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4: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一般采用的都是一体式结构,即用于容纳滤网的壳体(或者说舱体)与用于容纳风扇、电子器件的壳体为同一壳体,并且用于使滤网进出壳体的开口设置于整个壳体的底部,当需要将滤网从壳体内取出以清洁、更换滤网时,就需要将空气净化器倒置,使得滤网位于上方而风扇、电子器件等位于滤网的下方以方便对滤网进行拆装操作,但是此种拆装方式,一方面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复杂,不方便进行;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拆装过程中滤网上的灰尘掉落至风扇、电子器件上,存在降低电子器件工作寿命的问题,并且也存在重新开机时掉落在风扇、电子器件上的灰尘吹向用户而影响净化效果的问题。
3.另外,容纳滤网的壳体上也存在附着杂质、灰尘的情况,但是由于此部分壳体与容纳电子器件的壳体为同一壳体,所以不方便对其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存在电子器件进水的风险),因此还存在空气净化器清洁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其不仅能够使拆装操作更加方便的实现,而且还能够使净化效果和清洁效果得到提升。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
7.第一本体,包括第一壳体;
8.第二本体,用于进气并过滤进入的空气,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可拆卸连接;
9.其中,
10.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上凸出的设置有卡止件;
11.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止件均为周向分布的多个;
12.所述卡扣的数量大于所述卡止件的数量,每个所述卡止件能与一个所述卡扣连接,且全部所述卡止件均和所述卡扣连接;
13.通过使对接的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能使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止件勾连而实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连接,以及能使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止件分离而实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拆分。
14.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第二本体包括容纳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滤网,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对进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滤网进行导向以使所述滤网移动至安装位置。
15.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滤网为筒状滤网,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
滤网外侧的外侧导向件和设置于所述滤网内侧的内侧导向件。
16.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第二壳体为桶状壳体,并且:
17.所述外侧导向件为凸出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内壁上并沿所述第二壳体的轴向延伸的多个条状件,全部所述条状件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并均与所述滤网的外壁接触;
18.所述内侧导向件为凸出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上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滤网的内壁接触。
19.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开口处设置有凸出件,所述凸出件沿桶状的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相对于所述连接开口凸出。
20.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开口处设置有卡槽,所述凸出件通过进入到所述卡槽中并与所述卡槽卡接以实现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对接。
21.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用于与所述第二壳体对接的连接开口处设置有将过滤后的空气导流至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导流件。
22.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凸出件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开口上并与所述连接开口同轴的凸环,且所述凸环的外径小于所述连接开口的外径;所述导流件为喇叭结构,且所述喇叭结构的大开口的边缘上设置有径向凸出的卡块,所述凸出件上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块通过与所述卡口卡接以实现所述导流件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开口处的定位。
23.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卡扣凸出的设置在所述导流件的背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上;
24.所述卡止件与所述外侧导向件交错设置。
25.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导流件的背向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具有与所述滤网对应的设置区域,所述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通过与所述滤网的顶部端面抵接以实现所述导流件与所述滤网的密封连接。
26.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滤网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凸起,在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顶部端面抵接时,所述凸起挤压所述第一密封件发生弹性变形。
27.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滤网的底部端面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以使所述滤网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密封连接。
28.优选的,上述空气净化器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密封件的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围绕内侧导向件设置并与所述内侧导向件同轴。
29.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将其设置为可拆卸的两部分,即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为空气净化器的实现电子控制和空气驱动的部分,包括第一壳体,而第二本体则为空气净化器的用于进气和过滤进入空气的部分,此部分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滤网,并且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卡扣,第二壳体上凸出的设置有卡止件,在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时,通过转动对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就能够使卡扣与卡止件勾连,进而通过卡扣和卡止件实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连接,并且卡扣的周向分布数量大于卡止件的周向分布数量,如此就能够使得数量更多的卡扣在进入到第二壳体内时会减小与卡止件在周向上的间距,令卡扣仅转动较小的角度就可以就近的与卡止件勾连,用户可以在周向上更加随意的进行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对接,无需在对接时进行周向上的找准操作,对接
角度更加多样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多圈周向转动的螺纹连接方式,能够使得空气净化器的拆装操作得到简化,令滤网的拆装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同时,由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可拆卸,所以在需要清洁而拆卸滤网时,可以直接令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离,并单独对第二本体进行操作而实现滤网的拆卸,从而可以避免灰尘掉落至电子控制组件和空气驱动组件上,进而避免了灰尘吹向用户,使得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得到了提升,并且在清洁过程中,由于第二壳体不再与第一本体连接,所以可以对独立的第二壳体进行清洗,从而提升空气净化器的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拆分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第二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导流件和第一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空气净化器的剖视图(图中未示出电子控制组件和空气驱动组件);
38.图8为卡扣和卡止件勾连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
40.图10为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
41.图11为图7中c部分的放大图;
42.图12为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凹槽和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3为第二壳体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44.在图1

