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含硫脲和精氨酸的生长调节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1: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硫脲和精氨酸的生 长调节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2.随着农药化肥的不断施用,农田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土地盐碱化程度不断 加剧,在全球可耕种土地中有近20%都受着不同程度盐害的侵蚀。中国是受到 盐害的侵蚀的主要地区之一,现今盐碱化土地的面积约有1.16
×
108hm2以上, 已经成为了限制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产量增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众 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盐碱化会使得作物的根系遭受渗透胁迫与离子失衡的 影响;同时这些不利状况也会导致植物幼苗的气孔度降低,降低植物的光合速 率;另外也会使得叶绿素的分解加剧,降低反应中各种酶的酶活性,最终导致 植物产量的下降。
3.小麦被认为是用来维持人类生存的三大谷类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种 植面积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大、经济贸易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又因其作为一 种淡土植物,在其生长中极容易受到盐碱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胁迫的 环境条件会严重影响小麦的整体产量和品质,在农业生产中常常通过外施植物 生长调节剂来提高小麦对胁迫环境的抵抗能力。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生长物 质中的一类人工合成的、与天然植物激素具有相似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生长 调节剂的应用比较广泛,如促进种子出芽萌发、生根、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等, 同时还能提高栽培作物的品质,增强作物对不良生存条件(病虫害、胁迫等) 的抵抗能力。作为农业生产中化学控制技术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范 围广、应用规模大、实际效益高,已经成为了保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 在保障作物产量与质量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硫脲是一种重要的含氮(36%)和含硫(42%)的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 因其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mahadi s.n.等研究发现施用 2.0mmol/l硫脲能够有效的促进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以及水稻幼苗早期 的生长。pandey m等研究表明在胁迫环境下施用nacl和硫脲的组合相比较于 单独的nacl处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gashi b等用硫脲处理郁金香的种子, 结果表明处理之后硫脲能明显促进种子萌发,但是会使郁金香的发芽时间有所 延长。
5.精氨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其在细胞间和细胞内的转运以及精 氨酸衍生的代谢产物已受到广泛的关注。hui h等研究微生物钝化修复重金属污 染农田发现细菌tj6(重金属固定化菌)在重金属胁迫下产生的精氨酸显著提高 了小麦对金属污染的抗性。silveira n m等在甘蔗植株上喷施1mmol/l精氨酸有 效改善了植株水分亏缺引起的氧化损伤,增强了甘蔗的整体耐旱性。li y h等 探究了水稻在不同的氮营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外施精氨酸可明显增 加水稻幼苗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
6.目前还没有见到过有关硫脲与精氨酸联合施用在小麦上应用降低植物盐胁 迫影响的有关文献资料。
7.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 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 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硫脲和精氨酸的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其有效 成分硫脲和精氨酸协同作用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抗逆性,为盐碱地小麦的种植 提供帮助。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含硫脲和精氨酸的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硫脲和精氨酸组 成。
11.作为优选,所述硫脲的质量百分数为0.1%;所述精氨酸的浓度为0.01mol/l。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所述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在提高盐碱地作物抗逆性中的 用途,作为优选,所述作物为小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发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硫脲和精氨酸相互协作,对小麦的抗氧化酶系活 性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有害物质的都有着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提高小麦 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西红柿、黄瓜、柑橘、苹果等作物的抗逆性, 为盐碱地作物的种植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15.图1为各处理组相对导向率测定结果;
16.图2为各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
17.图3为各处理组过氧化物酶(g

pod)活性测定结果;
18.图4为各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结果;
19.图5为各处理组氧化胁迫程度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
20.图6为各处理组超氧阴离子(o2‑
)含量测定结果;
21.图7为各处理组过氧化氢(h2o2)含量测定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 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 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1.材料处理和实验方法
25.1.1实验材料和仪器
26.供试材料:小麦(百农207),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中心提供;
27.供试试剂:硫脲、精氨酸;
28.表1主要仪器设备
[0029][0030]
1.2供试材料处理
[0031]
挑选饱满、无损伤的种子,用10%h2o2溶液杀菌处理10min;结束后用蒸 馏水反复冲洗8

