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3-03-16 10:11: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2.在冲击工具所涉及的技术分野中,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冲击工具。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337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使用冲击工具的作业性,需要一种用于抑制冲击工具的大型化的技术。
7.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冲击工具的大型化。
8.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冲击工具。冲击工具可以具备:马达;打击机构,其通过马达而被驱动;砧座,其具有:供前端工具装配的砧座轴部、以及从砧座轴部的后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并且通过打击机构而沿着旋转方向被打击的砧座突起部;锤子壳体,其用于对打击机构进行收容;轴承,其被保持于锤子壳体,并且被配置于砧座轴部的周围;环形部件,其以至少一部分与砧座突起部的前表面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与轴承的后端面相接触;以及抑制部件,其卡合于锤子壳体以及环形部件,并且用于抑制环形部件朝向后方脱落出去的情形。
9.发明效果
10.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抑制冲击工具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11.图1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立体图。
12.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上部的侧视图。
13.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上部的纵向截面图。
14.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上部的横向截面图。
15.图5是将图4的一部分放大而得的图。
16.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
冲击工具;2

外壳;2l

左外壳;2r

右外壳;2s

螺丝;3

后罩;3s

螺丝;4

锤子壳体;4a

支承面;4b

沟;4c

内周面;4d

第1支承面;4e

第2支承面;4f

内周面;5

锤子壳体罩;6

马达;7

减速机构;8

主轴;8a

凸缘部;8b

主轴轴部;8c

凸部;8d

主轴沟;8e

主轴凹部;9

打击机构;10

砧座;10a

工具孔;10b

砧座凸部;11

工具保持机构;12

风扇;12a

衬套;13

蓄电池装配部;14

触发器杆;15

正反转切换杆;16

操作显示部;16a

操作按钮;16b

指示灯显示器;17

模式切换开关;18


组件;18a

基座部件;18b

发光元件;18c

环形部件;19

进气口;20

排气口;21

马达收容部;22

把持部;23

蓄电池保持部;24

轴承箱;24a

凹部;24b

凸部;25

蓄电池组;26

定子;27

转子;28

定子铁心;29

前绝缘子;29s

螺丝;30

后绝缘子;31

线圈;32

转子铁心部;33

转子轴部;33f

前侧轴部;33r

后侧轴部;34

转子磁铁;35

传感器用磁铁;37

传感器基板;38

熔断端子;39

转子轴承;39f

前侧转子轴承;39r

后侧转子轴承;41

小齿轮;42

行星齿轮;42p

销;43

内齿轮;44

主轴轴承;45

o型环;45a

o型环;45b

o型环;46

轴承;46a

轴承;46b

轴承;46c

内圈;46d

滚珠;46e

外圈;47

锤子;47a

孔;47b

锤子沟;47c

凹部;47d

锤子主体;47e

锤子突起部;48

滚珠;49

第1螺旋弹簧;50

第2螺旋弹簧;51

第3螺旋弹簧;52

第1垫圈;53

第2垫圈;54

滚珠;61

环形部件;61a

前表面外缘部;61b

前表面内缘部;61c

后表面外缘部;62

抑制部件;71

滚珠;72

板簧;73

套筒;74

螺旋弹簧;75

定位部件;76

支承凹部;101

砧座轴部;102

砧座突起部;102a

前表面外缘部;401

第1筒部;402

第2筒部;ax

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以具备:马达;打击机构,其通过马达而被驱动;砧座,其具有:供前端工具装配的砧座轴部、以及从砧座轴部的后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并且通过打击机构而沿着旋转方向被打击的砧座突起部;锤子壳体,其用于对打击机构进行收容;轴承,其被保持于锤子壳体,并且被配置于砧座轴部的周围;环形部件,其以至少一部分与砧座突起部的前表面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与轴承的后端面相接触;以及抑制部件,其卡合于锤子壳体以及环形部件,并且用于抑制:环形部件朝向后方脱落出去的情形。
[0020]
在上述构成中,环形部件与轴承的后端面相接触,所以,轴承被支承于环形部件。能够通过抑制部件而抑制环形部件朝向后方脱落出去。轴承借助环形部件而被支承于抑制部件,所以,能够抑制:轴承朝向后方脱落出去的情形。轴承被支承于环形部件,并且环形部件被支承于抑制部件,所以,能够抑制:冲击工具在与马达的旋转轴相平行的轴向上的大型化。
[0021]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构成为,锤子壳体具有:与环形部件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置的支承面,环形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砧座突起部的前表面与锤子壳体的支承面之间的位置。
[0022]
在上述构成中,环形部件被支承为:通过锤子壳体的支承面与抑制部件而从前后方向被夹持。由此,能够抑制:环形部件相对于锤子壳体而活动的情形。轴承能够稳定地被支承于环形部件。
[0023]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环形部件可以用于抑制:锤子壳体与砧座突起部之间的接触。
[0024]
在上述构成中,通过配置于锤子壳体与砧座突起部之间的位置的环形部件,而能够抑制:锤子壳体与砧座突起部之间的接触。
[0025]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环形部件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锤子壳体的支承面相接触。
[0026]
