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气设备单元的连结结构以及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2: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例如端子台或断路器、电路保护器、继电器、继电器插口、电源等电气设备单元进行相互连结起来的连结结构,详细而言,涉及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2.作为将端子台相互连结起来的连结结构,以往所利用的是:使用螺丝和螺母进行连结的螺丝紧固方式、以及将凸部压入于凹部进行连结的压入方式。对于螺丝紧固方式,如日本特开2005

340142号公报所示,准备出插通于在端子台形成的贯通孔的螺丝,并排设置多个端子台而将螺丝插通于各端子台的各贯通孔,而且将螺母安装于螺丝的前端来进行紧固,由此将各端子台相互连结起来(参照所述公报的图13以及[0007]段)。另外,在压入方式中,如所述公报所示,在端子台的一侧设置凸部,在另一侧设置凹部,并排设置多个端子台,将一方的端子台的凸部压入于与之邻接的另一方端子台的凹部,由此将各端子台相互连结起来(参照所述公报的图14以及[0008]段)。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340142号公报(参照[0007]、[0008]段、图13、图14)
[0006]
然而,在基于所述螺丝紧固方式进行的连结结构中,当端子台的极数增减时,与之相对应地所使用的螺丝的长度就会变化。因此,必须要每次都准备与端子台的极数相对应的长度的螺丝。一旦想要预先预留出与极数相对应的螺丝的库存,就会出产生管理成本,导致成本提升。另外,在基于所述压入方式进行的连结结构中,为了将凸部完全压入于凹部,一般需要专用的夹具或装置、工具。此外,在压入方式中,一旦将凸部临时压入到了凹部时,就会难以分离开各端子台,因此,难以进行连结后的端子台的重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是鉴于这种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容易地进行连结后的重组的电气设备单元的连结结构。
[0008]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用于将电气设备单元相互连结起来的连结结构中,电气设备单元具有壁部,该壁部的一方的壁面具有卡合部,且另一方的壁面具有与卡合部相对应的被卡合部,通过一方的电气设备单元的被卡合部允许另一方的电气设备单元的卡合部进入以及旋转,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
[0009]
在本发明中,当将电气设备单元相互连结起来之时,一方的电气设备单元中的壁部的一方的壁面的卡合部进入于另一方的电气设备单元中的壁部的另一方的壁面的被卡合部,并进行旋转。据此,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各电气设备单元被相互连结起来。
[0010]
根据本发明,为了将电气设备单元相互连结起来,仅仅通过使一方的电气设备单元的卡合部进入另一方的电气设备单元的被卡合部并使一方的电气设备单元的卡合部相对于另一方的电气设备单元的被卡合部旋转即可,因此,不需要用于连结的螺丝或专用的
夹具等,从而能够降低成本。此外,不需要进行螺母的紧固作业或压入作业,就能够简单地组装电气设备,分离开也变得容易,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各电气设备单元的重组。
[0011]
在本发明中,电气设备单元具有通过卡合部的旋转的中心的贯通孔。
[0012]
在本发明中,电气设备单元具有支轴部,该支轴部形成有以卡合部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筒面。
[0013]
在本发明中,支轴部的圆筒面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在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时用于对该圆筒面的周向位置进行引导。
[0014]
在本发明中,具备轴向移动限制机构和旋转移动限制机构,轴向移动限制机构在电气设备单元被连结起来后限制电气设备单元向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相互分离开的那一侧进行轴向移动,旋转移动限制机构在电气设备单元被连结起来后限制电气设备单元向卡合部相对于被卡合部进行反转的那一侧进行旋转移动。
[0015]
在本发明中,旋转移动限制机构由干涉部和被干涉部构成,干涉部设置在卡合部或者被卡合部的任意一方侧,被干涉部设置在卡合部或者被卡合部的任意另一方侧,且在卡合部反转时与干涉部发生干涉。
