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极片换卷切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19 20:58: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极片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极片换卷切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极片走带过程中,当极卷将使用完时,需要换新的极卷,新旧极片需要连接。这时需要将旧极片切刀,并使料带与新的极片连接,使得极片持续走料;目前技术手段中在新旧极片换卷切料的时候,有的需要停机后进行人工接带;而个别能够自动换卷的设备,其大多是将极片吸附,然后通过剪切机构将旧极片切断,而后通过转接机构进行新旧极片的接料;其各机构上按照吸附、剪切、接料的工序依次设置,整体设备占用空间较大,并且设备灵活性较低。例如目前技术手段公开的一种极片自动换卷装置,包括基板,基板两侧分别安装有互为备用的主用料卷机构和备用料卷机构,基板的中间分别安装有两列便于极片自由悬空的多个滚轮;在基板的上部安装有将导出的极片上部侧面吸附的左上侧吸附定位机构和右上侧吸附定位机构;基板的下部安装有将导出的极片下部侧面吸附的左下侧吸附定位机构和右下侧吸附定位机构;在右上侧吸附定位机构与右下侧吸附定位机构之间的基板上安装有将极片从中间同时切断的极片剪切机构,对应的基板两侧上还分别安装有将新料极片首部两侧粘贴在正在运行极片尾部两侧的左侧极片转接机构和右侧极片转接机构;基板的顶部侧边安装有用于新料极片首部废料卷绕收回的主用废料收卷机构和备用废料收卷机构。其上的吸附定位机构、极片剪切机构转接机构按照吸附、剪切、接料的工序依次设置,整体设备占用空间较大,并且设备灵活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吸附定位机构、极片剪切机构转接机构按照吸附、剪切、接料的工序依次设置,整体设备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极片换卷切料装置。本发明整体设备占用空间更小,换卷灵活性更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极片换卷切料装置,包括机架、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摆臂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摆臂摆动的第二驱动组件以及相对设置并能够相互贴合的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机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连接,第一吸盘连接在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连接,第二吸盘连接在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摆臂上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吸盘翻转的第一翻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摆臂上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吸盘翻转的第二翻转驱动组件。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盘包括第一壳体和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一侧面上的第一吸附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吸附部相邻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吸附部,所述第一吸附部和所述第二吸附部转角的位置设有第一过辊,所述第二吸盘包括第二壳体和位于第二壳体内部的切刀组件,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第一吸附部相对的一侧面定义为切刀面,所述切刀
面的中部开设有供所述切刀组件伸出或者缩回的切刀口,所述切刀面上于切刀的一侧设有第二过辊、另一侧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吸附部配合作用的吸盘固定板,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切刀面相邻的一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吸附部配合作用的第三吸附部。
6.进一步的,所述切刀组件包括能够沿所述切刀口伸出或者缩回的切刀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切刀伸出的气动活塞,所述气动活塞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切刀的两侧还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切刀缩回的复位件。
7.优选的,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切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有导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的两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滑块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摆臂摆动的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一滑块背对所述第一摆臂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轨平行,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第一摆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匹配的齿纹,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滑块啮合,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摆臂的端部,所述第一吸盘与所述第二吸盘相对设置并能够相互贴合。