图13中:
[0045]1‑
第一本体,2

第二本体;
[0046]
101

第一壳体,102

凸出件,103

导流件,104

卡块,105

卡口,106

通孔,107

连接件,108

卡扣,109

第一密封件;
[0047]
201

滤网,202

第二壳体,203

进气孔,204

外侧导向件,205

弧形端部,206

内侧导向件,207

卡槽,208

卡止件,209

凸起,210

第二密封件,211

安装槽,212

凹槽,213

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其不仅能够使滤网的安装操作更加方便的实现,而且还能够使净化效果和清洁效果得到提升。
[004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0]
如图1

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该空气净化器可以具有小型化的特点,即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器优选为小型的空气净化器,以使其便于在桌面上摆放而成为桌面空气净化器,和/或便于携带而成为车载空气净化器等,当然此空气净化器也可以为体积相对较大的、放置于地面上的空气净化器。本技术中,空气净化器主要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并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即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为空气净化器的可拆分的两个部分,此两部分通过组装构成完整的空气净化器,并通过拆分而实现相互分离,其中,第一本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的电子控制组件和空气驱动组件,电子控制组件用于控制空气净化器的运行,其包括电源、主板、按键、显示灯、导线等部件,而空气驱动组件则为驱动空气从第二本体2进入到空气净化器的内部并从第一本体1的顶端吹向空气净化器外部的组件,其包括电机、风扇等;第二本体2用于实现空气进入到空气净化器中并对进入到空气净化器中的空气进行过滤,即第二本体2为空气净化器的进气过滤部分,其包括滤网201和第二壳体202;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卡扣108和卡止件208,卡扣108设置在第一壳体101上,并在第一壳体101的周向上分布有多个,卡止件208凸出的设置在第二壳体202的内壁上,并在第二壳体202的内壁上也周向分布有多个,在紧固连接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时,先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进行对接,随着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对接的进行,卡扣108会进入到第二壳体202的内腔中,并与卡止件208在第一壳体101或者说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保持错位(否则卡止件208会阻挡卡扣108进入到第二壳体202的内腔中而影响两个壳体的对接),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对接完成后,转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中的一者(一般是通过操作后述的把手213以转动第二壳体202),使得两个壳体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错位的卡扣108逐渐向卡止件208接近并在卡扣108与卡止件208对正而使卡扣108勾住卡止件208后,令两个壳体停止相对转动,此时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就通过相互勾连的多组卡扣108和卡止件208实现了紧固连接。当需要拆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时,则通过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发生反向的相对转动而使卡扣108和卡止件208再次错位以实现分离,如此就能够解除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勾连,从而使得两个本体可以被拆分;并且,本技术还令每个卡止件208能与一个卡扣108连接,且全部卡止件208均和卡扣108连接,即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处于连接状态时,每个卡止件208均和一个卡扣108勾连,不存在卡止件208闲置的情况,同时还令卡扣108的数量大于卡止件208的数量,例如卡扣108可以为在第一壳体10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八个,在插入到第二壳体202中时,令每个卡扣108均位于后述的两个相邻的外侧导向件204之间,而卡止件208则为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分布的四个,此四个卡止件208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本技术优选均匀分布,即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每隔两个外侧导向件204即设置一个卡止件208。
[0051]
上述结构的空气净化器,一方面,通过卡扣108和卡止件208的勾连实现了两个本体的紧固连接,并且令卡扣108的数量大于卡止件208的数量,使得数量更多的卡扣108在进入到第二壳体202内时会减小与卡止件208在周向上的间距,从而使得卡扣108仅转动较小
的角度就可以就近的与卡止件208勾连,令用户可以在周向上更加随意的进行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对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多圈周向转动的螺纹连接方式,不仅旋转角度得到了减小,而且无需在对接时进行周向上的找准操作,对接角度更加多样化,进而使得滤网201的拆装操作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将整个空气净化器设置为可拆分的两部分(即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能够使得需要清洁的滤网201、第二壳体202与第一本体1分离,使得滤网201和第二本体2为相对于第一本体1独立的部件,从而拆装滤网201时不会对第一本体1造成影响,即灰尘不会进入到已经被分离的第一本体1中,避免了再次开机时灰尘吹向用户的情况发生,并且也可以对独立的第二本体2进行清洗,清洗操作也不会对第一本体1造成影响,即用于清洗第二壳体202的水不会进入到已经被分离的第一本体1中,消除了第一本体1内电源、电机、主板等电子器件的进水风险,如此就可以对滤网201和第二壳体202均进行清洁,从而更加充分的实现了对空气净化器的清洁,提升了空气净化器的清洁效果。
[0052]
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第二本体2包括滤网201和第二壳体202,并且滤网201容纳在第二壳体202内,同时第二壳体202内设置有导向组件,在将滤网201装入到第二壳体202的过程中,导向组件能够对进入第二壳体202的滤网进行导向以使滤网201移动至安装位置,此安装位置即为滤网201在第二壳体202内安装到位的位置。具体的,第二本体2包括滤网201和容纳滤网201的第二壳体202,第二壳体202上开设有允许外部空气进入的进气孔203,并优选进气孔203为在第二壳体202的侧壁上呈矩阵分布的多个小孔,如此不仅能够提升空气净化器的外形美观程度,而且还能够保证第二壳体202具有足够的强度;而滤网201则优选为同轴且依次套设的多层过滤结构,每层过滤结构分别用于过滤空气中的不同杂质。并且,本技术还优选整个空气净化器为圆柱结构或近似圆柱状结构,且令第一本体1设置在第二本体2的顶部,即第一本体1构成圆柱结构的顶部圆柱段,第二本体2构成圆柱结构的底部圆柱段,两者的对接位置靠近或位于圆柱结构轴向的中间位置,在拆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后,第一本体1的用于与第二本体2对接的连接开口朝向下方,而第二本体2的用于与第一本体1对接的连接开口则朝向上方,也就是说,第二壳体202的允许滤网201进出的连接开口为顶部开口,在将滤网201装入到第二壳体202中时,用户仅需拿起滤网201并将滤网201的一端从第二壳体202上方放到第二壳体202的连接开口中,之后滤网201就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自行下落,并在导向组件的导向下移动至安装位置,如此就能够使滤网201可以更加准确、方便且快速的移动至安装位置,从而使得滤网201的安装操作进一步得到简化,为滤网201的拆装、清洁提供了便利,并且在进行拆装操作时无需再倒置空气净化器,这同样能够给操作提供便利。
[0053]
本技术中,在空气净化器优选为圆柱结构的基础上,如图2

