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20 14:31: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浮法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浮法玻璃或浮法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上,玻璃液从熔窑进入到锡槽内成型为玻璃带,成型后的玻璃带再进一步从锡槽进入到退火窑。其中,锡槽是将玻璃液成型为玻璃带的核心装置,锡槽包括顶罩和底砖,在锡槽内还设有顶盖砖,锡槽内的空间由顶盖砖分为罩内空间和槽内空间,其中,在罩内空间设有接线母排,电加热元件的接线端通过罩内线缆与接线母排连接,而电加热元件的发热端则设置在槽内空间。玻璃液在锡槽内的成型发生在锡槽的槽内空间,在锡槽的槽内空间盛有用于浮抛玻璃液的熔融锡介质(即锡液),玻璃液与锡液互不浸润,从熔窑流入锡槽的玻璃液漂浮在锡液上,在高温状态下经自由抛光,一定粘度的玻璃液在主传动沿纵向中心线向后的作用力及拉边机垂直于纵向中心线的横向作用力下,拉制成一定厚度的玻璃板,其玻璃板厚度可达到0.20mm到25mm。
3.从熔窑进入锡槽的玻璃液中往往携带有大量so3、以及易挥发的碱金属化合物;同时,成型后的玻璃带在离开锡槽进入退火窑时,o2不可避免的会从锡槽出口拉出玻璃带的缝隙处进入到锡槽内,并扩散至整个锡槽;其次,穿入锡槽的拉边机机杆位置,也存在缝隙,该缝隙处也不可避免的有o2渗入到锡槽内。由于锡液在高温下极易被氧化,从而生成各种锡化合物,因此,锡液在950℃以上的高温下极易与进入到锡槽内的so3、o2反应,进而生成sno、sns,sno2。在锡槽的还原性气氛中,sno将溶解于锡液中并以蒸汽的形式存在于槽内气氛中,同时,sns极易挥发且不溶于锡液,sno或sns的挥发物会沉积在较冷的表面上,如在锡槽内顶盖砖的缝隙处沉积,流向闸板处沉积,以及未使用的电加热元件上沉积,当进一步被氧化时,又以固体sno2的形式进行沉积。除此以外,当玻璃液中含有na

、k

、cl-时,不可避免的在锡槽内挥发出nacl、kcl蒸气,它们同样会在锡槽顶盖砖的缝隙处以及电加热元件上沉积。
4.随着sno、sns、nacl、kcl的不断挥发沉积,沉积物不可避免的掉入锡液及漂浮在锡液的玻璃带上,当沉积物掉在玻璃带上就造成了玻璃板上表面产生滴落物或凹凸点缺陷。当沉积物掉入锡液,锡液内达到一定数量的sns和sno2时,就会发生如下反应:sns sno2→
snso
4 2sn,snso4是良好的镀锡材料,它容易吸附在玻璃带的下表面,同时sn本身也容易与snso4络合,从而导致玻璃带下表面产生锡灰与沾锡缺陷。
5.因此,在浮法工艺生产玻璃时,急需一种能够对锡槽顶盖砖、电加热元件及相关的附属设备进行清理,也就是清理sno、sns、sno2、nacl、kcl挥发沉积物的装置,从而减少沉积物掉入到锡液或玻璃带上带来的玻璃带缺陷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玻璃带的生产质量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
对锡槽顶盖砖、电加热元件及相关的附属设备上的沉积物进行清理,从而减少沉积物掉入到锡液或玻璃带上带来的玻璃带缺陷问题,有效提升玻璃带的生产质量和产量的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锡槽、惰性气体系统和导流组件,所述锡槽包括顶罩和底砖,所述底砖上盖设有顶盖砖,所述惰性气体系统用于向所述顶罩内通入惰性气体;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分布在所述顶罩内的若干导流器,若干个所述导流器能够将惰性气体分散且形成气幕覆盖所述顶盖砖的顶面面积的至少90%。
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的吹扫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惰性气体系统向顶罩内通入惰性气体,具体使用时,该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也可以是氦气,氩气等其他惰性气体,通入到顶罩内的惰性气体具有一定的压力,通入到顶罩内的高压的惰性气体进一步被导流组件中的导流器分散开,各个导流器使得高压的惰性气体沿设定的轨迹流动,多个导流器位置的合适设置,可以使得多个导流器将高压的惰性气体分散并覆盖顶盖砖的顶面面积的至少90%,同时在导流组件导流的作用下,高压的惰性气体将整体采用吹扫的方式从上向下直接作用在顶盖砖上,从而使得附着在锡槽顶盖砖、顶盖砖砖缝和加热元件上的na盐、k盐及锡化合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实现对顶盖砖、顶盖砖砖缝和加热元件上的沉积物的清理,减少沉积物掉入到锡液或玻璃带上带来的玻璃带缺陷问题,有效提升玻璃带的生产质量和产量。
9.优选的,所述导流器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罩的内壁上,所述导流器包括至少一个导流伞帽,所述导流伞帽的一端为放射状开口,另一端与所述惰性气体系统连通,所述导流伞帽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导流伞帽内设通道,所述惰性气体系统输入的惰性气体从所述导流伞帽的一端进入并从所述分流孔流出。
