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LED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18:56: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led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led显示屏技术越来越成熟,led显示屏成为了室内及户外的常用显示工具。并且各类大型led显示屏已被广泛安装于高楼、铁架等室外环境用作展示、广告之用。
3.相关技术中的led显示装置包括:框架、led显示模组及控制盒。led显示模组设置在框架的前侧。控制盒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梁的后侧。由于需要进行拆装螺钉的操作,使得控制盒拆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控制盒拆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显示装置,包括:框架,包括边框及设置在边框内的连接梁,连接梁和边框之间围成多个镂空口;led显示模组,可拆卸地设置在框架的前侧;控制盒,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梁的后侧,控制盒的最宽处尺寸小于至少一个镂空口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控制盒的前侧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第一弹性锁件,可变形地设置在连接梁上,第一弹性锁件包括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第一施力部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中的一个内,第二施力部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中的另一个内,第一施力部能够与第一卡钩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一卡钩分离,第二施力部能够与第二卡钩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二卡钩分离,其中,当第一施力部与第一卡钩卡接配合且第二施力部与第二卡钩卡接配合时控制盒安装于连接梁的后侧,当第一施力部与第一卡钩分离且第二施力部与第二卡钩分离时控制盒能够由连接梁上拆下。
6.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锁件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梁后侧的弹片,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分别设置在弹片的两端,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位于弹片的同一侧。
7.进一步地,第一施力部包括连接在弹片的第一端边沿处的第一折片段及与第一折片段连接的第二折片段,第二折片段朝向框架的前侧延伸,第一卡钩能够与第二折片段卡接配合,第二施力部包括连接在弹片的第二端边沿处的第三折片段及与第三折片段连接的第四折片段,第四折片段朝向框架的前侧延伸,第二卡钩能够与第四折片段卡接配合。
8.进一步地,控制盒的前侧面设置有容纳凹部,第一卡钩包括设置于容纳凹部的底壁的第一卡臂及设置于第一卡臂的自由端的第一钩头,第二折片段能够与第一卡臂及第一钩头的内侧面卡接配合,第一折片段和/或弹片的第一端面与容纳凹部的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卡钩包括设置于容纳凹部的底壁的第二卡臂及设置于第二卡臂的自由端的第二钩头,第四折片段能够与第二卡臂及第二钩头的内侧面卡接配合,第三折片段和/或弹片的第二端面与容纳凹部的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9.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锁件还包括间隔设置在弹片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弹片的同一侧且相对于弹片的中部对称设置,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两侧;连接梁和第一连接部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配合柱,连接梁和第一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长孔,连接梁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二配合柱,连接梁和第二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长孔,其中,第一配合长孔的长轴沿弹片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延伸,第二配合长孔的长轴沿弹片的第二端至第一端方向延伸。
10.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弹片上的第五折片段,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弹片上的第六折片段,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柱,第五折片段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长孔,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二配合柱,第六折片段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长孔。
11.进一步地,第五折片段为间隔设置在弹片的两侧边的两个,每个第五折片段上均设置有第一配合长孔,第六折片段为间隔设置在弹片的两侧边的两个,每个第六折片段上均设置有第二配合长孔。