4以及图7和图8所示,优选滤网201为筒状滤网201,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滤网201外侧的外侧导向件204和设置于滤网201内侧的内侧导向件206。其中,优选滤网201为圆筒状滤网201能够使其更好的与圆柱结构的壳体配合,在滤网201处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外侧导向件204位于滤网201的外侧,而内侧导向件206则位于滤网201的内侧。在将滤网201装入到第二壳体202中时,令滤网201的周向外壁与外侧导向件204抵接(当外侧导向件204优选为后述的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时,令全部外侧导向件204均与滤网201抵接),并顺着外侧导向件204的延伸方向下落以在外侧导向件204的引导下最终滑落至安装位置,如此就实现了对滤网
201的外侧导向,使得滤网201可以精准、方便且快速的移动到安装位置;在滤网201移动的过程中,当滤网201接近安装位置时,由于滤网201的下落,内侧导向件206会进入到滤网201的内侧空间中并与滤网201的周向内壁接触,此时滤网201同时受到外侧导向件204和内侧导向件206的同时导向,即滤网201在下落的过程中先受到外侧导向再受到内外双侧导向,从而对滤网201实现更加精准的引导,直至滤网201移动至安装位置。并且本技术还优选在滤网201移动至安装位置后,滤网201的周向外壁仍然与外侧导向件204抵接,且滤网201的周向内壁仍然与内侧导向件206接触(即内侧导向件206在进入到滤网201的内侧空间中就始终位于内侧空间中,直至滤网201被从第二壳体202内拆出)从而使外侧导向件204和内侧导向件206也能够对安装完成的滤网201在第二壳体202的径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以提升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稳定性。
[0054]
如图1