10次,去除种子表面的h2o2溶液;清洗后将种子在蒸馏水中浸 泡10h;
[0032]
将浸泡后的种子平行放置在用饱和硫酸钙溶液浸透的吸水纸上,间距1cm, 茸毛一侧在上,距上沿3cm处;用两张吸水纸将小麦种子夹住随后卷起,并用 橡皮筋固定;
[0033]
黑暗条件下育苗一周后,挑选整齐、健壮、无菌的小麦幼苗移植至盛有改 良的霍格兰营养液盆中;并置于温室中进行培育,温室条件为:光暗比14/10, 光照强度400μmol/m
‑2s
‑1;湿度60,白天/黑夜温度为32/26℃。移植15盆,每 盆12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对照组、硫脲组、精氨酸组和研究组,每组 3盆;
[0034]
待幼苗生长至三叶期,作如下处理:
[0035]
表2不同组实验处理内容
[0036][0037]
其中,盐胁迫处理的具体操作为:生长至三叶期后向营养液中加入盐溶液 (nacl:0.1mol/l)进行盐胁迫处理。
[0038]
叶片喷施第3d、6d后进行调查测定。
[0039]
1.3小麦形态指标测定
[0040]
在小麦的根茎交界处用解剖刀分开植株,叶部和根系充分铺展在扫描台上, 使用epson expression 12000xl扫描仪进行扫描。采用winrhizo pro 2017图 片分析软件,对植株形态指标数据进行分析。
[0041]
用吸水纸蘸取植株叶部和根系表面的水分,称取重量。将称量过的部分放 入牛皮纸中,于牛皮纸上标记处理。放入105℃的干燥箱中杀青20min,然后80℃ 烘干至恒重,称量干重。
[0042]
1.4相对导电率测定
[0043]
将取下叶片剪碎,取0.1g的叶片(3个重复)于10ml离心管中,用超纯水 浸泡10h;
用电导率仪测常温的电导率:测量前要摇匀,每个试管重复读数三次, 记为r1,测量过常温下数值后,将离心管放于沸水中水浴30min,水浴后冷却 至室温再测量其电导率,每个试管重复测量三次,记为r2。
[0044]
电导率=r1均值/r2均值*100%。
[0045]
1.5抗氧化酶系活性测定
[0046]
1.5.1粗酶的提取
[0047]
将取下的小麦叶片完全剪碎,称取0.1g放入2ml离心管中,加入研磨珠, 经液氮处理后使用冷冻研磨仪进行研磨(功率:60hz,时间100s);研磨完成后, 向离心管中加入1ml 0.1m pbs缓冲液(ph=7.5),移至高速冷冻离心机(设置: 15000g,4℃,20min),提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0048]
1.5.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0049]
活性测定中的200μl的反应体系包括:135μl的50mm pbs(ph=7.8)、20μl 的130mm甲硫氨酸(用pbs溶解)、20μl的0.75mm nbt(用pbs溶解,避 光保存)、20μl的0.02mm核黄素(含1mm edtana2,避光保存)、5μl的粗 酶提取液;对照测定组不加酶液,使用50mm pbs(ph=7.8)进行补足,各处 理混匀后在室温25℃下光处理30分钟,测定560nm处吸光值
[0050]
1.5.3过氧化物酶(g

pod)活性测定
[0051]
取56μl愈创木酚加入至100ml的0.1m pbs(ph=6.5)中,水浴搅拌溶解, 待溶液冷却后加入30%h2o
2 38μl,混合均匀为pod反应混合液。
[0052]
活性测定中的200μl的反应体系包括:100μl的pod反应混合液、100μl 的粗酶提取液,混合均匀,测定其的在473nm处3min内吸光度值的变化,开始 后每间隔30s测定一次。
[0053]
酶活性计算:pod的1个酶活性单位(u)用每min od值升高0.01进行表示。
[0054]
1.5.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0055]
活性测定中的200μl的反应体系包括:130μl的0.1m pbs(ph=7.0)、30μl 的0.1m h2o2、40μl的粗酶提取液进行混合后,测定其的在240nm处4min内 吸光度值的变化,开始后每间隔30s测定一次;
[0056]
酶活性计算:cat的1个酶活性单位(u)用每min od值降低0.01进行表示。
[0057]
1.6ros含量测定
[0058]
1.6.1氧化胁迫程度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0059]
配制10%的三氯乙酸(tca)溶液,用其溶解tba使其含量在0.75%。取 用200μl的0.75%tba与400μl样品提取液混合均匀,沸水浴15min,8000g 离心20min,取200μl上清液分别测定450nm、532nm、600nm处的吸光度值;
[0060]
计算:mda的浓度(μmol/l)=(a532

