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2: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车辆冷却系统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散热器是车辆中重要的部件,其通常设置在车辆的前端,与车辆的前端框架安装在一起,与车辆的主动进气格栅相配合以进行车辆的散热处理。
3.现有小型卡车的散热器一般是通过散热器上下的安装支座与安装支架连接,连接支架与车架连接的方式将散热器架设悬挂在车架上,但是由于散热器的体积相对较大,需要的安装支架较大,且整个散热器的重量较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颠簸,随着时间的推移,安装支架位置发生变化,散热器的重心易发生偏移,导致散热器易发生倾斜,影响散热器的使用效果以及使用寿命;且安装支架会占用发动机舱的使用空间,从而压缩发动机舱中其他部件的使用空间,不方便对发动机舱中的其他部件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以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辆发生颠簸导致散热器发生偏移的情况,同时降低安装支架的占用发动机舱空间的大小。
5.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主体、连接杆、与散热器主体底端连接的安装横梁,安装横梁与车架连接;沿散热器主体的进风方向,连接杆倾斜设置,其一端与散热器主体连接,另一端与车架连接,以支撑散热器。
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杆具有弹性,连接杆包括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以及与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处形成第一拐点。
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段包括与第一连接段连接的第一子连接段以及与车架连接的第二子连接段,第一子连接段与第二子连接段连接处形成与第一拐点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拐点。
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杆于第一连接点与散热器主体连接,于第二连接点与车架连接,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位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连线的下方。
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车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纵梁,各纵梁分别连接至安装横梁的一端,各纵梁分别通过连接杆与散热器主体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横梁具有与所述纵梁连接的连接端以及相对所述连接端凹陷的安装段,所述散热器主体的底端连接至所述安装段。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杆的一端与散热器主体的工作端面连接,另一端与纵梁的内侧连接。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杆与散热器主体的工作端面的连接处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能够在连接杆与散热器主体的工作端面之间形成第一缓冲区域;连接杆与纵梁内侧的连接处设有弹性件,弹性件能够在连接杆与纵梁的内侧之间形成第二缓冲区域。
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散热器主体与安装横梁的连接处设有弹性件,以使
散热器主体与安装横梁之间形成第三缓冲区域。
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还包括设有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的紧固件,散热器主体设有支脚,支脚设于安装横梁的上表面一侧,支脚具有第一通孔,安装横梁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将支脚固定于安装横梁,且第一紧固部与支脚的上表面连接,第二紧固部设于安装横梁的下表面一侧,支脚与安装横梁之间、安装横梁与第二紧固部之间设有弹性件。
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前述的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发生颠簸时,通过散热器主体安装在与车架连接的安装横梁上,能够降低散热器主体上下晃动的幅度,从而提高散热器主体的使用寿命;由于散热器主体的重量较大,当通过安装支架将散热器主体吊装在车架上时,散热器主体因自身重量的原因以及车辆颠簸的原因会在安装支架上发生偏移,且由于散热器主体的重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安装支架可能会发生弯折、断裂的情况,严重影响车辆使用的安全性,若通过加强安装支架的强度,在不改变材料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需要占用更大的空间,而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横梁的方式,安装横梁能够承载散热器主体,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不需要额外的框架结构,从而占用空间较小;沿散热器主体的进风方向,连接杆倾斜设置,从而能够避免散热器主体绕安装横梁转动,同时降低安装结构占用发动机舱的使用空间大小,节省发动机舱的使用空间,从而便于对发动机舱中的部件的维护。通过安装横梁以及倾斜设置的连接杆的方式便可将散热器主体安装在车架上,结构简单但可靠,从而能够有效的利用发动机舱的空间,便于发动机舱中的管路排布。
17.2、通过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处形成的第一拐点,连接杆具有弹性的方式,使得散热器主体绕安装横梁发生晃动时,第一拐点处的弯曲程度能够发生变化,从而连接杆发生弹性形变,避免由于车辆颠簸导致的散热器主体直接遭受冲击,避免散热器主体发生损坏,影响散热器主体散热效果的情况发生。通过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处形成的第一拐点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占用空间的大小。
18.3、通过连接杆于第一连接点与散热器主体连接,于第二连接点与车架连接,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位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连线的下方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连接杆占用过大的发动机舱的使用空间,从而能够方便对发动机舱中的其他部件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19.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2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连接杆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连接杆与工作端面之间设有弹性件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安装横梁具有安装段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散热器主体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安装横梁时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01