10.这样,惰性气体输入到顶罩内时,导流伞帽与惰性气体系统连通的一端为放射状开口,这样就可以将惰性气体按一定的角度分散开来,同时导流器上分流孔的设计也可以使得惰性气体经分流孔向下分散流动,从而使得惰性气体能够更加均匀的分散并覆盖在顶盖砖上。
11.优选的,所述导流伞帽包括第一导流伞帽、第二导流伞帽和第三导流伞帽,所述第一导流伞帽罩设在所述第二导流伞帽上,所述第二导流伞帽罩设在所述第三导流伞帽上,所述第一导流伞帽的一端与所述惰性气体系统连通,并通过所述分流孔将惰性气体输送到所述第二导流伞帽、所述第三导流伞帽。
12.这样,惰性气体从惰性气体系统输入到第一导流伞帽,再经分流孔输送到第二导流伞帽和第三导流伞帽,使成束的惰性气体能均匀分散并覆盖到顶盖砖上。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伞帽、所述第二导流伞帽和所述第三导流伞帽上均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分流孔,且所述第一导流伞帽、所述第二导流伞帽和所述第三导流伞帽上的所述分流孔的数量均大于等于4个。
14.这样,多个分流孔可以实现对惰性气体更加均匀的分散效果。
15.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伞帽上的所述分流孔、所述第二导流伞帽上的所述分流孔和所述第三导流伞帽上的所述分流孔在周向上依次错位设置。
16.这样,各个导流伞帽上的分流孔在周向上依次错位设置,以便于将上层导流伞帽
上的惰性气体更好的引下来到下层导流伞帽,从而提高对惰性气体的引流效果。
17.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伞帽的横截面具有第一底角,其角度为α1,所述第二导流伞帽的横截面具有第二底角,其角度为α2,所述第三导流伞帽的横截面具有第三底角,其角度为α3,且满足0
°
<α1<α2<α3<90
°

18.这样,高压的惰性气体进入到顶罩内后,将依次经过具有一定角度(α1、α2、α3)的导流伞帽,从而使得惰性气体按一定角度逐步分散开,使成束的惰性气体能均匀分散并覆盖到顶盖砖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伞帽的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大长度为d1,所述第二导流伞帽的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大长度为d2,所述第三导流伞帽的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大长度为d3,且满足d1<d2<d3。
19.这样,各个导流伞帽的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大长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可以使得惰性气体的高速成束气流逐渐被分散开,从而使得惰性气体能均匀有效的覆盖在顶盖砖上。
20.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伞帽的横截面靠近所述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到远离所述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的垂直距离为h1,所述第二导流伞帽的横截面靠近所述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到远离所述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的垂直距离为h2,所述第三导流伞帽的横截面靠近所述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到远离所述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的垂直距离为h3,且满足h1<h2<h3。
21.这样,各个导流伞帽的横截面靠近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到远离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的垂直距离不断增大,使得在各个导流伞帽的作用下惰性气体不断被向下引流并分散开,以使得惰性气体能更有效的覆盖该导流器对应顶盖砖的所有区域。
22.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系统包括惰性气体主管,所述惰性气体主管内用于通入惰性气体,沿所述锡槽的长度方向在所述顶罩上设有多个惰性气体支管,每个所述惰性气体支管均与所述惰性气体主管连通,在所述惰性气体支管上沿所述锡槽的宽度方向设有多个惰性气体分支管,所述惰性气体分支管伸入到所述顶罩内,以通过所述惰性气体分支管向所述顶罩内通入惰性气体。
23.这样,惰性气体主管由专用管道接入惰性气体制备站,由惰性气体制备站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该惰性气体的压力达到0.2-0.7mpa,进入到惰性气体主管内的惰性气体再进一步输送到各个位置的惰性气体支管,以实现对锡槽长度方向不同位置处的吹扫处理,进入到惰性气体支管内的惰性气体最后则通过各个惰性气体分支管输送到顶罩内,惰性气体支管上多个沿锡槽宽度方向设置的惰性气体分支管可以实现将惰性气体输送到锡槽宽度方向不同位置的效果,经惰性气体分支管输送到顶罩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再进一步在导流器的作用下被分散并形成气幕覆盖在顶盖砖的顶面上,以最终实现锡槽的吹扫效果。