在上述构成中,环形部件的前表面、与锤子壳体的支承面直接接触,所以,能够抑制:冲击工具在轴向上的大型化。
[0027]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构成为:环形部件的前表面的外缘部、与锤子壳体的支承面相接触,环形部件的前表面的内缘部、与轴承的后端面相接触。
[0028]
在上述构成中,锤子壳体的支承面与轴承的后端面实质上配置于同一面内,环形部件的前表面分别与锤子壳体的支承面以及轴承的后端面相接触。由此,轴承能够稳定地被支承于环形部件,从而能够抑制:冲击工具在轴向上的大型化。
[0029]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环形部件的后表面的外缘部可以与抑制部件相接触。
[0030]
在上述构成中,环形部件的后表面与抑制部件直接接触,所以,能够抑制:冲击工具在轴向上的大型化。
[0031]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锤子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供抑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嵌合的沟。
[0032]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抑制:锤子壳体与抑制部件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变动。
[0033]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抑制部件可以配置于:砧座突起部的前表面的外缘部与环形部件的后表面的外缘部之间的位置。
[0034]
在上述构成中,通过配置于砧座突起部与环形部件之间的位置的抑制部件,而能够抑制:砧座突起部与环形部件之间的接触。
[0035]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砧座突起部的前表面的外缘部可以趋向径向外侧而朝着后方倾斜。
[0036]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抑制:砧座突起部的前表面的外缘部与抑制部件之间的接触。
[0037]
在1个或者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可以具有:配置于打击机构的周围位置的第1筒部、以及配置于比第1筒部更靠前方的位置且外径比第1筒部的外径还要小的第2筒部。
[0038]
在上述构成中,轴承能够稳定地被保持于第2筒部。
[0039]
[实施方式]
[0040]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中,使用左、右、前、后、上、以及下这样的用语,来说明各部分的位置关系。这些用语表示:以冲击工具1的中心为基准的相对位置或者方向。冲击工具1具有作为动力源的马达6。
[0041]
在实施方式中,将与马达6的旋转轴ax相平行的方向适当地称为:轴向,将环绕旋转轴ax的周围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周向或者旋转方向,将旋转轴ax的放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
[0042]
旋转轴ax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轴向一侧是前方,轴向另一侧是后方。另外,关于径向,将相距旋转轴ax较近的位置或者接近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内侧,将相距旋转轴ax较远的位置或者远离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地称为:径向外侧。
[0043]
<冲击工具>
[0044]
图1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上部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上部的纵向截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上部的横向截面图。
[0045]
在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是:作为螺钉紧固工具的一种的冲击起子。冲击工具1具备:外壳2、后罩3、锤子壳体4、锤子壳体罩5、马达6、减速机构7、主轴8、打击机构9、砧座10、工具保持机构11、风扇12、蓄电池装配部13、触发器杆14、正反转切换杆15、操作显示部16、模式切换开关17、以及灯组件18。
[0046]
外壳2由合成树脂制。在实施方式中,外壳2由尼龙制成。外壳2包括:左外壳2l、以及配置于左外壳2l的右方位置的右外壳2r。左外壳2l与右外壳2r通过多个螺丝2s而被固定。外壳2由一对半分割外壳构成。
[0047]
外壳2具有:马达收容部21、把持部22、以及蓄电池保持部23。
[0048]
马达收容部21呈筒状。马达收容部21用于对马达6进行收容。马达收容部21用于对锤子壳体4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
[0049]
把持部22从马达收容部21朝向下方延伸。触发器杆14设置于:把持部22的上部。把持部22由作业者握持。
[0050]
蓄电池保持部23连接于把持部22的下端部连接。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各个方向上,蓄电池保持部23的外形尺寸都大于把持部22的外形尺寸。
[0051]
后罩3由合成树脂制成。后罩3配置于:马达收容部21的后方位置。后罩3用于对风扇1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风扇12配置于:后罩3的内周侧位置。后罩3配置为:对马达收容部21的后端部的开口进行覆盖。后罩3通过2根螺丝3s而被固定于马达收容部21的后端部。
[0052]
马达收容部21具有进气口19。后罩3具有排气口20。外壳2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19而流入到外壳2的内部空间。外壳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经由排气口20而流出到外壳2的外部空间。
[0053]
锤子壳体4由金属制成。在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4由铝制成。锤子壳体4呈筒状。锤子壳体4连接于马达收容部21的前部。在锤子壳体4的后部固定有轴承箱24。在轴承箱24的外周部形成有螺纹牙。在锤子壳体4的内周部形成有螺纹沟。通过轴承箱24的螺纹牙与锤子壳体4的螺纹沟被结合,而使得轴承箱24与锤子壳体4被固定。锤子壳体4被左外壳2l与右外壳2r夹持。锤子壳体4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马达收容部21。轴承箱24分别固定于:马达收容部21以及锤子壳体4。
[0054]
