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风机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3-03-27 23:05: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组件。


背景技术:

2.尿素造粒塔的尾气高效净化系统的清洁室设置在尿素造粒塔的顶部出风口处,在清洁室顶部设置有多个风机,在一台或多台风机已启动的情况下,会使其余未启动的风机口气流倒流导致风机倒转,这时候要让倒转的风机实现正常启动就很困难。因此,为了实现风机正常启动,首先需要在风机出口处人工加挡风盖,风机启动后,人工迅速再把挡风盖拿掉;而在风机停用时,也需要人工加盖挡风盖,以防止雨雪进入风机内部和风机的倒转等现象。上述工作需要两人以上配合才能完成风机的正常启动和风机的停用,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以解决风机出口处需人工加盖及移除挡风盖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于风机的出风口处,风机用于提供风力,风机组件包括顶盖,顶盖设置于出风口的上方,用于封闭或打开出风口,顶盖具有靠近出风口以封闭出风口的遮盖位置,以及远离出风口以打开出风口的敞开位置;当风机启动的情况下,顶盖在风力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敞开位置;当风机停机的情况下,顶盖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至遮盖位置。
6.可选地,风机组件还包括导杆,顶盖安装于导杆,顶盖能够沿导杆移动。
7.可选地,导杆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顶盖的上方,用于限制顶盖沿导杆向上的移动位置。
8.可选地,顶盖为伞状,包括阻尼套管、第一伞面、第二伞面、多个第一骨架和多个第二骨架,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阻尼套管套设于导杆的外侧并与导杆滑动连接;多个第一骨架沿阻尼套管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各第一骨架的一端和阻尼套管连接;多个第二骨架沿阻尼套管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各第二骨架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骨架连接,各第二骨架的另一端与阻尼套管连接;多个第一骨架上方安装有第一伞面,多个第二骨架上方安装有第二伞面。
9.可选地,第二伞面呈弧形,第二伞面朝向出风口凹设。
10.可选地,第一伞面和第二伞面为吸声膜材料。
11.可选地,顶盖和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导风筒,导风筒与出风口连通;导风筒靠近顶盖的一端的开口为渐扩口。
12.可选地,风机组件还包括环形密封垫,环形密封垫设置于导风筒靠近顶盖的一端的开口处。
13.可选地,风机包括风机主体和电机,风机主体内设置有与出风口连通的风道,电机
采用立式固定方式设置在风道内。
14.可选地,风道内设置有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沿电机周侧设置,各支撑件的一端与风道内壁连接,各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组件,在风机的出风口上方活动地设置有能够封闭或打开出风口的顶盖,当风机启动的情况下,顶盖在风机的风力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敞开位置以打开出风口;当风机停机的情况下,顶盖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至遮盖位置以封闭出风口。因此,通过风机的启停控制,即可同时实现顶盖对出风口的打开或封闭,无需人工加盖及移除挡风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16.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及风机的装配示意图;
18.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停机情况下的风机组件的示意图;
19.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启动情况下的风机组件的示意图;
20.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的分布示意图。
21.附图中的附图标记:
22.1、风机;2、顶盖;3、导杆;4、限位块;5、阻尼套管;6、第一伞面;7、第二伞面;8、第一骨架;9、第二骨架;10、导风筒;11、渐扩口;12、环形密封垫;13、风机主体;14、电机;15、支撑件;16、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28.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29.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于风机1的出风口处,风机1用于提供风力,风机组件包括顶盖2,顶盖2设置于出风口的上方,用于封闭或打开出风口,顶盖2具有靠近出风口以封闭出风口的遮盖位置,以及远离出风口以打开出风口的敞开位置;当风机1启动的情况下,顶盖2在风力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敞开位置;当风机1停机的情况下,顶盖2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至遮盖位置。
30.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机1的出风口朝向顶盖2设置,顶盖2活动设置于出风口的端部,初始状态时,顶盖2盖设于出风口的端部以封闭出风口,当风机1启动的情况下,风机1中的气流从出风口吹出,并吹向顶盖2,顶盖2在出风口气流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使得顶盖2与出风口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实现打开出风口;当风机1停机的情况下,风机1停止送风,则顶盖2依靠自重落下,风道内部的微负压会使顶盖2吸附在出风口,实现密封,从而防止雨雪等进入。