24.优选的,在所述导流伞帽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所述分流孔,且所述分流孔的孔径为所述惰性气体分支管内径的20%-150%。
25.这样,分流孔能够使惰性气体穿过以向下移动到相应区域的顶盖砖的上方,周向分布的多个分流孔可以实现对惰性气体更加均匀的分流效果。
26.优选的,在所述惰性气体主管上设有主管阀门,在所述惰性气体支管上设有支管阀门,在所述惰性气体分支管上设有分支管阀门。
27.这样,通过在惰性气体系统的各个管道上分别设置阀门,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或关
闭不同位置处的阀门,以更好的满足锡槽不同位置的吹扫需求。
28.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主管内惰性气体的压力,和/或所述惰性气体支管内惰性气体的压力,和/或所述惰性气体分支管内惰性气体的压力均为0.2-0.7mpa。
29.这样,可以保证输入到顶罩内的惰性气体的压力,进而保证吹扫效果。
30.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分支管与其伸入所述顶罩的位置之间进行密封连接。
31.这样,惰性气体分支管与其伸入顶罩的位置之间进行密封连接,可以避免惰性气体分支管的设置对顶罩内部密封空间的影响。
32.优选的,在每个所述惰性气体分支管伸入到所述顶罩的正下方均设有导流器,且所述导流器的顶部到所述顶罩顶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惰性气体分支管底部到所述顶罩顶壁之间的距离,以通过所述导流器对所述惰性气体分支管通入到所述顶罩的惰性气体进行分散。
33.这样,导流器设置在惰性气体分支管的正下方,可以利用导流器更好的对惰性气体分支管通入到顶罩内的惰性气体进行分散。
34.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器对惰性气体进行分散后覆盖的所述顶盖砖的面积具有重叠。
35.这样,相邻两个导流器对惰性气体进行分散后覆盖的顶盖砖的面积具有重叠,一般情况下该重叠区域选择一块顶盖砖,由此避免出现相邻位置处的吹扫死区的问题。
36.这样,在所述锡槽内还设有多个接线母排,所述导流器与所述接线母排之间的轴向和竖向距离均大于设定距离。
37.这样,导流器和接线母排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可以避免接线母排对惰性气体高速气流的影响,从而使得高压惰性气体能够按既定的路线进行分散并覆盖相应的顶盖砖。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方案通过设计独立的惰性气体系统,可将惰性气体吹扫压力提高到0.2-0.7mpa,该压力是锡槽内氮气和氢气配气间气体压力的5倍到10倍,由此可以增加吹扫锡槽顶盖砖、顶盖砖砖缝和加热元件时的作用力,有利于清理附着在以上各部位的na盐、k盐及锡化合物,从而减少玻璃板上表面凹凸点,滴落物及下表面沾锡、锡斑和粘附物的产生,提升玻璃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产量,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39.2、本方案的惰性气体系统,由专用管道的一端接入惰性气体的制备站,另一端与惰性气体主管相连,惰性气体由惰性气体制备站将惰性气体压力提高到0.2-0.7mpa,并且对锡槽原有的氮气制备站的空分设备不造成影响,同时在吹扫中又能避免对锡槽氮气和氢气配气间的调整,整个系统更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
40.3、本方案惰性气体系统中的各惰性气体分支管分布在整个锡槽顶罩上,惰性气体支管和惰性气体分支管上均设计阀门,由此可以独立地选择开关各个位置的惰性气体,从而实现对指定位置的锡槽顶盖砖及加热元件进行吹扫的目的。
41.4、本方案的惰性气体分支管穿入锡槽的顶罩,惰性气体分支管的开口置于顶罩内,惰性气体分支管的管壁与顶罩满焊,实现密封的目的。在锡槽的罩内空间对应安装有多只导流器,且导流器位于每只惰性气体分支管开口的正下方,惰性气体分支管开口流出的惰性气体通过下方导流器的分流孔和导流伞帽,将惰性气体分散开,并使惰性气体形成气幕覆盖在一定区域的顶盖砖表面。当所有惰性气体分支管的分支管阀门打开后,各惰性气
体分支管内的惰性气体经对应的导流器后,可将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在锡槽罩内空间的整个顶盖砖上,从而实现对锡槽顶盖砖、顶盖砖砖缝和加热元件全面彻底吹扫的目的,大大提高锡槽吹扫效果。
42.5、本方案的惰性气体通过导流器直接作用在顶盖砖上,且吹扫方式从上向下,由此使得附着在锡槽顶盖砖、顶盖砖砖缝和加热元件上的na盐、k盐及锡化合物在重力作用下脱落,从而更有利于对顶盖砖、顶盖砖砖缝和加热元件的吹扫。
43.6、由于惰性气体置于锡槽的顶罩内,当打开惰性气体系统中的主管阀门、支管阀门和分支管阀门时,顶罩内由于惰性气体的充入,压力瞬间升高,由此使得惰性气体通过顶盖砖缝隙、以及加热元件与顶盖砖间的缝隙,以对各缝隙进行震荡吹扫,并进一步造成顶罩内压力的瞬间增高,由于顶罩内压力的瞬间变化,造成加热元件上的na盐、k盐及锡化合物掉落被清理。
