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污水再利用新型洁面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0: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面盆,属卫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面盆是当前洗手、洗面等卫浴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使用量巨大,但在实际使用中,当前的面盆设备在运行中,对使用后的污水往往直接通过排水管排放到了下水管道中,从而造成了较大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并增加了水资源使用成本,针对这一问题,当前虽然开发了一些具备水资源回收利用的面盆设备,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20105751.4”的“一种可收集洗脸水二次使用的洗面盆”及专利申请号为“201620214716.6
ꢀ”
的“一种洗面盆节水装置”等面盘结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对面盆使用后产生的污水进行收集和回收利用,但一方面污水回收利用率相对较低,且收集的污水中固体悬浮污染物、杂质含量较高,从而导致收集的污水适用范围相对较窄,进而导致面盆回收的污水使用回收利用率相对较差;另一方面传统的面盆设备及面盆污水回收系统运行中,对面盘下方环境缺乏有效的治理能力,极易因返潮、水体溢流、飞溅而导致面盆下方因环境潮湿而导致建筑、设备发生霉变腐蚀,并滋生大量有害健康的微生物,严重影响了面盆设备使用寿命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污水再利用新型洁面器装置 ,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再利用新型洁面器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有效满足日常清洗作业使用的需要,并具有安装定位方便施工方便的特点,并可对面盘周边环境进行干燥和杀菌处理,从而有效提高面盆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有效的实现对清洗后污水进行初步净化,从而达到提高对清洗后污水进行重复利用率,在满足日常生活作业的同时降低水资源浪费及用水费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污水再利用新型洁面器装置,包括承载机架、洗面池、蓄水筒、溢流槽、回水管、排水管、曝气泵、上水泵及驱动电路,承载机架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腔体结构,洗面池嵌于承载机架上端面,且洗面池轴线与承载机架轴线呈0
°
—60
°
夹角,蓄水筒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机架内并通过回水管与洗面池的排污口连通,蓄水筒包括桶体、曝气盘及液位传感器,所述桶体轴线与承载机架轴线平行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进水口、一个排水口,下端面设一个排水口和一个进气口,其中进水口通过回水管与洗面池连通,排水口通过排水管与溢流槽连通,排水口和进气口轴线与桶体轴线垂直分布,并位于桶体底部上端面至5—10毫米,其中所述排水口通过导流管与上水泵连通,进气口通过导气管与曝气泵相互连通,所述曝气盘嵌于桶体内,与桶体底部连接并同轴分布,且曝气盘通过导气管与进气口连通,
液位传感器嵌于桶体内表面,溢流槽、曝气泵、上水泵均位于承载机架内,并与承载机架内表面连接,其中上水泵通过导流管与外部中水供水管路连通,溢流槽通过导流管与下水道管路连通,驱动电路与承载机架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曝气泵、上水泵及蓄水筒的液位传感器电气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机架包括承载龙骨、防护板、操作门、紫外线辐照装置、温湿度传感器及电加热装置,所述承载龙骨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防护板和操作门包覆在承载龙骨外表面,并与承载龙骨构成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紫外线辐照装置、温湿度传感器及电加热装置均嵌于承载龙骨内,其中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承载龙骨上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紫外线辐照装置、电加热装置均至少两个,环绕承载龙骨轴线均布并与承载龙骨侧表面连接,且所述紫外线辐照装置、电加热装置间相互间隔分布,其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相交并呈30
°
—90
°
夹角,所述紫外线辐照装置、电加热装置及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筒嵌于承载机架内,并通过承载托盘与承载机架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托盘包括导向滑轨、承载底座、托板、定位架、卡箍及转台机构,所述承载底座下端面通过至少一条导向滑轨与承载机架下端面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底座上端面通过转台机构与定位架连接,且托盘嵌于转台机构与定位架之间,且所述定位架、转台机构及承载底座同轴分布,所述定位架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定位架上设至少两个环绕定位架轴线均布的承载槽,所述承载槽轴线与定位架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承载槽内设至少两个卡箍,所述卡箍沿定位架轴线自上向下均布,并与承载槽同轴分布,所述转台机构另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的溢流槽包括引流段、导流段、超声波振荡机构,所述引流段为横断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结构的管状结构,所述引流段上端面宽度为下端面宽度的1.5—3倍,所述引流段上端面设至少一个流入口,下端面设一个流出口,所述流入口和流出口均与引流段轴线垂直分布,且流出口与导流段连通并同轴分布,所述导流段为横断面呈圆形的空心管状结构,所述超声波振荡机构嵌于引流段内,且超声波振荡机构至少两个并沿引流段轴线均布在引流段下端面,所述超声波振荡机构嵌相互并联并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盘与桶体下端面间通过至少三条承载弹簧连接,所述承载弹簧环绕曝气盘轴线均布并与桶体下端面垂直分布,且曝气盘下端面与桶体下端面间间距为5—30毫米,所述曝气盘为球冠状结构,其下端面最大面积为桶体下端面面积的10%—80%,所述曝气盘上端面均布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孔孔径为0.1—1毫米,且曝气孔轴线与桶体轴线呈0
°
—60
°
夹角,所述曝气孔间间距为1—5毫米。