[0016]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设备是通过所述连结结构将多个电气设备单元连结起来而构成的。
[0017]
发明效果
[0018]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设备单元的连结结构,具有:能够降低成本、且能够容易地进行连结后的重组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连结结构而被连结起来的电气设备的端子台的一例(极数:5p)的整体立体图。
[0020]
图2是所述端子台(图1)的主视图。
[0021]
图3是所述端子台(图2)的分解组装图,虽然示出了构成端子台的带端子端块、端子台块(电气设备单元)以及不带端子端块,但为了便于图示而示出了极数减少为3p的例子。
[0022]
图4是图3的ⅳ向视图,相当于所述端子台(图1)的俯视图。
[0023]
图5是图3的v向视图,相当于所述端子台(图1)的仰视图。
[0024]
图6是图3的
ⅵ‑ⅵ
线向视图,且是所述端子台块(图3)的左视图。
[0025]
图7是图3的
ⅶ‑ⅶ
线向视图,且是所述端子台块(图3)的右视图。
[0026]
图8是图3的
ⅷ‑ⅷ
线向视图,且是所述带端子端块(图3)的右视图。
[0027]
图9是图3的ix

ix线向视图,且是所述不带端子端块(图3)的左视图。
[0028]
图10是图3的x向视图,且是所述带端子端块(图3)的左视图。
[0029]
图11是图3的xi向视图,且是所述不带端子端块(图3)的右视图。
[0030]
图12是用于按时序说明将所述端子台块(图3)相互连结起来来组装所述端子台(图1)之时的连结方法的图,用点划线来表示具有卡合钩的端子台块,用实线来表示具有卡合孔的端子台块。
[0031]
图13是用于按时序说明将所述端子台块(图3)相互连结起来来组装所述端子台
(图1)之时的连结方法的图,用点划线来表示具有卡合钩的端子台块,用实线来表示具有卡合孔的端子台块。
[0032]
图14是用于按时序说明将所述端子台块(图3)相互连结起来来组装所述端子台(图1)之时的连结方法的图,用点划线来表示具有卡合钩的端子台块,用实线来表示具有卡合孔的端子台块。
[0033]
图15是用于按时序说明分离所述端子台(图1)之时的分离方法的图,用点划线来表示具有卡合钩的端子台块,用实线来表示具有卡合孔的端子台块。
[0034]
图16是用于按时序说明分离所述端子台(图1)之时的分离方法的图,用点划线来表示具有卡合钩的端子台块,用实线来表示具有卡合孔的端子台块。
[0035]
图17是用于按时序说明分离所述端子台(图1)之时的分离方法的图,用点划线来表示具有卡合钩的端子台块,用实线来表示具有卡合孔的端子台块。
[0036]
图18是用于说明使用长条的销来组装所述端子台(图1)之时的步骤的图,是从带端子端块那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0037]
图19是用于说明使用长条的销来组装所述端子台(图1)之时的步骤的图,是从不带端子端块那一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0038]
图20是表示缩窄了图19中相邻接的各块之间的间隔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40]
图1至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气设备单元的连结结构的图,图1~图11是用于说明电气设备单元的构成的图,图12~图20是用于说明将电气设备单元相互地连结/分离之时的步骤的图。在此,作为电气设备,以端子台为例。另外,作为端子台,以螺丝式端子台为例。
[004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端子台(电气设备)1具备:配置在附图中左端的带端子端块2、配置在附图中右端的不带端子端块3、配置在它们之间的4个端子台块(电气设备单元)4。这些块2、3、4均由绝缘性树脂形成,带端子端块2以及端子台块4分别具有结线用的螺丝n。图1以及图2中,示出了端子台1的极数为5p的例子。
[0042]
使用图3至图11来说明构成端子台1的端子台块4、带端子端块2以及不带端子端块3的详细情况。这些图中,为了便于图示,示出了:使端子台块4的个数为2个,端子台1的极数减少到3p的例子。
[0043]
如图3(主视图)、图4(俯视图)以及图5(仰视图)所示,端子台块4具有:基部40、以及从基部40向上方延伸的壁部41。在各图中,虽然表示了2个端子台块4,但由于这些端子台块均具有同样的结构,因此,关于端子台块4的说明完全适用于双方的端子台块4。
[0044]
如图6(图3的
ⅵ‑ⅵ