a600)
×
6.45

a450
×
0.56。
[0061]
1.6.2过氧化氢(h2o2)含量
[0062]
取剪碎过的叶片0.1g,研磨仪研磨,加入0.6ml经过预冷的丙酮作为提取液; 放入高速离心机进行离心(10000g,4℃,20min),提取上清液;
[0063]
活性测定中的200μl的反应体系包括:50μl的400mm山梨醇、50μl的 0.8mm硫酸亚铁铵、50μl的用25mm h2so4溶液溶解二甲酚橙(含量为 0.4mm)、30μl的粗酶提取液、20μl蒸馏水;
[0064]
将混合液混匀之后,30℃水浴30min显色,测定其在560nm处的吸光度值。 用100μm
的h2o2溶液代替提取液,分别以最终浓度为0、2、4、6、8μm的 h2o2溶液做标准曲线,利用的到的标准曲线计算测定中样品内过氧化氢含量。
[0065]
1.6.3超氧阴离子(o2‑
)含量测定
[0066]
取剪碎过的叶片0.1g,研磨仪研磨,加入0.5ml 50mm pbs(ph=7.8)作为 提取液,放入高速离心机中进行离心(10000g,4℃,20min),提取上清液;
[0067]
活性测定中的200μl的反应体系包括:50μl的6.25mm pbs(ph=7.8)、 100μl的0.25mm盐酸羟氨以及50μl粗酶提取液,混匀后进行25℃水浴1h(过 程遮光处理)。结束后在离心管中加入100μl的4.25mm对氨基苯磺酸以及100μl 的1.75mmα

萘胺,混匀后进行25℃水浴20min(过程遮光处理);溶液反应 过后测定其在530nm处的吸光度值;
[0068]
配制0μm、10μm、20μm、30μm、40μm、50μm的亚硝酸钠溶液用以做标 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测定中样品内超氧阴离子含量。
[0069]
1.7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0070]
将去除主脉的叶片剪碎,取0.1g放入10ml离心管中,在离心管中再加入5ml 95%乙醇,于黑暗条件下放置36h,用酶标仪分别测定其在665、649、470nm 下的吸光度值,再带入公式计算主要光合色素含量。
[0071]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上述试验中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 柱状图,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anova),采用spss 17.0在p<0.05 显著性水平下使用邓肯新复极差法进行数据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0072]
2结果与分析
[0073]
2.1小麦形态指标测定结果
[0074]
其测定结果见下表3。
[0075]
表3小麦形态指标测定结果
[0076][0077]
从表3可以看出,在株高方面,精氨酸组和研究组第3、6d测定中提高了 16%、20%,硫脲组最优,提高了26%、27.7%;在根长方面,各处理组与对照 组相比均提高12%以上;在第6d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最为显著,与对照相 比提高了22.4%;在地上鲜重方面,第3d精氨酸组和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提 高29%,硫脲组提高40.7%;第6d精氨酸组与硫脲组与对照相比均提高31%, 研究组提高55%;在地下鲜重方面,在第3d精氨酸组和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提 高20.6%,硫脲组提高了36.2%;第6d中各组均提高29.5%以上;在地上部干 重方面,第3d中精氨酸组和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提高31.4%,硫脲组提高了49%。 第6d中各组均提高了34.3%;在在地下部干重方面,第3d中精氨酸组和研究组 与对照组均提高13.2%,硫脲组提高25.1%,第6d各组均提高31.6%。
[0078]
利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表3中的数据可知,第3d、6d有着较为显著的差 异;在株高方面,第3d硫脲组的促进效果最为理想,但在3

6d的生长中研究组 的提升效果最优,株高整体提高了4.67cm;在根长方面,从处理开始均是研究 组提升效果最为理想,在3

6d的生长中研究组的促进效果最优,根长整体增加 了5.3cm;在地上鲜重方面,其测定结果与株高的测定结果一致,在3

6d的生 长中研究组效果最优,整体鲜重增加了0.916g;在地下鲜重方面,其测定结果 同样与株高的测定结果相似,在3

6d的生长中研究组的效果最优,整体鲜重增 加了0.367g;在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研究组的效 果相较于其他组更优,在3