图4、图7和图8以及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壳体202为桶状壳体,并且:外侧导向件204为凸出的设置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内壁上并沿第二壳体202的轴向延伸的多个条状件,全部条状件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并均与滤网201的外壁接触;内侧导向件206为凸出的设置在第二壳体202的底壁上的凸块,凸块与滤网201的内壁接触。本技术中,为了简化结构,将外侧导向件204设置为沿第二壳体202的轴向延伸的条状件(或者也可以将外侧导向件204称之为凸筋),并且令外侧导向件204在第二本体2的周向内壁上周向的间隔分布有多个,例如前述的八个,在滤网201进入到第二壳体202时,全部的凸筋均与滤网201的周向外壁抵接,如此就能够在滤网201的周向上对滤网201实现限位和导向,使得滤网201沿预设轨迹移动至安装位置,此安装位置即为滤网201的底端与第二壳体202的底壁接触的位置,并且还优选安装位置为底壁的中心位置,即令圆状的凸块同轴的设置底壁上,当滤网201套设在凸块上时就实现了滤网201与第二壳体202的同轴组装。优选的,为了提高对滤网201的导向和定位效果,优选凸块相对于第二壳体202的底壁凸起的高度为10mm~15mm。此外,外侧导向件204和内侧导向件206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例如外侧导向件204可以为同轴的设置在第二壳体202内且直径小于第二壳体直径的环状件或筒状件,而内侧导向件206则为直径更小的环状件或筒状件。
[0055]
另外,如图2、图3和图9所示,在安装滤网201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滤网201与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凸筋抵接(或者说为了便于将滤网201插入到多个凸筋围成的圆形空间中),优选凸筋的靠近第二壳体202连接开口的端部为弧形端部205,如此就能够通过多个凸筋配合形成喇叭状的导入结构,从而使滤网201可以更加容易的进入到圆形空间中,令滤网201的安装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
[0056]
具体的,在电子控制组件和空气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本体1的第一壳体101内的基础之上,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连接是通过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连接实现的,因此为了便于两个壳体的连接,如图5所示,优选第一壳体101的连接开口处设置有凸出件102,凸出件102沿桶状的第一壳体101的轴向相对于连接开口凸出。由于在具体组装时,第二本体2位于第一本体1的底部,所以令凸出件102相对于第一壳体101的朝向下方的连接开口沿轴向凸出,就能够使凸出件102相对于连接开口向靠近于第二壳体202的方向凸出,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对接时,向第二壳体202凸出的凸出件102就能够在轴向上与第二壳体202的连接开口的边缘重合(即凸出件102伸入到第二壳体202的连接开口中或包围在第二壳体202的连接开口的外侧),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连接(此连接
方式可以理解为插接或套接),也就是说,凸出件102为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过渡连接结构,通过凸出件102的过渡连接实现对正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预连接,进而实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预连接。凸出件102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选择,在本技术中,为了增强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连接稳定性,优选凸出件102为连接在第一壳体101的连接开口上并与此连接开口同轴的凸环,且凸环的外径小于连接开口的外径,如此就能够在360度的周向上实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全方位连接。本技术为了使空气净化器的外形更加美观,优选第一壳体101的外径和第二壳体202的外径一致,以令空气净化器为非圆柱结构时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连接更为平顺,或者空气净化器为圆柱结构时使组装后的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构成更为规则的圆柱结构,在第一壳体101的外径和第二壳体202的外径一致的情况下,令凸环的外径小于第一壳体101的外径,就能够使得凸环的外径也小于第二壳体202的外径,由于外径较小,所以在连接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时,可以在对接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过程中将凸环插入到第二壳体202的连接开口中,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插接,使得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实现预连接(此预连接相对于上述的通过卡扣108和卡止件208实现的紧固连接而言,预连接的连接牢固性小于紧固连接的连接牢固性)。此外,凸出件102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在第一壳体101的连接开口上轴向凸出且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插条。
[0057]
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通过上述凸出件102预连接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提升预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如图2、图3和图9所示,优选第二壳体202的连接开口处设置有卡槽207,凸出件102通过进入到卡槽207中并与卡槽207卡接以实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对接。通过设置此卡槽207,使得凸出件102在进入到第二壳体202的连接开口中时能够插入到卡槽207中而与卡槽207卡紧,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预连接,不仅通过凸出件102和第二壳体202的插接实现,还通过凸出件102和卡槽207的卡接而实现,如此就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预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其中,为了与环状的凸出件102正常配合,令卡槽207也为设置在第二壳体202内侧的环形槽,或者还可以设置为多个间断槽,本技术为了简化结构,优选卡槽207为多个间断槽,此多个间断槽通过在与第二壳体202同轴的圆上截取多个弧线段而成型,并且为了使得连接受力更加均匀,令多个间断槽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另外,由于凸环的外径小于第二壳体202的外径,所以需要令卡槽207所在圆的半径也小于第二壳体202的外径才能实现两者的正常插接,基于此就需要在第二壳体202的内壁上设置向第二壳体202的轴心方向凸出的设置件,以在设置件上开设卡槽207,此设置件的增设会增加空气净化器的结构复杂性,而上述的外侧导向件204(凸筋)即为设置在第二壳体202的内壁上且向第二壳体202的轴心方向凸出的部件,其与需要增设的设置件的设置方式相同,并且也能够满足多个卡槽207位于同一圆上且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均匀分布的需求,所以为了简化结构,本技术优选将卡槽207开设在外侧导向件204上,更具体的是将卡槽207开设在外侧导向件204的弧形端部205上(如图9所示),如此就无需再设置专门用于开设卡槽207的设置件,减少了结构的设置。
[0058]
如图1以及图6