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物联网控制器中的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12.本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有效满足日常清洗作业使用的需要,并具有安装定位方便施工方便的特点;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有效的实现对清洗后污水进行初步净化,从而达到提高对清洗后污水进行重复利用率,在满足日常生活作业的同时降低水资源浪费及用水费用。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4.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6.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再利用新型洁面器装置,包括承载机架1、洗面池2、蓄水筒3、溢流槽4、回水管5、排水管6、曝气泵7、上水泵8及驱动电路9,承载机架1为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分布的腔体结构,洗面池2嵌于承载机架1上端面,且洗面池2轴线与承载机架1轴线呈0
°
—60
°
夹角,蓄水筒3至少一个,嵌于承载机架1内并通过回水管5与洗面池2的排污口连通。
17.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筒3包括桶体31、曝气盘32及液位传感器34,所述桶体31轴线与承载机架1轴线平行分布,其上端面设一个进水口35、一个排水口36,下端面设一个排水口36和一个进气口37,其中进水口35通过回水管5与洗面池2连通,排水口36通过排水管6与溢流槽4连通,排水口35和进气口37轴线与桶体31轴线垂直分布,并位于桶体31底部上端面至5—10毫米,其中所述排水口36通过导流管与上水泵8连通,进气口37通过导气管与曝气泵7相互连通,所述曝气盘32嵌于桶体31内,与桶体31底部连接并同轴分布,且曝气盘32通过导气管与进气口37连通,液位传感器34嵌于桶体31内表面。
18.本实施例中,溢流槽4、曝气泵7、上水泵7均位于承载机架1内,并与承载机架1内表面连接,其中上水泵7通过导流管与外部中水供水管路连通,溢流槽4通过导流管与下水道管路连通,驱动电路9与承载机架1外表面连接,并分别与曝气泵7、上水泵8及蓄水筒3的液位传感器34电气连接。
19.重点说明的,所述的承载机架1包括承载龙骨101、防护板102、操作门103、紫外线辐照装置104、温湿度传感器105及电加热装置106,所述承载龙骨10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防护板102和操作门103包覆在承载龙骨101外表面,并与承载龙骨101构成闭合腔体结构,所述紫外线辐照装置104、温湿度传感器105及电加热装置106均嵌于承载龙骨101内,其中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05与承载龙骨101上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紫外线辐照装置104、电加热装置106均至少两个,环绕承载龙骨101轴线均布并与承载龙骨101侧表面连接,且所述紫外线辐照装置104、电加热装置106间相互间隔分布,其轴线与承载龙骨101轴线相交并呈30
°
—90
°
夹角,所述紫外线辐照装置104、电加热装置106及温湿度传感器105分别与驱动电路9电气连接。
20.此外,所述蓄水筒3嵌于承载机架1内,并通过承载托盘10与承载机架1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托盘10包括导向滑轨110、承载底座120、托板130、定位架140、卡箍150及转台机构160,所述承载底座102下端面通过至少一条导向滑轨110与承载机架1下端面滑动连接,所述承载底座120上端面通过转台机构160与定位架140连接,且托盘130嵌于转台机构160与定位架140之间,且所述定位架140、转台机构160及承载底座120同轴分布,所述定位架140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定位架140上设至少两个环绕定位架140轴线均布的承载槽170,所述承载槽170轴线与定位架140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承载槽170内设至少
两个卡箍150,所述卡箍150沿定位架140轴线自上向下均布,并与承载槽170同轴分布,所述转台机构另与驱动电路9电气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的溢流槽4包括引流段41、导流段42、超声波振荡机构43,所述引流段41为横断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结构的管状结构,所述引流段41上端面宽度为下端面宽度的1.5—3倍,所述引流段41上端面设至少一个流入口44,下端面设一个流出口45,所述流入口44和流出口45均与引流段41轴线垂直分布,且流出口45与导流段42连通并同轴分布,所述导流段42为横断面呈圆形的空心管状结构,所述超声波振荡机构43嵌于引流段41内,且超声波振荡机构43至少两个并沿引流段41轴线均布在引流段41下端面,所述超声波振荡机构43嵌相互并联并与驱动电路9电气连接。
22.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盘32与桶体31下端面间通过至少三条承载弹簧33连接,所述承载弹簧33环绕曝气盘32轴线均布并与桶体31下端面垂直分布,且曝气盘32下端面与桶体下端面间间距为5—30毫米,所述曝气盘32为球冠状结构,其下端面最大面积为桶体31下端面面积的10%—80%,所述曝气盘32上端面均布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孔孔径为0.1—1毫米,且曝气孔轴线与桶体31轴线呈0
°
—60
°
夹角,所述曝气孔间间距为1—5毫米。
2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9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及物联网控制器中的任意一种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24.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机架、洗面池、蓄水筒、溢流槽、回水管、排水管、曝气泵、上水泵及驱动电路进行组装,然后将组装后的本新型通过承载机架安装到指定工作位置,并将上水泵通过导流管与外部中水供水管路连通,溢流槽通过导流管与下水道管路连通,最后将驱动电路与外部电路系统电气连接,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
25.在运行中,洗面池产生的污水首先输送至蓄水筒内并通过蓄水筒进行缓存,在缓存中,同时驱动曝气泵运行,由曝气泵和曝气盘对蓄水筒内的污水进行曝气作业,由曝气时产生的气泡对污水中悬浮污染物进行包覆并使其漂浮在污水上端面,同时随着蓄水筒内的水位上升并从蓄水筒上端面排水口输送至溢流槽内,然后通过溢流槽输送至下水道管路中,完成排污和污水初步净化作业的污水通过上水泵输送至中水系统中,然后几种用于马桶、拖地、绿化灌溉等作业设备运行,从而达到对污水综合利用率和降低用水成本的目的。
26.本新型结构简单,通用性好,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有效满足日常清洗作业使用的需要,并具有安装定位方便施工方便的特点;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有效的实现对清洗后污水进行初步净化,从而达到提高对清洗后污水进行重复利用率,在满足日常生活作业的同时降低水资源浪费及用水费用。
27.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