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滑块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摆臂摆动的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第二滑块背对所述第二摆臂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方向与所述导轨平行,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第二摆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匹配的齿纹,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滑块啮合,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摆臂的端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的齿纹呈直线形分布。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一曲柄摇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吸盘外壁连接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曲柄摇杆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翻转驱动组件包括第四气缸、第二曲柄摇杆以及与所述第二吸盘外壁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曲柄摇杆一端与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长方体结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5.本发明通过将切刀组件与极片的吸附组件集成在一个吸盘中,提高了设备的空间利用率,使得设备更加精简巧妙,方便在车间的布局;并且由于第一吸盘上设有第一吸附部和配合粘接的第二吸附部,第二吸盘上设有配合粘接的第三吸附部,吸附和粘接只需通过气缸推动,带动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翻转的方式进行切换,也无需额外设置转换接带的工位,相当于将吸附、裁切、粘接整体都巧妙地集成在了一起,实现设备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切换卷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16.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实施例1中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实施例1中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实施例1中第一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实施例1中第二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实施例1中第二吸盘在弹性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另外,也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定。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厚度”、“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换卷切料装置,包括机架100、第一摆臂31、第二摆臂32、用于带动第一摆臂31摆动的第一驱动组件40、用于带动第二摆臂32摆动的第二驱动组件50以
及相对设置并能够相互贴合的第一吸盘10和第二吸盘20,第一驱动组件40和第二驱动组件50设于机架的相对两侧,第一驱动组件40与第一摆臂31的一端连接,第一吸盘10连接在第一摆臂31的另一端,第二驱动组件50与第二摆臂32的一端连接,第二吸盘20连接在第二摆臂32的另一端,第一摆臂31上还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吸盘10翻转的第一翻转驱动组件70,第二摆臂32上还设有用于带动第二吸盘20翻转的第二翻转驱动组件80。
28.本实施例中,第一吸盘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位于第一壳体11一侧面上的第一吸附部12,壳体上与第一吸附部12相邻的一侧面上还设有第二吸附部13,第一吸附部12和第二吸附部13转角的位置设有第一过辊14,第二吸盘20包括第二壳体21和位于第二壳体21内部的切刀组件,第二壳体21上与第一吸附部12相对的一侧面定义为切刀面,切刀面的中部开设有供切刀组件伸出或者缩回的切刀口28,切刀面上于切刀24的一侧设有第二过辊23、另一侧设有若干与第一吸附部12配合作用的吸盘固定板27,第二壳体21上与切刀面相邻的一侧面上设有与第二吸附部13配合作用的第三吸附部22。这样,设置第一过辊14和第二过辊23是为了便于极片走带,使其顺利进入吸盘的作用区间,本实施例中的吸盘组件,在实际使用时,先通过第一吸盘10上的第一吸附部12和第二吸盘20上的吸附固定板共同配合作用,将新极片吸附夹住,通过隐藏在第二壳体21内部的切刀组件将新极片切断,切刀切断极片后,与此同时第一吸盘10上的第一吸附部12通过负压将新极片吸附在第一吸盘上,第一吸盘10和第二吸盘20相互分开移动,并均随外部的搬运机构(未显示出)移动至到旧极片头部的位置。第一吸盘10移动至使第一吸附部12靠近旧极片位置。第二吸盘20移动。在外力作用下第二吸盘翻转90
°
后使得提前粘有胶纸的第三吸附部22面对准新旧极片位置,第二吸盘20部装向第一吸盘10部装方向移动到闭合位置,将新旧极片贴粘,第二吸盘20保持吸紧状态吸住胶纸和极片等待,第一吸盘10移开,在外力作用下翻转90度,提前粘有胶纸的第二吸附部13面对准新旧极片位置,第一吸盘10部装向第二吸盘20部装方向移动到闭合位置,将新旧极片粘贴,最终完成自动粘连新旧的极片卷。完全粘贴后第一吸盘10和第二吸盘20部装再分开,粘合后的极片进行下一步工作。