12.进一步地,控制盒的前侧还设置有定位公端,连接梁上设置有与定位公端定位配合的定位孔,led显示模组上设置有与定位公端定位配合且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槽;和/或,第一弹性锁件还包括设置在弹片的第一端的第一操作凸耳及设置在弹片的第二端的第二操作凸耳,第一操作凸耳和第二操作凸耳连接于弹片的同一侧边上。
13.进一步地,控制盒竖直设置在连接梁的后侧,led显示装置还包括可变形地设置在连接梁上的第二弹性锁件,第二弹性锁件与第一弹性锁件相间隔并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布置,第二弹性锁件的第三施力部伸入至另外相邻的两个镂空口中的一个内,第二弹性锁件的第四施力部伸入至另外相邻的两个镂空口中的另一个内;控制盒的前侧间隔地设置有第三卡钩和第四卡钩,第三卡钩与第一卡钩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布置,第四卡钩与第二卡钩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布置,第三施力部能够与第三卡钩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三卡钩分离,第四施力部能够与第四卡钩卡接配合或者与第四卡钩分离。
14.进一步地,led显示模组为阵列布置的多个,多个led显示模组与多个镂空口一一对应地设置,每个led显示模组通过多个磁吸结构安装于边框和连接梁上。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led显示装置包括:框架、led显示模组、控制盒及第一弹性锁件。框架包括边框及设置在边框内的连接梁,连接梁和边框之间围成多个镂空口。led显示模组可拆卸地设置在框架的前侧。控制盒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梁的后侧,控制盒的最宽处尺寸小于至少一个镂空口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控制盒的前侧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第一弹性锁件可变形地设置在连接梁上,第一弹性锁件包括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第一施力部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中的一个内,第一弹性锁件的第二施力部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中的另一个内,第一施力部能够与第一卡钩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一卡钩分离,第二施力部能够与第二卡钩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二卡钩分离。
16.在本技术中,要将控制盒安装于连接梁的后侧的情况下,第一卡钩先对准第一施力部,第二卡钩先对准第二施力部,控制盒的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向连接梁的前侧移动,第一卡钩与第一施力部抵接,且第一卡钩挤压第一施力部,第二卡钩与第二施力部抵接,且第二卡钩挤压第二施力部,此时,第一弹性锁件在连接梁上发生变形后,第一卡钩越过第一施力部,第二卡钩越过第二施力部,第一卡钩不挤压第一施力部,第二卡钩也不挤压第二施力部,第一弹性锁件恢复初始状态,当第一施力部与第一卡钩卡接配合且第二施力部与第二
卡钩卡接配合时控制盒安装于连接梁的后侧。
17.位于led显示装置的后侧,要将控制盒能够由连接梁上拆下的情况下,通过相邻的两个镂空口,直接分别按压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使得第一弹性锁件在连接梁上再次发生变形后,当第一施力部与第一卡钩分离且第二施力部与第二卡钩分离时,控制盒的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向连接梁的后侧移动,第一弹性锁件能够再次恢复到初始状态,控制盒能够由连接梁上拆下,实现控制盒的后维护。位于led显示装置的前侧,要将控制盒能够由连接梁上拆下的情况下,先将led显示模组从框架的前侧拆下,通过相邻的两个镂空口,分别按压第一施力部和第二施力部,使得第一弹性锁件在连接梁上再次发生变形后,当第一施力部与第一卡钩分离且第二施力部与第二卡钩分离时,控制盒的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向连接梁的后侧移动,第一弹性锁件能够再次恢复到初始状态。控制盒在led显示装置的后侧移动至与一个镂空口对应位置处,由于控制盒的最宽处尺寸小于至少一个镂空口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控制盒能够通过一个镂空口由连接梁的后侧穿到至连接梁的前侧,控制盒能够由连接梁上拆下,实现控制盒的前维护。这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无需进行拆卸螺钉的操作,仅通过第一弹性锁件的变形实现与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进行卡接配合,不仅方便控制盒从框架上实现拆装,还便于控制盒进行前维护和后维护,能够有效地提高控制盒的拆装效率。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控制盒拆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led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led显示模组从框架上拆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图3的led显示模组从框架上拆下的a处放大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框架、第一弹性锁件及第二弹性锁件的后视示意图;
24.图6示出了图5的框架、第一弹性锁件及第二弹性锁件的b处的第一弹性锁件处于变形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25.图7示出了图5的框架、第一弹性锁件及第二弹性锁件的c处的第二弹性锁件处于变形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26.图8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第一弹性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示出了图8的第一弹性锁件的主视示意图;