线向视图)、图3至图5所示,在壁部41的一方的壁面41a设置有:从壁面41a突出的3个卡合钩(卡合部)42。各卡合钩42分别由沿着与壁面41a正交的方向(以下根据需要而称之为“轴向”)延伸的轴部42a、以及从轴部42a的前端朝向壁面41a的周缘部而向与壁面41a平行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42b构成,形成为正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各弯曲部42b在该例子中形成为:侧面观察时呈大致梯形(参照图6)。壁面41a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朝向与壁面41a正交的方向(轴向)突出的支轴部43。支轴部43的外周面由占据外周面的
大部分的圆筒面43a、以及探出部(引导部)43b构成,其中,该探出部43b形成在外周面的一部分,且从圆筒面43a的下部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探出成扇形。支轴部43具有贯通孔43c,贯通孔43c供支轴部43通过且贯通整个端子台块4。贯通孔43c的中心与支轴部43的轴心相一致。如图6所示,卡合钩42在壁面41a上沿着从支轴部43的轴心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方向(亦即呈放射状)来配设。在该例子中,配置在上侧的卡合钩42相对于配置在下侧的2个卡合钩42而言,从支轴部43的轴心起算的距离不相同,但是,各卡合钩42在周向上以大致120
°
间隔而均匀地配置。另外,也可以不一定是均匀间隔。另外,在描画出通过支轴部43的轴心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c1时,在该例子中,上侧的卡合钩42未配置在中心线c1上,而是配置在将支轴部43的轴心作为旋转中心而逆时针旋转了少许的位置。
[0045]
如图7(图3的
ⅶ‑ⅶ
线向视图)所示,在壁部41的另一方的壁面41b形成有:大小能够供支轴部43嵌合的嵌合孔45,嵌合孔45与贯通孔43c同心配置。嵌合孔45的内周面具有与支轴部43的圆筒面43a实质上相同的直径,支轴部43的圆筒面43a能够沿着嵌合孔45的内周面而在周向上滑动。嵌合孔45具有:从其内周面的下部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探出成扇形的探出孔部45a。探出孔部45a虽然与支轴部43的探出部43b相对应,但其周向的长度比探出部43b稍微长一点儿。即,嵌合孔45以及探出孔部45a相对于支轴部43的横截面形状而言,除了探出孔部45a的周向长度稍微长一点儿之外,具有互补形状。所以,在将端子台块4彼此连结起来之时,为了使一方的端子台块4的支轴部43与另一方的端子台块4的嵌合孔45嵌合,需要使得支轴部43的探出部43b的位置与嵌合孔45的探出孔部45a的位置对齐,其意思就是:支轴部43的探出部43b作为对支轴部43的圆筒面43a的周向位置进行引导的引导部而发挥作用。另外,通过探出孔部45a的周向长度比探出部43b的周向长度稍微长一点儿,支轴部43在与嵌合孔45嵌合之后,能够围绕支轴部43的轴心(亦即贯通孔43c的中心)而稍微旋转一点儿。
[0046]
另外,在壁面41b设置有:分别与壁面41a侧的各卡合钩42相对应的、且与所对应的各卡合钩42合作而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连结结构的3个卡合孔(被卡合部)44。各卡合孔44形成为横截面呈大致矩形状,并且分别配置在夹着壁部41而与各卡合钩42相对的位置。各卡合孔44虽然具有能够供所对应的各卡合钩42进入(亦即,允许进入)的大小,但形成为在周向上宽度比各卡合钩42的周向的宽度宽。在各卡合孔44的半径方向外侧的角部,设置有限制板部(轴向移动限制机构)44a,此处的角部亦是配置在以贯通孔43c的中心为旋转中心而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角较大的这一方的角部。各限制板部44a的厚度虽然实质上与所对应的各卡合钩42的弯曲部42b与壁面41a之间的间隙相等,但比该间隙稍微大一点儿。根据该构成,在各卡合钩42进入到所对应的各卡合孔44之后(此时,支轴部43也与嵌合孔45嵌合),围绕支轴部43的轴心进行旋转时,能够沿着周向在各卡合孔44内移动(亦即,各卡合孔44允许所对应的卡合钩42旋转),此外,在沿着周向移动时,通过各限制板部44a在轴向上没有缝隙地嵌合于各卡合钩42的弯曲部42b与壁面41a之间的间隙,使得各卡合钩42与卡合孔44卡合。此时,连结后的各端子台块4无法在轴向上朝向相互离开(亦即分离)的那一侧移动,并且也不会产生轴向上的摇晃。其意思就是:限制板部44a作为限制卡合钩42以及卡合孔44朝向相互离开的那一侧进行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限制机构而发挥作用。另外,支轴部43在嵌合孔45内围绕轴心(亦即贯通孔43c的中心)进行旋转时,各卡合钩42围绕贯通孔43c的中心进行旋转,所以,贯通孔43c的中心与各卡合钩42的旋转中心相一致。另外,端子台块4的贯