6d的生长中分别增加了0.102g、0.52g。
[0079]
综上所述,从整体的处理效果看,研究组能有效增加植株的形态指标,并 且其药效相比于其他组更为持久。
[0080]
2.2相对导电率测定结果
[0081]
各组测定结果见图1。
[0082]
从图1可以看出,第3、6d的测定中,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 差异性。在第3d中各处理组的电导率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降低,各处理组之间 并没有差异性,其中精氨酸组与对照相比降低6.2%;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 了6.5%;硫脲组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在第6d中各处理组的电导 率值与对照相比降低更为明显,精氨酸组与对照相比降低了6.4%,研究组与对 照组相比降低了12.2%,硫脲组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降低了17.5%。
[0083]
利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图1的结果可知,第3、6d的测定的导电率值有 着显著的差异性,同时第6d的各组电导率值与第3d相比有着不同程度的上升, 对照组上升25.9%,精氨酸组上升24.6%,研究组上升20.2%,硫脲组上升17.4%; 从电导率测定结果看,硫脲组处理效能更优,同时研究组也有着较好的处理效 果,都能更好好的增强植株细胞的抗逆性,降低细胞的损伤。
[0084]
2.3抗氧化酶系活性测定结果
[0085]
2.3.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
[0086]
各组测定结果见图2。
[0087]
从图2可以看出,第3d的各处理中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明显的 上升,但是各组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硫脲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61.5%; 精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79.1%;研究组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 升了98.7%。第6d的各处理中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明显的上升,但是 各组之间测定结果并无差异,其中硫脲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47.5%,精氨 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59.8%,研究组与对照组活性相比上升了47.2%。
[0088]
利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图2的结果可知,第3、6d的测定结果有着显著 的差异性;第6d各处理组的sod活性值与第3d的sod活性值相比有着不同 程度的下降,硫脲组下降8.8%,精氨酸组下降10.9%,研究组下降26.1%。从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看,研究组的施用效果较优,能明显提 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0089]
2.3.2过氧化物酶(g