44.7、本方案的惰性气体系统在对锡槽顶盖砖、砖缝和加热元件的吹扫更灵活,在工艺调整或其他设备维护时,可随时通知惰性气体的制备站提供惰性气体,通过开关惰性气体系统中的各个阀门,可以实现对锡槽顶盖砖、顶盖砖砖缝和加热元件的吹扫清理。
45.8、本方案的惰性气体系统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持续打开顶罩各部位或某部位的惰性气体,以持续对锡槽顶盖砖、砖缝和加热元件进行吹扫,从而延长锡槽吹扫周期,增加锡槽设备正常开机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46.图1为本发明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沿锡槽中心线的剖面视图;图2为本发明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的供气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中导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中导流器的正视图。
47.附图标记说明:锡槽1、顶罩101、底砖102、顶盖砖103、砖缝104、槽内空间105、罩内空间106、惰性气体主管2、主管阀门201、惰性气体支管3、支管阀门301、防护罩4、惰性气体气流覆盖区域5、惰性气体分支管6、分支管阀门601、氮氢混合气管道7、金属软管8、导流器9、第一导流伞帽901、第二导流伞帽902、第三导流伞帽903、分流孔904、惰性气体气流10、接线柱11、接线母排12、罩内线缆13、电加热元件14、锡液15、拉边轮16、玻璃带17、固定杆18。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49.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
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50.在浮法玻璃或浮法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上,玻璃液从熔窑进入到锡槽内成型为玻璃带,成型后的玻璃带再进一步从锡槽进入到退火窑,锡槽是将玻璃液成型为玻璃带的核心装置,如附图1所示,锡槽1包括顶罩101和底砖102,在锡槽1内还设有顶盖砖103,锡槽1内的空间由顶盖砖103分为罩内空间106和槽内空间105,罩内空间106的高度为h,罩内空间106是由顶罩101和顶盖砖103组成的密封空间,罩内空间106布置有大量的接线母排12和罩内线缆13,接线母排12一端为接线柱11,接线柱11穿过顶罩101伸出罩外,用防护罩4将其隔离保护;接线母排12另一端与电加热元件14的接线端通过罩内线缆13连接,电加热原件的接线端穿过顶盖砖103的预制孔到罩内空间106内接线;电加热元件14的发热端在槽内空间105,对漂浮在锡液15面上的玻璃带17辐射加热,从而有利于拉边轮16拉薄玻璃到目标厚度。锡液15盛放在锡槽1的底砖102里,锡槽1的底砖102与顶盖砖103及活动边封组成槽内空间105。
51.在锡槽1的顶罩101上还设有氮氢混合气管道7,氮氢混合气管道7用于通入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氮氢混合气管道7穿过锡槽1顶罩101,将保护气体通入锡槽1的罩内空间106以保护罩内线缆13,同时保护气体还将进一步通过顶盖砖103砖缝104进入槽内空间105保护锡液15不被氧化。
52.现有技术在对锡槽1顶盖砖103、加热元件及附属设备进行清理时,直接利用氮氢混合管道对锡槽1内进行吹扫,在吹扫时,首先在锡槽1氮气和氢气配气间通过开关各区阀门,憋压对锡槽1的各区进行逐区吹扫,这种方式需要先关闭各区氢气,然后再将锡槽1其他各区的氮气集中到某一区进行吹扫,这种憋压方式的压力升高有限,氮气流量也只是瞬间增大,吹扫作用时间有限,最长不超过5分钟。同时,锡槽1罩内其他各区只能短时停气,否则罩内温度会急剧升高,从而烧坏罩内电缆。其次,锡槽1罩内其他各区停气时,罩内压力变小,这些沉积物又会因吹扫区压力相对较大,反向被挤压至涨缝更深处的可能。再次,憋压吹扫关闭氢气又会加速锡液15氧化污染,也存在不足。最后,这种憋压吹扫方式要同步开关锡槽1配气间氮气管路各区阀门,操作复杂,同时对氮气站和氮气管道也有一定要求和影响。因此,传统锡槽1吹扫存在诸多不足。
53.如附图1到附图3所示,本发明的浮法玻璃锡槽吹扫装置,包括锡槽1、惰性气体系统和导流组件,锡槽1包括顶罩101和底砖102,底砖102上盖设有顶盖砖103,惰性气体系统用于向顶罩101内通入惰性气体,且惰性气体的压力不小于0.2mpa,根据锡槽的空间大小,该压力可以适应性调节;导流组件包括分布在顶罩101内的若干导流器9,各个导流器9用于将通入到顶罩101内的惰性气体进行分散且若干个导流器9能够将惰性气体分散到覆盖顶盖砖103的顶面面积的至少90%。具体的,惰性气体压力的测试方法为:采用压力计进行测量,具体测量时,可以采用压力计在惰性气体主管、惰性气体支管或惰性气体分支管上的任
意位置进行测量,只要在惰性气体主管、惰性气体支管或惰性气体分支管上的任意位置处测量出的惰性气体的压力不小于0.2mpa即可。另外,惰性气体是否覆盖顶盖砖的判断标准为:在顶盖砖103的顶面用压力变送器或机械压力计测试气压为30pa以上则为覆盖。
