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注塑模具和一种注塑嵌件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和一种注塑嵌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注塑产品中,在使用液态硅胶成型嵌件时,需要利用支撑件对嵌件进行支撑定位,即在嵌件的双面预压定位。
3.由于嵌件与支撑件之间存在接触部分,导致液态硅胶无法完整地注入该接触部分以注塑成型,因而会使得注塑后的产品上留有工艺孔等注塑不完整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注塑嵌件时,因存在定位支撑件,导致支撑件与嵌件的接触部位存在注塑不完整的工艺孔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具和一种注塑嵌件,以便克服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模仁、后抽入子和磁吸装置;
7.磁吸装置设置在模仁内,用于磁吸注塑嵌件,实现对注塑嵌件的定位;
8.后抽入子设置在模仁内,并能带动磁吸装置相对模仁移动,使磁吸装置与注塑嵌件脱离磁吸。
9.可选地,磁吸装置包括:永磁体和非磁吸包层;非磁吸包层包裹永磁体未朝向注塑嵌件的侧面。
10.可选地,非磁吸包层为:铜、铝或热固性树脂包层。
11.可选地,注塑嵌件设置有可磁吸金属件,磁吸装置在模仁中的位置使磁吸装置与注塑嵌件的可磁吸金属件对齐。
12.可选地,磁吸装置的磁极端面朝向注塑嵌件。
13.可选地,磁吸装置设置有防呆结构。
14.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塑嵌件,注塑嵌件设置有可磁吸金属件,可磁吸金属件用于接受注塑模具的磁吸定位。
15.可选地,可磁吸金属件为:镀锌铁板、镀锡铁板或可磁吸的不锈钢板。
16.可选地,可磁吸金属件通过胶粘、smt焊接、螺接或卡扣方式固定在注塑嵌件上。
17.可选地,可磁吸金属件相对注塑嵌件的重心对称设置。
1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本技术通过磁吸的方式,实现注塑模具与注塑嵌件之间的吸附定位,利用注塑模具的磁吸装置无接触地吸引定位注塑器件,避免了注塑嵌件被支撑件接触加压,导致注塑产品存在注塑不完整的问题;同时,本技术借助模仁内的后抽入子,实现磁吸装置与注塑嵌件的脱离磁吸,能够避免注塑产品粘模情况的发生,方便注塑工艺的实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和一种注塑嵌件吸附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和一种注塑嵌件脱离吸附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10、模仁;121、永磁体;122、非磁吸包层;130、后抽入子;200、注塑嵌件;210、磁吸金属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是:本技术为克服注塑嵌件需要双面预压定位,导致接触位置注塑不完整的问题,利用非接触的磁吸方式,实现注塑模具与注塑嵌件之间的吸附定位。在注塑模具的模仁中设置磁吸装置,无接触地吸引定位注塑器件,避免了注塑嵌件被支撑件接触加压,导致注塑产品存在注塑不完整的问题;同时,本技术借助模仁内的后抽入子,实现磁吸装置与注塑嵌件的脱离磁吸,能够避免注塑产品粘模情况的发生,方便注塑工艺的实现。
27.图1至图2示出了本技术注塑模具和注塑嵌件200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
28.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包括:模仁110、后抽入子130和磁吸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磁吸装置中起到磁吸作用的结构为永磁体121。
29.磁吸装置设置在模仁110内,用于磁吸注塑嵌件200,实现对注塑嵌件200的定位。
30.模仁110作为注塑模具的关键零件,制作精密且材质要求高,可拆卸地安装在注塑模具的中心位置,以实现注塑模具的成本控制。本实施例的模仁110,通过设置磁吸装置,可以对该模仁110加工的注塑嵌件200进行吸附定位,且不造成对注塑嵌件200的双面接触施压,从而避免因定位接触造成的注塑不完整问题。
31.此外,为实现注塑后产品的顺利取出,模仁110内还设置有后抽入子130,后抽入子130能带动磁吸装置相对模仁110移动,使磁吸装置与注塑嵌件200脱离磁吸。从而,当产品注塑完成后,通过向后抽动后抽入子130,就可以使磁吸装置后退,从而使磁吸装置与产品脱离,以顺利地取出注塑后的产品,避免发生产品粘模的现象。
32.参考图1和图2所示,图1所示为注塑过程中,永磁体121与注塑嵌件200贴近吸附,实现注塑嵌件200的精准定位注塑,图2所示为注塑完成后,通过后抽入子130将永磁体121向后抽出,使永磁体121与产品脱离,从而避免开模后发生产品粘模,导致产品取出困难。