通孔43c在轴向上与后面叙述的带端子端块2的贯通孔21a(图8、图10)以及不带端子端块3的贯通孔31a(图9、图11)排成一列,在图1、图3至图5中用符号cl来表示这些贯通孔的中心线。
[0047]
如图6所示,在壁面41a的下部设置有:在支轴部43的下方且在下侧的各卡止钩42之间以圆弧状延伸、并从壁面41a沿轴向突出的圆弧状壁部46。圆弧状壁部46为薄壁的壁状部件,其内外周面配设成与支轴部43的轴心同心。在圆弧状壁部46的一端(附图中左端)形成有向内周侧鼓出的鼓出部46a,在其附近形成有:向外周侧突出的凸部(干涉部)46b。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壁面41b的下部设置有:在嵌合孔45的下方且在下侧的各卡合孔44之间以圆弧状延伸、并从壁面41b沿轴向突出的圆弧状壁部47。圆弧状壁部47为薄壁的壁状部件,其内外周面配设成与嵌合孔45的中心同心。在圆弧状壁部47的外周面的一端(附图中右端)形成有:与壁面41a的鼓出部46a相对应的凹部47a。另外,在圆弧状壁部47的下方,隔着圆弧状的间隙e而设置有操作部48。间隙e具有:能够供壁面41a的圆弧状壁部46滑动自如地嵌合的大小。在操作部48的一端侧(附图中右端侧)形成有:与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相对应的凹部(被干涉部)48a,在另一端侧(附图中左端侧)设置有:供人的手指按压进行操作的按压部48b,操作部48借助连结部48c而与基部40连结(另外,图6中,从壁面41a侧能够看到壁面41b侧的操作部48)。在将端子台块4相互连结起来的状态下,一方的端子台块4的壁面41a侧的圆弧状壁部46与另一方的端子台块4的壁面41b侧的间隙e嵌合,此时,圆弧状壁部46的鼓出部46a与圆弧状壁部47的凹部47a卡合,而且,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与操作部48的凹部48a卡合。在该状态下,圆弧状壁部46在间隙e内在旋转方向上被锁定,围绕支轴部43的轴心的旋转移动被限制。其意思就是:凸部46b以及凹部48a作为旋转移动限制机构而发挥作用,该旋转移动限制机构限制:卡合钩42朝向卡合钩42与卡合孔44卡合的卡合状态被解除的那一侧(亦即,卡合钩42进行反转的那一侧)进行旋转移动。
[0048]
如图3(主视图)、图4(俯视图)以及图5(仰视图)所示,带端子端块2具有:基部20、以及从基部20朝向上方延伸的壁部21。在基部20形成有:供用于安装在控制盘等上的安装螺丝插入的缺口20a。
[0049]
如图10(图3的x向视图)所示,在壁部21的一方的壁面21a没有设置卡止钩或支轴部,但形成有供带端子端块2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1a。如图8(图3的
ⅷ‑ⅷ
线向视图)所示,在壁部21的另一方的壁面21b形成有嵌合孔25。嵌合孔25具有与端子台块4的嵌合孔45同样的构成,配置成与贯通孔21a同心,并具有与支轴部43的圆筒面43a实质上相同的内径。嵌合孔25具有: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探出为扇形的探出孔部25a,探出孔部25a的周向的长度比支轴部43的探出部43b稍微长一些。
[0050]
另外,在壁面21b设置有3个卡合孔24。各卡合孔24具有与端子台块4的各卡合孔44同样的构成,且横截面形成为大致矩形状,虽然具有能够供各端子台块4所对应的各卡合钩42进入的大小,但形成为在周向上宽度比各卡合钩42的周向的宽度宽。在各卡合孔24的半径方向外侧的角部,设置有限制板部24a。通过该限制板24a,在各卡合钩42进入到所对应的各卡合孔24之后(此时,支轴部43也与嵌合孔25嵌合),在围绕支轴部43的轴心进行旋转时,能够在各卡合孔24内沿着周向移动,此外,在沿着周向移动时,通过各限制板24a在轴向上没有缝隙地嵌合于各卡合钩42的弯曲部42b与壁面41a之间的间隙,使得各卡合钩42与卡合孔24卡合。此时,连结后的带端子端块2以及端子台块4无法在轴向上朝向相互离开(分离)
的那一侧移动,并且也不会产生轴向上的摇晃。另外,支轴部43在嵌合孔25内围绕贯通孔21a的中心进行旋转时,各卡合钩42围绕贯通孔21a的中心进行旋转,贯通孔21a的中心与各卡合钩42的旋转中心相一致。
[0051]