锤子壳体4用于对减速机构7、主轴8、打击机构9、以及砧座1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减速机构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轴承箱24的内侧位置。减速机构7包括多个齿轮。
[0055]
锤子壳体4具有:第1筒部401、以及第2筒部402。第1筒部401配置于:打击机构9的周围。第2筒部402配置于:比第1筒部401更靠前方的位置。第2筒部402的外径小于第1筒部401的外径。
[0056]
锤子壳体罩5对锤子壳体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锤子壳体罩5用于保护锤子壳体4。锤子壳体罩5用于抑制:锤子壳体4与锤子壳体4的周围物体相接触的情形。
[0057]
马达6是冲击工具1的动力源。马达6是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马达6具有:定子26、以及转子27。定子26被支承于马达收容部21。转子2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定子26的内侧位置。转子27相对于定子26而进行旋转。转子27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
[0058]
定子26具有:定子铁心28、前绝缘子29、后绝缘子30、以及线圈31。
[0059]
定子铁心28配置于:比转子27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定子铁心28包括:被层叠起来的多个钢板。钢板是: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制的板。定子铁心28呈筒状。定子铁心28具有:用于对线圈31进行支承的多个齿。
[0060]
前绝缘子29设置于:定子铁心28的前部。后绝缘子30设置于:定子铁心28的后部。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分别是:合成树脂制的电绝缘部件。前绝缘子29配置成:对齿的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后绝缘子30配置成:对齿的表面的一部分进行覆盖。
[0061]
线圈31借助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而装配于定子铁心28。线圈31配置有多个。线圈31借助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而配置于定子铁心28的齿的周围。线圈31与定子铁心28通过前绝缘子29以及后绝缘子30而被电绝缘。多个线圈31借助熔断端子38而被连接起来。
[0062]
转子27以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转子27具有:转子铁心部32、转子轴部33、转子磁铁34、以及传感器用磁铁35。
[0063]
转子铁心部32以及转子轴部33分别由钢制成。转子轴部33从转子铁心部32的端面朝向前后方向突出出来。转子轴部33包括:从转子铁心部32的前端面朝向前方突出出来的前侧轴部33f、以及从转子铁心部32的后端面朝向后方突出出来的后侧轴部33r。
[0064]
转子磁铁34固定于转子铁心部32。转子磁铁34呈圆筒状。转子磁铁34配置于:转子铁心部32的周围。
[0065]
传感器用磁铁35固定于转子铁心部32。传感器用磁铁35呈圆环状。传感器用磁铁35配置于:转子铁心部32的前端面以及转子磁铁34的前端面。
[0066]
在前绝缘子29安装有传感器基板37。传感器基板37通过螺丝29s而被固定于前绝缘子29。传感器基板37具有:在中心设置有孔的圆板状的电路基板;以及被支承于电路基板的旋转检测元件。传感器基板37的至少一部分与传感器用磁铁35相对置。旋转检测元件通过对转子27的传感器用磁铁35的位置进行检测,而对转子27的旋转方向的位置进行检测。
[0067]
转子轴部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转子轴承39。转子轴承39包括:将前侧轴部33f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前侧转子轴承39f、以及将后侧轴部33r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后侧转子轴承39r。
[0068]
前侧转子轴承39f被保持于轴承箱24。轴承箱24具有:从轴承箱24的后表面朝向前方而凹陷的凹部24a。前侧转子轴承39f配置于凹部24a。后侧转子轴承39r被保持于后罩3。转子轴部33的前端部经由轴承箱24的开口而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内部空间。
[0069]
在转子轴部33的前端部形成有小齿轮41。小齿轮41连结于减速机构7的至少一部分。转子轴部33借助小齿轮41而连结于减速机构7。
[0070]
减速机构7配置于:比马达6更靠前方的位置。减速机构7将转子轴部33与主轴8连结起来。减速机构7将转子27的旋转传递于主轴8。减速机构7使主轴8以比转子轴部33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减速机构7包括行星齿轮机构。
[0071]
减速机构7具有多个齿轮。减速机构7的齿轮通过转子27而被驱动。
[0072]
减速机构7具有:配置于小齿轮41的周围位置的多个行星齿轮42、以及配置于多个行星齿轮42的周围位置的内齿轮43。小齿轮41、行星齿轮42、以及内齿轮43分别被收容于锤子壳体4。多个行星齿轮42分别与小齿轮41相啮合。行星齿轮42借助销42p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主轴8。主轴8通过行星齿轮42而进行旋转。内齿轮43具有:与行星齿轮42相啮
合的内齿。内齿轮43固定于锤子壳体4。内齿轮43无法相对于锤子壳体4而始终进行旋转。
[0073]
当通过马达6的驱动而使得转子轴部33进行旋转时,小齿轮41就会进行旋转,从而行星齿轮42在小齿轮41的周围进行公转。行星齿轮42一边与内齿轮43的内齿相啮合一边进行公转。通过行星齿轮42的公转,使得借助销42p而连接于行星齿轮42的主轴8以比转子轴部33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
[0074]
主轴8配置于:比马达6的至少一部分更靠前方的位置。主轴8配置于:比定子26更靠前方的位置。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转子27更靠前方的位置。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减速机构7的前方位置。主轴8配置于:砧座10的后方位置。主轴8通过转子27而进行旋转。主轴8通过由减速机构7传递来的转子27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主轴8将马达6的旋转力经由滚珠48以及锤子47而传递于砧座10。
[0075]