31.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组件,在风机1的出风口上方活动地设置有能够封闭或打开出风口的顶盖2,当风机1启动的情况下,顶盖2在风机1的风力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敞开位置以打开出风口;当风机1停机的情况下,顶盖2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至遮盖位置以封闭出风口。因此,通过风机1的启停控制,即可同时实现顶盖2对出风口的打开或封闭,无需人工加盖及移除挡风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32.参见图1至图3所示,提供另一实施例,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风机组件还包括导杆3,顶盖2安装于导杆3,顶盖2能够沿导杆3移动。导杆3用于对顶盖2进行导向,导杆3沿风机1的风力方向竖直设置,导杆3穿设于顶盖2,顶盖2与导杆3滑动连接,使得顶盖2能够沿导杆3上下移动。
33.需要说明的是,导杆3的一端设置在风机主体10的风道内,并固定于风道内的电机14的上方,导杆3的另一端伸出出风口。导杆3还可以通过设置在风机1外侧的支架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支架与风机主体10固定连接,本技术对导杆3的固定方式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4.参见图1至图3所示,导杆3上设置有限位块4,限位块4位于顶盖2的上方,用于限制顶盖2沿导杆3向上的移动位置。
35.具体地,在导杆3上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固定一限位块4,使顶盖2位于限位块4下方,通过限位块4限制顶盖2沿导杆3移动的最高位置,从而防止限位块4脱离导杆3。
36.参见图1至图3所示,顶盖2为伞状,包括阻尼套管5、第一伞面6、第二伞面7、多个第
一骨架8和多个第二骨架9,第一骨架8和第二骨架9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阻尼套管5套设于导杆3的外侧并与导杆3滑动连接;多个第一骨架8沿阻尼套管5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各第一骨架8的一端和阻尼套管5连接;多个第二骨架9沿阻尼套管5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各第二骨架9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骨架8连接,各第二骨架9的另一端与阻尼套管5连接;多个第一骨架8上方安装有第一伞面6,多个第二骨架9上方安装有第二伞面7。
37.另外地,第一骨架8用于固定第一伞面6,第二骨架9用于支撑第一骨架8,第一骨架8固定于阻尼套管5,阻尼套管5能够沿导杆3上下移动。在风机1停机状态时,伞状顶盖2靠自重下降,通过阻尼套管5缓慢遮盖在出风口,可避免顶盖2下降速度过快,对风机1及风机组件造成损坏。
38.参见图1至图3所示,第二伞面7呈弧形,第二伞面7朝向出风口凹设。需要说明的是,凹设的第二伞面7能够起到导流作用,使出风口处的气流沿弧形面流出。
39.参见图1至图3所示,第一伞面6和第二伞面7为吸声膜材料,可以吸收噪音,实现降噪。
40.参见图1至图3所示,顶盖2和出风口之间设置有导风筒10,导风筒10与出风口连通;导风筒10靠近顶盖2的一端的开口为渐扩口11。优选地,导风筒10为中空的,导风筒10一端固定于出风口处,导风筒10的另一端位于顶盖2的下方,风机出口的气流沿导风筒10流向顶盖2,其中,导风筒10的另一端开口采用渐扩口形状,使得风道内气流流动更平稳,有效减少气流突变,实现降噪。可选地,导风筒10和风机主体1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41.参见图1至图3所示,风机组件还包括环形密封垫12,环形密封垫12设置于导风筒10靠近顶盖2的一端的开口处。具体地,沿导风筒10的渐扩口11的周向布设环形密封垫12,从而对导风筒10和顶盖2的贴合处进行密封。
42.参见图1和图4所示,风机1包括风机主体13和电机14,风机主体13内设置有与出风口连通的风道,电机14采用立式固定方式设置在风道内。
43.具体地,电机14的输出轴连接有叶片16,电机14竖直设置在风道内,设置有叶片16的一端远离出风口设置。
44.参见图1和图4所示,风道内设置有多个支撑件15,多个支撑件15沿电机14的周侧设置,各支撑件15的一端与风道内壁连接,各支撑件15的另一端与电机14连接。多个支撑件15沿电机14的周侧均匀设置,减少了流体的局部阻力,能够实现降噪。
45.参见图1所示,风机1包括风机主体13和电机14,风机主体13内设置风道,该风道具有向上设置的出风口,风机1的电机14采用立式固定方式,电机14的输出轴竖直朝下与风道的出风口方向相反设置,电机14通过多个支撑件15固定在风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组件,该风机组件设置于风机1的出风口上方,具体结构如下:该风机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包括上部的伞状顶盖2、下部的导风筒10和穿设于顶盖2的导杆3,导风筒10位于风机主体13的出风口并与风机主体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顶盖2盖设于导风筒10的上部开口,导杆3位于顶盖2的中心轴处并通过阻尼套管5与顶盖2滑动连接,在导杆3上且位于顶盖2的上方固定有限位块4,导杆3位于顶盖2下方的一端穿过导风筒10并伸入风道内与电机14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当风机1启动的情况下,在出口风压的作用下,顶盖2沿着导杆3上升至指定位置(导杆3顶部的限位块4处);当风机停机的情况下,顶盖2靠自重下降,通过阻尼套管5缓慢遮盖在出风口,风道内部的微负压会使顶盖2吸附在出风口,实现密封,从而防
止雨雪等进入;优选地,出风口安装有环形密封垫12。
4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47.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部件可以合并为一个部件,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部件。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