在壁面21b的下部设置有:在嵌合孔25的下方以圆弧状延伸、且从壁面21b沿轴向突出的圆弧状壁部27。圆弧状壁部27具有与端子台块4的圆弧状壁部47同样的构成,为薄壁的壁状部件,其内外周面配设成与嵌合孔25的中心同心。在圆弧状壁部27的外周面的一端(附图中右端)形成有:与端子台块4侧的圆弧状壁部46的鼓出部46a相对应的凹部27a。在圆弧状壁部27的下方,隔着间隙e而设置有弹性板部28。间隙e具有:能够供端子台块4的圆弧状壁部46滑动自如地嵌合的大小。弹性板部28具有与端子台块4的操作部48类似的构成,在一端侧(附图中右端侧)形成有:与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相对应的凹部28a,虽然另一端(附图中左端)借助连结部28c而被弹性支撑于基部20,但在另一端侧(附图中左端侧)没有设置:供人的手指按压进行按压操作的按压部。另外,也可以设置成能够供人进行按压操作的结构。在将端子台块4连结于带端子端块2的状态下,端子台块4的壁面41a侧的圆弧状壁部46与带端子端块2的壁面21b侧的间隙e嵌合,此时,圆弧状壁部46的鼓出部46a与圆弧状壁部27的凹部27a卡合,而且,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与弹性板部28的凹部28a卡合。在该状态下,圆弧状壁部46在间隙e内在旋转方向上被锁定,围绕支轴部43的轴心的旋转移动被限制。
[0052]
如图3(主视图)、图4(俯视图)以及图5(仰视图)所示,不带端子端块3具有:基部30、以及从基部30朝向上方延伸的壁部31。在基部30形成有:供用于安装在控制盘等上的安装螺丝插入的缺口30a。
[0053]
如图9(图3的ix向视图)所示,在壁部31的一方的壁面31a设置有:从壁面31a突出的3个卡合钩32。各卡合钩32具有与端子台块4的各卡合钩42同样的构成,分别由沿着轴向延伸的轴部32a、以及从轴部32a的前端朝向壁面31a的周缘部而向与壁面31a平行的方向弯曲的弯曲部32b构成,并形成为正面观察时呈大致l字状。在壁面31a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沿轴向突出的支轴部33。支轴部33具有与端子台块4的支轴部43同样的构成,其外周面由占据该外周面的大部分的圆筒面33a、以及探出部33b构成,其中,探出部33b形成在外周面的一部分,且从圆筒面33a的下部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探出成扇形。支轴部33具有贯通孔31a,贯通孔31a供支轴部33通过且贯通整个端子台块3。贯通孔31a的中心与支轴部33的轴心相一致。另外,在壁面31a的下部设置有:具有与端子台块4的圆弧状壁部46同样的构成的圆弧状壁部36。在圆弧状壁部36的一端形成有鼓出部36a,在其附近形成有凸部36b。如图11(图3的xi向视图)所示,在壁部31的另一方的壁面31b没有设置卡止钩或支轴部,但形成有供不带端子端块3在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1a。
[0054]
接下来,使用图12至图20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图12至图17示出了将端子台块4彼此连结/分离之时的步骤,图18至图20示出了连结带端子端块2、端子台块4以及不带端子端块3之时的步骤。另外,在图12至图17中,为了便于说明,用符号4、4’来表示所连结的2个端子台块。另外,在图12至图17中,示出了:在将一方的端子台块4的壁面41b配置在纸面近前侧的状态下(参照实线),从壁面41b侧观察与之相连结的另一方的端子台块4’时的各卡合钩42、支轴部43、圆弧状壁部46的位置(参照点划线)。
[0055]
在连结端子台块4、4’之时,如图12所示,在使另一方的端子台块(点划线)4’相对
于一方的端子台块4(实线)而沿着附图中逆时针方向稍微旋转一点儿的状态下,使端子台块4、4’从轴向相互接近。于是,端子台块4’的壁面41a侧的支轴部43、探出部43b分别嵌合于端子台块4的壁面41b侧的嵌合孔45、探出孔部45a,端子台块4’的各卡合钩42进入到端子台块4的对应的各卡合孔44内,而且,端子台块4’的圆弧状壁部46进入到端子台块4的圆弧状的间隙e内。
[0056]
此时,探出部43b在相对于探出孔部45a在附图中左侧形成出缝隙的状态下,嵌合于探出孔部45a内,各卡合钩42进入到在各卡合孔44内未形成限制板部44a的那一侧(亦即,限制板部44a的附图中左侧)。另外,圆弧状壁部46的鼓出部46a不与圆弧状壁部47的凹部47a卡合,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不与操作部48的凹部48a卡合。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各端子台块4、4’虽然在轴向上没有缝隙地接触而合体,但一旦朝向在轴向上离开的方向进行移动,就会彼此脱离而处于分离的状态,两端子台块4、4处于临时组装状态。
[0057]
另外,在使端子台块4、4’相互接近之时,在端子台块4’的旋转角过大、或者相反而过小的情况下,探出部43b无法进入到探出孔部45a内,无法使各端子台块4、4’接近。所以,可以说,探出部43b作为引导部而发挥作用,探出部43b通过与探出孔部45a配合,对连结时的支轴部43的圆筒面43a的周向位置进行引导,亦即、将端子台块4’相对于端子台块4而引导到适当的旋转位置的功能。