29.本实施例中,切刀组件包括能够沿切刀口28伸出或者缩回的切刀24以及用于带动切刀24伸出的气动活塞,气动活塞连接有进气管25,切刀24的两侧还连接有用于带动切刀24缩回的复位件26;本实施例中,复位件26为弹簧,弹簧一端与切刀2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1的内壁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均为长方体结构。这样,进气管25连通进气装置进气,驱动气动活塞带动切刀24往前移动,切断极片;当需要收回时,切断气压由弹簧提供拉力带动切刀24缩回。
30.本实施例中,机架上设有导轨60,第一驱动组件40和第二驱动组件50分别滑动连接于导轨60的两端,第一驱动组件40包括第一气缸41、第一滑块42以及用于带动第一摆臂31摆动的第一驱动齿轮43,第一滑块42滑动连接于导轨60上,第一滑块42背对第一摆臂31的一侧与第一气缸4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第一气缸41的伸缩方向与导轨60平行,第一滑块42靠近第一摆臂3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驱动齿轮43匹配的齿纹,第一驱动齿轮43与第一滑块42啮合,第一驱动齿轮43安装于第一摆臂31的端部,第一吸盘10与第二吸盘20相对设置并能够相互贴合;第二驱动组件50包括第二气缸51、第二滑块52以及用于带动第二摆臂32摆动的第二驱动齿轮53,第二滑块52滑动连接于导轨60,第二滑块52背对第二摆臂32的一侧与第二气缸5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第二气缸51的伸缩方向与导轨60平行,第二滑块52靠近
第二摆臂32的一侧设有与第二驱动齿轮53匹配的齿纹,第二驱动齿轮53与第二滑块52啮合,第二驱动齿轮53安装于第二摆臂32的端部;第一滑块42和第二滑块52上的齿纹呈直线形分布。
31.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转驱动组件70包括第三气缸71、第一曲柄摇杆72以及与第一吸盘10外壁连接的第一转动轴,第一曲柄摇杆72一端与第三气缸7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二翻转驱动组件80包括第四气缸81、第二曲柄摇杆82以及与第二吸盘20外壁连接的第二转动轴,第二曲柄摇杆82一端与第四气缸81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连接。
3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机架两侧的结构基本对称,左边的第一摆臂31用于连接第一吸盘10,右边的第二摆臂32用于连接第二吸盘20,当第一气缸41沿导轨60方向推动第一滑块42在导轨60上滑动时,第一滑块42顶侧的齿纹通过与第一驱动齿轮43的啮合作用,带动第一驱动齿轮43旋转,而第一驱动齿轮43是连接在第一摆臂31的底部,第一驱动齿轮43旋转便能够同步带动第一摆臂31摆动,实现第一吸盘10贴近或者远离第二吸盘20;而第一摆臂31上的第三气缸71用于带动第一吸盘10翻转90
°
,使得其由第一吸附部12朝向第二吸盘20的状态切换至第二吸附部13朝向第二吸盘20的状态,具体的,第一曲柄摇杆72一端的一侧与第三气缸71的活塞杆连接、另一端的另一侧与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三气缸71推动第一曲柄摇杆72转动,同时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90
°
,进而带动第一吸盘10翻转90
°
。同理,第二气缸51推动第二滑块52滑动时,能够带动第二摆臂32摆动,进而使得第二吸盘20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吸盘10;第四气缸81伸出时,可以带动第二吸盘20翻转90
°

33.在进行极片的换卷切料时,先通过第一气缸41和第二气缸51伸出,使得第一吸盘10上的第一吸附部12和第二吸盘20上的吸附固定板共同贴合,将新极片吸附夹住,通过隐藏在第二壳体21内部的切刀组件将新极片切断,同时第一吸盘10上的第一吸附部12通过负压将新极片吸附在第一吸盘上,第一吸盘10和第二吸盘20通过驱动组件相互分开移动,并均随外部的搬运机构(未显示出)移动至到旧极片头部的位置。第一吸盘10移动至使第一吸附部12靠近旧极片位置,第二吸盘20移动。在第四气缸81驱动下第二吸盘20翻转90
°
后使得提前粘有胶纸的第三吸附部22面对准新旧极片位置,第二吸盘20部装向第一吸盘10部装方向移动到闭合位置,将新旧极片贴粘,第二吸盘20保持吸紧状态吸住胶纸和极片等待,第一吸盘10移开,在第三气缸71作用下翻转90
°
,提前粘有胶纸的第二吸附部13面对准新旧极片位置,第一吸盘10部装向第二吸盘20部装方向移动到闭合位置,将新旧极片粘贴,最终完成自动粘连新旧的极片卷。完全粘贴后第一吸盘10和第二吸盘20部装再分开,粘合后的极片进行下一步工作。
34.;本实施例通过将切刀组件与极片的吸附组件集成在一个吸盘中,提高了设备的空间利用率,使得设备更加精简巧妙,方便在车间的布局;并且由于第一吸盘10上设有第一吸附部12和配合粘接的第二吸附部13,第二吸盘20上设有配合粘接的第三吸附部22,吸附和粘接只需通过气缸推动,带动第一吸盘10和第二吸盘20翻转的方式进行切换,也无需额外设置转换接带的工位,相当于将吸附、裁切、粘接都集成在了一起,实现设备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35.实施例2
3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为弹性绳。
37.实施例3
38.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更进一步实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的最大摆动幅度均为0~60
°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选择,最大摆动角度的大小,以实现空间布局的更合理性。
39.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