内,影响是不大的),再以163
×
g、10min程序离心,分离上清制备出pc。两种方法制备pc与实施例1中改良白膜法运用离心方案6制备pc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
[0045]
表4不同血小板制备方法差异比较
[0046][0047]
注:与白膜法比较p
a
<0.05
[0048]
从对比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改良白膜法相较于白膜法和富浆法而言,血小板的回收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