28.图10示出了图8的第一弹性锁件的俯视示意图;
29.图11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led显示模组从框架上拆下的主视示意图;
30.图12示出了图11的led显示模组从框架上拆下的d处的第一弹性锁件处于初始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31.图13示出了图11的led显示模组从框架上拆下的d处的第一弹性锁件处于变形状
态下的示意图;
32.图14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控制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5示出了图14的控制盒的剖视示意图;
34.图16示出了图15的控制盒的e处放大示意图;
35.图17示出了图15的控制盒的f处放大示意图;
36.图18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led显示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19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38.图20示出了图19的led显示装置的g处放大示意图;
39.图21示出了图1的led显示装置的控制盒通过镂空口时的主视示意图。
4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41.10、框架;11、边框;12、连接梁;121、纵梁;122、横梁;13、镂空口;14、第一配合柱;15、第二配合柱;16、定位孔;20、led显示模组;21、定位槽;30、控制盒;31、第一卡钩;311、第一卡臂;312、第一钩头;32、第二卡钩;33、容纳凹部;34、第三卡钩;35、第四卡钩;36、定位公端;40、第一弹性锁件;41、第一施力部;411、第一折片段;412、第二折片段;42、第二施力部;421、第三折片段; 422、第四折片段;43、弹片;44、第五折片段;441、第一配合长孔;45、第六折片段;451、第二配合长孔;46、第一操作凸耳;47、第二操作凸耳;50、第二弹性锁件; 51、第三施力部;52、第四施力部;61、第一螺丝;62、第二螺丝;63、磁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如图1至图7及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led显示装置包括:框架10、led显示模组20、控制盒30及第一弹性锁件40。框架10包括边框11及设置在边框11内的连接梁12,连接梁12和边框11之间围成多个镂空口13。led显示模组20可拆卸地设置在框架10的前侧。控制盒30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梁12的后侧,控制盒30的最宽处尺寸小于至少一个镂空口13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控制盒30的前侧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第一弹性锁件40可变形地设置在连接梁12 上,第一弹性锁件40包括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第一施力部41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中的一个内,第一弹性锁件40的第二施力部42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中的另一个内,第一施力部41能够与第一卡钩31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一卡钩 31分离,第二施力部42能够与第二卡钩32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二卡钩32分离。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施力部41与第一卡钩31卡接配合且第二施力部42与第二卡钩32 卡接配合时控制盒30安装于连接梁12的后侧,当第一施力部41与第一卡钩31分离且第二施力部42与第二卡钩32分离时控制盒30能够由连接梁12上拆下。
44.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弹性锁件40可变形地设置在连接梁12上,第一弹性锁件40包括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第一施力部41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中的一个内,第一弹性锁件40的第二施力部42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 13中的另一个内,第
一施力部41能够与第一卡钩31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一卡钩31分离,第二施力部42能够与第二卡钩32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二卡钩32分离。在本技术中,要将控制盒30安装于连接梁12的后侧的情况下,第一卡钩31先对准第一施力部41,第二卡钩32先对准第二施力部42,控制盒30的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向连接梁 12的前侧移动,第一卡钩31与第一施力部41抵接,且第一卡钩31挤压第一施力部 41,第二卡钩32与第二施力部42抵接,且第二卡钩32挤压第二施力部42,此时,第一弹性锁件40在连接梁12上发生变形后,第一卡钩31越过第一施力部41,第二卡钩32越过第二施力部42,第一卡钩31不挤压第一施力部41,第二卡钩32也不挤压第二施力部42,第一弹性锁件40恢复初始状态,当第一施力部41与第一卡钩31 卡接配合且第二施力部42与第二卡钩32卡接配合时控制盒30安装于连接梁12的后侧。