散热器主体;102

工作端面;103

支脚;
27.201

连接杆;202

第一连接段;203

第二连接段;204

第一子连接段;205

第二子连接段;206

第一拐点;207

第二拐点;
28.301

安装横梁;302

安装段;
29.401

纵梁;
30.501

紧固件;502

第一紧固部;503

第二紧固部;
31.601

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33.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34.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为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35.参见图1至图5,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主体101、连接杆201、与散热器主体101底端连接的安装横梁301,安装横梁301与车架连接,从而安装横梁301能够承载散热器主体101;气流能够穿过散热器主体101以带走散热器主体101的热量,沿散热器主体101的进风方向,连接杆201倾斜设置,其一端与散热器主体101连接,另一端与车架连接,以支撑散热器,从而降低散热器绕安装横梁301发生晃动,保证与散热器主体101连接的管路的稳定性,保证散热器主体101的散热效果。
36.连接杆201倾斜设置,安装横梁301、散热器主体101、车架、连接杆201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避免由于散热器主体101的重量过大,安装结构无法对散热器主体101起到稳定的固定作用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散热器主体101安装的稳定性。
37.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发生颠簸时,通过散热器主体101安装在与车架连接的安装横梁301上,能够降低散热器主体101上下晃动的幅度,从而提高散热器主体101的使用寿命;由于散热器主体101的重量较大,当通过安装支架将散热器主体101吊装在车架上时,散热器主体101因自身重量的原因以及车辆颠簸的原因会在安装支架上发生偏移,且由于散热器主体101的重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安装支架可能会发生弯折、断裂的情况,严重影响车辆使用的安全性,若通过加强安装支架的强度,在不改变材料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需要占用更大的空间,而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横梁301的方式,安装横梁301能够承载散热器主体101,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不需要额外的框架结构,从而占用发动机舱的空间较小;沿散热器主体101的进风方向,连接杆201倾斜设置,从而能够避免散热器主体101绕安装横梁301转动,同时降低安装结构占用发动机舱的使用空间大小,节省发动机舱的使用空间,从而便于对发动机舱中的部件的维护。通过安装横梁301以及倾斜设置的连接杆201的方式便可将散热器主体101安装在车架上,结构简单但可靠,从而能够有效的利用发动机舱的空间,便于发动机舱中的管路排布。
38.通过安装横梁301与连接杆201的方式将散热器主体101安装在车架上,结构简单,
易于装配,且安装结构较少,从而安装结构的重量较小,便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有助于降低油耗,节能减排;并且散热器主体101的底端与安装横梁301连接,安装横梁301能够承载散热器主体101,相对于将散热器主体101架设悬挂在安装横梁301上的方式,本技术在对散热器主体101进行固定时更加方便,降低了对散热器主体101进行吊装时的吊装要求,从而方便生产,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9.参见图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01具有弹性,连接杆201包括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02以及与车架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03,第一连接段202与第二连接段203连接处形成第一拐点206。
40.通过第一连接段202与第二连接段203连接处形成的第一拐点206,连接杆201具有弹性的方式,使得散热器主体101绕安装横梁301发生晃动时,第一拐点206处的弯曲程度能够发生变化,从而连接杆201发生弹性形变,避免由于车辆颠簸导致的散热器主体101直接遭受冲击,避免散热器主体101发生损坏,影响散热器主体101散热效果的情况发生。通过第一连接段202与第二连接段203连接处形成的第一拐点206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占用空间的大小。
41.参见图2,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段203包括与第一连接段202连接的第一子连接段204以及与车架连接的第二子连接段205,第一子连接段204与第二子连接段205连接处形成与第一拐点206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拐点207。
42.通过第一子连接段204与第二子连接段205连接处形成与第一拐点206弯曲方向相反的第二拐点207的方式,使得散热器围绕安装横梁301晃动时,连接杆201的第一拐点206与第二拐点207的弯曲程度能够发生变化,从而避免第一拐点206处发生较大的弯曲导致的连接杆201发生塑性变形,致使连接杆201对散热器主体101的支撑作用下降的情况发生。通过第一拐点206的弯曲方向与第二拐点207的方向相反的方式,能够提高连接杆201的弹性,从而为散热器主体101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同时连接杆201由于第一拐点206与第二拐点207的存在,使得连接杆201能够承担更大的载荷冲击,从而第一拐点206与第二拐点207能够提高连接杆201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弯折、损坏,能够有效的提高连接杆201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第一拐点206弯曲方向与第二拐点207的弯曲方向相反,从而能够保证连接杆201的结构强度,避免连接杆201的弯曲程度过大造成的结构强度下降的情况。
