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2: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


背景技术:

2.滤波器,顾名思义,是对波进行过滤的器件,信号处理中的带阻滤波器是指能通过大多数频率分量、但将某些范围的频率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的滤波器,与带通滤波器的概念相对,带通滤波器是指能通过某一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分量、但将其他范围的频率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的滤波器。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910844875.2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电磁耦合多模谐振器的多频带阻滤波器,包括接地板、介质基板和谐振器,所述谐振器包括输入馈线、输出馈线、一字型微带线、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枝节群,所述枝节群包括第一耦合微带枝节、第二耦合微带枝节、第三耦合微带枝节、第四耦合微带枝节、第五耦合微带枝节、第六耦合微带枝节、第一传输微带枝节、第二传输微带枝节、以及至少两个开路微带枝节,不仅结构紧凑、阻带衰减特性良好,同时还具备陡峭的过渡带滚降斜率、阻带工作频率位置易于调节的特点,该装置存在不能灵活调节阻带的强度,且安装效果不够稳固等问题。
4.因此,提出一种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pcb传输板,所述pcb传输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耦合方块,所述pcb传输板的内腔中部设置有匹配及支撑介质,所述pcb传输板的内腔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中部插设有调谐杆,所述调谐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匹配及支撑介质的中部开设有匹配及支撑介质孔,每两个所述匹配及支撑介质孔的中部开设有过孔,所述过孔的中部设置有探针,所述匹配及支撑介质孔的底部开设有卡孔,所述pcb传输板的内腔左侧开设有电阻箱,所述电阻箱的顶部插设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电阻箱的中部设置有带阻滤波器,所述带阻滤波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电阻箱的内腔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电阻箱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箱体左右两侧壁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凹槽,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螺纹凹槽的中部插设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远离箱体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螺母。
8.优选的,所述耦合方块的数量若干,所述耦合方块均匀分布在pcb传输板的顶部,所述匹配及支撑介质设置在pcb传输板的顶部,所述卡孔的数量与调谐杆的数量相对应,所
述卡孔的位置与调谐杆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调谐杆贯穿匹配及支撑介质孔的中部并延伸至卡孔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匹配及支撑介质孔的数量为五个,所述过孔的数量为为四个,所述探针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探针设置在过孔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pcb传输板的右侧与箱体右侧的连接螺杆相连接,所述pcb传输板的左侧与第三连接块的右侧相连接,所述箱体左侧的连接螺杆与第二连接块相连接。
11.优选的,左侧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左侧壁体与第二连接块的壁体相贴合,侧所述右第一连接块的右侧壁体与第三连接块的左侧壁体相贴合,所述第一螺杆贯穿带阻滤波器的总部,所述第一螺杆与带阻滤波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母设置在顶盖的顶部。
12.优选的,所述第三螺杆贯穿底板并延伸至螺纹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三螺杆与螺纹凹槽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杆贯穿底板的壁体,所述第二螺母设置在底板的底部。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通过设置的pcb传输板与耦合方块、匹配及支撑介质螺纹孔、调谐杆、紧固螺母、匹配及支撑介质孔、过孔、探针、卡孔的配合,可以实现带通滤波器的作用,使特定频段的波通过,实现对其他频率的波减到极低水平。
16.2、该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通过设置的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杆、带阻滤波器、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三连接块、连接螺杆、电阻箱的配合,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螺母进而调整带阻滤波器的位置,进而调整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第三连接块的接触面积,进而调整带阻滤波器与之后组成的带通滤波器的连接强弱,进而实现混合带阻滤波器的性能,实现两者的混合,同时不影响单独使用,提高便捷性。
17.3、该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通过设置的螺纹凹槽与底板、第二螺杆、第三螺杆、第二螺母的配合,可以增加箱体的稳定效果,同时方便安装,提高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立体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立体图。
21.图中:1、pcb传输板;2、耦合方块;3、匹配及支撑介质;4、螺纹孔;5、调谐杆;6、紧固螺母;7、匹配及支撑介质孔;8、过孔;9、探针;10、卡孔;11、电阻箱;12、第一螺杆;13、第一螺母;14、带阻滤波器;15、第一连接块;16、第二连接块;17、第三连接块;18、连接螺杆;19、箱体;20、顶盖;21、螺纹凹槽;22、第二螺杆;23、底板;24、第三螺杆;25、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