主轴8具有:凸缘部8a、以及从凸缘部8a朝向前方突出出来的主轴轴部8b。行星齿轮42借助销42p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凸缘部8a。主轴8的旋转轴与马达6的旋转轴ax相一致。主轴8以以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主轴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主轴轴承44。在主轴8的后端部设置有凸部8c。凸部8c从凸缘部8a朝向后方突出出来。凸部8c配置为:将主轴轴承44进行包围。
[0076]
轴承箱24配置于:主轴8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主轴轴承44被保持于轴承箱24。轴承箱24具有:从轴承箱24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出来的凸部24b。主轴轴承44配置于:凸部24b的周围。
[0077]
打击机构9通过马达6而被驱动。马达6的旋转力经由减速机构7以及主轴8而被传递于打击机构9。打击机构9基于通过马达6进行旋转的主轴8的旋转力,而沿着旋转方向打击砧座10。打击机构9具有:锤子47、滚珠48、第1螺旋弹簧49、第2螺旋弹簧50、第3螺旋弹簧51、第1垫圈52、以及第2垫圈53。包括锤子47、滚珠48、第1螺旋弹簧49、第2螺旋弹簧50、第3螺旋弹簧51、第1垫圈52、以及第2垫圈53在内的打击机构9被收容于:锤子壳体4的第1筒部401。
[0078]
锤子47配置于:比减速机构7更靠前方的位置。锤子47配置于:主轴8的周围。锤子47被保持于主轴8。滚珠48配置于:主轴8与锤子47之间的位置。锤子47具有:筒状的锤子主体47d、以及设置于锤子主体47d的前部位置的锤子突起部47e。在锤子主体47d的后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凹部47c。凹部47c从锤子主体47d的后表面朝向前方而凹陷。
[0079]
锤子47配置于:主轴轴部8b的周围。锤子47具有:供主轴轴部8b配置的孔47a。
[0080]
锤子47通过马达6而进行旋转。马达6的旋转力经由减速机构7以及主轴8而被传递于锤子47。锤子47能够基于通过马达6进行旋转的主轴8的旋转力,而与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锤子47的旋转轴、主轴8的旋转轴、以及马达6的旋转轴ax相一致。锤子47以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
[0081]
第1垫圈52配置于:凹部47c的内侧位置。第1垫圈52借助多个滚珠54而被支承于锤子47。滚珠54配置于:比第1垫圈52更靠前方的位置。
[0082]
第2垫圈53在凹部47c的内侧,配置于:比第1垫圈52更靠后方的位置。第2垫圈53的外径小于第1垫圈52的外径。第2垫圈53与锤子47能够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0083]
第1螺旋弹簧49配置于:主轴轴部8b的周围。第1螺旋弹簧49的后端部被支承于凸缘部8a。第1螺旋弹簧49的前端部配置于:凹部47c的内侧位置,并且被支承于第1垫圈52。第
1螺旋弹簧49始终产生:用于使锤子47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0084]
第2螺旋弹簧50配置于:主轴轴部8b的周围。第2螺旋弹簧50配置于:第1螺旋弹簧49的径向内侧位置。第2螺旋弹簧50的后端部被支承于凸缘部8a。第2螺旋弹簧50的前端部配置于:凹部47c的内侧位置,并且被支承于第2垫圈53。第2螺旋弹簧50在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了移动时,产生:用于使锤子47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0085]
第3螺旋弹簧51配置于:主轴轴部8b的周围。第3螺旋弹簧51配置于:第1螺旋弹簧49的径向内侧位置。第3螺旋弹簧51配置于:凹部47c的内侧位置。第3螺旋弹簧51的后端部被支承于第2垫圈53。第3螺旋弹簧51的前端部被支承于第1垫圈52。第3螺旋弹簧51产生:用于使第2螺旋弹簧50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的弹力。通过第3螺旋弹簧51的弹力,而第2螺旋弹簧50的后端部被压靠于凸缘部8a。由此,能够抑制:第2螺旋弹簧50相对于凸缘部8a而进行浮动的情形。
[0086]
滚珠48由钢铁那样的金属制成。滚珠48配置于:主轴轴部8b与锤子47之间的位置。主轴8具有:供滚珠4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的主轴沟8d。主轴沟8d设置于:主轴轴部8b的外表面的一部分。锤子47具有:供滚珠4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的锤子沟47b。锤子沟47b设置于:锤子47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滚珠48配置于:主轴沟8d与锤子沟47b之间的位置。滚珠48能够分别在主轴沟8d的内侧以及锤子沟47b的内侧进行滚动。锤子47能够伴随着滚珠48而进行移动。主轴8与锤子47能够在由主轴沟8d以及锤子沟47b规定出的可动范围内,分别沿着轴向以及旋转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0087]
砧座10配置于:比马达6更靠前方的位置。砧座10是:基于转子27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的冲击工具1的输出部。砧座1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锤子47更靠前方的位置。砧座10具有:供前端工具插入的工具孔10a。工具孔10a设置于:砧座10的前端部。前端工具被装配于砧座10。
[0088]
砧座10具有:砧座凸部10b。砧座凸部10b设置于:砧座10的后端部。砧座凸部10b从砧座10的后端部朝向后方突出出来。在砧座10的后方配置有主轴8。在主轴轴部8b的前端部设置有主轴凹部8e。砧座凸部10b配置于主轴凹部8e。
[0089]
砧座10具有:杆状的砧座轴部101、以及砧座突起部102。工具孔10a设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前端部。前端工具被装配于砧座轴部101。砧座突起部102设置于:砧座10的后端部。砧座突起部102从砧座轴部101的后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
[0090]
砧座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轴承46。砧座10的旋转轴、锤子47的旋转轴、主轴8的旋转轴、以及马达6的旋转轴ax相一致。砧座10以旋转轴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轴承46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轴承46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第2筒部402的内侧位置。轴承46被保持于:锤子壳体4的第2筒部402。轴承46将砧座轴部101的前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在轴承46与砧座轴部101之间配置有o型环45。