5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的吹扫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惰性气体系统向顶罩101内通入惰性气体,具体使用时,该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也可以是氦气,氩气等其他惰性气体,其中惰性气体的压力不小于0.2mpa,以使得通入到顶罩内的惰性气体具有足够的压力,通入到顶罩101的高压的惰性气体进一步被导流组件中的导流器9分散开形成惰性气体气流(如附图1中的10所示),各个导流器9使得惰性气体沿设定的轨迹流动以覆盖在设定面积区域的顶盖砖103(如附图2中5所示的惰性气体气流覆盖区域),多个导流器9位置的合适设置,可以使得多个导流器9将惰性气体分散并覆盖顶盖砖103的顶面面积的至少90%。当惰性气体通入罩内空间106时会使罩内空间106的气压波动,从而实现对电加热元件14的接线端直接吹扫,从顶盖转缝隙中吹入的高压氮气通过震荡对槽内空间105电加热元件14的发热端进行辅助吹扫。同时在导流组件导流的作用下,惰性气体将整体采用吹扫的方式从上向下直接作用在顶盖砖103上,从而使得附着在锡槽1顶盖砖103、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上的na盐、k盐及锡化合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实现对顶盖砖103、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上的沉积物的清理,减少沉积物掉入到锡液15或玻璃带17上带来的玻璃带17缺陷问题,有效提升玻璃带17的生产质量和产量。
55.在本实施例中,惰性气体系统包括惰性气体主管2,惰性气体主管2内用于通入惰性气体,沿锡槽1的长度方向在顶罩101上设有多个惰性气体支管3,每个惰性气体支管3均与惰性气体主管2连通,在惰性气体支管3上沿锡槽1的宽度方向设有多个惰性气体分支管6,惰性气体分支管6伸入到顶罩内,以通过惰性气体分支管6向锡槽1的罩内空间106通入惰性气体。
56.这样,惰性气体主管2由专用管道接入惰性气体制备站,由惰性气体制备站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该惰性气体的压力达到0.2-0.7mpa,具体使用时,惰性气体采用氮气,惰性气体制备站设置惰性气体系统使用的液氮制氮区、以及保护气体使用的空分设备制氮区,这样两者使用时就不会相互影响(如附图4所示)。进入到惰性气体主管2内的惰性气体再进一步输送到各个位置的惰性气体支管3,以实现对锡槽1长度方向不同位置处的吹扫处理,进入到惰性气体支管3内的惰性气体最后则通过各个惰性气体分支管6输送到罩内空间106,惰性气体支管3上多个沿锡槽1宽度方向设置的惰性气体分支管6可以实现将惰性气体输送到锡槽1宽度方向不同位置的效果,经惰性气体分支管6输送到锡槽1罩内空间106的惰性气体再进一步在导流器9的作用下被分散并覆盖在设定区域的顶盖砖103,以最终实现锡槽1的吹扫效果。
57.在本实施例中,在惰性气体主管2上设有主管阀门201,在惰性气体支管3上设有支管阀门301,在惰性气体分支管6上设有分支管阀门601。
58.这样,通过在惰性气体系统的各个管道上分别设置阀门,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不同位置处的阀门,以更好的满足锡槽1不同位置的吹扫需求。
59.在本实施例中,惰性气体主管2内惰性气体的压力,和/或惰性气体支管3内惰性气体的压力,和/或惰性气体分支管6内惰性气体的压力均为0.2-0.7mpa。
60.这样,可以保证输入到顶罩内的惰性气体的压力,进而保证吹扫效果。进一步地,
罩内空间高度是作为影响惰性气体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根据罩内空间高度调整惰性气体主管2或惰性气体支管3或惰性气体分支管6内惰性气体的压力大小,其压力与罩内空间高度关系式为p=a b*h,式中:p为压力,单位为mpa,h为罩内空间高度,单位为m,a为系数,取值0<a≤1,b为系数,取值0<b≤1。但需要说明的是,压力大小的确定还受顶盖砖103的面积、导流器9的参数设定影响,导流器9的参数设定将在下文说明。
61.在本实施例中,惰性气体分支管6与其伸入顶罩101的位置之间进行密封连接。具体连接时,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满焊的方式以进行密封连接。
62.这样,惰性气体分支管6与其伸入顶罩101的位置之间进行密封连接,可以避免惰性气体分支管6的设置对锡槽1内部密封空间的影响。
63.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惰性气体分支管6伸入到锡槽1罩内空间106的正下方均设有导流器9,且导流器9的顶部到顶罩101顶壁之间的距离h4大于惰性气体分支管6底部到顶罩101顶壁之间的距离,以通过导流器9对惰性气体分支管6通入到锡槽1罩内空间106的惰性气体进行分散。
64.这样,导流器9设置在惰性气体分支管6的正下方,可以利用导流器9更好的对惰性气体分支管6通入到锡槽1罩内空间106的惰性气体进行分散。
65.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器9通过固定杆18固定连接在顶罩101的内壁上。
66.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器9包括至少一个导流伞帽,导流伞帽的一端为放射状开口,另一端与惰性气体系统连通,具体使用时,导流伞帽可以设计为底部开口与水平面平行的标准空心圆锥体状,也可以设计为底部开口与水平面不平行的非标准空心圆锥体状,导流伞帽开设有多个分流孔904,导流伞帽内设通道,惰性气体系统输入的惰性气体从导流伞帽的一端进入并从分流孔904流出。