位于led显示装置的后侧,要将控制盒30能够由连接梁12上拆下的情况下,通过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直接分别按压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使得第一弹性锁件40在连接梁12上再次发生变形后,当第一施力部41与第一卡钩31分离且第二施力部42与第二卡钩32分离时,控制盒30的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向连接梁 12的后侧移动,第一弹性锁件40能够再次恢复到初始状态,控制盒30能够由连接梁 12上拆下,实现控制盒30的后维护。位于led显示装置的前侧,要将控制盒30能够由连接梁12上拆下的情况下,先将led显示模组20从框架10的前侧拆下,通过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分别按压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使得第一弹性锁件 40在连接梁12上再次发生变形后,当第一施力部41与第一卡钩31分离且第二施力部42与第二卡钩32分离时,控制盒30的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向连接梁12的后侧移动,第一弹性锁件40能够再次恢复到初始状态。控制盒30在led显示装置的后侧移动至与一个镂空口13对应位置处,由于控制盒30的最宽处尺寸小于至少一个镂空口13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的最大距离,控制盒30能够通过一个镂空口13由连接梁12的后侧穿到至连接梁12的前侧,控制盒30能够由连接梁12上拆下,实现控制盒30的前维护。控制盒30安装顺序与控制盒30的前维护操作和后维护操作相反,这样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无需进行拆卸螺钉的操作,仅通过第一弹性锁件40的变形实现与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进行卡接配合,不仅方便控制盒30从框架10上实现拆装,还便于控制盒30进行前维护和后维护,能够有效地提高控制盒30的拆装效率。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控制盒拆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45.如图1至图10所示,为了避免第一弹性锁件40与位于框架10前侧的led显示模组20发生干涉,第一弹性锁件40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梁12后侧的弹片43。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分别设置在弹片43的两端,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 位于弹片43的同一侧。这样,分别按压弹片43的两端的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 42,以使弹片43朝向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位于弹片43的同一侧的方向变形,方便弹片43变形。这样一个简单的具有弹性的弹片43,即可实现变形完成控制盒30的前后维护功能,零件少且成本较低。
46.如图1至图13所示,第一施力部41包括连接在弹片43的第一端边沿处的第一折片段411及与第一折片段411连接的第二折片段412,第二折片段412朝向框架10的前侧延伸,第一卡钩31能够与第二折片段412卡接配合。这样,第一卡钩31朝向框架10的前侧移动时,第一卡钩31能够沿第一折片段411对弹片43的第一端进行挤压,由于第一折片段411设置在弹片43的第一端边沿处能够增加弹片43的第一端的结构强度,以使弹片43的第一端变形的同时,带动弹片43整体发生变形。由于第二折片段412朝向框架10的前侧延伸能够避免第二
折片段412的设置位置与第一卡钩31的移动方向产生干涉,以使第一卡钩31能够顺利地移动至与第二折片段412卡接配合的位置。第二施力部42包括连接在弹片43的第二端边沿处的第三折片段421及与第三折片段421连接的第四折片段422,第四折片段422朝向框架10的前侧延伸,第二卡钩32能够与第四折片段422卡接配合。这样,第二卡钩32朝向框架10的前侧移动时,第二卡钩32能够沿第二折片段412对弹片43的第二端进行挤压,由于第三折片段421 设置在弹片43的第二端边沿处能够增加弹片43的第二端的结构强度,以使弹片43 的第二端变形的同时,带动弹片43整体发生变形。由于第四折片段422朝向框架10 的前侧延伸能够避免第四折片段422的设置位置与第二卡钩32的移动方向产生干涉,以使第二卡钩32能够顺利地移动至与第四折片段422卡接配合的位置。
47.如图1至图11、图14至图17所示,控制盒30的前侧面设置有容纳凹部33。第一卡钩31包括设置于容纳凹部33的底壁的第一卡臂311及设置于第一卡臂311的自由端的第一钩头312,第二折片段412能够与第一卡臂311及第一钩头312的内侧面卡接配合。这样,防止控制盒30沿框架10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在连接梁12上产生移动,第一折片段411和弹片43的第一端面与容纳凹部33的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卡钩32包括设置于容纳凹部33的底壁的第二卡臂及设置于第二卡臂的自由端的第二钩头,第四折片段422能够与第二卡臂及第二钩头的内侧面卡接配合。这样,防止控制盒30沿前后方向上在连接梁12上产生移动。第三折片段421和弹片 43的第二端面与容纳凹部33的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这样,弹片43能够容纳在容纳凹部33内。