图8所示,第一壳体101的用于与第二壳体202对接的连接开口处设置有将过滤后的空气导流至第一壳体101内的导流件103。此导流件103具体为喇叭结构,其具有大开口和小开口,在具体设置时,令大开口朝向第一壳体101的内腔(或者说朝向设置在第一壳体101内的空气驱动组件),而小开口则朝向第二壳体202的内腔并与滤网201的内
侧空间连通,同时,如图6和图8所示,本技术还优选在小开口上设置格栅结构,以增大导流件103的结构强度。由于第二本体2为空气净化器的进气过滤部分,所以外部的空气在风扇的抽吸作用下会经过第二壳体202上开设的进气孔203而进入到第二壳体202的内腔中,再在第二壳体202的内腔中穿过滤网201而进入滤网201的内侧空间,之后依次经过小开口和大开口而进入到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中,并在风扇的驱动下最终从第一壳体101的远离第二壳体202的一端(即第一壳体101的顶端)吹出至空气净化器的外部。在第一壳体101的连接开口处设置导流件103能够使空气按照设定的路径在空气净化器的内部流动,即导流件103实现了第一壳体101的内腔和第二壳体202内腔的位于滤网201外侧部分的隔离,使得进入到第二壳体202内的空气仅能够在穿过滤网201后从滤网201的内侧空间进入到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中,如此就实现了对进入空气的过滤,保证了空气净化器的正常工作。此外,也可以其他方式实现对空气的过滤,例如不设置此导流件103,而是改变滤网201的结构,使其封堵第一壳体101的连接开口,从而令进入第一壳体101内腔的空气必须穿过滤网201才能进入到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中,如此也能够保证空气净化器的正常工作。
[0059]
由于本技术优选导流件103为喇叭结构,且喇叭结构的大开口朝向第一壳体101的内腔,所以在此基础之上优选喇叭结构的大开口的边缘上设置有径向凸出的卡块104,凸出件102上开设有卡口105,卡块104通过与卡口105卡接以实现导流件103在第一壳体101的连接开口处的定位。在第一壳体101上安装导流件103时,可以先将导流件103定位在第一壳体101的连接开口处,再将导流件103紧固连接在第一壳体101上,而导流件103在第一壳体101上的定位结构同样可以有多种选择,本技术优选令导流件103的大开口的边缘上设置有沿大开口的径向凸出的卡块104,并将卡块104设置为沿大开口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以提升导流件103与第一壳体101定位的稳定性和受力的均衡性,与之对应的,在凸环上开设有多个卡口105(每个卡口105均通过去除凸环的部分弧形段而成型),当需要将导流件103定位在第一壳体101上时,令导流件103上的卡块104一对一的卡入到凸环上的卡口105中,并通过卡块104和卡口105的卡接而实现导流件103和第一壳体101(具体是第一壳体101上的凸环)的定位和预连接。更加优选的,为了避免因在凸环上连接导流件103而影响凸环与第二壳体202的过渡连接,优选卡块104和卡口105的结构匹配,即在卡块104卡入到卡口105中以后,卡块104对卡口105实现了填补,并且卡块104不相对于卡口105凸出,如此就能够使凸环成为完整、规则的环形结构,进而保证凸环与第二壳体202良好插接并与卡槽207良好卡接,提升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也能够使第一壳体101具有更好的外观整体性。此外,导流件103在第一壳体101上的定位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不再设置卡块104和卡口105,而是在成型导流件103时令导流件103的大开口外径与第一壳体101的内径一致或略大于第一壳体101的内径,如此就能够实现导流件103和第一壳体101的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从而直接将导流件103卡紧在第一壳体101的连接开口处。
[0060]
进一步的,导流件103通过连接件107与第一壳体101固定连接。此连接件107优选为螺钉,如图6所示,具体是在导流件103的靠近大开口的部位开设通孔106,并且第一壳体101的靠近连接开口的内壁上开设螺纹孔,令螺钉依次穿过通孔106和螺纹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就实现了导流件103在第一壳体101的连接开口部位的紧固安装。当然,在卡块104和卡口105的卡接牢固性足够的前提下,也可以不再使用连接件107。
[0061]
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通过凸出件102和卡槽207预连接,
此种连接方式主要起到的是找准、对正的作用,其并不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所以本技术为了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进而使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之间实现紧固连接,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上设置了前述的卡扣108和卡止件208,如图1

