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道路雨水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0: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道路雨水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2.由于市政管道较多,道路下空间有限,排水管道管径较大,当道路绿化带及非机动车道下无排水管道管位时,排水管道需设置在机动车道下。排水管道需间隔50米左右设置即设置检查用的井口及井盖,导致机动车道上井盖众多。机动车道上的井盖容易造成周边路面下沉、倾斜、四周路面碎裂、剥落等。同时,道路上行进的车辆对井盖会产生作用荷载,导致井盖的疲劳破坏,由此而产生井盖变形、弯曲、裂纹和断裂等。并且,道路上井盖容易缺少,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在雨水主管设于机动车道的下方时,能够避免在机动车道上开设井盖,从而避免在机动车道上设置井盖带来的路面下沉开裂、井盖容易损坏以及井盖缺少时威胁交通安全等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所述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包括雨水主管及多个检查井,所述雨水主管用于设置于道路的机动车道的下方,且所述雨水主管顺次与各个所述检查井连通;每个所述检查井均对应设有检修井,且各所述检修井均通过检修通道与对应的所述检查井连通,所述检查井为全地下结构,所述检修井于所述道路的中央设置的绿化带处通至地面。
5.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所述雨水主管沿所述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各所述检查井与对应的所述检修通道及对应的所述检修井沿所述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各所述检修通道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检修井的底部连通,且各所述检修通道的第二端与对应的所述检查井的顶部连通。
6.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所述检查井的底部设有供雨水沿所述雨水主管的延伸方向流动的流槽,所述流槽于所述道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巡检平台,且所述检修通道的底部高于所述流槽的顶部。
7.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所述检修井的内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有多个踏步,或者所述检修井的内部设有竖向设置的爬梯。
8.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所述检修井的顶部高于地面0.3m以上,且所述检修井的底部与所述检修通道的底部平齐。
9.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所述检修井、所述检修通道及所述检查井的内壁上均设有水泥砂浆防腐层。
10.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所述检修通道的顶部外表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7m。
11.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所述检修井的顶部盖设有井盖,所述井盖为
防盗、防滑、防噪声、防弹跳及防位移井盖。
12.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每个所述检查井均对应与一雨水收集结构连通,且各所述雨水收集结构均于所述道路的其中一侧通至地面。
13.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所述雨水收集结构包括雨水腔及雨水支管,所述雨水腔设于所述道路的其中一侧的地面下方且与地面上方连通,所述雨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雨水腔的底部连通,所述雨水支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检查井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在雨水主管设于机动车道下方时,通过设置检修通道及检修井,将井盖设于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中,从而有效避免在机动车道路面上设置井盖,避免在机动车道上设置井盖带来的路面下沉开裂、井盖容易损坏以及井盖缺少时威胁交通安全等问题。
附图说明
16.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的检查井、检修通道及检修井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号说明:
20.1、雨水主管;
21.2、检查井;
22.21、流槽;
23.22、巡检平台;
24.3、检修井;
25.31、踏步;
26.4、检修通道;
27.5、雨水腔;
28.6、雨水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包括雨水主管1及多个检查井2,雨水主管1用于设置于道路的机动车道的下方,多个检查井2沿雨水主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雨水主管1顺次连通多个检查井2,雨水流入雨水主管1后于雨水主管1中沿道路的延伸方向流动并顺次流过各个检查井2;每个检查井2均对应设有检修井3,且每个检查井2与对应的检修井3均通过一条检修通道4连通,其中,检查井2为全地下结构,即检查井2整体位于地面下方,检修井3于道路的中央设置的绿化带处通至地面,即检修井3的井口开设于道路中央的绿化带处;
31.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2所示,雨水主管1沿道路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对应设置的检修井3、检修通道4及检查井2沿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检修井3及检查井2均竖向设置,检修通道4横向设置,检修通道4的第一端与检修井3的底部连通,检修通道4的第二端与检查井2的顶部连通,检修通道4的设置能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清淤、运维及检修,各检修通道4的顶部为混凝土板,以保证其承重能力,具体地,检修通道4可以为混凝土管道,或者也可以设为顶部开放的槽结构并且于顶部搭设混凝土板构成,检修井3可以为由上至下直径相同的结构,也可以设为如图2中所示,将检修井3设置为下部直径较大且上部直径较小的结构;通过沿道路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检查井2、检修通道4及检修井3,在雨水主管1设于机动车道下方时,可以充分利用机动车道下方的空间并将井盖设于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中,从而有效避免在机动车道路面上设置井盖,避免在机动车道上设置井盖带来的路面下沉开裂、井盖容易损坏以及井盖缺少时威胁交通安全等问题。
3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检查井2的底部设有供雨水沿道路的延伸方向流动的流槽21,雨水主管1中的雨水在进入各个检查井2中时沿流槽21流动,流槽21对排水起到导流作用,以创造较好的流水条件;且检修通道4的底部高于流槽21的顶部,即检修通道4与检修井3的底标高于流槽21的顶部高度,以防止排水量突然增加时排水溢流至检修通道4及检修井3的底部而造成泥沙淤积。
33.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流槽21于道路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巡检平台22,以供工作人员在其上行进行检修清理作业。
34.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检修井3的内壁上由上至下间隔设有多个踏步31,或者检修井3的内部设有竖向设置的爬梯,以供工作人员进入检修井3以及从检修井3回至地面。
35.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检修井3的顶部高于地面0.3m以上,以防止雨水、浇灌水由检修井3的井口倒灌至检修井3、检修通道4及检查井2的内部,且检修井3的底部与检修通道4的底部平齐,以防止二者之间形成台阶而导致杂质、泥沙淤积。
36.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检修井3、检修通道4及检查井2的内壁上均设有水泥砂浆防腐层,以保证检修井3、检修通道4及检查井2的使用寿命。
37.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检修通道4的顶部外表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7m,即检修通道4的顶部上方至少有0.7m厚的覆土,以避免机动车道上行走的车辆压坏检修通道4;其中检修通道4及检修井3的内部高度可以在满足检修要求时降低,以节约成本。
38.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如上所述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检修井3的顶部盖设有井盖,井盖为防盗、防滑、防噪声、防弹跳及防位移井盖,以保证井盖稳固地盖设在检修井3的顶部井口。
39.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每个检查井2均对应与一雨水收集结构连通,且各雨水收集结构均于道路的其中一侧通至地面,各个雨水收集结构能将流至道路两侧的与雨水收集并引至检查井2中并随雨水主管1排走,防止路面积水。
40.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其中,雨水收集结构
包括雨水腔5及雨水支管6,雨水腔5设于道路的其中一侧的地面下方且与地面上方连通,雨水支管6的一端与雨水腔5的底部连通,雨水支管6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检查井2连通;道路两侧的积水流入各个雨水腔5中并于各个雨水腔5的底部沿各雨水支管6流入各个检查井2中,随雨水主管1中的水一同排走。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在雨水主管设于机动车道下方时,通过设置检修通道及检修井,将需要开设于地面的井盖设于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中,从而有效避免在机动车道路面上设置井盖,避免在机动车道上设置井盖带来的路面下沉开裂、井盖容易损坏以及井盖缺少时威胁交通安全等问题。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