67.这样,惰性气体输入到顶罩101内时,导流伞帽与惰性气体系统连通的一端为放射状开口,这样就可以将惰性气体按一定的角度分散开来,同时导流器9上分流孔904的设计也可以使得惰性气体经分流孔向下分散流动,从而使得惰性气体能够更加均匀的分散并覆盖在顶盖砖103上。
68.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器9包括第一导流伞帽901、第二导流伞帽902和第三导流伞帽903,第一导流伞帽901罩设在第二导流伞帽902上,第二导流伞帽902罩设在第三导流伞帽903上,第一导流伞帽901的一端与惰性气体系统连通,并通过分流孔904将惰性气体输送到第二导流伞帽902、第三导流伞帽903。其中,第一导流伞帽901的横截面具有第一底角,第一底角为第一导流伞帽901横截面上的右侧底角,且其角度为α1,第二导流伞帽902的横截面具有第二底角,第二底角为第二导流伞帽902横截面上的右侧底角,且其角度为α2,第三导流伞帽903的横截面具有第三底角,第三底角为第三导流伞帽903横截面上的右侧底角,且其角度为α3,且满足0
°
<α1<α2<α3<90
°

69.这样,惰性气体从惰性气体分支管6出来的高速成束气流,将依次经过具有一定角度(α1、α2、α3)的导流伞帽,从而使得惰性气体按一定角度逐步分散开,使成束惰性气体能均匀分散并覆盖到顶盖砖103上。
7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伞帽901、第二导流伞帽902和第三导流伞帽903上均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分流孔904,且第一导流伞帽901、第二导流伞帽902和第三导流伞帽903上的
分流孔904的数量均大于等于4个。
71.这样,多个分流孔904可以实现对惰性气体更加均匀的分散效果。
7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伞帽901上的分流孔904、第二导流伞帽902上的分流孔904和第三导流伞帽903上的分流孔904在周向上依次错位设置。
73.这样,各个导流伞帽上的分流孔904在周向上依次错位设置,以便于将上层导流伞帽上的惰性气体更好的引到下层导流伞帽,从而提高对惰性气体的引流效果。
7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伞帽901的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大长度为d1,第二导流伞帽902的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大长度为d2,第三导流伞帽903的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大长度为d3,且满足d1<d2<d3。
75.这样,各个导流伞帽的开口在径向上的最大长度为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可以使得惰性气体的高速成束气流逐渐被分散开,以使得惰性气体能能均匀有效的覆盖在顶盖砖103上。
7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伞帽901的横截面靠近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到远离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的垂直距离为h1,第二导流伞帽902的横截面靠近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到远离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的垂直距离为h2,第三导流伞帽903的横截面靠近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到远离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的垂直距离为h3,且满足h1<h2<h3。
77.这样,各个导流伞帽的横截面靠近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到远离惰性气体系统的一端的垂直距离不断增大,使得在各个导流伞帽的作用下惰性气体不断被向下引流并分散开,以使得惰性气体能覆盖该导流器9对应顶盖砖103的所有区域。
78.在本实施例中,在导流伞帽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分流孔904,且分流孔904的孔径为惰性气体分支管6内径的20%-150%。具体的,分流孔904的孔径选择大时就可以少开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果需要在某一个方向增加惰性气体量,则可以考虑加大该位置的分流孔904,如果分流孔904的孔径小,则需要开多个分流孔904。
79.这样,分流孔904能够使高压惰性气体穿过以向下移动到相应区域的顶盖砖103的上方,周向分布的多个分流孔904可以实现对高压惰性气体更加均匀的分流效果。
80.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导流器9对高压惰性气体进行分散后覆盖的顶盖砖103的面积具有重叠。
81.这样,相邻两个导流器9对高压惰性气体进行分散后覆盖的顶盖砖103的面积具有重叠,一般情况下该重叠区域选择一块顶盖砖103,由此避免出现相邻位置处的吹扫死区的问题。