3所示,一种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包括箱体19,箱体19左侧的连接螺杆18与第二连接块16相连接,箱体19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0,箱体19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pcb传
输板1,pcb传输板1的右侧与箱体19右侧的连接螺杆18相连接,pcb传输板1的左侧与第三连接块17的右侧相连接,pcb传输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耦合方块2,耦合方块2的数量若干,耦合方块2均匀分布在pcb传输板1的顶部,pcb传输板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匹配及支撑介质3,匹配及支撑介质3设置在pcb传输板1的顶部,pcb传输板1的内腔顶部开设有螺纹孔4,螺纹孔4的中部插设有调谐杆5,调谐杆5贯穿匹配及支撑介质孔7的中部并延伸至卡孔10的内部,调谐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紧固螺母6,匹配及支撑介质3的中部开设有匹配及支撑介质孔7,匹配及支撑介质孔7的数量为五个,每两个匹配及支撑介质孔7的中部开设有过孔8,过孔8的数量为为四个,过孔8的中部设置有探针9,探针9的数量为四个,探针9设置在过孔8的内部,匹配及支撑介质孔7的底部开设有卡孔10,卡孔10的数量与调谐杆5的数量相对应,卡孔10的位置与调谐杆5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设置的pcb传输板1与耦合方块2、匹配及支撑介质3螺纹孔4、调谐杆5、紧固螺母6、匹配及支撑介质孔7、过孔8、探针9、卡孔10的配合,可以实现带通滤波器的作用,使特定频段的波通过,实现对其他频率的波减到极低水平,pcb传输板1的内腔左侧开设有电阻箱11,电阻箱11的顶部插设有第一螺杆12,第一螺杆12贯穿带阻滤波器14的总部,第一螺杆12与带阻滤波器14螺纹连接,第一螺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13,第一螺母13设置在顶盖20的顶部,电阻箱11的中部设置有带阻滤波器14,带阻滤波器14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5,左侧第一连接块15的左侧壁体与第二连接块16的壁体相贴合,侧右第一连接块15的右侧壁体与第三连接块17的左侧壁体相贴合,电阻箱11的内腔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6,电阻箱11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块17,箱体19左右两侧壁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18,通过设置的第一螺母13与第一螺杆12、带阻滤波器14、第一连接块15、第二连接块16、第三连接块17、连接螺杆18、电阻箱11的配合,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螺母13进而调整带阻滤波器14的位置,进而调整第一连接块15与第二连接块16、第三连接块17的接触面积,进而调整带阻滤波器14与之后组成的带通滤波器的连接强弱,进而实现混合带阻滤波器的性能,实现两者的混合,同时不影响单独使用,提高便捷性,箱体19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凹槽21,箱体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22,第二螺杆22贯穿底板23的壁体,箱体19的底部设置有底板23,螺纹凹槽21的中部插设有第三螺杆24,第三螺杆24贯穿底板23并延伸至螺纹凹槽21的内部,第三螺杆24与螺纹凹槽21螺纹连接,第二螺杆22远离箱体19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螺母25,第二螺母25设置在底板23的底部,通过设置的螺纹凹槽21与底板23、第二螺杆22、第三螺杆24、第二螺母25的配合,可以增加箱体19的稳定效果,同时方便安装,提高固定强度。
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混合结构带阻滤波器,使用时,只需将连接螺杆18相连,电频率通过连接螺杆18与第二连接块16穿过第一连接块15与带阻滤波器14,对其他波进行削弱,然后通过第三连接块17传输给pcb传输板1,通过pcb传输板1的与匹配及支撑介质3、耦合方块2、调谐杆5、匹配及支撑介质孔7、探针9、卡孔10、过孔8的配合,实现滤波器的作用,当需要调整带阻效果时,只需转动第一螺母13,使带阻滤波器14上下移动,即可完成,安装箱体19时,将螺纹凹槽21与底板23顶部的小孔相对齐,然后将第二螺杆22贯穿底板23,即可将第三螺杆24从底板23的底部贯穿底板23的小孔并延伸至螺纹凹槽21的内部,然后进行固定,同时将第二螺母25套设在第二螺杆22的底端可以再次进行固定,增强固定效果。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