pod)活性测定结果
[0090]
各组测定结果见图3。
[0091]
从图3可以看出,第3、6d的测定中,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为显 著的差异
性。在第3d的测定中研究组pod活性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着显著的差 异性,但硫脲组与精氨酸组的pod活性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硫脲组 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20.9%;精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9.1%;研 究组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53.1%。在第6d的测定中各处理组的 pod活性测量值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硫脲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 108%;精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63.7%;研究组效果最优,与对照组 相比活性上升了86.9%。
[0092]
利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图3的结果可知,第3d的研究组与其余各处理组 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性;第6d的测定结果与第3d的相比可以看出,各处理组pod 的活性在第6d时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精氨酸组和研究组降低较为明显,分别 降低了13.5%、29.7%。从pod的总体处理结果看,硫脲处理效果较为稳定,研 究组有着理想的处理效果。
[0093]
2.3.3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结果
[0094]
各组测定结果见图4。
[0095]
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3、6d的测定中,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 的差异性。在第3d,研究组cat活性测量值与其他药剂处理组相比有着显著的 差异性,硫脲组和精氨酸组的cat活性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硫脲组 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154.6%,精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128.5%, 研究组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242.2%。
[0096]
在第6d的测定中各处理组的cat活性测量值均有着有着显著的差异性,硫 脲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82%,精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38.1%, 研究组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活性上升了132.6%。
[0097]
利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图4的结果可知,第3、6d各处理组测定结果中, 第3d的研究组和第6d的精氨酸组与其他处理组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其它 的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第6d的测定结果与第3d的相比可以看出, 各处理组cat的活性在第6d时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精氨酸处理组的降低较为 明显,相比降低了23.7%,硫脲组降低了9.9%,研究组下降了14.3%。从cat 的总体处理结果看,硫脲处理效果较为稳定,但研究组处理的cat活性更高, 相比于其它药剂处理组有着理想的处理效果。
[0098]
2.4 ros含量测定结果
[0099]
2.4.1氧化胁迫程度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
[0100]
各组测定结果见图5。
[0101]
从图5可以看出,第3d测定结果中,硫脲组与对照组相比其mda浓度下 降了51.7%,精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其mda浓度下降了9.8%,研究组与对照 组相比其mda浓度下降了26.9%。在第6d的测定结果中,硫脲组与对照组相 比其mda浓度下降了36.2%,精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其mda浓度下降了 29.3%,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mda浓度下降了36.1%。
[0102]
利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图5的结果可知,第3d的硫脲组其他处理组之间 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其余的药剂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且第3d的研究组 与第6d的硫脲组和研究组之间并未表现出差异性。第6d的测定结果与第3d 的相比可以看出,施用硫脲处理的植株其mda浓度有所上升,而施用精氨酸 及研究组的mda浓度有所下降。其中精氨酸处理组的降低较为明显,相比降 低了16.4%,硫脲组上升了40.8%,研究组下降了6.9%。从mda
测定结果看, 研究组处理的mda浓度更低,相比于其它药剂处理组有着理想的处理效果。
[0103]
2.4.2超氧阴离子(o2‑
)含量测定结果
[0104]
各组测定结果见图6。
[0105]
从图6可以看出,第3d的测定中,硫脲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下降了4.1%, 精氨酸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下降了3.7%,研究组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含量 下降了4.7%;在第6d的测定中,硫脲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下降了2.6%,精氨 酸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上升了1.3%,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下降了1.7%。
[0106]
利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图6的结果可知,第3、6天的各处理组测定结果 均未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时第6d的测定结果与第3d的相比可以看出,其各处 理组超氧阴离子含量在第6d时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硫脲处理组的降低较大, 降低了2.2%,精氨酸组降低了1.4%,研究组下降了0.8%。从超氧阴离子的总 体处理结果看,硫脲处理效果较好,但研究组处理的施用初期效果较好,相比 于其它药剂处理组有着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
[0107]
2.4.3过氧化氢(h2o2)含量测定结果
[0108]
各组测定结果见图7。
[0109]
从图7可以看出,第3、6天的测定中,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 差异性。在第3d的测定中硫脲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下降了12.5%,精氨酸组与 对照组相比含量下降了3.8%,研究组效果最优,与对照组相比含量下降了14%。 在第6d的测定中,硫脲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下降了5.5%,精氨酸组与对照组 相比含量下降11.8%,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含量下降了7.4%。
[0110]
利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图7的结果可知,第3、6天的各处理组测定结果 中均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时第6d的测定结果与第3d的相比可以看出,其各处 理组过氧化氢含量在第6d时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精氨酸处理组的过氧化 氢含量降低明显,相比降低了19%,硫脲组降低了4.6%,研究组下降了4.9%。 从过氧化氢的总体处理结果看,精氨酸施用时间长时处理效果较好,研究组处 理的施用初期效果较好。
[0111]
2.5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0112]
各组测定结果见下表4。
[0113]
表4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0114][0115]
从表4可以看出,在叶绿素浓度方面,精氨酸组和研究组在第3、6天测定 中叶绿素提高了30%、6.9%,硫脲组施用效果最优,在第3、6天测定中叶绿素 提高了27.4%、60.8%;在类胡萝卜素浓度方面,第3d测定中精氨酸组的类胡萝 卜素浓度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0%,硫脲组与研究组与对照相比均提高51.7%以 上。在第6d,研究组与对照相比叶绿素提高了9.2%,精氨酸组与对照相比叶绿 素提高了27.6%,硫脲组与对照相比叶绿素提高了50.6%。在荧光参数方面,第 3d的测定中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荧光参数均提高
7.1%,第6d的测定中研 究组与对照相比荧光参数提高了13.2%,精氨酸组与对照相比荧光参数提高了 9.3%,硫脲组与对照相比荧光参数提高了10.6%。
[0116]
利用邓肯新复极差法分析图7的结果可知,在各组的测定结果第3、6d的 差异都不明显,在叶绿素方面,第3d研究组的促进效果最为理想,在3

6d生长 中硫脲组的提升效果最优,叶绿素浓度整体提高了0.331。而在类胡萝卜素的测 定中,从施用药剂后开始研究组提升效果最优,而在3

6d的生长中硫脲组的促 进效果最优,类胡萝卜素浓度整体增加了0.04。在荧光参数的测定结果中,从 施用药剂后开始是精氨酸组提升效果最优,而在3

6的生长中研究组的促进效果 最优。因此从光合作用的整体测定中可以看出,施用研究组对小麦植株的光合 能力提升有较好的效果。
[0117]
综上所述,本发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硫脲和精氨酸相互协作,对小麦的抗 氧化酶系活性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有害物质的都有着抑制作用,可以明 显提高小麦的抗逆性,为盐碱地小麦的种植提供帮助。
[0118]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 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 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 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 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 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