[0091]
在实施方式中,轴承46在轴向上配置有2个。在以下的说明中,将2个轴承46分别适当地称为:轴承46a以及轴承46b。轴承46a配置于:比轴承46b更靠前方的位置。
[0092]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o型环45在轴向上配置有2个。在以下的说明中,将2个o型环45分别适当地称为:o型环45a以及o型环45b。o型环45a配置于:比o型环45b更靠前方的位置。o型环45a配置于:轴承46a与砧座轴部101之间的位置。o型环45b配置于:轴承46b与砧座轴部101之间的位置。
[0093]
锤子47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砧座突起部102相接触。在锤子47的前部设置有:朝向前方突出出来的锤子突起部47e。锤子突起部47e与砧座突起部102能够相接触。在锤子47与砧座突起部102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马达6进行驱动,而砧座10与锤子47以及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
[0094]
砧座10通过锤子47而沿着旋转方向被打击。例如,在螺钉紧固作业中,一旦作用于砧座10的负载变高,有时就会产生如下状况,即:仅凭第1螺旋弹簧49的载荷而无法使砧座10旋转的状况。当仅凭第1螺旋弹簧49的载荷而无法使砧座10旋转时,砧座10以及锤子47的旋转就会停止。主轴8与锤子47能够借助滚珠48而分别沿着轴向以及周向进行相对移动。即便锤子47的旋转停止,主轴8的旋转也会由于马达6所产生的动力而继续进行。在锤子47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当主轴8进行旋转时,滚珠48就会一边通过主轴沟8d以及锤子沟47b分别被引导一边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锤子47从滚珠48受到力从而随着滚珠48朝向后方进行移动。亦即,锤子47在砧座10的旋转被停止的状态下,由于主轴8进行旋转,从而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通过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锤子47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被解除。
[0095]
如上述那样,第1螺旋弹簧49始终产生:使锤子47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第2螺旋弹簧50在锤子47移动至比规定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之后,产生:用于使锤子47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移动至后方位置的锤子47通过第1螺旋弹簧49以及第2螺旋弹簧50的弹力而朝向前方进行移动。锤子47在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时,会从滚珠48受到旋转方向的力。亦即,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当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时,锤子47就会一边进行旋转一边与砧座突起部102相接触。由此,砧座突起部102通过锤子47的锤子突起部47e而沿着旋转方向被打击。对砧座10作用有:马达6的动力与锤子47的惯性力这双方。因此,砧座10能够以较高的扭矩而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
[0096]
工具保持机构11配置于:砧座10的前部的周围。工具保持机构11对被插入到砧座10的工具孔10a中的前端工具进行保持。工具保持机构11能够对前端工具进行拆装。
[0097]
工具保持机构11具备:滚珠71、板簧72、套筒73、螺旋弹簧74、以及定位部件75。
[0098]
砧座10具有:用于对滚珠71进行支承的支承凹部76。支承凹部76形成于:砧座轴部101的外表面。在实施方式中,在砧座轴部101形成有2个支承凹部76。
[0099]
滚珠7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砧座10。滚珠71配置于支承凹部76。在1个支承凹部76配置有1个滚珠71。
[0100]
在砧座轴部101形成有:用于将支承凹部76的内表面与工具孔10a的内表面连结起来的贯通孔。滚珠71的直径小于贯通孔的直径。在滚珠71被支承到支承凹部76的状态下,借助滚珠71的至少一部分而配置于工具孔10a的内侧位置。滚珠71能够对被插入到工具孔10a的前端工具进行固定。滚珠71能够移动到:对前端工具进行固定的卡合位置、与将前端工具的固定进行解除的解除位置。
[0101]
板簧72产生:用于使滚珠71朝向卡合位置进行移动的弹力。板簧72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板簧72产生:用于使滚珠71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0102]
套筒73是圆筒状的部件。套筒73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套筒73能够在砧座轴部101的周围沿着轴向进行移动。套筒73能够阻止: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从卡合位置脱离出来的情形。套筒73通过沿着轴向进行移动,能够使得滚珠71变化为:可以从卡合位置朝向解除位置进行移动的状态。
[0103]
套筒73能够在砧座轴部101的周围移动到:阻止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阻止位置、与允许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允许位置。
[0104]
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阻止位置,能够抑制: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情形。亦即,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阻止位置,能够阻止: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从卡合位置脱离出来的情形。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阻止位置,能够维持:前端工具通过滚珠71而被固定的状态。
[0105]