图4、图8和图13所示,在具体设置时,经卡扣108凸出的设置在导流件103的背向第一壳体101的表面上,在第二壳体202的内壁上凸出的设置有卡止件208时令其靠近第二壳体202的连接开口设置,如此通过使对接的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转动,能使卡扣108与卡止件208对正并勾连而实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连接,以及能使卡扣108与卡止件208错位并分离而实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拆分。其中,卡止件208在第二壳体202的内壁上向第二壳体202的轴心凸出设置,卡扣108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选择,本技术优选卡扣108为图1、图6和图8所示的l型结构或者说勾状结构,在实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紧固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先对接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此对接过程即为上述的预连接过程),在进行前述的使卡扣108和卡止件208实现勾连的操作。
[0062]
此外,卡扣108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例如令卡扣108也为凸出的块体,此块体通过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对接进入到第二壳体202的内腔中,并通过第一壳体101相对于第二壳体202的转动而移动至卡止件208的底部,如此通过卡止件208对块体的阻挡就能够实现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连接。
[0063]
在卡扣108和卡止件208均为周向分布的多个时,还优选卡止件208与外侧导向件204交错设置。其中,之所以令卡止件208与外侧导向件204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交错设置,是为了避免外侧导向件204对卡扣108的转动造成干涉,即当卡止件208和外侧导向件204在第二壳体202的周向上重合设置时,外侧导向件204会阻挡卡扣108的转动而使卡扣108无法完全与卡止件208勾连,从而影响紧固效果。而当卡止件208和外侧导向件204交错设置时,即每个卡止件208均设在两个相邻设置的外侧导向件204之间时,卡扣108可以在相邻的两个外侧导向件204之间沿第二壳体202的周向转动,即卡扣108具有足够的转动空间而实现与卡止件208的错位或对正,位于卡扣108两侧的两个外侧导向件204均位于卡扣108的转动行程之外,所以避免了干涉情况的发生。具体的,卡止件208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凸块,而本技术为了提高卡止效果,优选卡止件208为相对于第二壳体202的内壁垂直凸出的板状件,并在第二壳体202周向上呈条状延伸,如此就能够增大卡止件208与卡扣108的勾连面积,而为了提高和第二壳体202内壁的连接牢固性,还在板状件和第二壳体202的内壁之间设置多个连接此两者的加强筋,如此能够使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之间具有更加良好的紧固效果。
[0064]
在上述结构中,为了增加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方便部件的加工,本技术优选第二壳体202和外侧导向件204、第二壳体202和内侧导向件206、第一壳体101和凸出件102、导流件103和卡块104、导流件103和卡扣108、第二壳体202和卡止件208均为一体结构。
[0065]
如图6、图7和图10所示,本技术优选导流件103的背向第一壳体101的表面具有与滤网201对应的设置区域,此设置区域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09,第一密封件109通过与滤网201的顶部端面抵接以实现导流件103与滤网201的密封连接。其中,优选设置区域与滤网201的安装位置对正设置,并且第一密封件109通过粘接的方式设置在设置区域内,即设置区域为滤网201的粘接区域,而第一密封件109则优选为密封效果较为突出且密封面积相对较大的密封棉,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对接后,连接在导流件103上的密封棉会与位
于其下方的滤网201的顶部端面抵接,以实现导流件103和滤网201的密封连接,提升导流件103的隔离效果,如此就使得进入第二壳体202内的空气只能穿过滤网201并经过滤网201的内侧空间、导流件103的小开口和大开口而进入到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中。并且,通过以此种方式设置密封棉,还能够在滤网201的高度尺寸产生波动时有效隔离滤网201外侧的空间和第一壳体101的内腔,使得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不会受到影响,提升了空气净化器的工作性能。