43.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01于第一连接点与散热器主体101连接,于第二连接点与车架连接,第一连接段202、第二连接段203位于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连线的下方,从而能够减小安装结构的占用空间,避免连接杆201占用过大的发动机舱的使用空间,从而能够方便对发动机舱中的其他部件进行维护,方便发动机舱中的管路排布。
44.参见图3、图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车架包括两个纵梁401,两个纵梁401相对设置,安装横梁301的一端与一个纵梁40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纵梁401连接,各纵梁401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201与散热器主体101连接。
45.通过安装横梁301与两个纵梁401连接,能够保证安装横梁301与车架的安装强度,从而保证散热器主体101安装的稳定性,避免散热器主体101的重量较大引起的散热器主体101安装的不稳定。
46.参见图4,安装横梁301具有与纵梁401连接的连接端以及相对连接端凹陷的安装
段302,散热器主体的底端连接至安装段302。通过安装横梁301设有安装段302的方式,提升了安装横梁301的结构强度,从而安装横梁301能够承载更大的散热器主体101重量。
47.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01的一端与散热器主体101的工作端面102连接,另一端与纵梁401的内侧连接,气流在散热器主体101上所穿过的面为散热器主体101的工作端面102。
48.通过连接杆201的一端与散热器主体101的工作端面102连接,另一端与纵梁401的内侧连接的连接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连接杆201占用的发动机舱的使用空间,从而发动机舱能够有更多的空间供管路排布以及对发动机舱进行检修、维修使用。
49.参见图1、图3,更进一步地,连接杆201与散热器主体101的工作端面102的连接处设有弹性件601,弹性件601能够在连接杆201与散热器主体101的工作端面102之间形成第一缓冲区域;连接杆201与纵梁401内侧的连接处设有弹性件601,弹性件601能够在连接杆201与纵梁401的内侧之间形成第二缓冲区域。
50.第一缓冲区域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降低散热器主体101绕安装横梁301的晃动幅度,从而降低散热器主体101中冷却液的波动,从而保证散热器主体101的散热效果。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中的弹性件601可为橡胶垫等弹性部件,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缓冲区域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降低纵梁401传递给连接杆201的振动强度,减小散热器主体101中的冷却液的波动,从而保证散热器主体101的散热效果。
51.参见图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散热器主体101与安装横梁301的连接处设有弹性件601,以使散热器主体101与安装横梁301之间形成第三缓冲区域。车辆散热器安装结构还包括设有第一紧固部502和第二紧固部503的紧固件501,散热器主体101设有支脚103,支脚103设于安装横梁301的上表面一侧,支脚103具有第一通孔,安装横梁301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紧固件501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将支脚103固定于安装横梁301,且第一紧固部502与支脚103的上表面连接,第二紧固部503设于安装横梁301的下表面一侧,支脚103与安装横梁301之间、安装横梁301与第二紧固部503之间设有弹性件601,即沿紧固件501的轴线方向,第一紧固部502、支脚103、弹性件601、安装横梁301、弹性件601、第二紧固部503依次设置。
52.散热器主体101上下晃动时,支脚103与安装横梁301之间的弹性件601、安装横梁301与第二紧固部503之间的弹性件601能够有效的降低散热器主体101的上下晃动幅度,减小散热器主体101中的冷却液的波动,从而保证散热器主体101的散热效果;同时避免散热器主体101上下晃动时与安装横梁301发生磕碰的情况。通过设置的第一紧固部502与第二紧固部503,紧固件501能够通过支脚103将散热器主体101固定在安装横梁301上,避免散热器主体101上下晃动,同时,紧固件501能够在散热器主体101绕安装横梁301晃动时,阻止散热器主体101绕安装横梁301晃动,起到辅助连接杆201固定散热器主体101的作用;支脚103与安装横梁301之间的弹性件601、安装横梁301与第二紧固部503之间的弹性件601能够降低散热器主体101绕安装横梁301晃动时的晃动幅度,从而支脚103与安装横梁301之间的弹性件601、安装横梁301与第二紧固部503之间的弹性件601能够起到辅助紧固件501、连接杆201固定散热器主体101的作用。当然,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弹性件601还可以设于第一紧固部502与支脚103之间以及设于支脚103与安装横梁301之间,从而设于第一紧固部502与支脚103之间以及设于支脚103与安装横梁301之间的弹性件601同样
能够起到减小散热器主体101上下晃动幅度,辅助紧固件501、连接杆201固定散热器主体101的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53.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4.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