通过套筒73朝向允许位置进行移动,能够允许: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朝向径向外侧进行移动的情形。通过套筒73朝向允许位置进行移动,使得滚珠71变化为:能够从卡合位置朝向解除位置进行移动的状态。亦即,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允许位置,能够允许:被配置于卡合位置的滚珠71从卡合位置脱离出来的情形。通过将套筒73配置于允许位置,能够解除:前端工具通过滚珠71而被固定的状态。
[0106]
螺旋弹簧74产生弹力,以使得套筒73朝向阻止位置进行移动。螺旋弹簧74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阻止位置被规定在:比允许位置更靠后方的位置。螺旋弹簧74产生:用于使套筒73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的弹力。
[0107]
定位部件75是:被固定于砧座轴部101的外表面的环状部件。定位部件75被固定于:能够与套筒73的后端部相对置的位置。定位部件75将套筒73定位在阻止位置。被从螺旋弹簧74赋予了朝向后方进行移动的弹力的套筒73通过与定位部件75相接触,而被定位在阻止位置。
[0108]
风扇12配置于:比马达6的定子26更靠后方的位置。风扇12生成:用于对马达6进行冷却的气流。风扇12被固定于:转子27的至少一部分。风扇12借助衬套12a而被固定于后侧轴部33r的后部。风扇12配置于:后侧转子轴承39r与定子26之间的位置。风扇12通过转子27的旋转而进行旋转。通过转子轴部33进行旋转,风扇12与转子轴部33一起进行旋转。通过风扇12进行旋转,外壳2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19而流入到外壳2的内部空间。流入到外壳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通过在外壳2的内部空间进行流通,对马达6进行冷却。在外壳2的内部空间进行流通的空气通过风扇12进行旋转,经由排气口20而流出到外壳2的外部空间。
[0109]
蓄电池装配部13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下部。蓄电池装配部13连接于蓄电池组25。蓄电池组25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能够拆装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通过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方被插入于蓄电池装配部13,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通过从蓄电池装配部13向前方被拔出去,从蓄电池装配部13拆卸下来。蓄电池组25包括二次电池。在实施方式中,蓄电池组25包括:充电式的锂离子电池。蓄电池组25通过被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能够向冲击工具1供电。马达6基于从蓄电池组25供给来的电力而进行驱动。操作显示部16通过从蓄电池组25供给来的电力而进行工作。
[0110]
触发器杆14设置于把持部22。触发器杆14是为了启动马达6而由作业者进行操作。通过对触发器杆14进行操作,能够对马达6的驱动与停止进行切换。
[0111]
正反转切换杆15设置于:把持部22的上部。正反转切换杆15由作业者进行操作。通过对正反转切换杆15进行操作,使得马达6的旋转方向从正转方向以及反转方向中的一方切换到另一方。通过对马达6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使得主轴8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
[0112]
操作显示部16设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操作显示部16在比把持部22更靠前方侧的位置,被设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上表面。操作显示部16具有:多个操作按钮16a、以及指
示灯显示器16b。通过由作业者对操作按钮16a进行操作,使得马达6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指示灯显示器16b具有:多个发光部。指示灯显示器16b通过改变多个发光部的点亮模式来显示马达6的动作模式。
[0113]
模式切换开关17设置于:触发器杆14的上部。模式切换开关17是为了对马达6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而由作业者进行操作。
[0114]
灯组件18射出照明光。灯组件18以照明光来对砧座10以及砧座10的周边进行照明。灯组件18以照明光来对砧座10的前方进行照明。另外,灯组件18以照明光来对被装配于砧座10的前端工具以及前端工具的周边进行照明。在实施方式中,灯组件18包括:环状的基座部件18a、以及被保持于基座部件18a的多个发光元件18b。基座部件18a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第2筒部402的周围。另外,灯组件18具有:用于抑制基座部件18a从第2筒部402朝向前方脱落出去的环形部件18c。
[0115]
<环形部件以及抑制部件>
[0116]
图5是将图4的一部分放大而得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工具1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117]
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冲击工具1具备:锤子壳体4、轴承46、o型环45、环形部件61、以及抑制部件62。
[0118]
锤子壳体4具有:第1筒部401、以及第2筒部402。第1筒部401配置于:打击机构9的周围。第2筒部402配置于:比第1筒部401更靠前方的位置。第2筒部402的外径小于第1筒部401的外径。轴承46被保持于锤子壳体4。轴承46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第2筒部402的内侧位置。
[0119]
轴承46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o型环45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外周部与轴承46的内周部之间的位置。o型环45分别与砧座轴部101的外周部以及轴承46的内周部相接触。轴承46将砧座轴部101支承为能够旋转。如上述那样,轴承46在前后方向上配置有2个。o型环45在前后方向上配置有2个。轴承46包括:轴承46a、以及配置于比轴承46a更靠后方位置的轴承46b。o型环45包括:o型环45a、以及配置于比o型环45a更靠后方位置的o型环45b。o型环45a配置于:轴承46a与砧座轴部101之间的位置。o型环45b配置于:轴承46b与砧座轴部101之间的位置。
[0120]