[0066]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滤网201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凸起209,在第一密封件109与顶部端面抵接时,凸起209挤压第一密封件109发生弹性变形。在滤网201的顶部端面上设置对第一密封件109进行挤压的凸起209,能够增大滤网201和密封棉的接触面积,加强了与密封棉的接触紧密性,进一步的提高了滤网201和导流件103的密封连接效果,保证空气净化器具有良好的净化质量。优选的,凸起209为与滤网201同轴设置的环形凸起,如此就能够在滤网201或者说小开口的周向上全面提升密封效果,更好的避免第二壳体202内的空气不经滤网201而直接进入到小开口中。或者,凸起209也可以为间隔的分布在同一圆上的多个弧形条状凸起。
[0067]
更加优选的,如图11所示,滤网201的底部端面和第二壳体202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210,以使滤网201与第二壳体202的底壁密封连接。通过设置此第二密封件210能够实现滤网201和底壁之间的密封,避免空气从滤网201和底壁之间的缝隙中进入滤网201的内侧空间,更加彻底的杜绝了空气不经过滤的情况发生,使得进入第一壳体101的空气均为被滤网201过滤的空气,令空气净化器具有更加良好的净化效果。其中,第二密封件210优选为橡胶材质的密封环,其具有更加优良的变形性能,从而能够实现滤网201和底壁之间的良好密封。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优选滤网201的底部端面上也设置有凸起209,通过使此凸起209与第二密封件210错位配合,同样可以提升密封效果。
[0068]
本技术通过在滤网20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密封件,并使密封件的形式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密封环境实现更具有针对性的实现良好密封,从而提升了对滤网201的密封效果。另外,相比于滤网201的上下两端均使用密封棉密封的方式,通过密封棉和密封环的结合使用,还能够提高空气净化器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0069]
如图11和图13所示,本技术还优选第二壳体202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件210的环形安装槽211,此安装槽211围绕内侧导向件206设置并与内侧导向件206同轴。在底壁上设置此安装槽211,不仅便于第二密封件210的安装,而且还能够将第二密封件210更加稳固的设置在底壁上,并使第二密封件210与滤网201的底部端面更加精准的贴合,从而进一步的提升滤网201底部和底壁之间的密封效果。优选的,此安装槽211与第二壳体202的底壁为一体结构。
[0070]
本技术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壳体202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212,凹槽212内设置有用于承受旋转力以带动第二壳体202相对于第一壳体101转动而实现第二本体2与第一本体1分离和连接的把手213。设置把手213能够方便的对第二壳体202进行转动操作,而将把手213设置在第二壳体202的底壁的外表面上(即设置在整个空气净化器的底部),则能够实现对把手213的隐藏,避免把手213因设置在空气净化器的周向外壁上而影响空气净化器的外形美观。而在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凹槽212,则能够对把手213进行容纳,避免因把手213的设置而影响空气净化器的放置稳定性。在通过操作把手213拆卸滤网201时,
由于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器为小型的桌面空气净化器,所以用户可以直接拿起空气净化器(但无需倒置空气净化器)以旋拧位于空气净化器底部的把手213即可使第二本体2相对于第一本体1转动,处于对正且勾连状态的卡扣108和卡止件208发生错位,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202的紧固连接解除,之后就可以对第一壳体101和/或第二壳体202施加分离作用力而使凸出件102从卡槽207和第二壳体202的内腔中移出,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实现了分离,之后就可以单独对滤网201和第二壳体202进行拆装和清洁操作。当需要组装空气净化器时,进行上述操作的逆操作即可实现。
[0071]
另外,为了优化结构,本技术优选第二壳体202的底壁通过向第二壳体202的内部凹陷而形成凹槽212并同时形成内侧导向件206,如此就能够降低底壁的厚度,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0072]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空气净化器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0073]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