48.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折片段或者弹片的第一端面与容纳凹部的第一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三折片段或者弹片的第二端面与容纳凹部的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49.如图1至图13所示,第一弹性锁件40还包括间隔设置在弹片43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位于弹片43的同一侧且相对于弹片43的中部对称设置。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位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两侧。这样,弹片43的中部相对于弹片43的两端的结构强度较弱,最容易发生变形,在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共同向弹片43施加挤压力和/或按压力的情况下,弹片 43的中部开始变形,以使弹片43整体容易发生变形。连接梁1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柱 14,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长孔441。连接梁12上设置有第二配合柱15,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长孔451。第一配合长孔441的长轴沿弹片43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延伸,第二配合长孔451的长轴沿弹片43的第二端至第一端方向延伸。在第一弹性锁件40处于初始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配合柱14贴合在第一配合长孔441的最靠近弹片43的第一端的侧壁上,第二配合柱15贴合在第二配合长孔451的最靠近弹片43的第二端的侧壁上。在第一弹性锁件40处于变形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配合柱14 贴合在第一配合长孔441的最靠近弹片43的第二端的侧壁上,第二配合柱15贴合在第二配合长孔451的最靠近弹片43的第一端的侧壁上。在第一施力部41和第二施力部42共同向弹片43施加的作用力(挤压力和/或按压力)的情况下,弹片43的第一端受到的作用力沿弹片43传递至弹片43的中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配合柱14由贴合在第一配合长孔441的最靠近弹片43的第一端的侧壁上沿第一配合长孔441的侧壁滑动至第一配合柱14贴合在第一配合长孔441的最靠近弹片43的第二端的侧壁上,第二配合柱15由贴合在第二配合长孔451的最靠近弹片43的第二端的侧壁上沿第二配合长孔451的侧壁滑动至第二配合柱15贴
合在第二配合长孔451的最靠近弹片43 的第一端的侧壁上。这样,第一弹性锁件40能够顺利地在初始状态至变形状态之间切换。
50.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配合柱,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长孔。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配合柱,连接梁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长孔。
51.具体地,如图1至图10、图17至图20所示,第一配合柱14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可以通过第一螺丝61穿过第一配合孔连接在第一内螺纹内,将第一连接部安装在第一配合柱14上。第二配合柱15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可以通过第二螺丝62穿过第二配合孔连接在第二内螺纹内,将第二连接部安装在第二配合柱15上。进而快速将第一弹性锁件40安装在连接梁12的后侧。控制盒30上具有定位公端36,定位公端36 与连接梁12上的定位孔16配合,同时定位公端36与led显示模组20上的定位槽21配合,让led显示模组20、框架10通过控制盒30上的定位公端36精确组合在一起,定位孔16有四个,但并不限于四个,四个定位孔16与四个定位槽21一一对应。
52.如图8至图10所示,为了保证弹片43两端处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保证弹片43整体容易变形,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弹片43上的第五折片段44。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弹片43上的第六折片段45。连接梁12上设置有第一配合柱14,第五折片段44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长孔441,连接梁12上设置有第二配合柱15,第六折片段45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长孔451。
53.如图8至图10所示,为了保证弹片43的整体变形的稳定性,第五折片段44为间隔设置在弹片43的两侧边的两个。每个第五折片段44上均设置有第一配合长孔441。第六折片段45为间隔设置在弹片43的两侧边的两个。每个第六折片段45上均设置有第二配合长孔451。
54.如图1至图11、图17至图20所示,控制盒30的前侧还设置有定位公端36,连接梁12上设置有与定位公端36定位配合的定位孔16,led显示模组20上设置有与定位公端36的定位配合且与定位孔16对应的定位槽21。这样,要将控制盒30安装于连接梁12的后侧的情况下,定位公端36先对准定位孔16,第一卡钩31再对准第一施力部41,第二卡钩32再对准第二施力部42,控制盒30的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向连接梁12的前侧移动,第一卡钩31与第一施力部41抵接,且第一卡钩31 挤压第一施力部41,第二卡钩32与第二施力部42抵接,且第二卡钩32挤压第二施力部42。此时,定位公端36插入至定位孔16内,第一弹性锁件40在连接梁12上发生变形后,第一卡钩31越过第一施力部41,第二卡钩32越过第二施力部42,第一卡钩31不挤压第一施力部41,第二卡钩32也不挤压第二施力部42,第一弹性锁件40 恢复初始状态,当第一施力部41与第一卡钩31卡接配合且第二施力部42与第二卡钩 32卡接配合时,定位公端36同时插入至定位孔16和定位槽21内,实现定位配合的同时也限制了控制盒30在连接梁12上的位移,以将控制盒30稳定地安装于连接梁 12的后侧。