轴承46是滚珠轴承。轴承46a以及轴承46b分别具有:内圈46c、滚珠46d、以及外圈46e。轴承46a的内圈46c与o型环45a相接触。轴承46b的内圈46c与o型环45b相接触。滚珠46d在径向上配置于:内圈46c与外圈46e之间的位置。滚珠46d分别与内圈46c以及外圈46e相接触。滚珠46d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外圈46e配置于:比内圈46c以及滚珠46d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轴承46a的外圈46e与第2筒部402的内周面相接触。轴承46b的外圈46e与第2筒部402的内周面相接触。
[0121]
环形部件61是轮带状的部件。环形部件61由金属制成。作为用于形成环形部件61的金属,而举例示出铁。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分别呈平坦。
[0122]
在前后方向上,环形部件61配置于:砧座突起部102与后侧的轴承46b之间的位置。轴承46b配置于:比环形部件61更靠前方的位置。砧座突起部102配置于:比环形部件61更靠后方的位置。环形部件61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与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相对置。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与后侧的轴承46b的后端面相接触。
[0123]
抑制部件62分别与锤子壳体4以及环形部件61卡合。抑制部件62用于抑制:环形部件61朝向后方脱落出去的情形。作为抑制部件62而举例示出:卡环或者c型环。抑制部件62配置成:与环形部件61相接触。
[0124]
锤子壳体4具有:与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置的支承面4a、以及与环形部件61的外周面相对置的内周面4c。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与后侧的轴承46的后端面实质上配置于同一面内。环形部件6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与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之间的位置。
[0125]
环形部件61用于抑制:锤子壳体4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
[0126]
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相接触。另外,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后侧的轴承46b的后端面相接触。
[0127]
如图5所示,表示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外缘部的前表面外缘部61a、与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相接触。环形部件61的外周面能够与锤子壳体4的内周面4c相接触。表示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内缘部的前表面内缘部61b能够与轴承46b的外圈46e的后端面相接触。环形部件61配置于:比轴承46b的内圈46c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环形部件61与轴承46b的内圈46c未接触。
[0128]
表示环形部件61的后表面的外缘部的后表面外缘部61c、与抑制部件62相接触。
[0129]
在锤子壳体4的第1筒部401的内表面设置有:供抑制部件62的至少一部分嵌合的沟4b。锤子壳体4具有:与内周面4c的后端部连接的第1支承面4d、配置于比第1支承面4d更靠后方位置的第2支承面4e、以及内周面4f。第1支承面4d朝向后方。第1支承面4d配置于:比内周面4c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2支承面4e朝向前方。第2支承面4e与第1支承面4d相对置。内周面4f配置成:将第1支承面4d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第2支承面4e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连结起来。第1支承面4d能够与抑制部件62的前表面的外缘部相对置。第2支承面4e能够与抑制部件62的后表面的外缘部相对置。内周面4f能够与抑制部件62的外周面相对置。沟4b通过第1支承面4d、第2支承面4e以及内周面4f而被规定。通过将抑制部件62配置于沟4b,能够至少抑制:锤子壳体4与抑制部件62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变动。
[0130]
通过环形部件61以及抑制部件62而能够阻止:轴承46朝向后方(轴向另一侧)出去的情形。
[0131]
如图3所示,表示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的外缘部的前表面外缘部102a趋向径向外侧而朝着后方倾斜。
[0132]
在前后方向上,抑制部件62配置于: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外缘部102a与环形部件61的后表面外缘部61c之间的位置。
[0133]
<冲击工具的动作>
[0134]
接下来,对冲击工具1的动作进行说明。例如,当对作业对象实施螺钉紧固作业时,螺钉紧固作业中所使用的前端工具(起子头)被插入于:砧座10的工具孔10a。被插入于工具孔10a的前端工具通过工具保持机构11而被保持。在前端工具被装配到砧座10之后,作业者例如用右手握持着把持部22来用右手的食指对触发器杆14进行拉动操作。一旦触发器杆14被拉动操作,就会从蓄电池组25向马达6供电,由此马达6启动,同时灯组件18点亮。通过马达6的启动,转子27的转子轴部33会进行旋转。一旦转子轴部33进行旋转,转子轴部33的旋转力就会经由小齿轮41而被传递于行星齿轮42。行星齿轮42在与内齿轮43的内齿相啮合的
状态下,一边进行自转一边在小齿轮41的周围进行公转。行星齿轮42借助销42p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主轴8。通过行星齿轮42的公转,主轴8以比转子轴部33的旋转速度还要低的旋转速度而进行旋转。
[0135]
在锤子47与砧座突起部102相接触的状态下,当主轴8进行旋转时,砧座10就会与锤子47以及主轴8一起进行旋转。通过砧座10进行旋转,螺钉紧固作业得以进行。
[0136]
在通过螺钉紧固作业的进行而对砧座10作用了规定值以上的负载的情况下,砧座10以及锤子47的旋转就会停止。在锤子47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当主轴8进行旋转时,锤子47就会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通过锤子47朝向后方进行移动,锤子47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被解除。关于移动至后方位置的锤子47,通过第1螺旋弹簧49以及第2螺旋弹簧50的弹力,而使得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通过锤子47一边进行旋转一边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砧座10通过锤子47而沿着旋转方向被打击。由此,砧座10以较高的扭矩而以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因而,能够以较高的扭矩而将螺丝紧固于作业对象。