[0058]
从图12所示的状态开始,使端子台块4’相对于端子台块4而沿着附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经过图13的状态而转移到图14的状态。在图13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支轴部43在嵌合孔45内沿着附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探出部43b在探出孔部45a内,朝向附图中左侧移动,探出部43b相对于探出孔部45a而在附图中右侧形成出缝隙。各卡合钩42在各卡合孔44内沿着附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到限制板部44a的位置。此时,各限制板部44a进入到各卡合钩42的各弯曲部42b与壁面41a之间。另外,虽然圆弧状壁部46的鼓出部46a处于与圆弧状壁部47的凹部47a大致卡合的状态,但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不与操作部48的凹部48a卡合,将操作部48的附图中右端向下方按压,操作部48的附图中右端就会向下方挠曲而进行弹性变形。
[0059]
在图14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从图13所示的状态开始,端子台块4’沿着附图中顺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少许,此时,各卡合钩42在各卡合孔44内沿着附图中顺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抵接于各卡合孔44内的侧壁。另外,圆弧状壁部46的鼓出部46a与圆弧状壁部47的凹部47a完全卡合。此外,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越过操作部48的附图中右端,其结果,操作部48返回到弹性变形前的状态,凸部46b与操作部48的凹部48a完全卡合。
[0060]
这样,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各限制板部44a卡合于各卡合钩42的各弯曲部42b与壁面41a之间,各卡合钩42不会从各卡合孔44内沿着轴向脱落,端子台块4’处于相对于端子台块4在轴向上被锁定的状态。另外,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与操作部48的凹部48a卡合,因此,圆弧状壁部46无法沿着附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端子台块4’处于相对于端子台块4在旋转方向上被锁定的状态。所以,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处于两端子台块4、4’的连结亦即组装完成的状态。另外,在图14中,圆弧状壁部46的鼓出部46a与圆弧状壁部47的凹部47a卡合,据此,能够防止旋转方向上的摇晃。
[0061]
接下来,在使端子台块4、4’分离之时,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按压操作部48的按压部48b。于是,操作部48围绕连结部48c而沿着附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部48的附图中右
端向下方移动。从该状态开始,使端子台块4’相对于端子台块4沿着附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据此,如图16所示,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转移到:马上就要越过操作部48的附图中右端之前的位置。另外,图15示出了下述的状态:即便在不按压按压部48b的状态下想要使端子台块4’相对于端子台块4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端子台块4’也会因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与操作部48的凹部48a干涉而不进行旋转的状态。
[0062]