3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产品的注塑过程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实现注塑嵌件200上面一半结构的注塑,而后进行翻转,再实现注塑嵌件200下面一半结构的注塑。参考图1所示,这样的注塑过程,注塑嵌件200与永磁体121的距离更近,磁吸定位效果更佳。
3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磁吸装置包括:永磁体121和非磁吸包层122;非磁吸包层122包裹永磁体121未朝向注塑嵌件200的侧面。
35.由于注塑模具的模仁110、后抽入子130等结构通常含铁,具有较高的导磁性,因而容易引起永磁体121和注塑嵌件200之间的磁场分散,影响定位效果。因而,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永磁体121的四周,除去和注塑嵌件200相向接触的区域外,使用非磁吸包层122进行包裹,从而使得永磁体121和注塑嵌件200之间的磁场比较集中,防止磁力减弱。
36.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非磁吸包层122为耐高温、尺寸精度高、耐磨性好的材质,如铜、铝或热固性树脂等。在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非磁吸包层122的材质为红铜。
3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永磁体121采用材质为n48以上的钕铁硼磁铁,来确保获得较大的磁力。
3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注塑嵌件200设置有可磁吸金属件210,磁吸装置在模仁110中的位置使磁吸装置与注塑嵌件200的可磁吸金属件210对齐,从而准确吸附注塑嵌件200,实现稳定定位。
3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磁吸装置的方向设置为:磁极端面朝向注塑嵌件200。为保证充分利用磁吸装置的磁吸力,需要确定磁吸装置在注塑模具中的安装方向,通过将磁吸装置的磁极端面(n/s极)朝向注塑嵌件200,可以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磁吸力,提高定位力度。
4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保证磁吸装置安装的方向准确,磁吸装置设置有防呆结构。在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防呆结构可以是永磁体121的外形结构,例如,将永磁体121设计成长、宽、高不等的长方体,后抽入子130具有对应尺寸的安装槽,从而唯一确定永磁体121的安装方向。
4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注塑嵌件200,如图1和图2所示,注塑嵌件200设置有可磁吸金属件210,可磁吸金属件210用于接受注塑模具的磁吸定位。
4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磁吸金属件210为:镀锌铁板、镀锡铁板或可磁吸的不锈钢板。这些可磁吸金属件210具有容易吸引且不易腐蚀损坏的特点,使用方便且寿命长。
4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磁吸金属件210通过胶粘、smt焊接、螺接或卡扣方式固定在注塑嵌件200上。在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注塑嵌件200为电路板,可磁吸金属件210通过smt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电路板上。
44.可磁吸金属件210的面积大小以及形状,根据注塑嵌件200的大小和形状设定。此外,可磁吸金属件210可设置一片,也可设置为分散的多片。
4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磁吸金属件210相对注塑嵌件200的重心对称设置,
以保证磁吸装置对注塑嵌件的吸附力稳定均匀。
46.本技术的注塑模具和注塑嵌件200配合使用时,需要保证注塑模具的磁吸装置和注塑嵌件200的磁吸金属件210之间良好吸引,最好能够对齐吸附。磁吸装置的吸附面大小,相比注塑嵌件200的可磁吸金属件210向内缩进预设尺寸,以方便定位。
47.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磁吸的方式,实现注塑模具与注塑嵌件之间的吸附定位,利用注塑模具的磁吸装置无接触地吸引定位注塑器件,避免了注塑嵌件被支撑件接触加压,导致注塑产品存在注塑不完整的问题;同时,本技术借助模仁内的后抽入子,实现磁吸装置与注塑嵌件的脱离磁吸,能够避免注塑产品粘模情况的发生,方便注塑工艺的实现。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