[0137]
<效果>
[0138]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具备:马达6;打击机构9,其通过马达6而被驱动;砧座10,其具有供前端工具装配的砧座轴部101、以及从砧座轴部101的后端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出来并且通过打击机构9而沿着旋转方向被打击的砧座突起部102;锤子壳体4,其用于对打击机构9进行收容;轴承46,其被保持于锤子壳体4,并且被配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周围;环形部件61,其以至少一部分与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与轴承46的后端面相接触;抑制部件62,其卡合于锤子壳体4以及环形部件61,并且用于抑制环形部件61朝向后方脱落出去的情形。
[0139]
在上述构成中,环形部件61与轴承46的后端面相接触,所以,轴承46被支承于环形部件61。能够通过抑制部件62而抑制环形部件61朝向后方脱落出去。轴承46借助环形部件61而被支承于抑制部件62,所以,能够抑制:轴承46朝向后方脱落出去的情形。轴承46被支承于环形部件61,并且环形部件61被支承于抑制部件62,所以,能够抑制:冲击工具1的大型化。特别是,能够抑制:冲击工具1的在与马达6的旋转轴ax相平行的轴向上的上部尺寸变大的情形。例如,能够抑制:表示后罩3的后端面与砧座轴部101的前端面之间的距离的轴长变长的情形。
[0140]
在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4具有:与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对置的支承面4a,环形部件6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与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之间的位置。
[0141]
在上述构成中,环形部件61被支承为:通过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与抑制部件62而从前后方向被夹持。由此,能够抑制:环形部件61相对于锤子壳体4而活动的情形。轴承46能够稳定地被支承于环形部件61。
[0142]
在实施方式中,环形部件61用于抑制:锤子壳体4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
[0143]
在上述构成中,通过配置于锤子壳体4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位置的环形部件61,而能够抑制:锤子壳体4与砧座突起部102之间的接触。
[0144]
在实施方式中,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相接触。
[0145]
在上述构成中,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与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直接接触,所以,能
够抑制:冲击工具1在轴向上的大型化。亦即,能够抑制:轴长变长的情形。
[0146]
在实施方式中,表示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外缘部的前表面外缘部61a、与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相接触,表示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的内缘部的前表面内缘部61b、与轴承46的后端面相接触。
[0147]
在上述构成中,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与轴承46的后端面实质上配置于同一面内,环形部件61的前表面分别与锤子壳体4的支承面4a以及轴承46的后端面相接触。由此,轴承46能够稳定地被支承于环形部件61,从而能够抑制:冲击工具1在轴向上的大型化。亦即,能够抑制:轴长变长的情形。
[0148]
在实施方式中,表示环形部件61的后表面的外缘部的后表面外缘部61c、与抑制部件62相接触。
[0149]
在上述构成中,环形部件61的后表面与抑制部件62直接接触,所以,能够抑制:冲击工具1在轴向上的大型化。亦即,能够抑制:轴长变长的情形。
[0150]
在实施方式中,在锤子壳体4的内表面设置有:供抑制部件62的至少一部分嵌合的沟4b。
[0151]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抑制:锤子壳体4与抑制部件62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的变动。
[0152]
在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抑制部件62配置于:表示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的外缘部的前表面外缘部102a、与环形部件61的后表面外缘部61c之间的位置。
[0153]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配置于砧座突起部102与环形部件61之间的位置的抑制部件62,而能够抑制:砧座突起部102与环形部件61之间的接触。
[0154]
在实施方式中,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外缘部102a趋向径向外侧而朝着后方倾斜。
[0155]
在上述构成中,能够抑制:砧座突起部102的前表面外缘部102a与抑制部件62之间的接触。
[0156]
在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4具有:配置于打击机构9的周围位置的第1筒部401、以及配置于比第1筒部401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外径比第1筒部401的外径还要小的第2筒部402。轴承46被保持于第2筒部402。
[0157]
在上述构成中,轴承46能够稳定地被保持于第2筒部402。
[0158]
<变形例>
[015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是冲击起子。冲击工具1也可以是冲击扳手。
[016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冲击工具1的电源可以不是蓄电池组25,而可以是商用电源(交流电源)。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