从图16的状态,使端子台块4’沿着附图中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转移到图17所示的状态。在图17中,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越过操作部48的附图中右端,凸部46b从操作部48的凹部48a脱离,而且圆弧状壁部46的鼓出部46a从圆弧状壁部47的凹部47a脱离。另外,各卡合钩42离开各限制板部44a,在各卡合孔44内向附图中左侧移动,而且,支轴部43在嵌合孔45内沿着附图中逆时针方向移动,探出部43b在探出孔部45a内向附图中右侧移动,探出部43b在探出孔部45a内在附图中左侧形成有缝隙。在该状态下,当使各端子台块4、4’朝向相互离开的那一侧沿着轴向移动时,能够使各端子台块4、4’分离。
[0063]
在图12至图17中,虽然说明了将端子台块4、4’相互地连结/分离的情况,但在将带端子端块2相对于端子台块4进行连结/分离的情况下、在将不带端子端块3相对于端子台块4’进行连结/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同样的步骤来进行。虽然在带端子端块2的弹性板部28上未设置与操作部48的按压部48b相当的部分,但在连结之后使带端子端块2和端子台块4分离之时,一旦使两块2、4向分离侧旋转,带端子端块2的弹性板部28就会从端子台块4的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接受按压力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圆弧状壁部46的凸部46b从弹性板部28的凹部28a脱离。另外,带端子端块2的弹性板部28也可以具有:能够供人进行按压操作的结构。
[0064]
接下来,使用图18至图20来说明端子台1的极数较多的情况下的连结方法。
[0065]
在此,示出了:将4个端子台块4连结于带端子端块2与不带端子端块3之间的情况下的例子。
[0066]
首先,准备长条的销pn。销pn为长条的圆棒,具有:比带端子端块2的贯通孔21a、不带端子端块3的贯通孔31a以及各端子台块4的各贯通孔43c的各内径小一点点的外径。
[0067]
接下来,在将销pn的一端(例如图18右端)固定于夹具的状态下,将销pn的另一端(同图左端)依次插入于不带端子端块3的贯通孔31a、4个端子台块4的各贯通孔43c、以及带端子端块2的贯通孔21a。此时,各块2、3、4的各壁面21b、31b、41b配置在销pn的一端侧。这样通过使各块2、3、4的朝向相一致,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带端子端块2的壁面21b与端子台块4的壁面41a相对置,端子台块4的壁面41b与端子台块4的壁面41a相对置,不带端子端块3的壁面31a与端子台块4的壁面41b相对置。
[0068]
接下来,如图20所示,使相邻的各块2、3、4接近,并使一方的块的卡合钩进入于另一方的块的对应卡合孔的状态下,使各端子台块4以及带端子端块2相对于不带端子端块3而旋转1次,由此可以将所有的块2、3、4一次连结起来(参照图1)。这种情况下,利用形成在各块2、3、4的各贯通孔21a、31a、43c,能够高效简单地组装多极数的端子台4。
[0069]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例,在将端子台块4相互连结起来时,只要使一方的端子台块4的卡合钩42进入于另一方的端子台块4的卡合孔44内并进行旋转即可,因此,不需要用于连结的螺丝或专用的夹具等,能够降低成本。此外,不需要进行螺母的紧固作业、或凹凸部的压入作业,能够简单地组装端子台块,分离开也变得容易,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各端子台
块的重组(例如,用于极数增减的追加、削减、或者更换、误组装的情况下的重组等)。
[0070]
以上,虽然说明了适合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包含各种变形例。下面,列举变形例的几个例子。
[0071]
〔第1变形例〕
[0072]
在所述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将端子台块4的卡合钩42设置在壁面41a上的3个部位的例子,但卡合钩42也可以设置在1个部位,还可以设置在2个部位、4个部位以上。另外,虽然示出了卡合钩42的弯曲部42b从轴部42a的前端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例子,但弯曲部42b也可以从轴部42a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设置。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卡合孔44的限制板部44a配置在:卡合孔44的、半径方向内方的角部。此外,将端子台块4相互连结起来之时的端子台块4的旋转方向也可以设置成与所述实施例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或者,关于各端子台块4,也可以使旋转方向交替地不同。
[0073]
〔第2变形例〕