82.在本实施例中,在锡槽1内还设有多个接线母排12,导流器9与接线母排12之间的轴向和竖向距离均大于设定距离。具体使用时,导流器9与接线母排12的距离轴向竖向预留安全距离不小于50mm,如果不能让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导流伞帽上的分流孔904的开孔位置和开孔大小,必要时还可以再增加一个不规则导流伞帽,从而使高压惰性气体气流能保证覆盖该导流器9对应顶盖砖103的所有区域。
83.这样,导流器9和接线母排12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可以避免接线母排12对高压惰性气体高速气流的影响,从而使得高压惰性气体能够按既定的路线进行分散并覆盖相应的顶盖砖103。
84.下面,以两个具体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在一浮法玻璃生产线,自锡槽1入口端到锡槽1出口端,沿锡槽1纵向中心线将锡槽1横向分为“n”贝,贝是锡槽分段单位,n值为12,每贝长度2700mm,每贝对应锡槽1槽内内宽为“l”,l取值为5400mm。在每贝所对应顶罩101的横向中心线位置布置一支惰性气体支管3,在每贝所对应顶罩101的横向中心线与槽纵向中心线的交点布置一支惰性气体分支管6,以该惰性气体分支管6为中心,在惰性气体分支管6上再对称设计2对惰性气体分支管6,则在该贝横向中心线位置布置5支惰性气体分支管6,且两两间距为l/5,其值为1080mm。惰性气体分支管6的一端依次连接惰性气体支管3、金属软管8、惰性气体主管2,在惰性气体分支管6、惰性气体支管3和惰性气体主管2上,分别设有分支管阀门601、支管阀门301和主管阀门201。锡槽1惰性气体主管2由专用管道接入惰性气体制备站,由惰性气体制备站采用液氮提供高压惰性气体,压力0.4
±
0.1mpa。惰性气体分支管6另一端开口置于锡槽1顶罩101的罩内空间106,惰性气体分支管6的管壁与顶罩101满焊,实现密封的目的。在罩内空间106对应安装导流器9,且每只导流器9位于对应惰性气体分支管6开口的正下方,利用固定杆18固定在锡槽1顶罩101内壁上。罩内空间106高度h为900mm,导流器9锥顶与顶罩101内表面的间距为100mm,导流器9设计3个导流伞帽,导流器9从上向下依次设计第一导流伞帽901、第二导流伞帽902和第三导流伞帽903;伞帽对应高度依次为第一导流伞帽901高度(h1)为120mm、第二导流伞帽902高度(h2)为260mm、第三导流伞帽903高度(h3)为390mm。伞帽对应锥度依次为第一导流伞帽901锥度(α1)为55.5
°
、第二导流伞帽902锥度(α2)为73
°
、第三导流伞帽903锥度(α3)为86
°
。伞帽对应底面圆直径依次为第一导流伞帽901底面圆直径(d1)为165mm、第二导流伞帽902底面圆直径(d2)为159mm、第三导流伞帽903底面圆直径(d3)为55mm。导流器9锥顶分流孔904直径为8mm,第一导流伞帽901均匀设计12个分流孔904,孔径为25mm,第二导流伞帽902(413)均匀设计8个分流孔904,孔径为20mm,第三导流伞帽903均匀设计8个分流孔904,孔径为25mm;惰性气体分支管6内径为32mm。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若导流器9与内部接线母排12在空间位置有冲突,则通过调整调整高压惰性气体分支管6为和/或调整导流器9形状或大小进行避让。
85.在吹扫时,通知惰性气体制备站供高压惰性气体,现场管道压力表压力值达到0.4
±
0.1mpa时,开启主管阀门201,开启锡槽1顶罩101第一贝支管阀门301,再开启惰性气体支管3对应的分支管阀门601301,高压惰性气体吹扫5分钟,关闭第一贝支管阀门301,再按以上方法依次分别开启第2贝、第3贝、...第12贝支管阀门301。实现对锡槽1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全面彻底吹扫目的。
86.实施例二:在一浮法玻璃生产线,自锡槽1入口端到锡槽1出口端,沿锡槽1纵向中心线将锡槽1横向分为“n”贝,n值为13,每贝长度2700mm,每贝对应锡槽1槽内内宽为“l”,l取值为5600mm。在每贝所对应顶罩101的横向中心线位置布置一支惰性气体支管3,在每贝所对应顶罩101的横向中心线与槽纵向中心线的交点布置一支惰性气体分支管6,以该惰性气体分支管6为中心,在惰性气体分支管6上再对称设计2对惰性气体分支管6,则在该贝横向中心线位置布置3支惰性气体分支管6,且两两间距为l/3,其值为1080mm。惰性气体分支管6的一端依次连接惰性气体支管3、金属软管8、惰性气体主管2,在惰性气体分支管6、惰性气体支管3和惰性气体主管2上,分别设有分支管阀门601、支管阀门301和主管阀门201。锡槽1惰性
气体主管2由专用管道接入惰性气体制备站,由惰性气体制备站采用液氮提供高压惰性气体,压力0.4
±
0.1mpa。惰性气体分支管6另一端开口置于锡槽1顶罩101罩内空间106,惰性气体分支管6的管壁与顶罩101满焊,实现密封的目的。在罩内空间106对应安装导流器9,且每只导流器9位于对应惰性气体分支管6开口的正下方,利用固定杆18固定在锡槽1顶罩101内壁上。罩内空间106高度h为900mm,导流器9锥顶与顶罩101内表面的间距为80mm,导流器9设计3个导流伞帽,导流器9从上向下依次设计第一导流伞帽901、第二导流伞帽902、第三导流伞帽903;伞帽对应高度依次为第一导流伞帽901高度(h1)为120mm、第二导流伞帽902高度(h2)为300mm、第三导流伞帽903高度(h3)为420mm。伞帽对应锥度依次为第一导流伞帽901锥度(α1)为41
°
、第二导流伞帽902锥度(α2)为60.5