55.如图8至图10所示,为了便于操作并容易向位于弹片43的两端的第一施力部41 和第二施力部42施力,第一弹性锁件40还包括设置在弹片43的第一端的第一操作凸耳46及设置在弹片43的第二端的第二操作凸耳47,第一操作凸耳46和第二操作凸耳47连接于弹片43的同一侧边上。上述的第一操作凸耳46和第二操作凸耳47均优选为凸片。
56.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盒的前侧还设置有定位公端,连接梁上设置有与定位公端定位配合的定位孔,led显示模组上设置有与定位公端的定位配合且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槽,或者第一弹性锁件还包括设置在弹片的第一端的第一操作凸耳及设置在弹片的第二端的第二操作凸耳,第一操作凸耳和第二操作凸耳连接于弹片的同一侧边上。
57.如图1至图13及图21所示,控制盒30竖直设置在连接梁12的后侧。led显示装置还包括可变形地设置在连接梁12上的第二弹性锁件50,第二弹性锁件50与第一弹性锁件40相间隔并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布置,第二弹性锁件50的第三施力部51伸入至另外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中的一个内,第二弹性锁件50的第四施力部52伸入至另外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中的另一个内。控制盒30的前侧间隔地设置有第三卡钩34 和第四卡钩35,第三卡钩34与第一卡钩31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布置,第四卡钩35与第二卡钩32在上下方向上对称布置,第三施力部51能够与第三卡钩34卡接配合或者与第三卡钩34分离,第四施力部52能够与第四卡钩35卡接配合或者与第四卡钩35 分离。当第一施力部41与第一卡钩31卡接配合且第二施力部42与第二卡钩32卡接配合,第三施力部51与第三卡钩34卡接配合且第四施力部52与第四卡钩35卡接配合时,控制盒30安装于连接梁12的后侧,当第一施力部41与第一卡钩31分离且第二施力部42与第二卡钩32分离,第三施力部51与第四卡钩35分离且第四施力部52 与第四卡钩35分离时,控制盒30能够由连接梁12上拆下。这样,仅通过第一弹性锁件40的变形实现与第一卡钩31和第二卡钩32进行卡接配合,第二弹性锁件50的变形实现与第三卡钩34和第四卡钩35进行卡接配合,不仅方便控制盒30从框架10上实现拆装,还便于控制盒30进行前维护和后维护,大大提高了控制盒30的拆装效率。控制盒30安装顺序与控制盒30的前维护操作和后维护操作相反,但控制盒30安装时只需将控制盒30上的定位公端36与连接梁12上的定位孔16对准,按下控制盒30 使定位公端36插入至定位孔16中即可将第一施力部41与第一卡钩31卡接配合且第二施力部42与第二卡钩32卡接配合,第三施力部51与第三卡钩34卡接配合且第四施力部52与第四卡钩35卡接配合。
58.如图1至图13及图18所示,led显示模组20为阵列布置的四个,四个led显示模组20与四个镂空口13一一对应地设置。为了便于led显示模组20从边框11和连接梁12上实现拆装,每个led显示模组20通过多个磁吸结构63安装于边框11和连接梁12上。多个磁吸结构63包括多个磁铁,多个磁铁均匀分布在led显示模组 20后侧的周边,用于将led显示模组20吸附在框架10上,led显示模组20的腔体内用于承载整个led显示模组20的零件。
59.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led显示模组和四个镂空口的数量可以不限于四个,还可以是八个、十二个及以上。
6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梁12包括连接在边框11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梁上的纵梁121 及连接在边框11另外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梁上的横梁122,纵梁121和横梁122交叉设置,四个边梁、纵梁121及横梁122共同围成四个镂空口13。其中,第一弹性锁件40 和第二弹性锁件50均可变形地设置在纵梁121的后侧。位于横梁122上方的两个相邻的镂空口13为使第一施力部41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中的一个内,第一弹性锁件40的第二施力部42伸入至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中的另一个内。位于横梁122下方的另外两个相邻的镂空口13为使第二弹性锁件50的第三施力部51伸入至另外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中的一个内,第二弹性锁件50的第四施力部52伸入至另外相邻的两个镂空口13中的另一个内。
61.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盒30用于控制led显示模组20的显示画面,控制盒30中有电源、控制卡、控制线路板、电源信号连接器及与电源信号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母端。框架10用于承载整个led显示模组20的结构,框架10主要用于承载整个led 显示装置的所有零件,并且承重能力好。led显示模组20用于显示画面,led显示模组20上面有若干矩阵排列的led发光二极管,可以呈现画面的还原。
62.在本实施例中,led显示模组20上具有与连接器母端连接的连接器公端,连接器母端与连接器公端连接给led显示模组20传送电源与信号,让led显示模组20 显示所需的画面。控制盒30上具有定位公端36,定位公端36与连接梁12上的定位孔16配合,同时定位公端36与led显示模组20上的定位槽21配合,让led显示模组20、框架10通过控制盒30上的定位公端36精确组合在一起;控制盒30内的腔体主要是装载电源、控制卡、控制线路板和电源信号连接器,用于控制led显示模组 20的器件。连接器公端用于与控制盒30上的连接器母端连接,接收画面所需的电源与信号;定位槽21与控制盒30上的定位公端36配合,起到定位的作用;led显示模组20的led显示板上除了有用于画面显示的led发光二极管,还有用于驱动led 发光二极管的电子器件及线路。
6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6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