[0074]
在所述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具有贯通孔43c的支轴部43设置于端子台块4的例子,但也可以省略贯通孔43c或者支轴部43的任意一方。在省略了贯通孔43c的情况下,虽然在组装端子台4时无法使用销pn,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支轴部43在嵌合孔45内旋转滑动,各卡合钩42也能够在各卡合孔44内围绕支轴部43的轴心进行旋转。另外,在省略了支轴部43的情况下,通过将销pn插入于贯通孔43c内,各卡合钩42能够在各卡合孔44内围绕销pn的轴心进行旋转。
[0075]
〔第3变形例〕
[0076]
在所述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在支轴部43设置探出部43b,并在嵌合孔45形成探出孔部45a的例子,但也可以省略这些探出部43b以及探出孔部45a。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引导支轴部43的周向位置的部分,但这种情况下,只要使得所连结的各端子台块4的基部40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对齐,就能够使各卡合钩42进入于所对应的各卡合孔44内。
[0077]
〔第4变形例〕
[0078]
在所述实施例中,作为引导支轴部43的周向位置的引导部,虽然示出了设置有从支轴部4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半径方向外侧探出成凸状的探出部43b的例子,但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此。引导部也可以是从支轴部4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凹陷成凹状的凹部。
[0079]
〔第5变形例〕
[0080]
在所述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在设置有卡合钩42的壁面41a侧设置圆弧状壁部46,在设置有嵌合孔45的壁面41b侧设置供圆弧状壁部46嵌合的间隙e的例子,但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壁面41b侧设置圆弧状壁部46,在壁面41a侧设置间隙e。
[0081]
〔第6变形例〕
[0082]
在所述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在圆弧状壁部46的内周侧形成鼓出部46a而在外周侧形成凸部46b的例子,但也可以与之相反地,在外周侧形成鼓出部46a,在内周侧形成凸部46b。
[0083]
〔其他变形例〕
[0084]
上述各实施例以及各变形例在所有方面都应该仅仅看作是本发明的示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即便在本说明书中并未明确记载,本发明相关的领域的本领域技术
人员在考虑上述教导内容时,也能够构建出采用本发明原理的各种变形例和其他实施例,而不会偏离本发明的构思以及本质上的特征部分。
[0085]
〔其他应用例〕
[0086]
在所述实施例中,虽然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气设备单元的连结结构适用于螺丝式的端子台的例子,但本发明同样也可以适用于没有螺丝的无螺丝型的端子台。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虽然采用了极数是3p或5p的端子台的例子,但本发明当然也可以适用于这些极数以外的端子台。此外,本发明的应用并不限定于端子台,本发明同样也可以适用于断路器或电路保护器、继电器、继电器插口、电源等其他电气设备单元。
[0087]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88]
如上所述,本发明适用于电气设备单元的连结结构,特别适合于容易地进行组装以及分离的连结结构。
[0089]
附图标记说明
[0090]
1:端子台(电气设备)
[0091]
4、4’:端子台块(电气设备单元)
[0092]
41:壁部
[0093]
41a、41b:壁面
[0094]
42:卡合钩(卡合部)
[0095]
43:支轴部
[0096]
43a:圆筒面
[0097]
43b:探出部(引导部)
[0098]
43c:贯通孔
[0099]
44:卡合孔(被卡合部)
[0100]
4a:限制板部(轴向移动限制机构)
[0101]
46b:凸部(干涉部)(旋转移动限制机构)
[0102]
48a:凹部(被干涉部)(旋转移动限制机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