°
、第三导流伞帽903锥度(α3)为66.5
°
。伞帽对应底面圆直径依次为第一导流伞帽901底面圆直径(d1)为276mm、第二导流伞帽902底面圆直径(d2)为340mm、第三导流伞帽903底面圆直径(d3)为365mm。导流器9锥顶分流孔904直径为10mm,第一导流伞帽901均匀设计16个分流孔904,孔径为25mm,第二导流伞帽902均匀设计12个分流孔904,孔径为25mm,第三导流伞帽903均匀设计8个分流孔904,孔径为25mm;惰性气体分支管6内径为40mm。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若导流器9与内部接线母排12在空间位置有冲突,则通过调整调整高压惰性气体分支管6为和/或调整导流器9形状或大小进行避让。
87.在吹扫时,通知惰性气体制备站供高压惰性气体,现场管道压力表压力值达到0.4
±
0.1mpa时,开启主管阀门201,开启锡槽1顶罩101第一贝支管阀门301,再开启惰性气体支管3对应的分支管阀门601301,高压惰性气体吹扫5分钟,关闭第一贝支管阀门301,再按以上方法依次分别开启第2贝、第3贝、...第13贝支管阀门301。实现对锡槽1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全面彻底吹扫目的。
8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通过设计独立的高压惰性气体系统,可将惰性气体吹扫压力提高到0.2-0.7mpa,该压力是锡槽1氮气和氢气配气间气体压力的5倍到10倍,由此可以增加吹扫锡槽1顶盖砖103、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时的作用力,有利于清理附着在以上各部位的na盐、k盐及锡化合物,从而减少玻璃板上表面凹凸点,滴落物及下表面沾锡、锡斑和粘附物的产生,提升玻璃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产量,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89.本方案的高压惰性气体系统,由专用管道的一端接入惰性气体制备站,另一端与惰性气体主管2相连,高压惰性气体由惰性气体制备站采用液氮供气,并将惰性气体压力提高到0.2-0.7mpa,并且对氮气制备站的空分设备不造成影响,同时在吹扫中又能避免对锡槽1氮气和氢气配气间的调整,整个系统更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本方案高压惰性气体系统中的各惰性气体分支管6分布在整个锡槽1顶罩101上,惰性气体支管3和惰性气体分支管6上均设计阀门,由此可以独立地选择开关各个位置的高压惰性气体,从而实现对指定位置的锡槽1顶盖砖103及加热元件进行吹扫的目的。
90.本方案的惰性气体分支管6穿入锡槽1的顶罩101,惰性气体分支管6的开口置于顶罩101内,惰性气体分支管6的管壁与顶罩101满焊,实现密封的目的。在锡槽1的罩内空间106对应安装有多只导流器9,且导流器9位于每只惰性气体分支管6开口的正下方,惰性气体分支管6开口流出的高压惰性气体通过下方导流器9的分流孔904和导流伞帽,将高压惰性气体分散开,并使高压惰性气体覆盖在一定区域的顶盖砖103表面。当所有惰性气体分支管6的分支管阀门601301打开后,各惰性气体分支管6内的高压惰性气体经对应的导流器9
后,可将高压惰性气体均匀分布在锡槽1罩内空间106的整个顶盖砖103上,从而实现对锡槽1顶盖砖103、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全面彻底吹扫的目的,大大提高锡槽1吹扫效果。
91.本方案的高压惰性气体通过导流器9直接作用在顶盖砖103上,且吹扫方式从上向下,由此使得附着在锡槽1顶盖砖103、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上的na盐、k盐及锡化合物在重力作用下脱落,从而更有利于对顶盖砖103、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的吹扫。由于高压惰性气体置于锡槽1的罩内空间106,当打开高压惰性气体系统中的主管阀门201、支管阀门301和分支管阀门601301时,锡槽1罩内空间106由于高压惰性气体的充入,压力瞬间升高,由此使得高压惰性气体通过顶盖砖103缝隙、以及加热元件与顶盖砖103间的缝隙,以对各缝隙进行震荡吹扫,并进一步造成锡槽1槽内空间105压力的瞬间增高,由于槽内空间105压力的瞬间变化,造成槽内空间105加热元件上的na盐、k盐及锡化合物掉落被清理。本方案的高压惰性气体系统在对锡槽1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的吹扫更灵活,在工艺调整或其他设备维护时,可随时通知氮站制备站提供高压惰性气体,通过开关高压惰性气体系统中的各个阀门,可以实现对锡槽1顶盖砖103、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的吹扫清理。本方案的高压惰性气体系统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持续打开顶罩101各部位或某部位的高压惰性气体,以持续对锡槽1顶盖砖103、砖缝104和加热元件进行吹扫,从而延长锡槽1吹扫周期,增加锡槽1设备正常开机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92.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